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40)
2023(10573)
2022(8877)
2021(8094)
2020(6695)
2019(14844)
2018(14443)
2017(27580)
2016(14600)
2015(15294)
2014(14908)
2013(14695)
2012(13456)
2011(11939)
2010(11667)
2009(10605)
2008(10417)
2007(9247)
2006(7658)
2005(6419)
作者
(42624)
(35863)
(35572)
(33428)
(22495)
(17237)
(15703)
(13815)
(13296)
(12427)
(12118)
(11613)
(11505)
(11034)
(10964)
(10928)
(10832)
(10601)
(10167)
(10163)
(9025)
(8666)
(8492)
(8057)
(8047)
(7910)
(7820)
(7684)
(7213)
(7138)
学科
(59686)
经济(59631)
(49410)
管理(46721)
(41987)
企业(41987)
方法(26738)
数学(23121)
数学方法(22971)
技术(17923)
(15633)
业经(15584)
(15381)
中国(14804)
技术管理(12666)
产业(12434)
地方(12063)
(11606)
(11327)
(10822)
贸易(10816)
农业(10813)
(10511)
(9982)
财务(9973)
财务管理(9958)
企业财务(9584)
(9437)
(9421)
银行(9399)
机构
学院(204191)
大学(202583)
(86683)
经济(85261)
管理(82841)
理学(73620)
理学院(72850)
管理学(71812)
管理学院(71424)
研究(67086)
中国(48353)
科学(43227)
(40402)
(40009)
(37123)
业大(35168)
(33486)
农业(31973)
研究所(31142)
中心(30635)
财经(30499)
(29278)
(27886)
经济学(26838)
经济学院(24466)
(24191)
北京(24146)
商学(23656)
商学院(23434)
(23113)
基金
项目(149570)
科学(119512)
基金(110820)
研究(102583)
(99575)
国家(98750)
科学基金(85065)
社会(68844)
社会科(65703)
社会科学(65689)
(60587)
基金项目(60054)
自然(56686)
自然科(55501)
自然科学(55483)
自然科学基金(54599)
(50377)
教育(45870)
资助(42899)
(37896)
编号(37300)
创新(34515)
重点(33822)
(32773)
(32161)
(30773)
计划(29542)
国家社会(29366)
科研(28807)
成果(27628)
期刊
(86412)
经济(86412)
研究(52948)
中国(37823)
学报(37353)
(34993)
科学(33963)
管理(31413)
(28513)
大学(27606)
学学(26775)
农业(23698)
(16043)
金融(16043)
教育(15918)
业经(15893)
技术(15778)
经济研究(15279)
财经(14930)
(13689)
科技(13520)
(13012)
问题(11664)
技术经济(11062)
商业(10779)
(10381)
业大(10089)
(9812)
现代(8842)
统计(8808)
共检索到280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霍春辉  杨锐  
关于集聚外部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性质,学者们的观点存在分歧。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专业化产业集聚和相关多样化产业集聚两个方面,而产业是否倾向于空间集聚以及集聚外部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性质,会因行业的技术异质性而呈现较大差异。产业集聚产生的外部技术知识溢出机制的相互匹配性对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仍亟待研究。本文利用2006—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以电子产业和仪器仪表业两个典型高技术产业为对象分析发现,集聚外部性中的专业化外部性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对垂直相关多样性有显著的负面影响。高技术产业的行业技术体系不同,企业规模在专业化外部性和垂直相关多样性影响产业创新绩效中的调节效应呈...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福象  王新新  
本文基于GVC模式下人力资本空间流动视角,对要素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行业的绝对集中度、规模差异度、劳动生产率变化率、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比重、产品销售成本与产品销售收入比等变量存在着多重的复杂联系。为此,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必须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和范围经济优势,根据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特点在产品无限细分的差别化基础上走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道路。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赖永剑  
本文利用2005~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平衡面板数据集,研究了集聚经济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我们用空间动态外部性描述集聚经济,并分别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对企业创新成功率与劳动创新产出率进行估计。经验研究发现专业化水平与企业创新成功率及劳动创新产出率之间均存在倒U形关系;而多样化水平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最突出的正向作用,即多样化最有利于企业创新。与其它类型规模企业相比,多样化水平对占企业大多数的小规模企业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坤  朱四伟  胡斌  
本文采用2005~2018年长江经济带省市面板数据,构建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影响的理论模型,并从空间关联影响区域之间创新要素流动的视阈构建空间权重矩阵,选取空间误差模型,实证分析不同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两阶段的区域创新绩效及产业集聚均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产业集聚对两阶段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则与产业性质相关:工业及其细分的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整体呈负向影响,而其细分的金融业集聚则对区域创新绩效呈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区域之间创新要素流动有利于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及知识的空间溢出,但其影响度低于直接的创新资源投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勰  孟勇  
构建了产业集聚、市场化水平与产业创新绩效的研究模型并分析其作用机制,运用随机效应模型对2009—2016年高技术产业和地区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产业创新绩效存在倒U形影响关系。市场化程度对产业集聚和产业创新绩效的倒U形影响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集聚度加强了区域内的网络关系,形成规模效应,促进产业创新;当集聚达到一定程度,网络关系密度过高产生拥挤、过度竞争等效应,导致要素、管理等各类成本增加,阻碍了产业创新绩效。市场化水平既可能促进集聚网络活跃度,又加剧了网络密度过高下的关系不稳定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宛群超  袁凌  谭志红  
基于空间计量分析技术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探讨科技人才集聚、市场竞争及其交互作用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空间效应和边际效应。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两种空间关联矩阵下,科技人才集聚对本地区、关联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分别产生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和负向间接效应,市场竞争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分别产生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两者对本地区、关联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分别产生明显的负向空间交互效应和正向空间交互效应;科技人才集聚、市场竞争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边际效应分别呈现正U型、倒N型特征,其交互作用对其的边际效应呈现“不显著促进—不显著抑制—显著促进”的演化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妍  孛亚南  
创新发展背景下,零售类企业的创新绩效迅速提升,成为推动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在销量与价格渠道中呈现出经济关联性。本文采用2009-2021年我国713家上市零售企业的量化数据,结合科学统计指标构建原始面板,定性定量分析零售业创新绩效变动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并从企业总体销量和平均销售价格两类异质性要素分析其经济作用渠道。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内我国上市零售企业的创新绩效能够显著推动产业集聚,且零售业产业集聚存在较为明显的波浪效应。从影响渠道的角度来看,创新绩效可以通过企业总体销量与平均销售价格两类渠道作用于产业集聚,且总体销量产生的空间集聚效应更大。最后提出要通过创新技术赋能零售业发展,进一步推动零售企业销量提升,并结合创新绩效的空间集聚效应,推动零售业高质量转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露元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新基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新基建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U”型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可提升区域创新绩效;数字新基建、高技术产业集聚均可提升邻近区域创新绩效。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在2017—2021年内能够提升中部、东部区域创新绩效,但未对西部区域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可显著提升三大区域创新绩效,且作用效果在2017—2021年更显著,具有“西部>东部>中部”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娇  赵荣荣  任建辉  
强化数字金融的创新激励效应,是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影响效果、传导机制、非线性特征和空间效应四个方面对数字金融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绩效,且促进效应在南方地区、金融基础较弱的地区和数字金融发展后期更强;(2)数字金融能够通过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强化集聚规模经济效应和多样化知识溢出效应来间接提升区域创新绩效;(3)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研发投入强度的单一门槛效应和信息化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4)数字金融可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周边地区创新绩效的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露元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新基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新基建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U”型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可提升区域创新绩效;数字新基建、高技术产业集聚均可提升邻近区域创新绩效。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在2017—2021年内能够提升中部、东部区域创新绩效,但未对西部区域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可显著提升三大区域创新绩效,且作用效果在2017—2021年更显著,具有“西部>东部>中部”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卫东  傅博  
文章以绿色创新为视角构建非径向DEA-RAM模型,将综合污染指数和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引入绿色创新绩效评价体系,增强评价结果的可靠性。通过Moran’s I指数计算与散点图分析验证了空间集聚效应与异质性的存在,为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引入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2005—2014年30省份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高聚集与低-低聚集的差异化空间集聚效应显著,人才聚集水平、区域开放程度、环境管制强度与政府角色的不同是造成空间异质性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卫东  傅博  
文章以绿色创新为视角构建非径向DEA-RAM模型,将综合污染指数和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引入绿色创新绩效评价体系,增强评价结果的可靠性。通过Moran’s I指数计算与散点图分析验证了空间集聚效应与异质性的存在,为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引入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2005—2014年30省份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高聚集与低-低聚集的差异化空间集聚效应显著,人才聚集水平、区域开放程度、环境管制强度与政府角色的不同是造成空间异质性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葛尧  
基于2001—2016年中国29个省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杜宾计量模型(SDM),实证检验了产业聚集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产业聚集和创新绩效并非随机分布状态,而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产业聚集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同类型的产业聚集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同,专业化聚集存在促进作用,而多样化聚集有抑制作用;分区域看,不同类型的产业聚集对东部的创新绩效提升有促进作用,多样化聚集能够促进中部地区创新绩效的提升,但是二者对西部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小平   田璞   余东升  
公共部门人才集聚关系到人才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间的配置效率,合理分配人才资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本文利用全国各省、市、县、乡公务员招录数据,考察了公共部门人才集聚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部门人力资本扩张能够显著改善企业创新绩效。具体而言,公共部门扩大“本硕博”高学历人才招录规模可以显著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水平提升,而扩大专科及以下学历人员招录规模对企业研发创新无显著影响。作用机制检验证实,公共部门人才集聚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科研投入水平、提升企业研发创新效率等渠道来改善企业创新绩效。异质性分析表明,公共部门人才集聚对高新技术企业、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特超大型城市公共部门吸纳人才资源能够显著改善企业创新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共部门人才集聚可以显著提高企业创新质量,优化创新专利结构。本文从公共部门人事招聘视角,对公共部门人才集聚是否不利于私营部门研发创新予以正面回应,为政府优化人才资源在部门间的配置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丽娜  张惠东  
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由传统的劳动力、资本积累向创新要素数量与网络化程度转变。从来源看,区域创新源于区内自主创新与区外创新溢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直接受创新要素禀赋条件的影响,集聚经济因素通过空间外部性作用直接影响区域创新要素集聚能力与水平。同时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空间依赖产生区间创新溢出;对外开放过程中产生创新的国际溢出,都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集聚经济与创新溢出皆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因此,应通过强化集聚经济效应,构建开放式创新环境,提高吸收能力以充分利用创新溢出效应,并促进企业价值网与区域创新网"两网合一",降低交易成本,不断提升区域创新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