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80)
2023(15874)
2022(13053)
2021(12135)
2020(9969)
2019(22540)
2018(22041)
2017(41750)
2016(22258)
2015(25057)
2014(24694)
2013(24667)
2012(22710)
2011(20220)
2010(20222)
2009(19131)
2008(19198)
2007(17189)
2006(15313)
2005(14126)
作者
(61577)
(51642)
(51444)
(48787)
(32971)
(24438)
(23261)
(19961)
(19647)
(18507)
(17677)
(17352)
(16681)
(16421)
(16022)
(15565)
(15324)
(14928)
(14815)
(14809)
(12945)
(12493)
(12379)
(11743)
(11527)
(11428)
(11346)
(11338)
(10124)
(10099)
学科
(103223)
经济(103082)
(93204)
(83113)
企业(83113)
管理(82836)
方法(40094)
业经(33472)
(33016)
(31812)
数学(30927)
数学方法(30707)
中国(28407)
(24043)
农业(22904)
(21606)
财务(21577)
财务管理(21550)
地方(21500)
技术(20409)
企业财务(20366)
(19534)
贸易(19515)
(18990)
(17919)
(17760)
(17494)
(16577)
理论(16272)
环境(15594)
机构
学院(324546)
大学(318709)
(145969)
经济(143442)
管理(129407)
理学(110538)
理学院(109386)
管理学(108230)
研究(108126)
管理学院(107575)
中国(87117)
(68538)
(67645)
科学(60139)
财经(53569)
(52428)
(49392)
中心(49039)
(48583)
(48395)
研究所(46778)
经济学(44934)
北京(42841)
业大(41875)
经济学院(40438)
(39359)
财经大学(39335)
(39243)
师范(38970)
(38882)
基金
项目(210221)
科学(169096)
研究(160625)
基金(155040)
(132465)
国家(131312)
科学基金(115013)
社会(106546)
社会科(101128)
社会科学(101108)
基金项目(81664)
(81278)
教育(71498)
自然(70560)
自然科(68921)
自然科学(68906)
自然科学基金(67762)
(66992)
编号(63952)
资助(61891)
成果(51136)
(47562)
(47225)
(46924)
重点(46866)
(44964)
国家社会(44923)
课题(44180)
创新(43080)
(41843)
期刊
(170659)
经济(170659)
研究(101136)
中国(66433)
(56349)
管理(53978)
(46938)
科学(42927)
学报(39905)
大学(32369)
农业(32310)
(31571)
金融(31571)
学学(30540)
技术(30035)
教育(29746)
业经(29263)
财经(27453)
经济研究(27139)
(23947)
问题(22632)
(19815)
(18958)
技术经济(18255)
世界(17707)
现代(16705)
国际(16508)
商业(15250)
财会(14734)
科技(14245)
共检索到4992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勇军  汤筱晓  
针对中国沿海地区数量众多、规模巨大、布局分散的产业集群,本文作者曾提出了进行跨区域产业集群整合的必要性,并根据各集群之间联结方式的差异提出了四种不同的整合模式。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集群内与集群间产业链整合的比较分析,并结合沿海地区计算机制造业集群的现状,提出计算机制造业进行集群间产业链整合的必要性,并进一步研究如何突破计算机制造业集群进行产业链整合的障碍以及具体的发展思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罗若愚  
与技术、资本相比,生产组织形式的选择和创新日益成为全球经济条件下企业、产业和区域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决定因素。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通过集群生产方式构建地方性生产网络对国家或区域制造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天津自行车产业的发展表现为生产组织方式的创新和演进过程,即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大而全”和“小而全”的高度纵向一体化的生产组织向“专业化+网络化”的集群式生产组织方式转变,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得益于地方生产网络的构建。文章通过这一案例研究,探讨如何利用这次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和演进中隐藏的潜在后发优势,提升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赖红清  
以白色家电产业集群佛山基地为例,阐述了产业集群对群内企业提供的竞争优势,分析了集群内企业间的信息融合及生产方式转变,最后从战略、客户、生产计划、仓储管理及生产管理等不同方面提出了依靠产业集群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霍春辉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其发展水平体现国家综合竞争力。分析了集群化发展在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内涵及其演进规律的分析,指出了装备制造业应该选择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道路,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贾若祥,刘毅  
目前,我国产业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进入竞争阶段,研究产业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产业竞争力的内涵,认为产业竞争力是在一定贸易条件下,产业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利润的能力,产业竞争力是衔接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纽带。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竞争优势可以加强比较优势。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科学技术、产业组织和政策环境,并对它们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构建了用区位商综合评价产业竞争力的方法,并用其对东部沿海省市的制造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丁俊发  
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很大,其供应链规模也很大,但供应链结构不优化,严重影响到中国制造业和整个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必须通过供应链管理来改造和提升中国制造业。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供应链管理的跨越式发展:一是要实现理念转换,重视供应链管理;二是要实施流程再造,建设供应链管理体系;三是需要政府推动和行业指导。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陆峰  
我国的很多产业规模比较大,有些地区甚至形成了产业集群,但这些地区的产业集群对整个产业发展的辐射能力却不是很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产业链来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认为由于国内产业链普遍较短,可以按照地区之间的相对优势,在合适的产业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以提高整个产业竞争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闫军印  宋怡  
产业集群竞争力是产业集群优势的直接体现,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必须关注集群竞争优势主导要素作用的充分发挥。本文在分析钢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主导要素发展演变规律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了集群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发展"理念。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思路,具体研究了钢铁产业集群在其系统特征尺度范围内的运行特征,以及系统临界状态分叉点的演进规律。提出了我国钢铁产业集群系统特征尺度范围内的精益战略选择、系统临界状态条件下的临界战略选择及系统功能转换条件下的集群系统功能转换战略,得出了实现我国钢铁产业集群竞争力持续提升的根本途径在于集群系统精益战略选、临界战略及功能转换战略的循序渐进和有机结合。为合理规划我国钢铁产业集群系统不同发展阶段竞争要素体系构建,实现钢铁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持续提升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山  吴小节  宗其俊  
文章通过文献回顾,指出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之间的异同以及制造企业对低碳运营的认识误区。在分析企业低碳转型刺激因素和动机的基础上,详细解释了中国制造企业缺乏低碳成长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原因。利用战略管理的市场基础观(MBV)、资源基础观(RBV)、制度基础观(IBV)和认知基础观(CBV),深入分析了制造企业低碳竞争力的来源,并为中国制造企业的低碳实践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振球  
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审视当今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是核心竞争力。然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有多种,本文仅从研究开发、市场进入壁垒和技术创新战略等三个方面分析论证,表明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宏付  
外贸竞争力高低直接关系到外贸经济发展,通过对江苏沿海三市外贸竞争力的分析,表明江苏沿海地区整体外贸发展水平还较低,外贸竞争力不强,出口仍以传统的优势产品为主,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江苏沿海地区要策应国家沿海开发战略,加快产业发展为外贸出口营造良好的产业基础,同时要调整出口结构,培育有竞争力的外贸出口主体,促进整个地区外贸竞争力的提高。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姜怀宇  
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是区域空间调控政策的基础,受到区域交易环境和企业生产指向特征的影响,区域交易环境由软交易成本和硬交易成本构成,企业生产指向类型则以企业生产组织方式为基础。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在迁移选址时,在空间上和时序上存在首先在过渡区然后迁移到边缘区的趋势,因此,当前广东以边缘区作为产业转移空间调控的重点地区是值得商榷的,空间调控的重点应在过渡区域。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秀玲  陈增进  
本文根据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首先设定一个产业集群演化周期的发展模型,进而通过产业组织模型对集群周期各个阶段的竞争机制进行推导和说明,然后联系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现实发展情况进行推导验证对比,从而得出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些属性和特点,最终提出产业升级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尹成杰  
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对于我国正处在发展新阶段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来说 ,是一次重要机遇和严峻挑战。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做好各项应对工作 ,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竞争力。从国际国内的经验看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对于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素质 ,带动农业经营主体进入国际国内市场 ,增强农业竞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明  
文章在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我国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构建了包括海洋资源禀赋、海洋经济发展能力、地方宏观环境以及海洋环境保护能力4个二级指标的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所确定的指标权重以及收集的数据,获得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排名以及提升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整体上排位比较稳定,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广东、山东、浙江、福建、辽宁、上海、江苏、天津、海南、河北、广西。提升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最主要因素是海洋经济规模、海洋产业生产能力和海洋科技实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