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46)
2023(14176)
2022(12034)
2021(11214)
2020(9474)
2019(21654)
2018(21502)
2017(41482)
2016(22358)
2015(24852)
2014(24518)
2013(24512)
2012(22169)
2011(19622)
2010(19640)
2009(18229)
2008(18028)
2007(15953)
2006(14026)
2005(12425)
作者
(63015)
(52343)
(51902)
(49199)
(33391)
(24891)
(23558)
(20399)
(19754)
(18731)
(17943)
(17493)
(16700)
(16458)
(15903)
(15831)
(15627)
(15420)
(14855)
(14843)
(12938)
(12768)
(12503)
(12030)
(11766)
(11648)
(11566)
(11533)
(10375)
(10321)
学科
(94101)
(93609)
经济(93501)
(87033)
企业(87033)
管理(82945)
方法(42480)
数学(32693)
数学方法(32358)
业经(32045)
(29059)
(28443)
技术(22775)
中国(22364)
(22301)
财务(22237)
财务管理(22217)
企业财务(21059)
农业(20354)
理论(19351)
(18217)
(17747)
地方(17069)
(16857)
(16716)
(16031)
(15184)
贸易(15173)
技术管理(14894)
(14712)
机构
学院(318526)
大学(314288)
管理(136288)
(127601)
经济(124960)
理学(117771)
理学院(116635)
管理学(115045)
管理学院(114469)
研究(97015)
中国(74510)
(66641)
科学(59433)
(58394)
(48929)
(47185)
(47019)
财经(46863)
业大(46018)
中心(44152)
研究所(42726)
(42571)
北京(41656)
(39205)
师范(38883)
农业(38295)
(38130)
商学(36761)
经济学(36506)
商学院(36396)
基金
项目(215406)
科学(171671)
研究(161775)
基金(156460)
(134191)
国家(132954)
科学基金(117163)
社会(102096)
社会科(96837)
社会科学(96814)
(85979)
基金项目(83801)
自然(75851)
自然科(74148)
自然科学(74133)
教育(73081)
自然科学基金(72880)
(70221)
编号(66741)
资助(62984)
成果(52731)
(49651)
重点(46968)
(46817)
(45911)
创新(45444)
课题(44630)
(42989)
项目编号(42068)
国家社会(41262)
期刊
(142749)
经济(142749)
研究(92103)
中国(58875)
管理(55373)
(47301)
(45194)
学报(43625)
科学(43064)
教育(35037)
大学(33880)
农业(31874)
学学(31850)
技术(30717)
业经(26253)
(25151)
金融(25151)
财经(22854)
经济研究(21494)
(19581)
(19122)
技术经济(18495)
问题(18198)
科技(17247)
图书(16471)
现代(16340)
理论(15482)
商业(15286)
财会(14855)
实践(14089)
共检索到463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小康  胡蓓  
引入集群知识创造能力的概念,指出其受到集群内企业间知识交换机会、知识交换的推动因素和知识交换有效性三类变量的影响。认为影响集群企业间知识交换机会的因素是集群产品的知识宽度、技术模块化程度和技术动态性;推动知识交换的因素是集群领袖企业的合作导向水平和被交换知识的性质;影响知识交换有效性的因素是集群企业知识重叠水平和解除过时的知识交换关系的能力。提出相对应的三种类型的集群内知识创造失灵,最后分析对于集群及集群中企业的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宗水  刘宇  张健  
通过灰关联分析确定量化指标,建立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制造业集群内部企业的知识服务能力做出评价;同时,通过横向对比对集群内部企业知识服务能力进行排序;最后,确定整个集群的知识服务水平以及内部的标杆企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梁娟  陈国宏  蔡猷花  
协同知识创造已成为网络环境下集群企业知识创造的主要模式。文章通过对比不同网络联结状态下知识创造协同伙伴选择结果及博弈双方收益,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知识创造协同伙伴选择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提出需要使用信号传递博弈模型来解决上述逆向选择问题。通过构造两种类型的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发现信号成本在不同类型的潜在协同伙伴之间存在差异、不诚信网络节点的收益分配较少且根据网络联结状态提供信誉收益时,信号才能正确显示其类型,并进一步探讨了分离均衡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促进分离均衡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中兵  谭力文  
产业集群网络结构影响集群企业战略和绩效,而市场竞争和社会选择力量则影响产业集群结构和演进机制。本文用集群网络嵌入性测评产业集群网络环境结构特征,用产业竞争力和社会选择力评价约束集群企业价值导向的经济和社会力量,用创造共享价值来评估影响集群网络结构和演进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倾向,对利益相关者主导下的产业集群网络规制集群企业战略价值导向的路径特征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集群网络中的社会资本经由市场竞争和社会选择的中介作用,可以促使集群企业创造共享价值,这对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创新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翠花  李慧  王玫  
从理论上概述了工作环境因素、自主知识创造能力与创新绩效三组变量的内涵、类型及其理论联系,构建了工作环境因素、自主知识创造能力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的整体概念模型,提出了三组变量间关系的研究假设。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300家建立合作关系企业的自主知识创造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利用问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三组变量间的影响关系和作用路径。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工作环境与自主知识创造能力之间、自主知识创造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组织学习在自主知识创造能力之间发挥着明显的中介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薛加玉  
本文从知识逻辑出发探讨了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本质,分析了企业知识活动的内容和企业的知识创造过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林  
本文以珠三角产业集群企业为对象,对集群内部集群知识创新平台是否以及如何影响集群企业的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集群知识创新平台对集群企业创新具有正向影响;集群社会资本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集群社会资本与集群知识创新平台正相关。但除了信任维度外,关系维度和文化维度并不直接影响集群企业绩效,而是通过集群知识创新平台作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在"集群社会资本→集群知识创新平台→集群企业创新绩效"链中,集群知识创新平台是提高集群企业对知识吸收的有效性和创新性,提升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松强  曹新雨  蔡婷婷  
网络嵌入性是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在研究网络嵌入性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知识搜索条件下网络嵌入性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依据224份江苏省先进制造业集群企业数据,运用“网络嵌入性-知识搜索-企业创新能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嵌入性和知识搜索能力越强,企业创新能力越强;网络嵌入性提高对知识搜索起促进作用;利用型知识搜索在网络嵌入性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因此,企业要不断调整在集群网络中的位置,提高知识搜索能力尤其是利用型知识搜索能力,实现集群内资源优势互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海平  龚新蜀  黄宝连  
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如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然而受到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更加困难。目前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本文深入分析农业产业集群的就业创造效应,从农业产业集群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卓  张福君  
选取与集群企业创新有关的文献,从数据角度应用可视化软件进行相关分析。通过对相关文献主题内容的整合研究,探讨以集群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研究热点,并对未来集群企业创新研究的关键问题进行展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庄小将  
培育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主要表现形式,而企业是集群中最活跃的行为主体,单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知识溢出、集群企业吸收能力是产业集群创新的关键要素。首先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知识溢出、集群企业吸收能力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归纳本文的研究要素,明确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针对当前集群企业的现实,从吸收能力视角提出了知识溢出支撑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跨越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吸收能力与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跨越进行了分析,知识溢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缪胜光  陈国宏  
以问卷方式抽样调查了福建福清光电产业集群内的27家企业,收集了其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的相关信息。运用云理论将问卷调查中技术创新能力的模糊性评价以及随机性评价转换成具有解释意义的具体数值,并进行综合考量,判定出该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水平,说明了云理论的适用性,丰富了集群评价的内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宁青青  李仲轶  
文章描述了环境嵌入、知识整合与集群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选择广东和福建两个省份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为样本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集群企业创新能力的演化具有明显的环境嵌入性,知识整合依靠几个维度可以全部或局部地在环境嵌入与集群企业创新能力当中发挥媒介作用。此外,还引入地区差异这一控制变量,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环境嵌入特征对集群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宁青青  李仲轶  
文章描述了环境嵌入、知识整合与集群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选择广东和福建两个省份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为样本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集群企业创新能力的演化具有明显的环境嵌入性,知识整合依靠几个维度可以全部或局部地在环境嵌入与集群企业创新能力当中发挥媒介作用。此外,还引入地区差异这一控制变量,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环境嵌入特征对集群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庄彩云  陈国宏  
文章基于网络嵌入性和组织学习理论,构建了产业集群知识网络多维嵌入性、企业双元学习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对福建省3个产业集群为样本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群知识网络多维嵌入性正向影响创新绩效,不同的学习能力在多维嵌入性与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有差异;其中,探索式学习在结构嵌入和知识嵌入与创新绩效作用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利用式学习在关系嵌入和知识嵌入与创新绩效作用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因此,集群企业应当注重对知识网络嵌入状态和组织学习能力的双向动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