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56)
2023(7896)
2022(6477)
2021(5680)
2020(4735)
2019(10185)
2018(9973)
2017(19048)
2016(9981)
2015(11189)
2014(11246)
2013(11076)
2012(10770)
2011(9872)
2010(10062)
2009(9694)
2008(9363)
2007(8669)
2006(8049)
2005(7499)
作者
(30706)
(26001)
(25916)
(24671)
(16534)
(12387)
(11701)
(10121)
(9860)
(9248)
(9115)
(8681)
(8465)
(8357)
(8138)
(8009)
(7787)
(7424)
(7351)
(7285)
(6672)
(6373)
(6252)
(5979)
(5919)
(5837)
(5606)
(5534)
(5343)
(5059)
学科
(68857)
经济(68812)
管理(28720)
(23047)
地方(20476)
方法(20417)
数学(17946)
数学方法(17741)
(17569)
企业(17569)
中国(14603)
地方经济(14433)
(13047)
(12170)
业经(11764)
环境(9323)
(9178)
农业(8859)
(8533)
(8212)
金融(8211)
(7910)
贸易(7903)
经济学(7897)
(7794)
(7606)
(7510)
(7191)
(7086)
银行(7071)
机构
大学(154954)
学院(154722)
(74583)
经济(73180)
研究(59009)
管理(54957)
理学(46832)
理学院(46162)
管理学(45255)
管理学院(44952)
中国(44668)
科学(35369)
(32873)
(31480)
(30363)
研究所(27292)
中心(25848)
财经(24730)
经济学(24528)
(24114)
(23466)
(22268)
经济学院(21661)
(21083)
(21050)
师范(20856)
北京(20707)
业大(20343)
(18988)
科学院(18251)
基金
项目(98821)
科学(78792)
基金(72707)
研究(70907)
(63601)
国家(63142)
科学基金(54089)
社会(48426)
社会科(45942)
社会科学(45932)
(38505)
基金项目(37719)
自然(33182)
自然科(32433)
自然科学(32427)
(31944)
自然科学基金(31820)
教育(31400)
资助(29589)
编号(26667)
(23761)
重点(22891)
成果(21858)
(21419)
国家社会(20939)
(20006)
发展(19705)
(19439)
课题(19426)
创新(18945)
期刊
(92774)
经济(92774)
研究(51082)
中国(32735)
学报(24079)
(23735)
管理(22990)
科学(22600)
(21879)
大学(18334)
学学(17539)
经济研究(16035)
农业(14786)
技术(14265)
(13869)
金融(13869)
财经(13487)
教育(13459)
业经(12217)
(11920)
问题(11528)
技术经济(9942)
统计(9414)
(9225)
(8504)
国际(8377)
世界(8289)
资源(7620)
决策(7506)
(7457)
共检索到248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大江  
严谨而周密的数理分析是新经济增长理论数理变革的重要标志,但是其均质空间分析范式却很难兼容现实经济中非正式约束变量的报酬递增及非竞争均衡。基于空间经济理论以及垄断竞争分析,非正式约束变量完全可以纳入空间经济增长理论当中,这不仅可以内生化处理非正式约束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而且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非正式约束条件、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密切的关系,非正式约束与经济活动的相互匹配在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欢  
文章以当前区域金融产业的集聚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在其影响下的特点。通过分析可知北京、上海以及深圳是我国金融产业集聚密度最高的地区。金融产业高度集聚有可能导致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更加虚拟化,降低其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还会使得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压力加大等问题。要更好地发挥金融产业集聚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的作用,就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升其正面影响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红  叶耀明  
经济学家在研究区域经济增长和金融的关系,往往试图借鉴金融发展理论的观点,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金融因素。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区域间的金融资源流动问题已成为影响区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这已成为金融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金融资源的跨区域流动,易形成金融集聚或金融中心,经济学家往往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研究该问题,得出金融中心的形成原因和机制等,最近国内也有研究者从金融资源的角度探讨金融集聚,提供了较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雄浪  王舒然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产业集聚、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上,中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知识空间溢出现象,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积极作用;基于多样化集聚而形成的产业集聚更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在区域层面上,东中部产业集聚的本地溢出效应比西部地区更加显著,而东部的专业化知识溢出的作用有所削弱;对外开放水平对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影响程度也不同,东部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对推动邻地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显著。为实现更高质量的产业集聚水平,提升知识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提出促进产业互补,提升多样化溢出效应,以及加强知识空间积累,提升知识和人才储备,拓宽技术升级范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汪炜  史晋川  孙福国  
我们以长江三角洲内圈层的上海、江苏省七市和浙江省六市为分析对象,根据历年《浙江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和《上海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对74个市县基本分析单位1995年~1997年的GDP平均实际增长率和整体增长率作一比较。各市县1995年~1997年平均实际经济增长率依次从大到小排列在前10位的是新昌县(25.72%)、嘉善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艺  李林  李斌  
文章研究把金融活动的空间集聚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金融产业本身的特征,分析了金融活动空间集聚的内涵及经济性质,并系统研究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途径,为促进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持,论文的研究既是对企业集群理论的完善,也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拓展与深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潘辉  冉光和  张冰  李军  
要实现以金融发展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需厘清金融集聚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基于2002~201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全国以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金融集聚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对不同区域金融集聚的经济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金融集聚显著地促进了实体经济增长,且东部地区金融集聚的经济效应远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区域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立泰  张祖妞  
在运用H指数、区位熵指数测算服务业集聚水平的基础上,采用1995~200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负相关;在控制变量中,人力资本水平、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服务业资本存量与区域经济增长正相关,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负相关。原因主要在于,我国服务业集聚的专业化效应大于多样化效应,这与我国服务业集聚的政府主导模式密切相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刚  贾威  潘浩敏  
伴随着劳动力、资本、技术和FDI等要素在中国各区域投入的长期不均衡,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出现了生产要素的多重集聚效应;国内投资的集聚正在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技术进步、出口贸易和FDI依然集聚在东部地区,并没有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投资与技术进步的集聚产生了交互作用,并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了促进作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孙维峰  黄解宇  
Jacquemin-Berry熵指数可以把金融产业总集聚程度分解为区域间集聚程度和区域内集聚程度。分解结果表明,1979-2010年间中国金融集聚程度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从总体上看是上升的,并且上升的主要原因来源于区域间集聚程度。中国金融总集聚水平的上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金融资源向东部转移造成的。利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对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差距之间长期因果关系的经验分析表明,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差距之间具有前者推动后者的单向长期因果关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米娟  张楚宜  
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索洛增长方程,通过实证检验来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经济增长受资本、劳动、制度和要素集聚四个因素影响的差异情况,特别是研究要素集聚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差异性,以期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所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晖  金凤君  
回顾了技术要素集聚的基本理论,对技术要素集聚的形成动因与形成条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技术要素集聚的相关理论,包括增长极理论、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以及集群理论等。文章的最后针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与技术要素聚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人们了解技术要素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可对解决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海鹏  李媛媛  李瑞晶  
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规模方面,其对经济质量的提升作用也越来越受关注。基于2005—2013年除西藏外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建立金融产业集聚度、经济增长规模指数、经济增长质量指数,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规模、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产业集聚度、经济增长规模指数、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均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规模和经济增长质量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经济规模的促进作用要远大于经济质量;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对经济规模的影响显著,而对经济质量影响不显著;技术进步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对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锐  
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通过对2004-2015年我国31个省份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中部和西部区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东部区域产业集聚效应已经产生负面影响,抑制了经济增长。本文建议应根据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产业聚集战略,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