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45)
- 2023(8094)
- 2022(6945)
- 2021(6508)
- 2020(5492)
- 2019(12703)
- 2018(12631)
- 2017(24709)
- 2016(13343)
- 2015(14849)
- 2014(14768)
- 2013(14362)
- 2012(13143)
- 2011(12009)
- 2010(12187)
- 2009(11155)
- 2008(10849)
- 2007(9608)
- 2006(8349)
- 2005(7548)
- 学科
- 济(56464)
- 经济(56402)
- 管理(38475)
- 业(33417)
- 方法(28470)
- 企(27902)
- 企业(27902)
- 数学(25591)
- 数学方法(25038)
- 中国(15889)
- 学(13917)
- 环境(13420)
- 财(12164)
- 农(11857)
- 地方(11288)
- 业经(10052)
- 理论(9871)
- 划(9801)
- 制(8893)
- 贸(8539)
- 贸易(8534)
- 易(8253)
- 技术(7957)
- 和(7827)
- 务(7813)
- 财务(7780)
- 财务管理(7761)
- 融(7724)
- 金融(7724)
- 银(7693)
- 机构
- 大学(192106)
- 学院(191354)
- 济(74568)
- 经济(72803)
- 管理(71707)
- 研究(67588)
- 理学(62556)
- 理学院(61770)
- 管理学(60212)
- 管理学院(59886)
- 中国(48976)
- 科学(45902)
- 京(41895)
- 农(36284)
- 所(35422)
- 研究所(32685)
- 财(32633)
- 业大(32019)
- 中心(30147)
- 农业(29145)
- 江(28285)
- 财经(26530)
- 北京(25799)
- 院(25128)
- 范(24478)
- 经(24241)
- 师范(24089)
- 经济学(23156)
- 州(22748)
- 技术(21058)
- 基金
- 项目(136408)
- 科学(107452)
- 基金(100732)
- 家(91300)
- 国家(90680)
- 研究(90432)
- 科学基金(77313)
- 社会(57869)
- 社会科(55030)
- 社会科学(55011)
- 自然(54081)
- 省(53365)
- 基金项目(52981)
- 自然科(52920)
- 自然科学(52901)
- 自然科学基金(51902)
- 划(46205)
- 资助(42995)
- 教育(41882)
- 编号(33764)
- 重点(31492)
- 部(29328)
- 发(28790)
- 创(28036)
- 计划(27816)
- 科研(26952)
- 创新(26385)
- 成果(26001)
- 课题(24518)
- 教育部(24489)
共检索到272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毛渊龙 袁祥飞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括集聚外部性、城市规模共同作用下的环境污染模型,利用2007—2016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城市规模演变对集聚外部性环境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在控制城市规模演变对集聚外部性环境效应的调节作用下,马歇尔外部性和雅各布斯外部性各自与环境污染之间均呈现出一定的倒U型曲线关系,马歇尔外部性在二氧化硫、烟粉尘和废水污染上均表现显著,而雅各布斯外部性则仅与二氧化硫和烟粉尘污染关系明显。进一步考察城市规模演变对集聚外部性环境效应的调节作用发现,在全国范围内,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马歇尔外部性和雅各布斯外部性的环境改善作用将会得到相应提升,马歇尔外部性在二氧化硫和废水污染上表现明显,而雅各布斯外部性则对二氧化硫和烟粉尘污染作用显著。分地区看,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东部地区雅各布斯外部性的环境改善作用更为明显,而中西部地区则是马歇尔外部性的表现更加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明 陈丽强
以中国2003~2013年284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考察城市规模、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区域差异,并以城市人口规模为门槛变量检验城市结构对环境污染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城市规模、结构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作用且存在区域差异,第二产业比重与环境污染呈现双门槛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建荣 郭士康
文章基于200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区位熵测算各省份产业集聚程度,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环境污染指数,通过构建GTWR模型考察产业集聚、人口规模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及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省域环境污染差异性与关联性并存,环境污染指数整体表现为"东强西弱"的态势;产业集聚、人口规模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呈现明显的时空非平稳性及异质性;各区域两要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系数时序波动方向以及作用强度不同;系数时变形态不同,呈现"倒U"型、下降等变化态势;系数空间分布呈现东、中、西部梯度变化的格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万刚
城市规模对于环境污染具有深刻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城市规模扩张作用于环境污染的内在机制可以归结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基于2007—2020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现阶段城市规模的扩大可以显著改善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且对于不同类型环境污染均具有抑制效应。城市规模扩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其中多中心和低密度城市规模扩张的环境污染治理效应更为突出,同时城市规模扩张对省会城市和东部城市环境污染的抑制效应更加明显。机制分析则表明,城市规模能够通过规模效应加剧环境污染,同时通过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起到抑制环境污染的作用。
关键词:
城市规模 环境污染 异质性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万刚
城市规模对于环境污染具有深刻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城市规模扩张作用于环境污染的内在机制可以归结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基于2007—2020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现阶段城市规模的扩大可以显著改善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且对于不同类型环境污染均具有抑制效应。城市规模扩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其中多中心和低密度城市规模扩张的环境污染治理效应更为突出,同时城市规模扩张对省会城市和东部城市环境污染的抑制效应更加明显。机制分析则表明,城市规模能够通过规模效应加剧环境污染,同时通过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起到抑制环境污染的作用。
关键词:
城市规模 环境污染 异质性特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邓玉萍; 许和连;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和集聚外部性的综合理论框架下,利用2003—2013年我国27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集聚外部性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空间计量结果显示,我国城市污染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而且这种正向空间正相关性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呈现有规律的减弱趋势。在控制了FDI与集聚外部性的交互作用后,FDI引入明显降低了区域污染排放强度,Ma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进一步增强了FDI的减排效应,但其影响效应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呈现出倒U型曲线特征。对于不同规模的城市而言,小城市更容易受益于专业化集聚带来的Mar外部性,大中型城市更容易分享多样化集聚带来的Jacobs外部性红利。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纪祥裕
基于中国26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环境污染的内在联系。结果显示:中国城市污染排放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外商直接投资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具有正显著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显著改善污染问题;外商直接投资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互动性的增强可以抑制城市污染排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污染排放的空间溢出显著为负;外商直接投资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交互项的空间溢出不受地理阈值的影响,并且能够显著改善相邻城市的环境污染;对集聚的外部性进行分析发现,MAR外部性会加剧污染,而Jacobs和Porter外部性能够显著减少污染,MAR外部性以及Porter外部性与外商直接投资的互动都能够有效抑制污染排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瑞
基于中国283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影响的促进效应、抑制效应及净效应。结果显示:产业集聚的抑制效应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41. 34%,促进效应增加了城市环境污染19. 58%;在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共同作用下,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21. 77%;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在不同年份、不同省份和不同地区均显著为负,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的降低作用超过了增加作用;随着第二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递减,第二产业的集聚弱化了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作用;随着第三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递增,第三产业的集聚强化了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作用。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城市环境污染 双边随机前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辉 杨烨
利用2003-2013年中国十大城市群所涉及的1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混合OLS方法,阐述了人口、产业集聚等因素的动态演化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异质性。结果显示: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城市群人口集聚度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而工业二氧化硫和烟(粉)尘则与之呈"U"型曲线关系;随着人口集聚度的提高,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环境污染有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而产业多样化集聚则因污染物各异而呈现出不同的外部效应;城市群行政分割程度的加强会加重废水排放,但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硫、烟(粉)尘的排放。因此,各地区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应利用其"圈层"的结构特点,根据适度集聚原则确定群内人口的集聚度、产业的集聚模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辉 杨烨
利用2003-2013年中国十大城市群所涉及的1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混合OLS方法,阐述了人口、产业集聚等因素的动态演化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异质性。结果显示: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城市群人口集聚度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而工业二氧化硫和烟(粉)尘则与之呈"U"型曲线关系;随着人口集聚度的提高,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环境污染有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而产业多样化集聚则因污染物各异而呈现出不同的外部效应;城市群行政分割程度的加强会加重废水排放,但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硫、烟(粉)尘的排放。因此,各地区在城市群发展过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豆建民 张可
本文将环境污染扩展到生产密度理论模型中,构建了一个经济集聚对污染排放强度的作用机制模型,从治污成本分摊、治污技术溢出、治污集中监管、治污的专业化分工四个方面对理论模型进行了解释。采用2002—2011年中国285个城市的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经济集聚和污染排放强度间的关系及其空间依赖性。研究表明,经济集聚与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呈现倒"U"型关系,当经济集聚超过一定的临界点后,提高城市经济集聚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强度。经济集聚的间接效应和反馈效应分别占直接效应的52.4%和40%,城市间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特征。最后,运用广义倾向评分法分别考察了有空间依赖和无空间依赖两...
关键词:
空间相关 集聚 污染 城市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陆铭 冯皓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有利于减少单位GDP工业污染排放强度。本文构建了1993~2006年中国省级行政区内部地级市之间的人口规模差距,用来反映省级行政区内部的空间集聚水平。研究发现,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度提高有利于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的污染物质的排放强度。中国当前通过行政手段阻碍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区域中心城市集聚的政策并不利于实现既定的减排目标。
关键词:
经济集聚 工业污染 减排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施正政 李嘉楠
本文利用2013年CHIP数据,发现城市群集聚能够促进城市规模工资溢价上升,这缘于城市群集聚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工资存在异质性作用,即城市群集聚能够提高大城市工资,但会对小城市工资产生负面影响。在克服劳动力空间自选择、遗漏变量等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所得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城市群集聚通过强化大城市对高技能劳动力的虹吸效应提升大城市工资,并通过加速小城市高技能劳动力流失对小城市工资产生负向作用。
关键词:
城市群 集聚外部性 城市规模工资溢价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敏
以经济集聚的负外部性为切入点,基于2005~2012年276个城市的数据,运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对经济集聚与城市环境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集聚与城市环境污染排放之间存在着平滑转换机制效应,两者因转换机制的不同而呈现非线性关系。特别是当城市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较低时,经济集聚显著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排放,减排效应明显;而当城市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超过一定值时,经济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排放的减排效应受到抑制而减弱。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晶 毛渊龙 朱兆一
文章利用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007~2016年的数据,检验了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集聚外部性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及其外部性与环境污染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倒"U"型关系,但大部分城市产业集聚并未达到拐点水平,不过多数城市至少在专业化或多样化外部性一项上处于曲线的下降阶段。具体而言,仅有少数资源型城市在专业化上处于倒"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而其他多数城市则在多样化上更接近曲线的下降阶段,特别是地区行政和经济中心城市以及环保部重点监测城市。此外,不同污染物面临的拐点并不相同,二氧化硫和废水污染相对于烟粉尘污染拐点水平更高。因此,明确不同城市在专业化和多样化上的各自优势以及污染类型方能实现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环境污染 专业化 多样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