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04)
2023(8010)
2022(6125)
2021(5229)
2020(4339)
2019(9537)
2018(9864)
2017(20425)
2016(10758)
2015(12347)
2014(12704)
2013(12739)
2012(12016)
2011(11066)
2010(11430)
2009(11141)
2008(10690)
2007(9764)
2006(9421)
2005(8994)
作者
(32276)
(27153)
(26763)
(25925)
(17129)
(12492)
(12300)
(10383)
(10178)
(9574)
(9432)
(8782)
(8774)
(8665)
(8324)
(8302)
(7922)
(7776)
(7734)
(7386)
(7143)
(6565)
(6555)
(6254)
(6219)
(6124)
(5821)
(5809)
(5459)
(5173)
学科
(73353)
经济(73302)
管理(28321)
(26151)
方法(21407)
中国(20590)
数学(19317)
数学方法(19252)
地方(18445)
(17857)
企业(17857)
(16402)
业经(13926)
地方经济(12726)
(12296)
(11473)
(11399)
农业(11069)
(10432)
银行(10420)
(10094)
(9987)
(9923)
贸易(9914)
(9714)
金融(9714)
(9582)
(9281)
产业(9091)
环境(8668)
机构
学院(170434)
大学(170374)
(87677)
经济(86126)
研究(62968)
管理(60151)
理学(50248)
理学院(49706)
中国(49564)
管理学(49075)
管理学院(48754)
(40640)
(35961)
科学(33405)
(31825)
财经(31686)
经济学(29675)
(28552)
研究所(28172)
中心(26938)
经济学院(26504)
(26244)
(23673)
北京(23486)
财经大学(23124)
(22005)
(21439)
师范(21285)
(20615)
业大(19800)
基金
项目(97497)
科学(76652)
研究(74712)
基金(70878)
(60309)
国家(59845)
社会(50860)
科学基金(50427)
社会科(48268)
社会科学(48256)
(36769)
基金项目(36336)
教育(32731)
(30112)
编号(30075)
资助(28961)
自然(28000)
自然科(27270)
自然科学(27262)
自然科学基金(26765)
成果(25560)
(23800)
(22191)
国家社会(22039)
重点(22023)
课题(21111)
发展(20386)
(20112)
(19497)
教育部(19356)
期刊
(109097)
经济(109097)
研究(61836)
中国(32406)
(29600)
管理(24775)
(22985)
学报(21194)
科学(20674)
(20574)
金融(20574)
经济研究(19538)
财经(17144)
大学(16856)
学学(15948)
业经(15931)
问题(15287)
农业(15228)
(14965)
技术(14893)
教育(13580)
(12139)
国际(10670)
技术经济(10655)
经济问题(9428)
商业(9426)
统计(9257)
世界(9076)
现代(8734)
经济管理(8728)
共检索到276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永锡  丁任重  
一、集约化:高级阶段上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众所周知,马克思最早提出和全面论述了扩大再生产的两种形式,即外延式和内含式。在此基础上,苏联经济学界根据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提出了经济发展的两种方式,即粗放式和集约式。从实质上来说,这两级概念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只不过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化,是根据苏联的经济发展实际而作出的一种新的理论概括和表述。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宪  何自力  
本文在两时期代际交叠模型(OLG)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分析经济集约化增长的一般均衡分析模型。我们发现,在均衡时,经济增长的集约化程度等于劳动者报酬在总收入中所占有的比重,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这一结论基本符合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经验,在本文的最后给出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余小林  
一、政府支出在集约化经济增长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政府支出是政府所掌握的直接杠杆,是政府实现资源配置的主要工具,它反映了全部资源中政府可集中分配的份额和总规模,既体现了政府的政策意图,又制约着政府活动的范围与方向。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职能的扩大,总的来看,政府支出呈不断上升趋势。该规律不仅为我国财政实践所证实,外国财政的发展史也是如此,这就是经济学上著名的瓦格纳定理。 政府支出的瓦格纳现象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以我国为例,从供给方面来看,是国民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为政府提供了稳定的财源;从需求方面来看,有人口增长、经济结构转变、福利事业的发展、社会消费性投资增加、经济改革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  白洋  邓峰  卓乘风  
文章借助DEA方法和空间杜宾模型,比较分析全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沿线地区硬软性基础设施投资绩效及其对经济增长集约化的空间效应。研究显示:丝绸之路经济带硬性基础设施投资处于较高的技术效率水平;区域经济增长集约化呈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与全国比较,硬性基础设施投资绩效对经济带的效应明显,尤其是对西北地区产生的本地和溢出效应最大;软性基础设施投资绩效虽然明显提高整个经济带的集约化水平,但对西北地区产生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宇明  张爱婷  常云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  白洋  邓峰  卓乘风  
文章借助DEA方法和空间杜宾模型,比较分析全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沿线地区硬软性基础设施投资绩效及其对经济增长集约化的空间效应。研究显示:丝绸之路经济带硬性基础设施投资处于较高的技术效率水平;区域经济增长集约化呈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与全国比较,硬性基础设施投资绩效对经济带的效应明显,尤其是对西北地区产生的本地和溢出效应最大;软性基础设施投资绩效虽然明显提高整个经济带的集约化水平,但对西北地区产生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葛霖生  
本文首先概括的阐述了苏联经济发展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过程,以及它的失败。接着从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与集约化,科技、教育与集约化,传统经济体制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政治形势与经济集约化等四个方面,深入地分析它们的基本关系和矛盾,揭示了苏联向集约化过渡失败的根本症结。最后,着重论述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规律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何萍  
本文构建了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与经济增长的VAR计量模型,经过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可以发现我国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小于经济增长对文化产业规模、集约和专业的推动作用,进而针对我国目前文化产业的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和效率提高提出了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方臻旻  
利用中国1996-2012年非平衡面板数据,对外资进入所产生的竞争效应及模仿效应进行广义矩(GMM)估计,可以得到关于外资技术溢出效应的丰富结果。研究表明,外资参与度反映的竞争效应阻碍了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提升;而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程度所反映的模仿效应则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提高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为实现外资引进技术的高效利用,就应该着力提高外资企业的生产本地化程度,扩大外资技术溢出效应,进而提升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贤沛  
集约化是经济增长方式历史演进的普遍规律中南财经大学李贤沛一、集约化是经济增长方式历史演进的普遍规律经济增长方式从理论上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例如,数量优先型或质量优先型,速度中心型或效益中心型,外延为主型或内涵为主型等。在这三种分类中的前面三种类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建勋  
本文通过一个内生增长模型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证实存在使经济增长率最大化的最优能源强度,并且最优能源强度与能源价格反方向变动。在此基础上,估计了近年来我国的最优能源强度,并测算了实际能源强度与最优值的差距。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实际能源强度高于最优值达3万吨标准煤/亿元以上,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最后提出了在保持最优能源强度的前提下降低能源消耗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学林  
经济理论表明经济增长中存在大国效应。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其经济增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大国效应包括经济高速非均衡增长、经济结构快速演进、大规模国际收支顺差和高对外贸易依存度、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等等。大国效应下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是阶段性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常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满涛  
土地集约利用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和实行统筹兼顾的发展思想。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是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农民集中居住模式,尊重农民意愿,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建立农地流转价格的形成机制与发现机制,统筹规划城镇布局,走"富农进城"的道路,实现产业错位联动发展,以此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傅晗彧  王晓彤  张少华  
加工贸易的逆“自我选择”效应及税收优惠政策扭曲资源配置可能阻碍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提升;但是随工业化阶段的演进,加工贸易通过多条途径促进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提升,进而部分抵消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负向作用,即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影响可能发生非线性变化。文章利用我国1981~2017年数据并构建阈值协整模型检验发现: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具有负向作用;随工业化阶段演进即第二产业产值与第三产业之比低于某一数值时,加工贸易的负向作用减弱;采用不同方法测度部分变量,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均存在非线性效应,实证检验结果是稳健的。上述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化阶段演进,加工贸易发展的专业化分工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等不断凸显,促进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提升,减弱了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负向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唐未兵  傅元海  
技术进步是提升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主要因素,而科技投资和技术引进是促进技术进步的两条主要路径。运用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表明: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具有正面作用,外资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具有负面作用。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正面作用随时间不断变化。1979—1993年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正面作用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1994—2011年科技投入的正面作用总体上不断下降。外资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负面作用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1979—1992年呈波动状态,1993—2011年没有明显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