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11)
2023(15580)
2022(13481)
2021(12755)
2020(10594)
2019(24650)
2018(24103)
2017(46067)
2016(24601)
2015(27684)
2014(27156)
2013(26673)
2012(24238)
2011(21779)
2010(21158)
2009(19182)
2008(18142)
2007(15119)
2006(12841)
2005(10922)
作者
(67526)
(56539)
(55708)
(53277)
(35820)
(26812)
(25497)
(22339)
(21400)
(19613)
(19208)
(19025)
(17585)
(17508)
(17495)
(16940)
(16857)
(16673)
(16117)
(15942)
(13687)
(13681)
(13412)
(12811)
(12527)
(12487)
(12176)
(12058)
(11173)
(10995)
学科
(100346)
经济(100244)
管理(68138)
(63886)
(52325)
企业(52325)
方法(49422)
数学(43874)
数学方法(43322)
中国(27711)
(25420)
(23561)
业经(21423)
(19885)
(19673)
贸易(19664)
(19158)
地方(18522)
农业(17017)
(15713)
环境(15667)
(15458)
技术(15174)
理论(14967)
(14737)
财务(14668)
财务管理(14638)
企业财务(13869)
(13801)
银行(13766)
机构
大学(343479)
学院(339616)
(141535)
经济(138880)
管理(138565)
理学(121928)
理学院(120618)
管理学(118441)
管理学院(117850)
研究(113530)
中国(84233)
(72579)
科学(69714)
(60458)
(54365)
中心(51525)
(50413)
财经(50342)
研究所(50302)
业大(49972)
(46270)
北京(45456)
(44833)
(44470)
师范(44083)
经济学(43628)
(41987)
经济学院(39554)
农业(39543)
财经大学(37971)
基金
项目(245691)
科学(195284)
基金(182126)
研究(178715)
(158973)
国家(157774)
科学基金(136777)
社会(114899)
社会科(109151)
社会科学(109124)
基金项目(96934)
(92485)
自然(89366)
自然科(87401)
自然科学(87380)
自然科学基金(85775)
教育(81623)
(78916)
资助(74852)
编号(71576)
成果(56325)
(55058)
重点(54577)
(51570)
(51096)
国家社会(48489)
课题(47894)
创新(47755)
教育部(47739)
科研(47146)
期刊
(141698)
经济(141698)
研究(97200)
中国(56880)
学报(52263)
科学(49449)
管理(48896)
(44495)
(43818)
大学(40373)
学学(37908)
教育(33534)
农业(31841)
技术(29233)
经济研究(24175)
(24170)
金融(24170)
财经(23674)
业经(22264)
(20279)
问题(18766)
图书(18352)
(16950)
科技(16216)
技术经济(16158)
理论(15945)
资源(15551)
(15389)
统计(15356)
(14933)
共检索到472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韩剑  张凌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学的方法,在描述我国FDI空间演化轨迹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FDI地区分布决定因素的空间模型,运用1987-200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我国FDI空间演化的规律。计量结果发现,集聚效应对于吸引我国FDI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相邻省份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促使FDI更多的是由核心省份向周边省份扩散。并根据结论提出了引导FDI空间的合理转移,缩小地区差距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勇  李国武  
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在市场转型和乡村工业化过程中,中国的原发型产业集群是如何形成的。在当时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条件下,乡村企业只能就地办厂,当创新性产业在当地出现后,在模仿机制作用下本地居民不断加入这项产业。由于产业特性和社会结构的影响,该项产业活动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经由人际交流迅速就近扩散。在同一产业活动就近扩散达到一定规模后,集聚经济得以产生,辅助和关联产业就会出现。集聚经济的形成不仅会进一步诱使产业技术就近扩散,而且吸引外来要素和企业的集聚。技术就近扩散和集聚经济效应的共同作用推动了原发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扩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付江月  陈刚  
对物流产业集聚、扩散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并对物流产业集聚与扩散演化机制、演化模型与规律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从集聚经济、集聚不经济出发,提出物流产业集聚与扩散演化机制框架,分析其基本演化过程,讨论了影响物流产业演化的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曦  王兆峰  
测度旅游流空间集聚与扩散的常规方法需要旅游流流向数据,这类数据获取困难且可信度难以保证,空间数据分析是缓解该难题的可选方法。1999—2011年湖南地级旅游流空间集聚的探索性分析表明,旅游流在近10年来显著地向长株潭地区集聚并以其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但湘西地区接受扩散效应的能力还比较弱;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空中交通网络对旅游流集聚与扩散的贡献度非常大。因此,湖南需要从3个方面着力优化大湘西快速交通网络,充分利用旅游流的空间扩散效应,在旅游资源富集的大湘西地区形成旅游产业集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家亮  张京祥  耿磊  
以江苏省65个县域为研究地域单元,通过构造相对FDI指数,运用马尔可夫链、空间马尔可夫链的数量分析方法及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江苏省1990年代以来的外商直接投资集聚与扩散水平进行测度与研究。分析了区域的邻居环境状况对其利用外资的增长速度及其水平类型转移的影响,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集聚与扩散原因做了解释。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春杨  孟卫东  周靖祥  
在阐释高铁建设影响城市群空间演进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04—2015年中国五大城市群面板数据,实证测度高铁建设对城市群空间演进的异构效应。研究发现:高铁建设对城市体系空间格局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在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促进了人口与经济扩散,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则促进了人口和经济集聚;高铁促进了大城市的经济扩散,带动了沿线中小城市的经济集聚。高铁联网已经催生城市空间体系格局重构的新动力,各地区应因地制宜优化城市群产业分工和城市功能布局,加快城际快速路网建设以弥合跨大区域空间尺度高铁建设的联动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贾德铮  高汝熹  
文章以空间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考察了长三角都市圈16个城市1981年至2010年间区域集聚扩散功能的演化,并将影响该功能的潜在动因划分为城市空间效应和总体经济增长效应。随后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考察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研究证明,在过去近三十年间长三角都市圈呈现明显的经济扩散效应,这种扩散效应既是长三角都市圈内城市之间存在空间竞争效应和空间补充效应的结果,也是部分城市存在空间总体经济增长效应的结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霍露萍  张强  
随着"疏散化"趋势的到来,我国大都市地区所呈现的集聚与扩散趋势逐渐明显。以我国128个大都市区为例,对其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集散特征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全局莫兰指数表明,2000年至2017年我国大都市区经济发展整体上呈现显著的集聚特征,但是集聚程度呈现下降的趋势。从东中西和东北地区角度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均具有显著的扩散趋势,但是原因不同;中部大都市区的集聚程度具有下降的趋势;而西部大都市区具有显著集聚上升的趋势。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率、人口规模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均对大都市区的经济增长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向关系,且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程度最大,大都市区之间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大都市区辐射带动作用较强。最后,从顺应大都市区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合理分布人口规模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三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韦艳  
本文使用1950~2000年中国28个省的时序数据,分析了中国省级空间和时间生育率下降的扩散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生育率下降中存在着扩散效应。空间扩散分析显示,持续的下降始于少数大城市和一些东部省份,随之是北部省份,而广大的西北和一些南部地区生育率转变较晚;时间扩散分析结果表明,省内生育率下降显示出比省间生育率变化更为明显的扩散效应,并且不同时期生育率下降的影响因素不同。扩散因素独立于社会经济因素,其促进和加强了社会经济和计划生育因素对中国生育率下降的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秀敏  刘冰  黄雄  
以我国211个主要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除拉萨以外的30个省会城市、5个计划单列城市以及176个地级市。收集了1989-2003年及2000-2005年各城市的连续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城市集聚与扩散的Panel-data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分别估算了各城市的相对规模收益和相对外部成本,然后通过收益与成本的对比分析,判断城市发展所处的阶段,找出城市以集聚为主向以扩散为主转换的城市规模。研究发现:目前,除上海市处于扩散阶段外,我国其它城市都处于以集聚为主的发展阶段,且在这些城市中,绝大部分城市的规模收益的增长速度要快于其外部成本。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施冬健  张黎  
聚集效应是因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而形成的聚集经济与聚集不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本质上是两种力量的作用:一方面聚集经济作为空间聚集的吸引力推动着城市区域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聚集不经济则作为排斥力限制着城市的进一步聚集和规模扩大。城市是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组合的空间景观,是经济社会活动空间集聚与扩散的过程与结果,总是处于集聚力与扩散力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中。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苏华  刘芳  
城市群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集聚与扩散是其成长发育必经的两个阶段,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测度指标。利用熵测度指数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群从"十一五"时期到"十三五"开局之时的变化趋势,横向比较了各城市群的集聚扩散水平。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城市群的熵测度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西北地区城市群尚处于集聚阶段,扩散效应并不显著,这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地理位置等因素密不可分;各城市群单位面积GDP集聚扩散水平显著高于以城市为单位的集聚扩散水平,跨区域扩散效应越来越显著,说明经济的发展逐渐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逐步实现全方位开放,这与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等息息相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家强  黄莉芸  盛伟  唐代盛  
建构引入人力资本的Solow经济增长拓展模型,采用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和铁路运输时间距离权重矩阵,分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探讨人力资本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作用机制,通过考察省域间铁路运输时间距离变化,持续测度两类人力资本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集聚在空间上的主导效应分别为扩散效应和虹吸效应,两类人力资本表现出空间作用机制的异质性;伴随时间距离的增加,两类人力资本的空间效应分别呈现倒U形和U形变化规律;相对于非高铁时期,高铁时期人力资本集聚的空间效应更显著;健康资本投资倾斜与分散是调节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平衡增长的有效政策工具。因此,人力资本投资要系统考虑时间和空间协调性,适度集中的教育投资是较优的投资方法,健康资本则要选择空间均衡的投资方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美岭  
近代中国工业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但是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区位分布也出现了由口岸及沿海集聚向内陆扩散的现象。文章利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工业调查数据,从区位优势与产业集聚效应的角度实证考察了近代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原因。研究表明,不但贸易优势对地区工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且产业集聚效应也是影响工业发展与区位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因为地区商品贸易的发展可以为工业提供资本积累并提高劳动者收入及地区购买力水平,所以发达的贸易可以成为地区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并吸引企业的进入与集聚,从而促进工业发展。然而,产业的过度集聚也会降低工业的区位优势,促使产业向集聚区外扩散。文章的结论可以为当今...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剑  雒占福  
城市群是其所在区域的增长中心,研究城市群空间集聚与扩散有助于对其所在区域的发展提供决策。以兰白西城市群为例,利用"五普"、"六普"分县人口数据以及各县市GDP数据,使用Arc GIS9.3空间分析功能以及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研究兰白西城市群空间要素的集聚与扩散。研究发现:人口持续向中心城市集聚,兰白西城市群中人口要素集聚明显;城市群中经济增长空间集聚,但是在中心城市西宁城区周边县经济增长明显,表现出一定的扩散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