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57)
2023(15232)
2022(12738)
2021(11973)
2020(10057)
2019(23212)
2018(22584)
2017(44404)
2016(23462)
2015(26045)
2014(25629)
2013(25819)
2012(23726)
2011(21282)
2010(21001)
2009(19324)
2008(18756)
2007(16175)
2006(14006)
2005(12301)
作者
(64794)
(54734)
(54229)
(51860)
(34507)
(26432)
(24526)
(21282)
(20880)
(19318)
(18633)
(18320)
(17167)
(17047)
(16917)
(16748)
(15952)
(15815)
(15685)
(15580)
(13423)
(13219)
(13216)
(12652)
(12381)
(12291)
(11963)
(11536)
(11163)
(10794)
学科
(108964)
经济(108860)
(70250)
管理(62746)
方法(51052)
(48594)
(47286)
企业(47286)
数学(46820)
数学方法(46382)
农业(31946)
中国(28689)
(25272)
业经(24039)
(21314)
贸易(21303)
(20800)
地方(20316)
(19757)
(17883)
(15775)
银行(15754)
(15511)
金融(15510)
技术(15205)
(15084)
环境(15076)
(14746)
财务(14713)
财务管理(14682)
机构
学院(331802)
大学(330130)
(152266)
经济(149917)
管理(131845)
理学(115630)
理学院(114480)
管理学(112676)
研究(112077)
管理学院(112055)
中国(87928)
(67694)
(67521)
(65890)
科学(65082)
(54542)
财经(53842)
中心(52902)
业大(52210)
农业(51926)
研究所(49670)
(49653)
经济学(48554)
(46603)
经济学院(44111)
北京(41792)
财经大学(40294)
(39986)
(39753)
师范(39593)
基金
项目(230958)
科学(185301)
基金(174248)
研究(166908)
(151983)
国家(150751)
科学基金(131030)
社会(112373)
社会科(106678)
社会科学(106656)
基金项目(91961)
(87107)
自然(83829)
自然科(82024)
自然科学(82004)
自然科学基金(80599)
教育(75320)
(73476)
资助(71582)
编号(64276)
(53520)
重点(51334)
(49907)
成果(49889)
国家社会(48652)
(48209)
教育部(46348)
创新(45203)
人文(44988)
科研(44504)
期刊
(159718)
经济(159718)
研究(95792)
(67763)
中国(60702)
学报(49908)
(48916)
科学(48567)
农业(46306)
管理(45401)
大学(39605)
学学(38097)
(33658)
金融(33658)
业经(30124)
技术(27522)
财经(26673)
经济研究(26057)
教育(24287)
(23194)
(22977)
问题(22896)
世界(18636)
(17827)
统计(17809)
技术经济(16931)
(16193)
(16054)
经济问题(14987)
资源(14936)
共检索到481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丁玉超  曾光  聂鑫  
产业集聚的外部化经济效应,是通过地方化经济还是城市化经济推动产业增长,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证层面,现有文献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本文基于全国322个地级市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构建两种外部化经济的交互模型,结合边际分析方法对外部化经济交互效应与产业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从研究方法看,相较于传统文献所采用的线性模型,交互模型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模型中的遗漏变量问题,实证结果也更加稳健。而且边际分析可以从城市层面,探究每个城市外部化经济效应的显著性,突破了传统模型回归系数值只能反映城市整体平均水平的局限。两种外部化经济与农产品加工业增长间具有非线性关系,地方化经济水平较低时专业化能够促进产业增长,水平较高时则具有抑制作用,而城市化经济对产业增长的作用机制则相反,且两种外部化经济间存在着"拮抗作用",其交互效应显著地抑制农产品加工业增长。边际分析表明地方化经济对产业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城市化经济效应不显著。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曾光  聂鑫  路宇  李菲  
本文基于中国317个地级市农产品加工业微观企业数据,采用Levinsohn-Petrin半参数法对企业和城市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引入就业市场潜能指标控制城市规模,实证检验地方经济结构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结果显示:采用从业人数滞后项、地理中心度以及地面平均坡度等工具变量,对就业市场潜能的内生性问题进行控制,模型能够有效识别集聚外部性的不同来源和强度,避免了传统方法对产业集聚效应的高估。地方经济结构对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同类企业集聚形成的专业化外部性,通过知识溢出等微观机制显著地促进城市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之相反,多样化和竞争外部性,则由于存在“拥挤效应”和过度竞争,阻碍城市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增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伟纯  李二玲  
以2006—2016年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农产品加工业为例,从强调区域内外两方面因素出发,利用演化经济地理思维构建分析框架,探讨了产业集聚的演化机制。结果表明:①区域产业集聚演化是在区域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路径依赖和路径创造的过程。②中国农产品加工业集聚水平的区域差异明显,地理集聚变化与产业转移高度相关;农产品加工业在中西部地区的集聚水平显著增强,表现出路径创造特征。分行业来看,中部地区对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的路径创造较为明显;长江中上游地区对原材料—资本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的路径创造突出,但烟草制品业集聚格局较为稳定,呈现出由区域路径锁定而导致的空间锁定特征。③对历史基础的依赖是影响农产品加工业集聚演化的关键,且是东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保持高水平集聚的最主要原因;产业转移显著推动了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集聚;产业多样化与外商投资对农产品加工业集聚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在东部表现为负向作用,在中西部表现为正向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秦建军  武拉平  闫逢柱  
本文首先利用空间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农产品加工业的12个产业的地理集聚度进行了测度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扩展的C-D函数,重点分析地理集聚对农产品加工业成长的影响,结果发现:2002—2008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平均地理集聚度呈缓慢上升趋势,但不同产业集聚度变化存在差异;产业地理集聚度大小与变化及其对产业成长的影响显著且不同行业存在明显的差异;产业集聚对产业成长的贡献虽弱于资本而强于劳动;产业地理集聚、资本、劳动其对产业成长贡献差异及行业差异可以为政府通过产业集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成长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经韬   陈池波   李平  
文章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究了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产品加工业集聚不仅能带动本省份农业经济增长,还能显著带动邻近省份的农业经济增长,在更换空间权重矩阵和调整解释变量后,这一实证结论依然稳健;此外,控制变量中农业机械投入和财政支农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也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志仓  钱美琴  余雷  
利用2005-2011年间的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行业数据,计算了各行业的行业集中度和EG指数。结果显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集聚水平高,但不同行业差异比较大。原料及劳动密集型行业的集聚水平比较高,并且增长比较快;开放度低的行业集聚水平增长缓慢,竞争性强的行业集聚水平增长较快。最后计算了集聚弹性,行业之间的集聚弹性相差较大,集聚不一定带来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辰燚   黄圣男   王国刚  
[目的]农产品加工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业活动,也是联结工农、沟通城乡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1—2020年黑龙江省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区位熵测算农产品加工业集聚程度,通过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非线性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特征,且大部分地级市尚未跨越拐点,集聚水平提升能显著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农产品加工业集聚通过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双重非线性机制影响农民收入的提升。[结论]为此,要进一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完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持续增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吕立才  黄祖辉  
本文采用1999~2003年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12个次级产业部门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增长、国内投资和就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总体上促进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增长,但同时也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国内投资和就业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挤出效应。在此基础上,笔者给出了几点简要的结论和相应的政策涵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冯伟  蔡学斌  杨琴  石汝娟  夏虹  
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布局,对于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按照农产品原料的类型将农产品加工业进行重新归类,对农产品加工业及其子行业在东、中、西及东北的分布,以及在优势农产品区域的分布进行了研究;此外,使用集中度、空间基尼指数、赫芬达尔指数、EG指数等方法,该文对农产品加工业及其子行业的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定量测算。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快,占全国的比例明显上升,农产品加工业"东强西弱"的区域分布格局发生了较为显著地改变;果蔬、肉类、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以及糖料、茶叶和乳类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在优势农产品区域...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苏李  臧日宏  田国英  
借助空间集聚指数、产业集聚结构效益指数、集聚影响指数和产业集聚专门化率对2003~2008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12个行业的集聚程度及集聚绩效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整体集聚度较高且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各行业的集聚状况差异明显。劳动密集型和原材料及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度相对较高且明显上升,而原材料密集型和原材料及资本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度相对较低且下降;农产品加工业集聚绩效呈两极分化特征,中西部地区明显优于东部地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邓宗兵  吴朝影  封永刚  王炬  
本文综合运用产业集中度、EG系数和空间自相关系数等方法,对2003—2011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农产品加工业总体具有显著的地理集聚特征,不同行业的地理集聚存在显著差异;农产品加工业地理集聚呈现出减弱趋势,并表现出"先小幅上涨,后显著下降"阶段性特征;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向中部地区集聚的趋势,但东部地区仍是主要集聚区;部分行业呈现出高度集聚在少数省份的特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苏李  臧日宏  
本文基于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理论,对FDI与产业集聚的相互关系进行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原理对FDI与中国农产品加工业集聚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FDI既是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形成的短期原因,也是影响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的长期因素,而产业集聚则不是FDI进入农产品加工业的原因。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池波  孟权  潘经韬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而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是产业兴旺的突破口。在剖析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上,利用2012~2016年县(市、区)面板数据测算了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度,分析了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集聚的县域分布,并实证研究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具有鲜明的地域差异特征,呈"中部高、东西低"的空间格局。总体上看,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对县域经济增长影响显著,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分地形看,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对平原县(市)和丘陵县(市、区)经济增长依然呈倒"U"型,对山区县经济增长无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赵燃  骆乐  韩鹏  
本文运用1999~2005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12个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状况,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企业平均规模、资本密集度以及资产负债率同生产率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高,并且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源自技术进步,而非效率变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化、规模效率等指标值大于"三资"企业;另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率有较显著的正影响,而资本密集度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影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冯伟  蔡学斌  杨琴  石汝娟  夏虹  
农产品加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也是世界工业革命的源头。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经历起步、高速增长和成熟3个阶段,已成为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食品加工业发展水平高、产业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其发展经验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