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12)
2023(15799)
2022(13275)
2021(12189)
2020(10269)
2019(22781)
2018(22623)
2017(42889)
2016(23329)
2015(25764)
2014(25031)
2013(24722)
2012(22672)
2011(20277)
2010(20465)
2009(19278)
2008(19511)
2007(17618)
2006(15688)
2005(14221)
作者
(68072)
(56937)
(56930)
(53526)
(36601)
(27247)
(25447)
(22026)
(21730)
(20418)
(19668)
(19239)
(18563)
(18273)
(17815)
(17275)
(17008)
(16907)
(16600)
(16509)
(14335)
(14073)
(13792)
(13252)
(12835)
(12799)
(12647)
(12609)
(11377)
(11338)
学科
(94404)
(94308)
经济(94160)
(84531)
企业(84531)
管理(84320)
方法(38351)
(32046)
业经(31985)
(31962)
数学(29053)
数学方法(28767)
中国(23720)
技术(23718)
(23671)
农业(22630)
(22568)
财务(22529)
财务管理(22498)
企业财务(21323)
地方(18468)
理论(17753)
(17141)
(17130)
(16853)
(16793)
贸易(16781)
(16760)
(16254)
(15708)
机构
学院(333848)
大学(330114)
(135757)
经济(133052)
管理(131002)
理学(112424)
理学院(111172)
研究(110057)
管理学(109533)
管理学院(108889)
中国(86074)
(70463)
科学(68456)
(65412)
(63567)
(55757)
(53323)
业大(52721)
财经(51049)
中心(50889)
研究所(50283)
农业(50093)
(46264)
北京(43720)
(41443)
(40669)
经济学(40624)
师范(40149)
(39846)
财经大学(37485)
基金
项目(222294)
科学(175676)
基金(161662)
研究(160223)
(142244)
国家(140950)
科学基金(121336)
社会(103353)
社会科(97919)
社会科学(97894)
(88857)
基金项目(86699)
自然(79301)
自然科(77478)
自然科学(77450)
自然科学基金(76160)
(73919)
教育(72070)
资助(63753)
编号(62795)
(51972)
重点(50032)
成果(49864)
(48347)
(48034)
创新(47795)
(46753)
(44738)
课题(43758)
国家社会(42877)
期刊
(157879)
经济(157879)
研究(96634)
中国(70055)
(59223)
(54701)
学报(54102)
管理(53781)
科学(51209)
大学(41063)
农业(40060)
学学(39133)
教育(31802)
(31430)
金融(31430)
技术(30641)
业经(27845)
财经(25785)
(23882)
经济研究(23851)
(22252)
问题(20629)
技术经济(18861)
科技(18321)
(17369)
现代(16695)
财会(15764)
(15545)
商业(15519)
世界(14995)
共检索到506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双  曾刚  吕国庆  
在对东营石油装备制造业集群35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探究了区域和跨区域两种空间尺度下的非正式联系及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尺度的非正式联系主要有本地企业衍生、技术人员流动以及协会和政府组织的高层会议3种形成途径,跨区域尺度的非正式联系主要有临时性集群、基于项目合作的人才环流以及知识中介3种形成途径,这些非正式联系对增加信任、减少创新成本,传递技术信息与知识,增进认知基础和共同理解以及直接的技术支持4个方面产生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秋玉  吕国庆  曾刚  
文章着重于地方、跨区以及全球尺度对创新网络的研究,结合外部联系的构建方式,讨论不同类型的行为主体的创新结网特征。以山东省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为例,在对集群企业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观察东营市及其石油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的结构及空间特征。研究发现,对于内生型产业集群而言,广阔、多元化的关系资本是本地创新网络的重要特征;基于组织关系的合作在区域、全球尺度中居于主导地位,创新链接以经济关系和知识关系为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军  
针对资源型城市转型这一世界性问题,深入分析了东营市发展石油装备制造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东营市利用产业集群推动该市石油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和升级的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简晓彬  车冰清  仇方道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和提升集群式创新效率,是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界定集群式创新概念及特征基础上,以江苏为例,采用产业集群度系数模型分析其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水平,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测度集群式创新效率,进而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剖析影响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江苏装备制造业存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集群发展效应;其集群式创新效率呈振荡上升态势,但在集群水平、产值利润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与广东、山东、浙江、上海等存在程度不一的差距;从影响因素看,产业集群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已成为江苏装备制造业集群式创新的基础和重要动力,但科技创新投入、网络化联结水平对集群式创新的效率提升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而企业规模偏小则制约装备制造业集群式创新效率的稳步提升,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推动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创新化、特色化、高效率转型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将军  韩圣玥  秦颖  
文章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例,研究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利用2013—2020年A股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运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营商环境优化与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营商环境优化能够显著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产权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营商环境优化对非国有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营商环境优化的正向影响效应在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令岩  陆朱  郭浩淼  
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辽宁装备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必须通过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集约化模式实现。文章研究了产业集群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分析了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培育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促进技术创新扩散的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青  李想  
创新是装备制造业的命脉,故基于沈阳装备制造业2008—2015年数据,将创新过程分为基础研发阶段和转化成效益阶段,使用DEA方法中的CCR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同行业在不同阶段的创新效率并无一致性;总体上在基础研发阶段的创新效率要高于转化成效益阶段,并且在转化成效益阶段的效率水平处于逐年退步的状态。最后用系统聚类方法对沈阳装备制造业的创新驱动路径给出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梅洪常  马华骏  
以重庆市为例,运用DEA和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2010—2016年重庆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具有代表性的4个细分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评价。静态评价表明,重庆市高端装备制业技术创新效率较高,但有部分行业未能达到DEA有效,其中仪器仪表制造业最弱的,主要原因是R&D人员以及技术经费出现了投入冗余;动态评价表明,2010—2016年间重庆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呈缓慢上升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引起的,技术效率的贡献度并不大。最后得到继续加强人才、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鼓励仪器仪表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链合作关系的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砚峰  李宇  
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企业规模系统进行结构分析,构建了仿真模型并从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对技术创新加以衡量,以销售收入、职工总数和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规模的水平变量,设计了大企业——技术推动模式、中小企业网络——市场拉动模式和企业集群式——推拉结合模式三种装备制造业发展模式,并以此为依据对参数进行相应调整,对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企业集群式——推拉结合模式是辽宁装备制造业中长期理想的发展模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何卫平  齐亚丽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主体,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以往的研究都以某些发达省份或发达地区的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将从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产出能力4个维度出发,构造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1201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的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分析。通过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提出合理有效的提升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章豹  孙陈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动力,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其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上。本文采用多指标投入产出分析法和因子定权法等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7个子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定量测度和排序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与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牛泽东  张倩肖  
本文基于产出距离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以1997~2010年中国装备制造业7个子行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了装备制造业创新生产活动的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并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998~2010年装备制造业的平均技术创新效率为0.833;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随时间变化呈现缓慢递增趋势,样本期间内共增长了0.127;装备制造业的总技术创新效率与规模效率皆获得了较大改进,但仍处于低效率水平;在影响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中,产权结构的改善以及企业规模的提高是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改进的主要原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云  王昕  
本文基于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了ODI对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并以航空装备制造业为例,运用Engle-Granger两步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ODI对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业的产品创新短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长期的促进作用受限于我国与航空装备制造强国之间的水平差距;不论短期还是长期,ODI对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均具有正面影响,由于研发的累积效应,长期的促进作用要大于短期;短期来看,过多的人均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投入会对ODI产生挤出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俞会新  许爱萍  路文杰  陈朝阳  
河北省是全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产业基地之一,河北省装备制造业是河北省经济中的重点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但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面临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紧迫性。通过借鉴国内外以技术创新引领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典型经验,指出以技术创新推动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提出推动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包括重点支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加大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经费投入,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密切产学研合作,建立区域间创新资源共享的新模式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海波  姚蕾  
通过梳理生产性服务进口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利用2003年~2015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UNCTAD数据库,分别从服务贸易总体和分部门层面,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进口能够显著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生产性服务进口每增加1%,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0.354%;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诸如金融保险、科技专利、通讯信息等新兴服务贸易进口的提升作用要强于技术含量较低的诸如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进口;此外,行业规模扩张、资本深化以及研发支出结构改善均有利于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