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56)
- 2023(16665)
- 2022(13378)
- 2021(12023)
- 2020(9874)
- 2019(22017)
- 2018(21608)
- 2017(41298)
- 2016(22473)
- 2015(24791)
- 2014(24659)
- 2013(24279)
- 2012(22341)
- 2011(19990)
- 2010(20354)
- 2009(18875)
- 2008(18702)
- 2007(16991)
- 2006(15355)
- 2005(14187)
- 学科
- 济(105365)
- 经济(105247)
- 业(90111)
- 企(80344)
- 企业(80344)
- 管理(75631)
- 方法(38155)
- 业经(35135)
- 农(31975)
- 中国(30095)
- 财(28911)
- 数学(28572)
- 数学方法(28399)
- 地方(25844)
- 农业(23218)
- 技术(21483)
- 务(20626)
- 财务(20598)
- 财务管理(20575)
- 贸(19843)
- 贸易(19829)
- 制(19556)
- 企业财务(19523)
- 易(19234)
- 和(17826)
- 理论(17374)
- 策(16783)
- 融(16560)
- 金融(16560)
- 划(16501)
- 机构
- 学院(327527)
- 大学(320036)
- 济(141026)
- 经济(138523)
- 管理(126673)
- 研究(113142)
- 理学(108190)
- 理学院(107011)
- 管理学(105514)
- 管理学院(104915)
- 中国(87735)
- 京(68304)
- 科学(68301)
- 财(63395)
- 农(62432)
- 所(58030)
- 研究所(52452)
- 江(51484)
- 中心(50711)
- 业大(50506)
- 财经(49779)
- 农业(49112)
- 经(45177)
- 北京(43016)
- 经济学(42343)
- 州(40774)
- 范(40439)
- 院(40380)
- 师范(39936)
- 经济学院(38295)
- 基金
- 项目(213156)
- 科学(169138)
- 研究(154529)
- 基金(154392)
- 家(135506)
- 国家(134236)
- 科学基金(115471)
- 社会(101048)
- 社会科(96003)
- 社会科学(95977)
- 省(86164)
- 基金项目(81961)
- 自然(73650)
- 自然科(71996)
- 自然科学(71977)
- 划(71002)
- 自然科学基金(70772)
- 教育(69155)
- 资助(61135)
- 编号(60940)
- 发(52015)
- 重点(48405)
- 创(47990)
- 成果(47781)
- 业(46091)
- 部(45704)
- 创新(44073)
- 课题(42958)
- 国家社会(42059)
- 发展(41715)
- 期刊
- 济(165645)
- 经济(165645)
- 研究(96402)
- 中国(68714)
- 农(58812)
- 管理(52898)
- 学报(51574)
- 财(50734)
- 科学(48953)
- 农业(40269)
- 大学(39198)
- 学学(37417)
- 融(33327)
- 金融(33327)
- 教育(32063)
- 业经(30222)
- 技术(29567)
- 经济研究(26063)
- 财经(25131)
- 业(23929)
- 问题(22240)
- 经(21898)
- 技术经济(18582)
- 贸(18387)
- 国际(17718)
- 商业(17203)
- 世界(16903)
- 现代(16407)
- 科技(16231)
- 版(15362)
共检索到505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小燕 杨树青
集群企业因素是产业集群国际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将集群企业因素分为集群企业的知识因素、集群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因素以及集群企业的内部管理因素。现有的理论研究认为,这些因素对集群国际化存在影响。本文从企业感知的视角出发,用实证的方法验证这种作用,同时引入机遇发现作为集群企业因素与产业集群二者关系之间的中介变量。通过对福建泉州石材产业集群内129家企业的实地调研,发现集群企业的三类因素都对产业集群国际化产生有积极影响,而且机遇发现确实在集群企业因素和产业集群国际化之间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
关键词:
集群企业 产业集群国际化 机遇发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侯茂章 邓和平
文章认为,经济国际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国际化发展的主要载体,企业国际化水平或产业集群国际化水平正成为一国或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文章通过比较分析指出,企业国际化和产业集群国际化之间有着共同的内涵和相互促进作用,但在先后次序、主体构成、风险和绩效等方面也有重要差别。
关键词:
企业国际化 产业集群国际化 全球价值链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巍 席小涛
高管团队在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通过识别国际化战略意图和国际市场进入战略两类关键战略因素,以探讨高管团队国际化经验在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运用来自我国267家民营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高管团队国际化经验既对企业国际化绩效产生直接影响,又通过国际化战略意图和国际市场进入战略两类中介变量来驱动企业国际化绩效;战略意图与进入战略两类关键战略因素在高管团队国际化经验与国际化绩效的关系中发挥关键联结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蔡宁,杨旭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出迫切要求。国内外学者提出从政府和企业自身两个方面提高中小企业国际化竞争能力。本文试图从集群经济角度探讨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通过对企业集群和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关联机制的研究,阐释中小企业可以利用“集群效应”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国际竞争优势。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国际化 企业集群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蔡猷花 陈国宏 蔡彬清 梁娟
以影响链式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中合作者决策的因素为变量,构建了链式产业集群企业创新合作意愿度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集群企业创新合作行为的演化过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链式产业集群环境下,企业的知识整合能力、合作风险系数和知识创造系数与创新合作意愿度负相关;共享知识中互补性知识比例与创新合作意愿度正相关。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小虎 刘冰洁
国际化是我国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如何找到在资源与能力短缺下,推进企业国际化进程呢?实践表明,产业集群社会网络与集群竞争力和企业国际化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即集群社会网络有助于集群竞争力提升,而集群竞争力影响着企业国际化进程,由此提出了对中小企业社会网络的国际化模型。本文运用AHP方法,利用江苏纺织产业集群数据对社会网络模型进行了检验,社会网络模型的核心观点获取支持。本文结论有助于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成功国际化首先在于提升集群竞争能力,特别是完善产业链内的辅助性服务企业,而集群中基于分工协作的信任、互惠规范等社会网络属性对于国际化有着重要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侯茂章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不再局限于原有区域发展,它们会采取不同方式,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国际化发展与升级。从国内外产业集群国际化实践看,通过国际化发展来克服地方发展锁定、解决发展瓶颈问题,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在不同发展阶段会采取不同的国际化方式。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国际化 全球价值链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蔡宁 杨旭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出迫切要求。本文试图从集群经济角度探讨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通过对小企业集群和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关联机制的研究,阐释中小企业可以利用“集群效应”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国际竞争优势。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国际化 小企业集群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汪占熬 王琼
本文从企业国际化理论出发,将我国乡镇中小企业国际化和企业集群联系起来,通过对湖北彭场无纺布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论述如何提升乡镇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以期为我国大量的乡镇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一个全新的、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国际化 产业集群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东阳 蔡甜甜 崔晔
本文基于2011—2014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检验了企业国际化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研发支出与企业国际化决策呈倒U型关系,与企业国际化能力呈U型关系;劳动力和资本对企业国际化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补贴对企业国际化决策和企业国际化能力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生产成本对企业国际化能力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细分行业的企业国际化决策和企业国际化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应合理确定研发支出规模区间,合理安排政府补贴规模和结构,合理控制资本投入规模和生产成本。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墨林 宋渊洋 阎海峰 张晓玉
基于2009—201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本研究采用文本挖掘技术构造企业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指数,运用动态能力理论阐释和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国际化广度的直接影响,以及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能促进企业感知和应对动态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提升企业国际化广度。(2)数字化转型通过影响企业动态能力对国际化广度产生影响: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企业在动态环境下感知机会、获取和重构内外部资源的动态能力;动态能力有助于企业洞察国际市场机会,更加积极和有效地提升企业国际化广度。(3)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国际化广度的影响强度与东道国制度特征和企业股权性质有关:数字化转型对国际化广度的正向影响在制度逆差、非“一带一路”国家以及民营企业,比在制度顺差、“一带一路”国家和国有企业更强。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影响研究,为制造企业的国际扩张提供了一条现实路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墨林 宋渊洋 阎海峰 张晓玉
基于2009—201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本研究采用文本挖掘技术构造企业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指数,运用动态能力理论阐释和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国际化广度的直接影响,以及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能促进企业感知和应对动态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提升企业国际化广度。(2)数字化转型通过影响企业动态能力对国际化广度产生影响: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企业在动态环境下感知机会、获取和重构内外部资源的动态能力;动态能力有助于企业洞察国际市场机会,更加积极和有效地提升企业国际化广度。(3)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国际化广度的影响强度与东道国制度特征和企业股权性质有关:数字化转型对国际化广度的正向影响在制度逆差、非“一带一路”国家以及民营企业,比在制度顺差、“一带一路”国家和国有企业更强。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影响研究,为制造企业的国际扩张提供了一条现实路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墨林 宋渊洋 阎海峰 张晓玉
基于2009—201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本研究采用文本挖掘技术构造企业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指数,运用动态能力理论阐释和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国际化广度的直接影响,以及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能促进企业感知和应对动态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提升企业国际化广度。(2)数字化转型通过影响企业动态能力对国际化广度产生影响: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企业在动态环境下感知机会、获取和重构内外部资源的动态能力;动态能力有助于企业洞察国际市场机会,更加积极和有效地提升企业国际化广度。(3)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国际化广度的影响强度与东道国制度特征和企业股权性质有关:数字化转型对国际化广度的正向影响在制度逆差、非“一带一路”国家以及民营企业,比在制度顺差、“一带一路”国家和国有企业更强。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影响研究,为制造企业的国际扩张提供了一条现实路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墨林 宋渊洋 阎海峰 张晓玉
基于2009—201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本研究采用文本挖掘技术构造企业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指数,运用动态能力理论阐释和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国际化广度的直接影响,以及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能促进企业感知和应对动态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提升企业国际化广度。(2)数字化转型通过影响企业动态能力对国际化广度产生影响: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企业在动态环境下感知机会、获取和重构内外部资源的动态能力;动态能力有助于企业洞察国际市场机会,更加积极和有效地提升企业国际化广度。(3)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国际化广度的影响强度与东道国制度特征和企业股权性质有关:数字化转型对国际化广度的正向影响在制度逆差、非“一带一路”国家以及民营企业,比在制度顺差、“一带一路”国家和国有企业更强。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影响研究,为制造企业的国际扩张提供了一条现实路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丹丹 巫昱 吴津钰
目前,成本粘性问题对企业发展所带来影响方面的研究寥寥无几,而企业想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就需要提高企业价值,企业成本控制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企业价值。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更容易调整成本非对称性的变化,即成本粘性,使企业的整合成本和风险更低,从而能够获得更高的企业价值。文章将我国的部分上市公司在2008—2017年这一段时间的历史财务数据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且在研究中融入产业集群、成本粘性、企业价值的理论,构建模型,对产业集群、成本粘性、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推断出研究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