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89)
2023(4473)
2022(3037)
2021(2595)
2020(2007)
2019(4271)
2018(4507)
2017(8493)
2016(4749)
2015(5260)
2014(5476)
2013(5071)
2012(4169)
2011(3699)
2010(3645)
2009(3557)
2008(3654)
2007(3424)
2006(3189)
2005(3054)
作者
(13419)
(11266)
(11070)
(10706)
(7105)
(5169)
(5102)
(4308)
(4278)
(3941)
(3854)
(3725)
(3661)
(3656)
(3425)
(3395)
(3331)
(3282)
(3278)
(3157)
(2818)
(2743)
(2731)
(2599)
(2548)
(2507)
(2464)
(2455)
(2233)
(2207)
学科
(20389)
经济(20370)
(18910)
管理(18617)
(15921)
企业(15921)
(9495)
业经(8110)
中国(7524)
农业(6418)
(5942)
方法(5482)
(5158)
(5013)
环境(5009)
地方(4839)
(4550)
财务(4535)
财务管理(4532)
发展(4381)
(4377)
(4367)
企业财务(4286)
(4058)
(3899)
产业(3820)
理论(3748)
数学(3609)
数学方法(3586)
(3518)
机构
学院(67616)
大学(65491)
(27224)
经济(26655)
管理(26244)
研究(22142)
理学(21983)
理学院(21783)
管理学(21412)
管理学院(21302)
中国(17776)
(14152)
科学(13523)
(12536)
(12421)
(11210)
(11055)
中心(10170)
研究所(9959)
业大(9864)
财经(9790)
农业(9527)
(8915)
(8865)
(8808)
师范(8782)
北京(8665)
经济学(8179)
(8042)
经济学院(7346)
基金
项目(43654)
科学(34827)
研究(32973)
基金(31464)
(27302)
国家(27061)
科学基金(23573)
社会(21928)
社会科(20727)
社会科学(20720)
(17578)
基金项目(16640)
教育(14247)
自然(14153)
(14067)
自然科(13783)
自然科学(13780)
编号(13756)
自然科学基金(13540)
资助(11557)
成果(10890)
(10238)
重点(9904)
国家社会(9491)
课题(9336)
(9156)
(8993)
(8786)
(8587)
(8505)
期刊
(34644)
经济(34644)
研究(19299)
中国(14847)
(13291)
管理(11080)
(10822)
学报(9974)
科学(9937)
农业(9117)
大学(7853)
学学(7363)
业经(7060)
教育(6898)
(6454)
金融(6454)
技术(6032)
(5162)
经济研究(5017)
财经(4978)
问题(4729)
(4320)
现代(4176)
资源(4049)
(3590)
图书(3414)
技术经济(3392)
商业(3289)
财会(3287)
世界(3202)
共检索到104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为正  冯仲科  刘云伟  吴露露  
该文建立了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管理学的概念,选择国土资源、水资源、气候气象、森林植被、农作物为研究对象。界定其研究内容: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监测、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规划设计、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运营管理及评价。以现代数学、现代生物学、经济管理学为研究基础科学,以广义3S对地观测技术为高新技术手段,通过地面抽样调查统计、遥感空间模型建立、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区域城镇、交通、人口、水资源、林灌草、农作物的空间有效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宁向东  
论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宁向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的农业迄今仍然尚未摆脱落后的面貌,仍是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瓶颈"产业,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因此,要振兴和发展农业,最根本的就是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学新  
本文主要探讨苏南地区的农业如何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相适应的问题。笔者认为,苏南农业应该积极进行家庭经营制度的完善与创新,走出传统的家庭承包经营方式,走农业集约化经营的道路。本文明确提出发展中小家庭农场是目前苏南农业经营的主要取向,并就如何推动家庭农场的发展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于宝国  孙伟  
农业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战略初探于宝国,孙伟目前,农业银行的经营机制仍未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经营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效益观念还没有真正形成,此种状况如不切实加以扭转,农行的生存与发展将难以为继。”为此,应根据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在农行系统...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松岭  石秉军  
对农业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的思考李松岭,石秉军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之一的农业银行,要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效益兴行目标,必须走内涵型集约化经营的道路。一、集约化经营的含义农业银行集约化经营就是在系统各经营单位中,通过提高各种经营要素的科技含量来提高经营要素的素...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启明  史洁民  刘华照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提出了“注重效益、提高质量、协调发展、稳定增长”的经济发展战略,这个战略的基本要求是将各项经济活动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上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本文拟就农业银行实施集约化经营的问题,谈点看法。一、农业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其实施集约化经营的内涵。集约经营最早用于农业经济,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蓝志银  刘耀伦  
作者认为,从四川省彭州市郊出现的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种植业"模式、"种植业+养殖业"模式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模式,可以看出:搞农业生产完全可以致富,靠农业致富必须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集约化程度的高低决定着农户经济效益的优劣。作者认为,要进一步搞好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当前要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深刻认识实行集约化经营对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2.充分肯定典型模式引导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积极作用。3.必须认真研究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的政策措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宋育良  
本文从集约化概念的界定入手,论证了农业集约化自身的这种技术经济属住,在于坚持科技为主导的内涵扩大再生产中,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来获取高效益的内在功能与机理及其和适度规模经营的依存关系。并据此阐明了农业集约化的条件、指标与系统构成。进而以国有农场构建现代化大农业的实践经验为例,从四个方面揭示了农业集约化作为适度规模经营的运行机制在发展集体经济中的作用与效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邹彦林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自古就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新中国建立以来,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以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资源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仍然很低,还处于粗放型经营阶段。农业粗放型经营不仅使农...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白慧英  
论农业产业化与农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白慧英如何处理农行集约化经营与支持经济发展的两个根本转变,特别是如何有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并在支持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实现农行自身的集约化经营,是当前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对新疆农业银行如何在支持新疆农业产业化中实现自身的集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南  丰志勇  
首先从农业的集约化类型和集约化程度两方面入手,构建了城市农业集约化经营状况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江苏省13座城市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其农业的集约化类型和集约化程度进行综合分类,并对不同类型城市的农业集约化经营状况进行了评价。最后,根据评价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单向突破、渐进式提升以及跨越式发展等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的路径选择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夏庆利  易法海  
本文认为:农业集约化规模经营的瓶颈是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农民就业和保障单一,小农意识浓厚;根源是农地产权不清晰。为了解决小农经济对接大市场的困难,缓解农村人地高度紧张矛盾。文章提出:在目前政府实行一系列惠农、利农政策的有利形势下,农业完全可以适时提出集约化规模经营;政府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农地承包经营权方面的法律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的市场建设,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养力度,真正实现农民自觉参与农业集约化规模经营中来,彻底解决当前小农户、大市场的矛盾。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平长兴  宋治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大付  孙夏耘  张伟  
农业集约化是我国农业发展趋势,持续化是我国农业发展战略,高产和持续都是我国农业追求的基本目标。针对两者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两者既不是对立的,也不是完全一致的,而是对立统一关系。其协调的基础在于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相容互补;对立性主要表现在农业集约化带来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统一性在于集约高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双向反馈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