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37)
2023(8896)
2022(7277)
2021(6636)
2020(5558)
2019(12175)
2018(11759)
2017(22242)
2016(12010)
2015(13229)
2014(13460)
2013(13167)
2012(12544)
2011(11308)
2010(11370)
2009(10338)
2008(10434)
2007(9694)
2006(8338)
2005(7316)
作者
(35940)
(30288)
(29903)
(28695)
(18869)
(14323)
(13649)
(11456)
(11296)
(10862)
(10424)
(10084)
(9785)
(9547)
(9545)
(9167)
(8960)
(8786)
(8608)
(8472)
(7619)
(7512)
(7448)
(6895)
(6776)
(6764)
(6621)
(6462)
(6258)
(6098)
学科
(55040)
经济(54966)
管理(29952)
(27166)
(21796)
企业(21796)
方法(19405)
地方(18475)
数学(15817)
数学方法(15619)
中国(15561)
(14518)
业经(13475)
(12610)
(10755)
地方经济(10620)
产业(10537)
(10022)
农业(9529)
(8860)
理论(8263)
技术(8228)
(8208)
金融(8205)
环境(7938)
(7700)
(7664)
银行(7644)
(7420)
(6807)
机构
学院(172827)
大学(172062)
(68856)
经济(67329)
研究(63303)
管理(61248)
理学(52467)
理学院(51697)
管理学(50736)
管理学院(50355)
中国(45335)
科学(40779)
(37039)
(32328)
(31496)
(31338)
研究所(29516)
中心(28612)
(27219)
业大(26965)
(25128)
师范(24865)
农业(24629)
财经(24480)
(23348)
北京(23071)
(22122)
(21997)
经济学(21753)
(20421)
基金
项目(120258)
科学(94531)
研究(87067)
基金(85518)
(76121)
国家(75501)
科学基金(63582)
社会(56073)
社会科(53093)
社会科学(53085)
(48580)
基金项目(45421)
(40751)
自然(40116)
自然科(39137)
自然科学(39124)
教育(38957)
自然科学基金(38419)
编号(34217)
资助(33519)
重点(28451)
(28368)
成果(28068)
(25657)
课题(25211)
(25112)
创新(23586)
国家社会(23507)
(22715)
发展(22654)
期刊
(80247)
经济(80247)
研究(50245)
中国(38216)
学报(30931)
(29539)
科学(27606)
大学(23303)
(23148)
管理(22960)
学学(21893)
教育(21676)
农业(20175)
技术(14527)
(14475)
金融(14475)
业经(13873)
财经(12626)
经济研究(12245)
(11165)
问题(10947)
(10886)
科技(9226)
(9076)
图书(8912)
资源(8620)
技术经济(7831)
业大(7727)
(7716)
论坛(7716)
共检索到260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焦斌龙  焦志明  
集聚度与根植性是审视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两个维度,二者共同作用形成了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运行机理。本文通过实证检验显示,文化需求、文化创意的活跃程度、相关产业的支撑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对我国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发展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建设要培育和集聚文化需求,优化环境,激活各种有利因素,并慎重选择文化产业群的建立时机、建立方式和文化产业群的类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雷平  
利用2002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省际面板数据,通过研究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区域集聚效应,探讨了我国省际水平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的区域根植性。结果发现,在省际水平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内部规模经济效应与雅各布斯外部性,直觉上应当在高技术产业中表现较为显著的马歇尔外部性与相关产业集聚效应并不显著,表明从省际水平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还没有形成集群的协作优势,进一步的产业结构研究显示,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受国际产业布局影响大,产业价值链缺乏区域根植性是导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当前集聚效应特征的重要原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姜长宝  
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突出表现是特色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对于一个区域来说,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动因既有政府因素,也有企业因素。本文认为,应通过强化区域文化认知、建立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加强培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文化消费等措施,强化动力,合理推进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郭宏  
本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我国31个省(区、市)文化产业升级水平,用区位熵的方法测算2016年各省(区、市)人力资本集聚程度,运用GeoDa软件对二者进行莫兰指数(Moran’s I)分析。结果表明:我国31个省(区、市)人力资本集聚、文化产业升级存在空间自相关,人力资本集聚与文化产业升级之间具有空间相关性,且呈现区域差异性。选取空间滞后模型(SLM)对人力资本集聚与文化产业升级进行空间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力资本集聚对文化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具有专科学历水平的人力资本对文化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水平的人力资本及具有研究生学历水平的人力资本对文化产业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均不明显。研究结果有利于各省(区、市)判定自身人力资本与文化产业升级的空间特征,利用地理性影响,加大人力资本集聚,促进文化产业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博华  李忠斌  
文化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关联产业。文章利用区位熵、集中值、集聚指数对2004~2010年我国各省市文化产业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区位熵年均值分别为0.9247、0.8687、1.6097、0.7211,西部地区呈现明显的文化产业倾斜,东部地区则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从年均增长来看,12省市处于增长状态,主要集中于西北和西南的青藏高原地区;其他19省市处于减少态势,主要集中于我国东南沿海和东北地区。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城市化、教育经费、零售业、区域科研力度和邮电量对文化产业集聚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行业工资、金融支持、政府拨款等因素影响不显著。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盖骁敏  丛瑞雪  
改革开放以来,由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而产生的FDI产业集聚对中国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但是近年来,外资撤离的现象时有发生,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FDI产业集聚的根植性问题尤其值得关注。本文从FDI产业集聚演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FDI产业集聚影响其根植性的因素,并以山东省韩资企业集聚为例对其根植性状况进行了考察,最后提出了增强FDI产业集聚根植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杰  张克雯  
作为国家规划建设的一级公路交通枢纽、二级铁路综合枢纽城市,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必将成为川、滇、黔三省交汇处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本文根据七星关区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对七星关区打造区域性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并结合七星关区各方面发展因素,对4种战略组合进行比较,最终选择WO战略。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景海  陈雪梅  
空间异质性和产业专业化紧密相关,区域专业化吸引产业空间集聚。地方经济增长需要研究空间异质性问题。空间异质性可以用初始条件、历史因素和社会资本三个维度来刻画,它们构成了产业空间集聚的根植性机理。社会资本主要促成企业的动态能力。企业主动生成和利用个体层面及组织层面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的社会文化、关系网络和制度属性形成了产业集聚主动性。产业集聚根植性和主动性构建了地方经济增长的本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山东省青岛市围绕建设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实施"人才强文、科技兴文、品牌提升、龙头拉动、项目带动、文化走出去"六大发展战略,通过优化政策环境、推进重大项目、培育骨干企业等手段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倪卫红  董敏  胡汉辉  
本文在对"集聚"和"产业集聚"进行科学的重新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规范概念,进而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特点,最后提出了评价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程度的指标体系,以填补这方面理论研究的空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经济高速发展下的中国文化产业"课题组  蒋萍  
本文采用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分别从空间集聚和行业集聚两方面来测度中国文化产业的集聚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测度各省区间的同构状况。研究表明:从空间集聚角度看,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成为文化产业的主要集聚地区,其中北京和广东成为文化产业主要集聚地区的核心聚地;从行业集聚角度看,新闻服务行业成为文化产业各行业中唯一高集聚行业;另外,随着文化产业集聚程度的不断加强,全国各省区的同构现象也在不断加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盖骁敏  张文娟  
近年来外资撤离的现象时有发生,FDI产业集聚的根植性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本文以产业集聚根植性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设定了衡量FDI产业集聚根植性的一系列指标,并运用这些指标对山东省韩资企业根植性状况进行了考察,最后提出了提高FDI产业集聚根植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盛世豪  
产业群是以中小企业为基础、特色产业为主体、网络结构为支撑的产业组织 ,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典型模式。由于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所显现出来的竞争优势和强大活力因而引起了许多国际组织及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浙江区域特色经济的考察分析 ,阐明了产业群在区域特色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及其作用 ,进而提出了以产业群为基础的区域发展新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荣刚  梁琦  
金融生态从外部整体上反映了金融服务业对于产业的集聚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产业集聚也会有利于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金融服务业通过对经济资源的整合与引导作用,以催化集群内部企业的合作创新、吸引优质资本加入、克服创新中的机会主义倾向等形式推动制造业、物流业和相关服务业等形成产业集聚良性循环;同时,产业集聚通过正的外部性作用、建设优质金融客户群、注重信誉的地域根植、提供金融资产更宽泛的良好应用环境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最终形成两者的可持续发展形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振  李志刚  胡璇  
城市群是区域空间形态高级化的有形载体,经济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因其空间结构与产业集聚的相互支撑具有更强的韧性。文章构建了城市群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理论框架,并基于2003—2018年中国18个重点发展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探究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城市群维度内,本地经济韧性随着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加强,同时也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专业化与多样化产业集聚对东部地区城市群经济韧性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中部、西部地区城市群由于大多处于雏形发育阶段,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多样化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