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06)
- 2023(14792)
- 2022(12464)
- 2021(11278)
- 2020(9799)
- 2019(21744)
- 2018(21527)
- 2017(41017)
- 2016(22538)
- 2015(25036)
- 2014(24422)
- 2013(24307)
- 2012(22317)
- 2011(19921)
- 2010(20109)
- 2009(18896)
- 2008(19203)
- 2007(17649)
- 2006(15272)
- 2005(13688)
- 学科
- 济(95993)
- 经济(95887)
- 业(94166)
- 企(85231)
- 企业(85231)
- 管理(79714)
- 方法(44108)
- 数学(34685)
- 数学方法(34407)
- 业经(31733)
- 财(30643)
- 农(30588)
- 技术(23796)
- 中国(23041)
- 务(22724)
- 财务(22694)
- 财务管理(22662)
- 农业(21769)
- 企业财务(21485)
- 制(18996)
- 贸(18426)
- 贸易(18418)
- 易(17910)
- 理论(17743)
- 和(17180)
- 学(16917)
- 划(16403)
- 地方(16308)
- 策(15918)
- 技术管理(14673)
- 机构
- 学院(328273)
- 大学(322206)
- 济(136284)
- 经济(133699)
- 管理(130637)
- 理学(112613)
- 理学院(111462)
- 管理学(109846)
- 管理学院(109246)
- 研究(106129)
- 中国(81685)
- 京(67268)
- 科学(67027)
- 农(65422)
- 财(61633)
- 所(55025)
- 业大(53492)
- 农业(52130)
- 江(51111)
- 研究所(50035)
- 中心(49204)
- 财经(49176)
- 经(44593)
- 北京(41729)
- 经济学(40793)
- 州(39840)
- 范(37970)
- 院(37547)
- 师范(37440)
- 经济学院(37161)
- 基金
- 项目(217634)
- 科学(171268)
- 基金(157223)
- 研究(154900)
- 家(139007)
- 国家(137741)
- 科学基金(118073)
- 社会(98905)
- 社会科(93839)
- 社会科学(93810)
- 省(88464)
- 基金项目(84138)
- 自然(77901)
- 自然科(76168)
- 自然科学(76141)
- 自然科学基金(74884)
- 划(73147)
- 教育(70383)
- 资助(62614)
- 编号(61390)
- 创(51401)
- 重点(49281)
- 业(48112)
- 发(47521)
- 成果(47385)
- 部(47264)
- 创新(47225)
- 课题(42238)
- 科研(42049)
- 计划(41343)
- 期刊
- 济(150320)
- 经济(150320)
- 研究(89144)
- 中国(64031)
- 农(59843)
- 学报(54677)
- 财(52196)
- 管理(52148)
- 科学(50011)
- 农业(40566)
- 大学(40432)
- 学学(38774)
- 技术(31792)
- 教育(30126)
- 融(28004)
- 金融(28004)
- 业经(27137)
- 业(25189)
- 财经(24929)
- 经济研究(23807)
- 经(21544)
- 技术经济(20261)
- 问题(19910)
- 科技(18084)
- 商业(16679)
- 版(16647)
- 贸(15917)
- 财会(15719)
- 现代(15661)
- 世界(14631)
共检索到482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铁山 赵光
本文将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分为知识创新能力、文化创新能力和要素创新能力,把集群对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概括为知识溢出、创新要素资源的获得、根植性的集群创新文化三方面,论述了集群对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
集群 高技术企业 创新能力 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永林 赵佳菲
本文以北京高技术企业总体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以技术创新投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消化吸收能力与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为构成要素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北京高技术企业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北京高技术企业总体技术创新能力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长幅度较小;相对于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与消化吸收能力而言,研究开发能力与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是对北京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最大的因子。
关键词:
高技术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 因子分析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欧光军 雷霖 杨青 王龙
从创新生态系统的角度构建高技术产业集群企业创新集成能力生态整合的假设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以及层次回归分析的实证方法验证修改模型得出最终的生态整合路径模型,并根据整合路径模型提出了提升高技术产业集群企业创新集成能力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高技术集群 创新集成能力 路径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骅 张旭
考虑到企业的吸收能力和企业间的技术差距因素,本文分析了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模式。针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分析了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时,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和企业间的技术差距对产品市场和创新投入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博弈的决策条件和决策效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霞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在建设创新国家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高技术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调查访问并结合已有研究文献,笔者建立了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理论,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表明:R&D投入、组织能力、制造水平、决策能力和营销能力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均显著,且相关系数依次减小。高技术企业只有根据本企业的薄弱环节加强相关投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永久的生命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潘忠志 张毅 钱宇
从技术创新风险、市场风险、组织风险、人力资本风险等方面,分析高技术企业集群降低创新风险的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高技术企业集群创新风险分散机制包括创新企业治理机制、风险资本融资机制、人力资本流动机制、人力资本激励机制、技术、信息流动机制、创新网络合作机制、集群品牌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
高技术集群 创新 风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潘忠志 Michael Falta
有效的治理模式应该能够保证高技术集群企业创新网络中企业间的协调与合作,提高技术创新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根据治理主体的作用方式和治理目标的不同,可以把高技术集群企业创新网络的治理模式划分为基于价值链的集群外部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集群内部的关系性治理模式和基于模块化组织模式的模块化规则治理模式,治理的功能是要实现集群企业创新网络的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和集体学习。
关键词:
高技术 集群 创新网络 治理模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廖素琴 李丹 韦靖靖 胡倩莹
立足于数字经济背景,研究采用fs QCA方法,以236家高技术企业为对象,探讨多维度大数据分析能力与内部动态能力联动实现创新双元性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大数据人员能力是创新双元性的核心条件。(2)存在两类驱动路径,即基础决策型、管理优化型的时间双元模式与分析协同型的结构双元模式。(3)知识协同辅助下,大数据管理及人员能力是实现创新双元性的关键;大数据基础设施与管理能力存在驱动与抑制效应的替代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如何在数字化背景下整合利用不同类型数字能力,帮助高技术企业兼顾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欧光军 李永周
能力层面是知识网络的本质所在,一般研究强调知识网络知识获取能力。就高技术企业集群而言,集群知识网络能力的实质体现为创新能力,文章将其界定为是建立在社会网络基础上,以互补或竞争性知识协同创造新知识为内容,以创新价值为核心的动态能力集合。文章立足于此来深入剖析知识网络能力,构建了集群知识网络创新能力生成模型。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林 简新华
本文在区分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基础上,利用中国高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静态和动态随机probit模型对比分析技术创新和不同技术创新方式对企业出口倾向的影响。结果显示:(1)技术创新可以显著提高企业出口倾向,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有利于中国高技术企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2)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对出口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产品创新对企业出口倾向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工艺创新对企业出口倾向的直接影响不显著;(3)同时选择两种技术创新方式的企业其出口倾向显著高于仅依赖一种创新方式尤其是完全依赖工艺创新的企业。因此,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尤其是增加产品创新投入是提高中国高技术企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而对已具有成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航
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文章以市场结构为切入点,分析了市场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作用,并实证研究高技术产业中市场结构和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前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障碍,提出了减少过度竞争、消除行政垄断、构建成果转化机制、健全投融资政策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体系和加大国际合作等旨在改善我国高技术市场结构和提高我国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市场结构 企业技术创新 高技术产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耀吾 曾德明
在高技术产业,技术标准非常重要。近年来,技术标准已成为企业研发协作的重要动力和企业集群发展的重要纽带;与此同时,企业集聚的机理也有力地推动了技术标准化及其创新合作。因而,技术标准合作成为集群创新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和新的领域。深入探索基于集群的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合作机理对于促进企业、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技术标准 合作 高技术企业集群 创新研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武威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考察行业特征对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1)在构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我国2006~2008年高技术产业数据,应用整体性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识别了影响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2)应用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我国各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排序;(3)应用GM(0,N)模型量化分析了行业特征对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D密集度、技术密集度、行业开放程度、外资企业规模比重等对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相对显著,而国有企业规模比重、市场集中度、本土企业消化吸收能力等对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倩男 赵玉林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也越来越取决于技术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高,高技术产业利用内外部资源的效率就越高,竞争实力就越强。本文构建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高技术产业各部门的技术创新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最后针对这些差异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技术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永松 王婉楠 施君然
基于组织冗余的三个维度,分别探讨可利用冗余、可恢复冗余、潜在冗余、吸收能力与创新质量的关系,并以230家中国高技术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随着可利用冗余和潜在冗余的增加,高技术企业创新质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相反,随着可恢复冗余的增加,高技术企业创新质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此外,吸收能力对可恢复冗余与创新质量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对可利用冗余与创新质量存在负向的调节效应,对潜在冗余与创新质量存在不显著的调节效应。
关键词:
组织冗余 创新质量 吸收能力 高技术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