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91)
- 2023(14033)
- 2022(11642)
- 2021(10481)
- 2020(9349)
- 2019(21604)
- 2018(21174)
- 2017(41933)
- 2016(22468)
- 2015(25385)
- 2014(25424)
- 2013(25567)
- 2012(23682)
- 2011(21312)
- 2010(21749)
- 2009(21281)
- 2008(20946)
- 2007(19090)
- 2006(16658)
- 2005(15346)
- 学科
- 济(107059)
- 经济(106951)
- 业(93296)
- 企(84951)
- 企业(84951)
- 管理(78833)
- 方法(54844)
- 数学(45776)
- 数学方法(45312)
- 银(34313)
- 银行(34168)
- 财(33102)
- 行(32537)
- 业经(31715)
- 融(31604)
- 金融(31602)
- 农(29996)
- 制(28477)
- 中国(28333)
- 务(24799)
- 财务(24762)
- 财务管理(24719)
- 企业财务(23514)
- 农业(21732)
- 地方(19206)
- 技术(18979)
- 理论(18594)
- 贸(18461)
- 贸易(18446)
- 易(17896)
- 机构
- 学院(331809)
- 大学(327507)
- 济(144789)
- 经济(142032)
- 管理(135690)
- 理学(116465)
- 理学院(115373)
- 管理学(113531)
- 管理学院(112942)
- 研究(101859)
- 中国(92271)
- 财(69740)
- 京(67106)
- 科学(58743)
- 农(56707)
- 财经(55774)
- 所(51239)
- 江(50860)
- 中心(50657)
- 经(50519)
- 业大(46822)
- 研究所(45979)
- 经济学(45235)
- 农业(44812)
- 北京(42075)
- 财经大学(41363)
- 州(41359)
- 经济学院(41276)
- 商学(38380)
- 商学院(38066)
- 基金
- 项目(211603)
- 科学(168919)
- 基金(156770)
- 研究(153918)
- 家(134180)
- 国家(133002)
- 科学基金(116937)
- 社会(100289)
- 社会科(95421)
- 社会科学(95393)
- 省(83525)
- 基金项目(82469)
- 自然(75884)
- 自然科(74261)
- 自然科学(74243)
- 自然科学基金(73007)
- 教育(71189)
- 划(68482)
- 资助(66178)
- 编号(61522)
- 成果(48483)
- 部(47882)
- 重点(47116)
- 创(46890)
- 发(44862)
- 业(43452)
- 创新(43118)
- 教育部(41795)
- 课题(41535)
- 国家社会(41450)
- 期刊
- 济(156481)
- 经济(156481)
- 研究(96423)
- 中国(60858)
- 财(58154)
- 融(55827)
- 金融(55827)
- 管理(52624)
- 农(51528)
- 学报(45240)
- 科学(43933)
- 大学(35056)
- 学学(33663)
- 农业(33092)
- 技术(30250)
- 财经(29142)
- 业经(26450)
- 经(24921)
- 教育(24792)
- 经济研究(24740)
- 问题(20667)
- 业(20144)
- 技术经济(20091)
- 统计(18990)
- 策(17801)
- 贸(16798)
- 财会(16770)
- 理论(16738)
- 商业(16595)
- 决策(15869)
共检索到5010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楼瑜 程璐
本文以绍兴轻纺产业集群为例对集群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型融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集群条件下银企关系有了新的表现,并且正是基于集群特性而产生的集群信息机制、成本降低机制以及长期动态重复博弈机制带来了集群独特的融资效率,改善了群内融资环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少翔 董志勇
依据世界银行对各国银行监管与微观企业调查的跨国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考量巴塞尔协议三大银行监管手段对企业融资的影响。结果发现:资本充足率要求与私营部门监测均会降低融资可得性,且对中小型企业的影响更大;而政府部门监管权力能提高企业融资可得性。鉴于此,监管机制设计应充分考虑不同政策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对中小型企业融资的冲击,慎重调整资本充足率与对私人监测程度的监管要求,妥善应用政府监测程度监管权力来实现金融稳定与企业融资的双赢,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关键词:
银行监管 企业融资 巴塞尔协议 金融改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志辉 魏斌 陈海龙 韩梦如
本文以2011-2020年42家中国上市银行为样本,手工收集银行小微企业信贷数据,使用专利数据和信息检索技术构建银行金融科技指数,实证探究金融科技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显著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分析发现,金融科技通过“降成本”“控风险”和“增效率”等渠道促进商业银行将更多信贷资金投放到小微企业。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和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金融科技促进小微企业融资的作用更为明显,在贷款集中度低的银行及城商行和农商行,金融科技的影响也更显著。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于博
以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20032013年非平衡面板数据为基础,检验了商业信用对银行信贷的"信号"效应及二者之间由此产生的非线性特征,从而为互补理论与替代理论的融合提供了逻辑支持。本文发现,商业信用的信号效应对于"民营"企业的信贷约束具有更强的缓解作用,即"市场化信号"对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具有积极意义;行业垄断程度越高、金融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及经济增长不确定性越强的时期,"市场化信号"的作用越弱;"负面"信号会导致商业信用与银行信贷从互补再次转回替代,即二者最终呈现"倒U型"关系。本文有助于理解信号机制在缓解信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于博
以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2003~2013年非平衡面板数据为基础,检验了商业信用对银行信贷的"信号"效应及二者之间由此产生的非线性特征,从而为互补理论与替代理论的融合提供了逻辑支持。本文发现,商业信用的信号效应对于"民营"企业的信贷约束具有更强的缓解作用,即"市场化信号"对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具有积极意义;行业垄断程度越高、金融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及经济增长不确定性越强的时期,"市场化信号"的作用越弱;"负面"信号会导致商业信用与银行信贷从互补再次转回替代,即二者最终呈现"倒U型"关系。本文有助于理解信号机制在缓解信贷歧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也揭示出行业垄断及市场化进程如何通过信号机制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微观机理。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翁舟杰 杨纮铸
本文通过大银行和中小银行的对比性实证和理论分析来研究大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效率问题,运用非参数方法数据包络法(DEA)对我国不同规模的银行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大型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贷款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这与传统的观点有一定分歧,对此本文作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本文认为由于规模结构差异而引起的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比较,应从信息、风险管理、成本、技术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而不是仅从信息角度加以强调。
关键词:
大银行 中小企业 融资效率 DEA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惠凌
小微企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成长却艰难重重,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融资难。不同类型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的行为逻辑是不同的,相比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具有为小微企业融资的优势。如何促使双方融资所进行的博弈选择不是一次博弈,而是重复博弈呢?文章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得出结论小微企业不仅需依靠自身、金融机构,还需政府政策扶持,才能促成双方融资的重复博弈,实现双赢。
关键词:
小微企业 中小银行 融资 博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蕾 张婧婕 陈霄
文章通过分析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构建SVAR模型证实影子银行与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之间互为Granger原因,脉冲响应得出影子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的融资具有"挤出"效应,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短期会刺激影子银行的膨胀,但长期不具有持续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影子银行能够补充企业融资缺陷,但同时会提高企业融资成本、风险和融资难度。最后提出深化金融改革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并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并发挥互联网金融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英 张浩良 黎泽普
影子银行的中国化"影子银行"概念最早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提出,其定义为"与传统、正规、接受中央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它游离于联邦政府监管之外,筹集到的多为短期不确定的资金"。与此相类似的概念还有盖特纳提出的"平行银行系统",以及IMF提出的"准银行体系"。当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规模较小,产品结构也相对简单。具体而言,影子银行的中国化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银行业内较少受监管的银信合作业务、委托贷款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业务等。比如,通过银信合作发行理财产品,将银行信贷资产转移到表外,可释放出更大的放贷空间。二是不受监管的民间金融,包括民间借贷、地下钱庄、小额贷款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郭田勇 李贤文
本文通过一个计量经济学模型来检验企业贷款是否存在关系型借贷,结果发现:大型企业的确存在关系型借贷行为,且对企业的贷款量有显著性影响;中小企业关系型借贷对于贷款量的影响较小,且并不明显。原因可能是商业银行在审批中小企业贷款时,注重对“硬”信息的考察,同时中小企业并没有同某一家或几家商业银行保持长期关系。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商业银行应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信用记录体系,并实现信息共享,在贷款过程中增强对“软”信息的考察,积极培育一批资质较好的中小企业客户并建立密切的联系;中小企业则应该规范财务制度并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同银行建立长期关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谭之博 赵岳
本文运用静态、动态面板模型和横截面Tobit模型,检验了企业规模对融资来源的影响。我们发现,企业规模越小,不仅银行融资占其总资产的比重越小,而且银行融资相对于股权融资的比例越小。与股权融资相比,银行融资对小企业更加抑制。不同于传统文献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由其自身因素所致,本文实证结果表明,小企业受到的融资抑制也与它们所处环境的宏观金融体系相关。
关键词:
企业规模 融资来源 Tobit模型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程欣炜 林乐芬
通过对江苏省450家中小企业(含1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317家一般中小企业)的分层抽样和问卷调查,本文从企业、银行、政府和贷款本身等4个角度构建融资特征指标体系,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对比考察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与一般中小企业在商业银行融资影响因素上的相同点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证实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较一般中小企业更易获得商业银行贷款;非银行渠道融资与银行渠道融资并非替代关系;金融产品创新是最重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因素;企业类型、金融优惠政策和是否进驻园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易程度的影响不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丁岳维 郝晓春 张亚琴
本文选取2009~2012年我国上市银行为样本,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法(DEA),比较分析了不同规模的上市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贷款方面存在优势,这与传统观念存在分歧,并且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产权改制和融资流程的创新来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关键词:
上市银行 中小企业 融资效率 DEA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蔡晓慧 余静文
高融资约束阻碍了地方经济发展,而产业集群可能是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生产方式之一。以2004-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规模以上企业为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产业集群是企业融资难的替代性解决机制。当产业集群度上升一个单位,企业外部融资成本就平均下降1.452个百分点,且商业信用是产业集群降低企业融资约束的渠道之一。产业集群是微观中小企业通过制度创新规避制度性障碍的有效生产组织形式。
关键词:
产业集群 融资约束 商业信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卢亚娟 张龙耀
理论研究表明,产业集群能够通过推动劳动力转移、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第三产业的联动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农村地区收入增长,同时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路径和内在动力。然而,产业集群需在遵循其内在规律的同时,寻求外部推动力量才能得到有效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金融体系的支持。本文选取江苏省宜兴市官林镇电线电缆产业集群为例,通过对宜兴官林镇电线电缆产业集群内部97家中小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产业集群外部环境和内部网络的变化对企业融资需求的影响,最终提出通过契合产业集群企业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体系来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中小企业 融资需求 生命周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关系比较与选择
关系银行、私有信息与企业融资
融资约束、国际质量标准与企业创新——基于世界银行跨国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成长期中小企业融资与产业集群社区银行
信息传递、企业规模与贷款绩效——对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的实证分析
政治关系、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行为——基于2004年世界银行“商业环境和企业绩效调查”中国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政治关系、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行为——基于2004年世界银行“商业环境和企业绩效调查”中国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金融市场化;所有制差异与融资渠道——基于世界银行中国企业投资环境调查的实证分析
集群内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因素分析——基于常州三个产业集群的实证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基于银行合作的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