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03)
- 2023(16262)
- 2022(13929)
- 2021(12626)
- 2020(10548)
- 2019(24238)
- 2018(23861)
- 2017(46027)
- 2016(24783)
- 2015(27807)
- 2014(27968)
- 2013(27784)
- 2012(26378)
- 2011(24101)
- 2010(24604)
- 2009(22770)
- 2008(22745)
- 2007(20979)
- 2006(18303)
- 2005(16787)
- 学科
- 济(113748)
- 经济(113650)
- 业(76155)
- 管理(75784)
- 企(62070)
- 企业(62070)
- 方法(47475)
- 数学(40950)
- 数学方法(40585)
- 中国(32201)
- 农(31462)
- 地方(28954)
- 业经(26296)
- 财(26231)
- 技术(22506)
- 学(22458)
- 农业(21438)
- 制(20836)
- 贸(20191)
- 贸易(20175)
- 易(19479)
- 银(19049)
- 银行(19014)
- 环境(18895)
- 融(18560)
- 金融(18558)
- 行(18270)
- 和(17005)
- 理论(16719)
- 务(16260)
- 机构
- 学院(365242)
- 大学(363096)
- 济(153057)
- 经济(149820)
- 管理(140138)
- 研究(126724)
- 理学(120044)
- 理学院(118662)
- 管理学(116802)
- 管理学院(116091)
- 中国(96011)
- 京(77508)
- 科学(77333)
- 财(70021)
- 所(64667)
- 农(62683)
- 研究所(58460)
- 中心(58292)
- 江(57173)
- 财经(55288)
- 业大(53642)
- 经(49999)
- 北京(49344)
- 农业(48965)
- 范(48534)
- 师范(48008)
- 经济学(46640)
- 州(45960)
- 院(45683)
- 经济学院(42117)
- 基金
- 项目(239090)
- 科学(189100)
- 研究(174741)
- 基金(172436)
- 家(150341)
- 国家(149045)
- 科学基金(127830)
- 社会(111421)
- 社会科(105845)
- 社会科学(105818)
- 省(95764)
- 基金项目(91184)
- 自然(81894)
- 教育(80493)
- 划(80006)
- 自然科(79972)
- 自然科学(79951)
- 自然科学基金(78577)
- 资助(70350)
- 编号(69851)
- 成果(56849)
- 发(56186)
- 重点(54521)
- 创(53454)
- 部(52614)
- 课题(49878)
- 创新(49302)
- 国家社会(45829)
- 科研(45230)
- 发展(45161)
- 期刊
- 济(174137)
- 经济(174137)
- 研究(107610)
- 中国(77355)
- 农(57486)
- 学报(56250)
- 管理(54217)
- 财(53825)
- 科学(53027)
- 大学(42585)
- 教育(41581)
- 学学(39979)
- 农业(39031)
- 融(36730)
- 金融(36730)
- 技术(33371)
- 业经(30181)
- 财经(27720)
- 经济研究(27576)
- 经(23944)
- 问题(22978)
- 业(21835)
- 技术经济(19743)
- 科技(18432)
- 贸(18403)
- 商业(17887)
- 统计(16985)
- 图书(16909)
- 版(16818)
- 策(16636)
共检索到555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石璋铭 徐道宣
集聚作为现代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能够促进创新所需的知识生产与汇集,进而带动创新生态系统发展。以2011—2016年五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分位数估计方法,实证研究集聚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集聚对于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等四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网络、创新能力提升具有较为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于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环境却没有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
关键词:
集聚 创新生态系统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航
当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和实现产业结构成功转型的强大引擎。目前已有研究仅指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从政府扶持、加大投入、人才培养、金融支持等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但已有政策性研究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缺乏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文章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切入,阐释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并从创新集群发展、协同创新、创新生态环境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晓华 刘峰
基于商业生态系统、国家创新系统等既有理论,本文提出了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生态学家或环境学家将产业生态系统看做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循环体系不同,本文将产业生态系统定义为对某一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创新生态系统、生产生态系统与应用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以及要素供给、基础设施、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政策体系等辅助因素。产业生态系统具有相互依赖、复杂连接、自我修复、共同演化等特征。产业的发展是整个产业生态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那些能够率先建立起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的国家将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欢芳 陈建设 宾厚
集聚式发展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相比传统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具有明显的战略性、生态性和国际性等特征。目前我国已有15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这些集聚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评估机制、创新能力、资金保障和配套生产性服务业缺失等障碍,未来需要通过完善追踪考评制度、搭建双层技术创新平台、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和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等措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的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绍波
创新生态系统是核心创新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下游销售商、同行业竞争对手及产品服务的其他相关配套提供主体所构成的相互依赖的合作伙伴关系,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协同创新的重要途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企业组织相互依赖的非对称性、技术配套的专用性、集体行动的"搭便车"行为以及技术学习能力的差异性等原因,很容易滋生机会主义行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治理机制包括协商机制、声誉机制、信息披露和平台开放机制及信任机制等几个方面,通过几种治理机制的综合运用可以达到克服机会主义行为、提高知识共享意愿的治理目标。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生态系统 治理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梅强 张兵 李文元
在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与生态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进而从企业的视角出发,探讨了系统模型中的创新风险,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建议。这一研究的开展,将为构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风险控制机制奠定初步基础,有利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生态系统 风险控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宏起 刘梦 武川 武建龙
评估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水平,是调节与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顺利运行的有效手段。结合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性表现,从结构、功能以及效益3个维度,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熵权与层次分析方法进行组合赋权,设计基于规则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水平评价方法,并以黑龙江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保障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水平的优化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晓莉 黄凌翔 卢静 王丽艳
文章在对我国29个省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和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区域差异特征。结果显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程度区域分异明显,东部地区的集聚程度最高,中西部地区的集聚水平较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呈现集聚与扩散并存的现象;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对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均有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规模经济、城市化率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大,资本存量的提升则有助于中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晓莉 黄凌翔 卢静 王丽艳
文章在对我国29个省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和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区域差异特征。结果显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程度区域分异明显,东部地区的集聚程度最高,中西部地区的集聚水平较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呈现集聚与扩散并存的现象;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对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均有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规模经济、城市化率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大,资本存量的提升则有助于中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靳晓东 谭运嘉 李静
在我国现有的经济条件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优势有待加强,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在保持和延续传统产业竞争力的同时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层次,是我国当前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产业关联度分析显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其他部门的关联度较高,但目前增长动力不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洪
当前世界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都把依靠自主创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要战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靠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作支撑。因此,本文深入研究思考依靠自主创新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 思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福昌 李成威
一、财政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必要性(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财政支持。对于我国来说,目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我国现在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随着产业技术创新和经济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宏 骆旭华
政府技术采购政策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得半导体产业在美国得到了迅猛发展。本文采用轮式模型,分析了政府技术采购的拉动作用,总结了美国在政府技术采购行为中可供借鉴的做法。
关键词:
政府技术采购 促进科技创新 轮式模型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邓保生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各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促进经济新一轮繁荣的战略选择。税收优惠政策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当前我国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尚需完善。本文认为,应在遵循引导性、适时调整、区域性优惠与产业性优惠相结合等原则的基础上,明确完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税收政策支持的基本思路,通过具体税种的优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税收政策 税收优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兴志 谢理
本文首先利用SFA模型测算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效率,然后通过面板To-bit模型分析了企业规模和不同的创新方式对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路径,以及不同产权结构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水平整体上较低,企业规模与创新效率呈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比较显著,而技术改造和消化吸收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不同的产权结构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不相同,国有产权与创新效率呈现负向关系,而非国有产权与创新效率呈正向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