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52)
- 2023(15392)
- 2022(12859)
- 2021(12121)
- 2020(10234)
- 2019(23500)
- 2018(22954)
- 2017(43557)
- 2016(23488)
- 2015(26173)
- 2014(26065)
- 2013(25430)
- 2012(23422)
- 2011(20990)
- 2010(20578)
- 2009(18591)
- 2008(17970)
- 2007(15453)
- 2006(13267)
- 2005(11844)
- 学科
- 济(95942)
- 经济(95839)
- 管理(62798)
- 业(59804)
- 企(47751)
- 企业(47751)
- 方法(45744)
- 数学(41002)
- 数学方法(40504)
- 中国(28123)
- 财(25206)
- 农(24651)
- 学(20139)
- 业经(19064)
- 贸(18878)
- 贸易(18865)
- 易(18403)
- 制(18267)
- 地方(17442)
- 农业(16810)
- 银(16233)
- 银行(16197)
- 务(15636)
- 财务(15590)
- 财务管理(15546)
- 行(15462)
- 融(15292)
- 金融(15290)
- 企业财务(14784)
- 环境(14416)
- 机构
- 大学(324271)
- 学院(322287)
- 济(137119)
- 经济(134523)
- 管理(120350)
- 研究(113959)
- 理学(103999)
- 理学院(102809)
- 管理学(100779)
- 管理学院(100198)
- 中国(88105)
- 科学(69828)
- 京(69257)
- 财(62732)
- 所(57310)
- 农(55852)
- 中心(52264)
- 研究所(52218)
- 财经(50432)
- 业大(48659)
- 江(46983)
- 经(46331)
- 经济学(44187)
- 农业(44155)
- 北京(43372)
- 院(42006)
- 范(41482)
- 师范(40954)
- 经济学院(39983)
- 财经大学(38026)
- 基金
- 项目(223241)
- 科学(176487)
- 基金(165675)
- 研究(158051)
- 家(147423)
- 国家(146298)
- 科学基金(124811)
- 社会(102353)
- 社会科(97230)
- 社会科学(97207)
- 基金项目(86616)
- 省(84282)
- 自然(82252)
- 自然科(80433)
- 自然科学(80408)
- 自然科学基金(79002)
- 教育(73540)
- 划(72613)
- 资助(69121)
- 编号(60653)
- 重点(51199)
- 部(50573)
- 成果(48527)
- 发(47711)
- 创(46326)
- 国家社会(44231)
- 科研(43787)
- 创新(43518)
- 教育部(43285)
- 课题(42617)
共检索到476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寿义 李嬛
基于新经济地理和内生增长模型,对集聚的影响因素以及集聚和增长的关系进行微观分析,发现要素区际流动自由度提高和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是引起集聚的重要因素。利用1978—2008年间中国省级地区和行业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地区间资源分布呈现中心——边缘格局,并具有极化趋势;地区间分行业要素配置的集中度总体趋同,但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制造业快速集聚的趋势值得关注。进一步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集聚、制造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证实了目前资源过度集聚降低了效率。鉴于此,目前我国空间分布的极化趋势和制造业的过度集聚不可持续。
关键词:
集聚 经济增长 空间分布 资源配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孝斌 钟坚
文章通过建立门槛协整回归模型,采用GMM估计方法,对经济增长与财政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在预算赤字规模不同阶段的异质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当预算赤字规模较小时,经济增长对财政可持续性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当预算赤字规模较大时,经济增长同样对财政可持续性产生了正向的影响,但是影响系数更大。当预算赤字规模较小时,利率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不显著;当预算赤字规模较大时,利率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将由不显著变得显著;无论是在预算赤字规模较小的阶段还是较大的阶段,通货膨胀、政府规模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都不显著;当预算赤字规模较小时,经济外向度对财政可持续性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当预算赤字规模较大时,经济外向度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演变为显著的负向影响,经济外向度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呈"倒U"型轨迹。
关键词:
财政可持续性 预算赤字 门槛协整检验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目 赵先信 钟凯峰
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效率和可持续性杨目赵先信钟凯峰●中国正在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转变。1995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首次提出要实现可持续增长。●建国以来,盲目追求高速度而导致的经...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丽丽
文章选取中国28个制造业行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关联的门槛模型分析方法,在贸易开放的视角下,对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集聚促进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中,有门槛效应的存在,随着贸易开放水平的提高,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将愈发显著。同时,在贸易开放水平较高时,产业集聚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上,对技术效率的提高反而有负面影响,这可能与集聚水平过高所导致的负外部性有关。
关键词:
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贸易开放 门槛效应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修岩 邵军 薛玉立
本文基于我国地级以上城市的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集聚对于人均GDP的增长和生产率的增长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当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集聚的增长效应则转变为负方向。这意味着,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活动的集聚的确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当经济发展水平突破一定的门槛后,集聚的负面效应将逐步显现。这一结论对于当前集聚趋势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梅青 武勇杰
基于就业供需和地区基本特征,结合外部性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了包含本地效应、邻近效应、滞后效应、结构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地区就业集聚经济效应的综合分析框架及计量模型,采用面板IV-GMM探讨了2004-2014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多维集聚效应对地区就业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本地效应和邻近效应共同决定了本地外部性规模;多样化产业结构效应和恶化的就业基础环境抑制了地区就业增长,而高质化人力资本和完善的就业公共服务则促进了地区就业增长;显著的滞后效应表明空间目标和区域协调促进了就业增长政策的效用最大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梅青 武勇杰
基于就业供需和地区基本特征,结合外部性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了包含本地效应、邻近效应、滞后效应、结构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地区就业集聚经济效应的综合分析框架及计量模型,采用面板IV-GMM探讨了2004-2014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多维集聚效应对地区就业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本地效应和邻近效应共同决定了本地外部性规模;多样化产业结构效应和恶化的就业基础环境抑制了地区就业增长,而高质化人力资本和完善的就业公共服务则促进了地区就业增长;显著的滞后效应表明空间目标和区域协调促进了就业增长政策的效用最大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梅青 武勇杰
基于就业供需和地区基本特征,结合外部性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了包含本地效应、邻近效应、滞后效应、结构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地区就业集聚经济效应的综合分析框架及计量模型,采用面板IV-GMM探讨了2004-2014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多维集聚效应对地区就业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本地效应和邻近效应共同决定了本地外部性规模;多样化产业结构效应和恶化的就业基础环境抑制了地区就业增长,而高质化人力资本和完善的就业公共服务则促进了地区就业增长;显著的滞后效应表明空间目标和区域协调促进了就业增长政策的效用最大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鲁 樊纲 刘鹏
本文考察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的转换,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率(TFP)呈上升趋势,最近10年约在3.6%左右。TFP的来源在发生变化,外源性效率提高的因素在下降,技术进步和内源性效率改善的因素在上升。在要素投入方面,教育带来的人力资本质量提高正在替代劳动力数量简单扩张的作用。目前的世界经济危机正在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不良影响,但并不是不可克服的。实证分析发现,行政管理成本的膨胀和消费率的持续下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两个内在因素。如果能够克服这些负面影响,中国经济在2008—2020年间仍然可能保持9%以上的增长率。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转型 可持续性 生产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沈沁 谢丹阳
本文尝试在内生增长理论的框架内探讨全球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尽管全球经济依然低迷且有诸多短期问题亟待解决,但是我们应当意识到,以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为代表的内生经济动力能够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对中国而言,通过实施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用以提升人力资本和激励创新的政策和规则,持续增长以及向世界知识中心的转变均可实现。在这一过程中,吸引国际性人才至关重要。
关键词:
增长的可持续性 知识 创新 人力资本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蔡昉
中国的快速人口转变形成了"未富先老"特征,因而在应对老龄化问题时,面临第一次人口红利过早消失、第二次人口红利开发困难和养老资源不足等挑战。本文旨在揭示,中国面临的挑战不仅是人口问题,更是保持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问题。只有正视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才可能找到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正确途径。本文归纳相关国际经验和教训,提出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开发第二次人口红利,通过制度调整提高养老能力和未来储蓄率的可持续性,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鲁
本文旨在评价改革 2 0年来经济增长的整体状况 ,从生产要素、制度变革、结构变动、外部环境等方面分析高速增长的原因 ,判断这些因素的剩余潜力 ,研究制约经济增长的内外部因素 ,从而对中国在今后 2 0年中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可能性作出判断。本文认为 ,资本形成加速对过去的高速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 ,但更重要的贡献来自制度变革引起的资源重新配置。目前中国经济正面临增长方式转换的挑战 ,今后 2 0年经济可能保持平均 6 4%的中高速度增长 ,但这取决于若干深层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改革 发展 中国经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鹤 易纲 宋国青 郑京平 樊纲 严瑞珍 王小鲁 贺力平 张平
中国经济已经持续20年高速增长,未来中国经济能否继续高速增长?1996年下半年东南亚金融风波之后,国际经济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将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方面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为了深入探讨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问题,北京国民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婧 邢向阳 郝索
针对一些学者们研究的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TFP增长出现严重下滑从而对我国经济增长持续性持怀疑态度,与近几年来我国经济高速持续增长的矛盾,文章延续李宾,曾志雄(2009)的资本存量测算方法,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1978~2007年期间TFP增长进行了再测算及分解。对TFP进行精确测算是研究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从TFP低速增长角度对我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怀疑关键在于资本存量和TFP测算方法上的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