- 年份
- 2024(10617)
- 2023(15511)
- 2022(13540)
- 2021(12765)
- 2020(10795)
- 2019(25047)
- 2018(24764)
- 2017(48266)
- 2016(25937)
- 2015(29353)
- 2014(29238)
- 2013(28521)
- 2012(25615)
- 2011(23043)
- 2010(22897)
- 2009(20758)
- 2008(19964)
- 2007(17220)
- 2006(14794)
- 2005(12524)
- 学科
- 济(103095)
- 经济(102946)
- 管理(76477)
- 业(71963)
- 企(60962)
- 企业(60962)
- 方法(52759)
- 数学(46541)
- 数学方法(45770)
- 农(26332)
- 财(26217)
- 中国(25415)
- 业经(22413)
- 学(21910)
- 地方(19368)
- 制(18515)
- 理论(18399)
- 贸(17737)
- 贸易(17728)
- 农业(17459)
- 易(17167)
- 技术(16657)
- 务(16554)
- 财务(16468)
- 财务管理(16433)
- 和(15994)
- 环境(15735)
- 企业财务(15562)
- 划(14498)
- 银(14237)
- 机构
- 大学(364863)
- 学院(363678)
- 管理(147793)
- 济(142063)
- 经济(139051)
- 理学(130149)
- 理学院(128717)
- 管理学(125955)
- 管理学院(125303)
- 研究(114458)
- 中国(83077)
- 京(75872)
- 科学(72526)
- 财(64349)
- 农(56260)
- 所(55977)
- 业大(55528)
- 财经(52777)
- 中心(52400)
- 研究所(51496)
- 江(50480)
- 经(48163)
- 范(47433)
- 北京(47029)
- 师范(46981)
- 农业(44182)
- 经济学(43114)
- 院(42113)
- 州(41219)
- 财经大学(39660)
- 基金
- 项目(259513)
- 科学(205092)
- 基金(189678)
- 研究(187338)
- 家(165420)
- 国家(164081)
- 科学基金(142297)
- 社会(118136)
- 社会科(111928)
- 社会科学(111900)
- 省(101378)
- 基金项目(100921)
- 自然(94555)
- 自然科(92434)
- 自然科学(92412)
- 自然科学基金(90729)
- 教育(87834)
- 划(85468)
- 资助(78768)
- 编号(76041)
- 成果(59876)
- 重点(57873)
- 部(57273)
- 创(54339)
- 发(53930)
- 课题(51902)
- 创新(50590)
- 科研(49940)
- 教育部(49556)
- 大学(48768)
- 期刊
- 济(145292)
- 经济(145292)
- 研究(100267)
- 中国(63468)
- 学报(57665)
- 科学(53297)
- 管理(53169)
- 农(49990)
- 财(48441)
- 大学(44364)
- 学学(41941)
- 教育(40396)
- 农业(34853)
- 技术(33343)
- 融(25928)
- 金融(25928)
- 财经(25129)
- 业经(24734)
- 经济研究(23647)
- 经(21407)
- 问题(18879)
- 业(17956)
- 科技(17710)
- 统计(17556)
- 技术经济(17553)
- 图书(17449)
- 版(16791)
- 理论(16612)
- 策(16289)
- 商业(16283)
共检索到502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扬 解柠羽
本文构建了以知识溢出为中介变量、以行政性退出壁垒为调节变量的产业集聚度与集聚效应关系模型,运用EVIEWS6.0拟合回归方程实现对模型中各参数的估计。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产业集聚度正向影响集聚效应;集聚度对知识溢出的影响不显著;行政性退出壁垒调节集聚度与集聚效应的关系,即行政性退出壁垒越强,集聚度与集聚效应的正向关系越弱。为此,提出了适当控制集聚度、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促进和扩大集聚企业的知识溢出、降低或消除行政性退出壁垒、探索推进竞争类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一乔 赵鑫
基于2009-2018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不包括港、澳、台)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金融集聚、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效应看,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表现出了规律性的地域差异,促进作用强度与金融集聚水平成反比。从中介效应看,技术创新在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中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33.59%。此外,受各地区技术创新转化能力的影响,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最强,东部次之,中部地区最弱。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过程中,应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高金融资源的吸引力,为金融集聚创造良好条件。同时,保持金融集聚在合理发展区间,提升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
金融集聚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果庆
中国FDI产业在空间与产业发生双重集聚现象。FDI产业的集聚如何帮助我国内资产业转换结构,又如何扩大地区内资产业发展差距,这是具有学术和政策研究价值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本文基于Logistic函数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LPSTR)模型,以2003-2011年数据检证了FDI产业的双重集聚溢出对内资产业增长机制及其结构转换效应。结果表明,FDI产业集聚通过内资产业生产函数转换提升了我国内资产业结构,同时还扩大了地区内资产业发展差距。因此,我国要改善低机制地区投资环境,吸引FDI产业集聚,以FDI产业集聚促进内资产业增长机制转换,从而缩小我国地区产业极差,同时,还要建立产业创新机制,营造核心技术,以防高机制产业对FDI产业技术的过度依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永培 晏维龙 郭晓飞
为了深入分析工业分制造业地理集聚对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的影响,笔者在一个拓展的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利用1996年~2010年36个二位码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集聚对制造业碳排放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工业集聚对碳排放具有提升排放总量和降低排放强度增速的双重作用,即规模效应和强度效应。工业集聚过程中的市场集中度、国有企业的主导性对制造业碳排放发挥了重要的约束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于翔 胡培 周沁影
在大力推行产业集群政策的背景下,应用CES模型对成都市金牛区近年来的产业集聚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对区内产业集聚水平对产业经济及地区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金牛区目前已经表现出一定的产业集聚水平,并且产业集聚水平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通过对产业集聚水平和产业经济、地区经济的关系研究发现,目前区内的产业集聚水平对产业经济和地区经济均为正向效应。产业集聚水平在产业经济内的饱和效应有所显现,但尚不明显。
关键词:
产业集聚 CES生产函数 线性回归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丽萍
应用生产函数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2009—2011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各经济指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在省域上呈现出较强的经济资源竞争关系,在空间溢出效应方面,商务业与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溢出效应显著,而信息业有较弱的负向溢出效应。政府应关注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各项影响,加大知识创新以提升该行业效率,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经济溢出的转化能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应用领域以及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等。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于慧芳
本文建立了两个产业集聚区的豪泰林扩展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集聚区最优租金与最大化利润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两个集聚区定位于市场的两端为集聚区定位最佳选择。
关键词:
豪泰林空间竞争模型 租金 纳什均衡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波 徐琪
作为当今世界碳排放量第一的国家,中国如何发展绿色低碳经济,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备受国内外关注。选取2004—201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产业集聚外部效应视角,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研究产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并以外商直接投资作为门槛变量,进一步分析二者关系。研究结论表明:①外商直接投资在产业集聚影响碳排放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31.1%;②产业集聚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二者关系呈倒U型。当外商直接投资处于低水平时,产业集聚会增加碳排放量,当外商直接投资水平跨越更高门槛值,产业集聚的正外部性凸显,抑制碳排放量增加;③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结构对碳排放量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优化能抑制碳排放量增加;④经库兹涅茨曲线检验,产业集聚与碳排放关系为倒U型,且产业集聚临界值为2.389。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碳排放 中介效应 门槛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金菁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转型的重点是初步形成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服务业供给侧改革必然成为该时期的重要任务,通过服务业集聚发展可以提高服务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文章采用2000—2014年中国省份数据,利用区位商指数计算出服务业集聚程度;从需求、供给和制度环境三方面选择解释变量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最后建议通过加强统筹规划、促进产业互动发展、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完善制度环境来推动服务业集聚,加快服务业供给侧改革进程。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服务业集聚度测算 区位商指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永旺 马晓钰 杨瑞瑞
协调好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发展关系,必须厘清人口集聚、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因果关系。文章基于我国2007~2016年省级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以及面板误差修正模型(PECM)采用动态广义最小二乘法(DGLS)估计,对三者之间的长期因果关系和短期因果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关系中,人口集聚、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三者之间呈现单向环形因果关系;在长期关系中,人口集聚、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呈现双向环形因果关系。基于长期和短期因果关系的不同,我国在制定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时应抓住侧重点,以期实现区域经济、人口城镇化、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建荣 杨思思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Wilson模型及隶属度模型对区域城市的物流空间集聚强度及分异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内城市物流区位度差异显著;物流产业集聚空间上呈"东强西弱"的局势,分布存在"边缘化"现象;空间集聚分异特征受中心城市物流区位度和城际空间距离影响较大,中心城市物流区位度对空间集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城际空间距离的冗余则体现一定的负效应。通过构建区域多核"驱动圈"、建立产业转移"边缘区"和推动城市辐射"共轭化"三个角度提出了缩小长三角地区物流产业差距、提高区域整体物流水平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海洋 毛必文
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分析对于产业的总体布局有着深远的意义。选取我国31个省份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作为分析样本,以IPAT模型为基础,加入反映产业集聚的变量,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全国而言,产业集聚的提高,将会加重环境的污染;而分区来看,产业集聚能够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对中西部地区环境污染却加重。在此基础上,对实证结果进行内生性检验,发现产业集聚与环境的关系处于"U"型曲线的上升阶段。基于实证结果,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解决产业集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两难问题。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环境污染 IPAT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向阳 赵英鑫 刘成明
在对FDI知识溢出和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以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以技术差距为调节变量,构建有中介的调节变量模型,并以我国高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规范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FDI知识溢出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效应,吸收能力在知识溢出影响创新能力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中介作用,而技术差距正向调节知识溢出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沙振权 周飞 叶展慧
商业集聚对现代都市、商品集散地以及产业园区的成长与繁荣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商业集聚体的实体与经营价值的建立,作为一个空间结构所创造出来的整体氛围,使整体的购物环境得到改善,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基于顾客认同的视角,以实证研究验证商业集聚印象对顾客认同和顾客公民行为的影响作用,并结合调节定向理论来进一步研究这一影响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商业集聚印象不仅直接显著影响顾客公民行为,而且顾客认同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其中调节定向在商业集聚印象与顾客认同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内部人身份认知与创新行为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研究
创业激情对创业成功的影响——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小学生同伴关系与学业适应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企业形象对国家形象的溢出效应——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工作不安全感与工作场所非正式学习的关系: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数字贸易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基于金融发展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
社会资本对农户民主决策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
数字经济对林业碳汇增量影响及路径研究——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关系型资源分配与领导地位: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新生代员工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投入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