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85)
2023(14416)
2022(11670)
2021(10677)
2020(8797)
2019(19892)
2018(19743)
2017(37937)
2016(20409)
2015(22910)
2014(22740)
2013(22571)
2012(20712)
2011(18778)
2010(19554)
2009(18395)
2008(18327)
2007(16734)
2006(15217)
2005(13916)
作者
(59783)
(50174)
(49933)
(46896)
(31695)
(24098)
(22328)
(19512)
(18951)
(17952)
(17135)
(16652)
(16137)
(16046)
(15405)
(15125)
(14666)
(14497)
(14413)
(14279)
(12606)
(12485)
(12269)
(11650)
(11312)
(11211)
(11163)
(11141)
(10230)
(9954)
学科
(97374)
经济(97270)
(90328)
(72012)
企业(72012)
管理(68937)
(47531)
方法(37590)
业经(32243)
农业(31978)
数学(29390)
数学方法(28864)
中国(26793)
(24993)
地方(23219)
技术(19278)
(18668)
(17926)
财务(17880)
财务管理(17858)
理论(16866)
企业财务(16850)
环境(16836)
(16787)
(16733)
(16152)
(15922)
贸易(15905)
(15542)
(15417)
机构
学院(302403)
大学(290210)
(128164)
经济(125681)
管理(121105)
理学(103577)
理学院(102566)
管理学(100777)
管理学院(100247)
研究(99486)
中国(79426)
(63035)
(61526)
科学(59714)
(56488)
(50247)
(48398)
业大(48058)
农业(47790)
中心(46538)
研究所(45075)
财经(44048)
(39777)
北京(38852)
(38513)
(37576)
师范(37241)
经济学(36955)
(35227)
经济管理(34990)
基金
项目(195136)
科学(155406)
研究(145930)
基金(140291)
(121164)
国家(119978)
科学基金(104700)
社会(94152)
社会科(88991)
社会科学(88962)
(80757)
基金项目(73900)
自然(66263)
教育(65375)
(64871)
自然科(64702)
自然科学(64690)
自然科学基金(63536)
编号(60452)
资助(56687)
(47807)
成果(46667)
重点(43683)
(43420)
(42077)
课题(41465)
(41241)
创新(39769)
发展(38828)
国家社会(38422)
期刊
(157410)
经济(157410)
研究(85753)
中国(65330)
(64958)
管理(48227)
(44443)
农业(43863)
科学(42784)
学报(42020)
大学(33412)
业经(33101)
学学(32013)
(31059)
金融(31059)
教育(30961)
技术(30379)
(23430)
经济研究(22355)
财经(21340)
问题(20672)
(18439)
技术经济(17936)
世界(15526)
农村(15170)
(15170)
商业(15132)
资源(15084)
(15078)
统计(14972)
共检索到465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法稳  陈保东  
西北地区是中国的主要农牧业区之一 ,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西北地区问题。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是工业的污染 ,而是农业生产活动的破坏。因此 ,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 ,必须将生态环境的重建与当地农民的脱贫、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采取适应地区特点的集水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实现西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逐步恢复和重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法稳,尚杰  
集水型生态农业是适应西北半干旱区自然资源特点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结合点。通过采取使两者同时受益的关键措施,不但可以实现农民的脱贫,而且还可以使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与重建,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于法稳  尚杰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李锋瑞  李树基  
本文结合甘肃近年来发展集水农业的实践,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较深入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半干旱地区雨养农业要摆脱干旱缺水制约,实现可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必须选择和实施集水农业发展方略的新思路。同时,还就半干旱地区如何有效实施这一发展方略,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的政策性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法稳  尚杰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是一个特定的生态类型和重要的农业区域 ,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频繁的干旱是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在分析雨水利用可行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农业发展的有效模式———集水型生态农业 ,它不仅适应于当地的雨水等自然资源条件 ,更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易于在农户水平上推广 ,并且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是实现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同时也为“退耕还林 (草 )”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一个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牛叔文  韩卫江  
一、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几种主要模式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自然条件较差,特别是干旱严重,给当地人民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在这类地区,农业选择怎样的模式和路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颇受关注的问题,也是有诸多争议的问题。有些人认为...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兴元  沈禹颖  赵菏  
我国西北部旱区城郊农业承担着城市生态屏障和经济发展的双重职能。传统的城郊农业功能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城市的城乡一体化布局和功能互补的需求,其功能定位已由单一的生产服务功能向生产、生态、景观与文化等多功能综合发展的方向转变。以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为例,根据其自然资源特征和城郊农业发展现状及其功能定位与空间布局,从系统的功能耦合、产业耦合和空间耦合角度,设计了高效林草植被恢复生态保育模式、高质粮-果-草-畜耦合生产模式和休闲观光文化拓展模式。通过这3种模式的综合应用,以水土涵养和生态保育为基础,高效、优质生产为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鸿杰  
我国的生态农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已有了近30年的发展史,虽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从生态农业的实际效果来看,仍然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持续研究与推动。我国西北半干旱区是温带水果的重要生产基地,果树占地面积大、占农业产业的比重大,基于果业的生态农业建设成效直接影响着农业的综合效益,从果业现状来看,生态农业多为"点"状工作,仍缺乏"面"状地域性的规范化、系统化设计,也存在配套技术方案的缺失现象。为了改变果业生态农业的现状,形成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以甘肃天水地区果业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系统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实证法等研究方法,优化形成了适宜于西北半干旱区生态果业发展的区域化指导模式——基于果树生产的六...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芳  李万明  谭爱花  曹健  
西北地区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区,水资源匮乏、生态脆弱和气候干燥等因素是干旱区的主要特征,在该区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这些特点是不容忽视的。文章从农业现代化模式含义的理解入手,通过对国内外先进农业模式的研究,借鉴其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总结出适合西北干旱区绿洲生态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模式,并将模式定位于滴灌大田精准农业现代化模式、滴灌设施农业模式、滴灌特色林果(药)复合农业模式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西宁  吴普特  冯浩  汪有科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在中国旱作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是制约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瓶颈因素。水保农业和径流农业两种旱作农业生产方式已趋于成熟,但对天然降水调控利用能力低下,难于实现农业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集雨补灌生态农业是在继承水保农业和径流农业成功技术基础上,对降雨调控利用方式的进一步发展,它能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实现降雨径流的富集叠加,能充分发挥环境资源与水肥光热因子的协同增效作用,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同步缓解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双重目标。集雨补灌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综合模式和战略性措施,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凯  余国新  齐子漫  
为探讨我国西北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经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关系,基于西北干旱区所辖省份2004—2018年数据构建农业"生态—经济—服务"系统(EES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EES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西北干旱区15年间EES系统整体水平不断上升,农业经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显著上升,农业生态环境水平上升幅度较小,波动大;系统耦合度水平较高,协调程度由过渡发展跨入协调发展;系统协调发展类型由生态优先型转变为生态滞后型。针对以上结论,提出通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补齐生态短板,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措施等相关建议来保障三者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凯  余国新  齐子漫  
为探讨我国西北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经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关系,基于西北干旱区所辖省份2004—2018年数据构建农业"生态—经济—服务"系统(EES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EES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西北干旱区15年间EES系统整体水平不断上升,农业经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显著上升,农业生态环境水平上升幅度较小,波动大;系统耦合度水平较高,协调程度由过渡发展跨入协调发展;系统协调发展类型由生态优先型转变为生态滞后型。针对以上结论,提出通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补齐生态短板,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措施等相关建议来保障三者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丹丹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问题日显紧迫。在这个过程中,西南山区农业的发展及其发展模式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阐明西南山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出发,阐述了当前西南山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制约因素,并对适合西南山区环境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作了探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刚  张春艳  
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而我国农业地域的自然经济条件的差异决定了在不同地域要培育多样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现阶段,我国要着力推进和培育城镇近郊多功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农产品主产区规模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生产条件较差农业区综合效益优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三大生态农业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