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73)
2023(11067)
2022(9024)
2021(8200)
2020(6535)
2019(14763)
2018(14556)
2017(28005)
2016(15005)
2015(16490)
2014(16597)
2013(16378)
2012(15500)
2011(14197)
2010(14537)
2009(13013)
2008(12899)
2007(11581)
2006(10446)
2005(9723)
作者
(44554)
(37161)
(36786)
(34912)
(23485)
(17728)
(16563)
(14340)
(13977)
(13372)
(12713)
(12422)
(12078)
(11991)
(11614)
(11411)
(11012)
(10842)
(10776)
(10442)
(9491)
(9271)
(8998)
(8553)
(8366)
(8270)
(8235)
(8221)
(7629)
(7452)
学科
(71027)
经济(70969)
(39332)
管理(37367)
(29067)
企业(29067)
地方(24517)
中国(22461)
方法(21701)
(20959)
数学(18096)
业经(17953)
数学方法(17922)
农业(14765)
地方经济(14651)
(13563)
产业(12433)
(12432)
(12373)
(12325)
金融(12321)
(12138)
银行(12116)
技术(12001)
(11982)
(11829)
(11575)
贸易(11563)
(11090)
环境(11031)
机构
学院(216267)
大学(211176)
(89548)
经济(87595)
研究(79936)
管理(78484)
理学(66543)
理学院(65669)
管理学(64591)
管理学院(64177)
中国(59436)
科学(49243)
(45971)
(41317)
(39712)
(37576)
研究所(37441)
中心(35796)
(34395)
(31075)
业大(30935)
财经(30882)
师范(30747)
北京(29361)
农业(29247)
(28975)
(28085)
(27914)
经济学(27369)
(25056)
基金
项目(142713)
科学(112718)
研究(106315)
基金(100322)
(88109)
国家(87337)
科学基金(74133)
社会(67415)
社会科(64092)
社会科学(64078)
(58810)
基金项目(52938)
(48784)
教育(47755)
自然(45928)
自然科(44829)
自然科学(44818)
自然科学基金(43994)
编号(43277)
资助(40006)
(38126)
成果(34985)
重点(33189)
课题(31563)
(30835)
发展(30777)
(30261)
(30134)
创新(28871)
国家社会(27853)
期刊
(108236)
经济(108236)
研究(66109)
中国(49853)
(36288)
学报(32860)
科学(31884)
管理(30890)
(28610)
教育(28605)
农业(25056)
大学(24677)
学学(23203)
(22577)
金融(22577)
技术(20238)
业经(20186)
经济研究(17528)
财经(15048)
问题(14058)
(13389)
(13193)
商业(11610)
科技(11180)
技术经济(10568)
资源(10336)
(10292)
论坛(10292)
(10097)
现代(9898)
共检索到336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华平  刘风芹  沈婷婷  
包容性发展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普惠共享和以人为本。同时,包容性发展更强调实现区域和产业部门间的协调发展。产业集群是实现区域包容性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产业组织模式。一个地区的集群式产业转移路径和模式是由其综合比较优势演化路径所决定的。由于不同地区的要素条件、资源禀赋及各种制度环境的差异,其演化路径也会有所不同。对东部沿海地区而言,推进集群式产业转移与升级的同时应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以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洪宇  
高等教育作为我国一项重要事业,在提升国民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水平、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今,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下,高校要转变教学观念,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知识转移和包容性增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洪字  
关键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林  冉光和  
本文从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使用效用、可持续性、创新性和经济金融协同性5个维度构建金融包容性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中国2005—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测算金融包容性发展指数,并实证研究金融包容性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及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包容性发展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作用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在全国和东部地区显著为正,而在中、西部地区显著为负,主要原因是金融包容性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存在基于自身水平、政府干预和市场化程度的门槛效应;金融包容性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主要通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使用效用和可持续性来实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任碧云  孟维福  
本文采用2006—2018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传导机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1)包容性金融发展不仅能够直接降低农村贫困水平,而且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效应间接降低农村贫困水平。(2)从包容性金融发展具体维度来看,金融渗透度、金融可获得性、金融使用效用性和金融承担度的提升能够降低农村贫困水平,且金融渗透度对农村贫困水平的影响最大,金融使用效用性、金融可获得性和金融承担度对农村贫困水平的影响依次减弱。(3)从区域角度来看,无论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包容性金融发展都能够显著降低农村贫困水平,且在东部地区存在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中介变量的不完全中介效应,但在中西部地区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本文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传导机制的研究为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阳敏  
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国家级贫困县固始近10年通过回归式产业转移实现了包容性城镇化与区域空间结构优化,内在逻辑在于伴随企业家回归家乡的产业回归家乡(回归式产业转移),其具有高速度、低成本,强动力、低障碍,大规模、低风险的典型特征,而深层机理则是亲情、乡情和非正式制度等成为回归式产业转移的重要拉动因素,使得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家在产业布局、产品创新和战略调整时,更注重与环境的和谐,与员工的和谐,与政府的和谐等,并积极参与地方事务,使得回归式产业转移成为欠发达地区实现缩小收入差距、平衡区域差距、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治理等包容性城镇化与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源动力和根本方法,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关...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海洋  袁倩莹  
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省级宏观数据相结合,从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角度,探究了数字金融对我国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及其机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促进居民收入的提高,并且对中西部居民收入的提升作用大于东部,有利于缩小东部和中西部的收入差距,促进我国包容性增长。就传导机制而言,数字金融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第三产业占比,并且在中西部的效用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就中西部内部而言,数字金融对经济和教育水平较低省份的居民收入有着更强的拉动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广雄  
文章基于系统论角度,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从综合序参量、耦合机制和耦合协调类型等方面来描述这一复合系统耦合机制模型及时空协调性规律,探讨了加强系统调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晓艺  翟晓凤  杨飞虎  
基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视角,构建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4年~2017年的省级数据,对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利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分析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整体上具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各个区域差异程度在持续扩大,造成全国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部的省际差异;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得到较快提升,处于领先地位,中部、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提升较慢,处于落后状态,而各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建议继续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松懈,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布局,注重提高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整体水平;强化区域协调发展的精准性,进一步调控区域内部地差异化,坚持落实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基于投入产出视角评价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成效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耀彬  涂红  
基于驱动-压力-状态-响应(DPSR)分析框架建立结构因素图,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别对中国东、中、西、东北4个区域的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资源消耗和污染强度以及地区贫困不均等因素正成为限制东部地区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2经济稳步发展和空间逐步扩张是积极推动中、西部2个地区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主要因素;3东北地区相对于中国其他3个地区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形成过程有很大不同,人口增长以及调整产业结构等特征因素尤为重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正杰  
农业转移人口能否完全融入城市生活,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新时代作为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阶段,科学探究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困境与对策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因此,针对目前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面临的制度保障不足、融入基础较差、参与能力较弱、参与渠道狭窄、共享机制缺失、融入水平较低等困境,本文从包容性发展视角出发,提出了健全农业转移人口的制度保障、夯实农业转移人口的融入基础、拓宽农业转移人口的参与渠道、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参与能力、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的共享机制、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融入水平等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云志  
高职院校包容性发展是借用包容性发展的理念,在"机会平等"基础上实现"参与"和"共享"。高职院校包容性发展历程可分为高等职业教育粗放式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发展内涵建设初级阶段以及高职院校发展社会化阶段。通过发展公平性、发展过程全民参与、发展内容全面协调和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来践行包容性发展理念,将包容性发展融入日常高职院校发展之中,既是我国应对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重要战略抉择,也是推进社会经济转型,加快高职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要求。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谢家智  王文涛  李尚真  
包容性金融模式是促进金融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现有的包容性金融指标集中评价"金融发展的普惠性"。但是,经济金融化加剧金融投机行为,助推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背离,并且金融发展不应排斥金融创新性。因此,包容性金融发展应涵盖"金融发展的普惠性"、"经济与金融的耦合性"、"金融发展的创新性"三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包容性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效应,并随包容性发展水平提高而增强,但该效应的发挥主要通过金融发展的普惠性来实现。政府应重点加强经济与金融的耦合性、提升金融服务创新能力,并加快中西部市场化建设,探索"政府诱导、市场参与"的包容性金融发展模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胡锦娟  
本文系统梳理了包容性金融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内在作用机制,运用熵值法构建了包容性金融发展评价指标,并结合产业升级指标建立了VAR模型,借助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分析方法,研究包容性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关联过程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包容性金融发展与产业升级之间存在显著的动态关联关系,其中,包容性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相互影响程度较高,与产业效率之间影响程度较低。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韩克勇  孟维福  
采用2006-2018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从影响机制、非线性特性和空间溢出特性视角探讨了包容性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包容性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行了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显示,消费升级是包容性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机制。门槛模型显示,包容性金融发展指数及其子维度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不存在非线性关系,但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非线性关系。空间模型显示,包容性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均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且本地包容性金融发展对于提升邻近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作用要大于提升本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据此,要加快构建包容性金融发展体系,并发挥包容性金融发展对消费升级的正向作用,通过消费升级这一传导机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