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28)
2023(12835)
2022(10222)
2021(8922)
2020(7316)
2019(16197)
2018(15772)
2017(30502)
2016(16195)
2015(17887)
2014(17999)
2013(17588)
2012(16362)
2011(14941)
2010(14969)
2009(13915)
2008(13633)
2007(12426)
2006(11269)
2005(10484)
作者
(49809)
(42013)
(41893)
(40048)
(26741)
(20085)
(18832)
(16317)
(15982)
(14816)
(14630)
(13893)
(13849)
(13555)
(13340)
(13023)
(12500)
(12271)
(12034)
(11999)
(10513)
(10513)
(10347)
(9701)
(9610)
(9379)
(9345)
(8865)
(8655)
(8272)
学科
(90980)
经济(90898)
管理(43967)
(41146)
方法(31745)
(31254)
企业(31254)
数学(27637)
数学方法(27410)
中国(23384)
地方(22439)
(20984)
贸易(20971)
(20266)
(20237)
(18431)
业经(17700)
(17216)
农业(14111)
地方经济(13828)
(13288)
(11984)
金融(11983)
环境(11836)
(11155)
(11143)
银行(11108)
产业(10931)
(10697)
(10561)
机构
大学(245109)
学院(244095)
(115996)
经济(113937)
研究(93307)
管理(84646)
理学(72818)
理学院(71896)
管理学(70519)
管理学院(70100)
中国(67608)
科学(56268)
(51465)
(49667)
(48288)
研究所(43950)
(43880)
财经(39969)
中心(39815)
经济学(38923)
(37231)
(36397)
业大(36329)
经济学院(34920)
农业(34658)
(33989)
北京(32052)
(30971)
师范(30551)
财经大学(29703)
基金
项目(162549)
科学(128469)
基金(121257)
研究(112453)
(108603)
国家(107829)
科学基金(91130)
社会(76219)
社会科(72565)
社会科学(72547)
基金项目(63197)
(61742)
自然(58617)
自然科(57365)
自然科学(57344)
自然科学基金(56341)
(52577)
教育(49912)
资助(49581)
编号(41351)
重点(37610)
(36670)
(35922)
国家社会(33701)
成果(33073)
(32795)
科研(31241)
创新(31000)
教育部(30659)
计划(29916)
期刊
(131674)
经济(131674)
研究(76916)
中国(47695)
学报(43217)
(40416)
科学(38327)
(37848)
管理(33523)
大学(32423)
学学(31124)
农业(27387)
经济研究(24078)
(22400)
金融(22400)
财经(21377)
技术(19074)
(18686)
问题(18561)
业经(18430)
(18375)
教育(17947)
国际(16331)
(14833)
世界(13462)
技术经济(13101)
统计(12018)
商业(11712)
(11585)
现代(11072)
共检索到374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文武  
文章将异质性劳动力及地区内和地区间的多样化贸易成本同时引入空间经济模型,建立了一般均衡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低成本约束的人力资本比高成本约束的普通劳动力流动更容易打破空间经济集聚和扩散的对称均衡,促使产业空间结构稳定地向人力资本丰富的地区集聚。文章还从福利最优化的角度分析了政府对空间经济结构的规划选择,结论显示降低普通劳动力在地区间流动的成本有利于形成分散均衡的经济格局,实现社会公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晓航  
文章在梳理了人口集聚、异质性劳动力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与数理模型的基础上,基于2004—2020年的数据样本,先利用豪斯曼检验确定以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为基础,再通过门限回归模型和“倒U”检验,验证了异质性劳动力视角下人口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结果显示:高技能人才集聚对各个程度的区域经济发展均具有积极作用,但其过度集聚会影响劳动生产率;人口集聚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提升作用,且这种提升作用随高技能人才集聚程度的增加而增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三百  申文毓  
异质性劳动力集聚理论认为,劳动力对城市规模的偏好呈现空间类分现象,而当城市规模“足够大”时,劳动力市场竞争又会对劳动者进行选择。然而,现实中劳动力市场是否存在空间类分与选择尚缺乏经验证据,而且在中国各城市户籍制度、房价差异化背景下是否会呈现不同的形态,同样有待检验。因此,本文基于2014—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与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利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对异质性主体的空间类分与选择效应进行识别。研究发现,劳动力空间类分现象确实存在,高技能劳动力选择流入特大和超大城市的概率比低技能劳动力分别高8.8%和2.4%,而城市落户门槛与高房价会降低这一概率,即城市对劳动力进行选择。机制分析表明,空间类分和选择现象并存的主要原因在于异质性劳动力集聚收益存在差异。然而,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协同作用,因此不同规模城市应制定更加适宜的政策以吸引并留住不同技能层次的劳动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华昱  刘厚俊  
利用中国家庭与城市层面数据,考察不同技能劳动力集聚对改善劳动者收入与就业水平所起的作用、该作用的空间范围、以及如何受技术进步影响。得到以下四点发现:首先,代表高技能的高端服务业劳动力集聚正成为推动收入与就业水平增长的核心动力,制造业次之;其次,劳动力市场多样化程度上升有助于提升收入与就业水平,低端劳动力的作用不可或缺;第三,劳动力集聚所产生的影响在由城市中心外延至18公里处达到峰值后下降,呈空间局部性;最后,在给定人口密度的情况下,交通网络与互联网扩大了高、中技能劳动力集聚的作用,但交通网络的边际效果高于互联网。因此,多元包容的劳动力市场更有利于改善劳动者福利,有限空间内的劳动力集聚效应可通过技术手段加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曹清峰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基于劳动力技能异质性的理论模型,发现中间品进口种类多样化导致的生产率提升效应会降低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所需的最低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就业率。在此基础上,利用2011~2013年中国海关数据库测算城市层面的中间品进口种类,并将其匹配到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微观样本,实证研究显示:中间品进口种类多样化会显著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就业概率;中间品进口种类多样化提升农村劳动力城市就业率的效应对省内迁移以及长期迁入的农村劳动力更大,且在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梯次递增;中间品进口种类多样化对低技能农村劳动力就业率的提升效应要更显著,并显著提高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董芳芳  
经济新常态下国际贸易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需要加速转型,劳动力要素是促进国际贸易转型的重要驱动因素。我国城乡劳动力要素存在很大差异,利用EviEws6.0统计软件,分析城乡劳动力异质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知城乡劳动力异质性的扩大会阻碍国际贸易发展。其中,长期情况下城乡受教育程度差异对国际贸易发展有显著负影响,短期和长期城乡就业率差异都对国际贸易发展有显著负影响,且影响程度远大于前者。据此提出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鼓励乡村劳动力就地城镇化和实现城镇劳动力高水平就业来实现国际贸易与经济新常态相适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益宾  
本文将经济集聚效应、劳动力流动和房价纳入同一研究框架,研究在经济集聚效应下劳动力流入对房价的空间溢出效应,利用计量统计方法取得如下研究结论:地方经济的集聚吸引劳动力的流入;劳动力流入对流入地房价呈倒U型影响,在供需关系下,劳动力流入拉高当地房价,但超过一定程度时会对当地房价产生负向影响;在经济集聚的情况下,劳动力流入对房价的倒U型关系源于房价的空间溢出效应,即流入超过当地承载量时,劳动力的居住选择向城市外扩展,抬高周围地区的房价,缩小地区间相对房价差异。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官华平  郭滨华  张建武  
数字技术进步具有较强的技能偏向性,数字贸易将对劳动力技能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文章构建一个包括数字贸易和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均衡模型,基于世界71个国家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SYS-GMM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对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贸易能够显著优化劳动力技能结构;(2)数字贸易更加有利于低收入国家劳动力技能结构的优化,且数字贸易对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影响还会受到不同贸易自由度、市场规制程度以及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3)数字贸易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扩散优化劳动力技能结构。文章还根据研究结论对我国发展数字贸易以及完善数字贸易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静文  王明雁  
对中国劳动力集聚经济增长效应定量测算,研究发现:2000—2015年期间,中国劳动力集聚红利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14. 05%。其中,劳动力集聚度最适宜地区包括北京、天津等。随后进一步纳入地区异质性视角并发现,各地区的劳动力集聚对其经济的影响并非一致,适宜的集聚区间也不相同,其中地区经济实力是影响其劳动力集聚经济增长效应的关键因素,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动力集聚红利期更长,能够承受的劳动力集聚上限更高。目前,仅就经济效应来看,上海仍然具有继续吸纳劳动力的空间和能力。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戴群  
克鲁格曼的空间经济学数学化了马歇尔提出的"地理集中的产业创造本地市场相关的前后向关联而导致集聚"的原理。全球化时代,交易成本的下降,使引起集聚的前后向关联的向心力在缩小。然而集聚仍然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说明马歇尔的知识溢出的地理限制和共享专业化劳动力这两个原因,也对集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分工理论,通过将专业性内生化和假设专业性的流动成本,仍然利用克鲁格曼的分析框架,为这两个原因建立了数学模型。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楚永生  刘杨  刘梦  
伴随粗放式经济高速增长而来的环境污染恶化问题正给我国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环境污染不仅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和产业结构优化,而且会影响劳动力供给和跨区域流动。基于2003-2012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环境污染对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污染对劳动力流动具有显著影响;在环境污染的空间效应影响下,我国劳动力流动使得受教育程度低的劳动力呈现空间分散特征,受教育程度高的劳动力呈现空间集聚特征;环境污染效应使得异质性劳动力流动呈现"U"型规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柳天恩  吉世虎  赵忆岚  
美国制造业中心首先诞生在东北沿海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产业集聚中心依次向中西部地区、西部和南部地区转移,最终形成制造业沿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集聚的"双岸产业带"、沿五大湖地区集聚的"大湖产业带"和沿墨西哥湾集聚的"海湾产业带"。资本和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是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动力机制,运输成本和市场一体化与产业集聚关系密切。决定产业集聚与扩散转移的基础是各区域面临的产业集聚的向心力和离心力之间的力量对比。由于产业集聚具有惯性和路径依赖,政府的政策干预可以打破这种路径依赖,促进产业转移,推进新产业集聚中心的形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柳天恩  吉世虎  赵忆岚  
美国制造业中心首先诞生在东北沿海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产业集聚中心依次向中西部地区、西部和南部地区转移,最终形成制造业沿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集聚的"双岸产业带"、沿五大湖地区集聚的"大湖产业带"和沿墨西哥湾集聚的"海湾产业带"。资本和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是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动力机制,运输成本和市场一体化与产业集聚关系密切。决定产业集聚与扩散转移的基础是各区域面临的产业集聚的向心力和离心力之间的力量对比。由于产业集聚具有惯性和路径依赖,政府的政策干预可以打破这种路径依赖,促进产业转移,推进新产业集聚中心的形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鹏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放宽对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限制,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劳动力自由流动引起工业的空间集聚效应,进而推动了各区域的工业化进程。本文运用中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从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集聚视角,研究劳动力流动对各区域工业化进程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加快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发挥工业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加快各区域的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缩小各地区间的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白永亮  石磊  党彦龙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选取2003、2007和2013年3个时间截面,运用城市流模型,从劳动力要素流动的视角,以行业从业人员变化为量化指标,通过要素空间集聚与扩散分析,揭示了宏观的空间集聚趋势、中观的产业集聚形态与城市功能秩序形成和微观的劳动力要素流动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空间集聚与扩散功能逐渐增强,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省会城市的集聚能力远高于其他城市,但是辐射带动能力不足;需要从结构视角关注城市流强度,改善城市群内城市经济实力与外向服务功能不协调程度,整体提升城市流强度,更加有效地引导空间集聚与扩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