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83)
- 2023(17964)
- 2022(15754)
- 2021(14675)
- 2020(12565)
- 2019(28813)
- 2018(28950)
- 2017(55915)
- 2016(30902)
- 2015(34806)
- 2014(35095)
- 2013(34861)
- 2012(32209)
- 2011(29174)
- 2010(29229)
- 2009(27043)
- 2008(26855)
- 2007(23864)
- 2006(20701)
- 2005(18577)
- 学科
- 济(120461)
- 经济(120305)
- 管理(89877)
- 业(84517)
- 企(70270)
- 企业(70270)
- 方法(55919)
- 数学(48564)
- 数学方法(47987)
- 财(33930)
- 农(33419)
- 中国(30676)
- 学(28600)
- 制(26601)
- 业经(26581)
- 地方(25248)
- 农业(22099)
- 贸(21933)
- 贸易(21924)
- 务(21295)
- 易(21257)
- 财务(21203)
- 财务管理(21154)
- 理论(20074)
- 企业财务(20012)
- 银(19513)
- 银行(19447)
- 和(19330)
- 环境(18876)
- 融(18465)
- 机构
- 大学(442213)
- 学院(439300)
- 济(170415)
- 管理(169059)
- 经济(166411)
- 研究(148830)
- 理学(146097)
- 理学院(144358)
- 管理学(141695)
- 管理学院(140897)
- 中国(110921)
- 科学(95403)
- 京(94789)
- 财(81458)
- 农(77211)
- 所(76730)
- 研究所(69990)
- 业大(68956)
- 中心(67869)
- 江(66059)
- 财经(64569)
- 农业(60859)
- 北京(59679)
- 范(58991)
- 经(58457)
- 师范(58392)
- 院(53957)
- 州(53080)
- 经济学(51129)
- 财经大学(47907)
- 基金
- 项目(298869)
- 科学(233305)
- 基金(215566)
- 研究(214844)
- 家(189290)
- 国家(187753)
- 科学基金(159571)
- 社会(132980)
- 社会科(125844)
- 社会科学(125809)
- 省(117276)
- 基金项目(115183)
- 自然(105738)
- 自然科(103195)
- 自然科学(103166)
- 自然科学基金(101309)
- 划(99269)
- 教育(99045)
- 资助(88545)
- 编号(88065)
- 成果(72285)
- 重点(67553)
- 部(65608)
- 发(63277)
- 创(61343)
- 课题(60896)
- 科研(57706)
- 创新(57368)
- 教育部(55507)
- 大学(55289)
- 期刊
- 济(186844)
- 经济(186844)
- 研究(127460)
- 中国(85844)
- 学报(75041)
- 农(69521)
- 科学(67519)
- 财(63988)
- 管理(60097)
- 大学(55659)
- 学学(52316)
- 教育(48529)
- 农业(47163)
- 融(37260)
- 金融(37260)
- 技术(37155)
- 财经(31449)
- 业经(30334)
- 经济研究(28942)
- 经(26780)
- 问题(25151)
- 业(25003)
- 图书(23084)
- 版(22236)
- 科技(20981)
- 理论(20896)
- 技术经济(20745)
- 资源(20387)
- 现代(19118)
- 实践(19085)
共检索到643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世磊 金晓斌 李鹏山 洪步庭 梁鑫源 周寅康
科学探究园地利用多维特征并构建有效的用途管制策略是“大食物观”背景下提升园地利用与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以成都市为研究区,按照“理论解析—特征评价—类型组合—分区管制”的逻辑主线,在构建园地利用多维特征解析框架基础上,从资源禀赋适宜性、规划管控冲突性和功能服务协调性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自相关揭示园地利用多维特征的空间异质性,借助园地利用多维度特征组合实现园地利用分区,进而提出园地用途管制路径。研究发现:(1)成都市园地利用多维特征空间自相关性显著且正向集聚效应明显,资源适宜性和功能协调性以HH集聚为主,而管控冲突性的LL集聚较为明显;(2)从单维度来看,成都市资源禀赋适宜性、规划管控冲突性和功能服务协调性分别呈现地形分异、圈层分异和行政区划分异特征,而多维特征组合以E1-C1-F1为主,规划管控冲突风险是成都市园地利用的主要障碍;(3)成都市园地利用分区为优先调整区、潜在提升区、重点提升区和适度优化区,不同分区可为园地用途管制提供差异化路径引导。研究结果可为新时期园地资源管理以及农用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车冰清 孟德友 陆玉麒 王毅
研究目的:根据开发适宜性与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协调关系,判断江苏省县级单元的空间开发合理性状态。研究方法:基于经济社会发展、交通可达和生态约束3方面因素评价江苏省空间开发适宜性,运用数据包络模型测度江苏省土地利用效率。研究结果:(1)空间开发适宜性方面,高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苏锡常和南京,中适宜区域位于苏中地区和苏北地级市、县(市)的城区,低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苏北的非建设用地上;(2)空间开发效率方面,综合效率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高效率县市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区域,规模递增仍然是苏北和苏中地区投入产出的主要特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车冰清 孟德友 陆玉麒 王毅
研究目的:根据开发适宜性与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协调关系,判断江苏省县级单元的空间开发合理性状态。研究方法:基于经济社会发展、交通可达和生态约束3方面因素评价江苏省空间开发适宜性,运用数据包络模型测度江苏省土地利用效率。研究结果:(1)空间开发适宜性方面,高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苏锡常和南京,中适宜区域位于苏中地区和苏北地级市、县(市)的城区,低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苏北的非建设用地上;(2)空间开发效率方面,综合效率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高效率县市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区域,规模递增仍然是苏北和苏中地区投入产出的主要特征,但其建设用地投入存在冗余现象;(3)匹配关系方面,开发适宜性与土地利用效率协调类型以苏南地区的"HH"型、苏中地区的"MM、MH"型和苏北地区的"LL"型为主,高适宜区域普遍具有较高的开发强度。研究结论:江苏省大部分县市(区)的空间开发适宜性和开发效率是基本协调的,但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开发过度和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文甫 周介铭 罗怀良 杨存建 赵景峰
利用2000—2008年TM/ETM+数据,基于遥感、GIS技术与人机交互式判读解译方法获取城市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单窗算法和空间建模方法定量反演城市地表温度;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与地面热效应时空变化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以耕地、林地向建设用地、水域转移导致面积快速下降与建设用地不断侵吞耕地为主要特征;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地面低温区范围减少25.927×104 hm2,常温区和高温区面积分别增加12.093×104 hm2和5.834×104 hm2;高温区中建设用地面积比例最大,建设用地与水域、水田的平均温度分别达最高与最低;地表温度空间格局表现为各温度区呈不同形...
关键词:
城市热效应 城市土地利用 遥感 GIS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侯现慧 赵敏娟 刘婧鸣 张道军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探索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耕地资源保护的基本农田布局方法不仅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首要任务,更是构建土地利用开发新格局的主要内容。目前,针对基本农田布局的相关研究仍侧重于耕地的资源属性,忽视了耕地在区域生态系统中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问题,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持续加重。论文借鉴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分析了耕地与区域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种兼顾生态协调性和建设适宜性的基本农田布局方法,并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布局方法不仅保证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保护优质耕地的内在要求,而且突出了耕地与区域生态系统在景观尺度上的相互影响,促进了山区耕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可为今后基本农田的科学划定提供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政旸 徐佩 王玉宽
【目的】对成都市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定量测算和梯度空间上的定位研究,了解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强弱、空间分异及影响机制,能够对成都市以及类似的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供给提供政策思路。【方法】以梯度空间理论为基础建立成都市空间梯度环及空间梯度样带,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对成都市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差异及协调度进行研究。【结果】①研究期间,成都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47.37亿元。②成都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退化趋势,中心向外围辐射上升的“中心-外围”空间圈层结构明显,主要向东南(ES)方向扩张,西北(WN)方向最为稳定。③成都市在南北向(S)由中心向两翼扩张的趋势明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中心向两翼递增并呈南北对称分布。在东西向(H)呈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中心城区逐步下降、临城部分地区快速下降、远郊生态功能区相对稳定的特征。④1990—2020年,成都市梯度空间样带上的综合协调度(P)降低2.43。【结论】①成都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梯度综合协调度均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以及建设用地扩张带来的显著影响。②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变化方向和位置与城市扩张特征一致。③综合协调度(P)整体呈下降趋势,建设空间生态系统服务对综合协调度(P)影响越发显著。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协调度 梯度空间 成都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兰小林 庄天慧
本文以成都市双流县草莓产业为例,从农户视角出发,研究草莓流通渠道冲突、渠道选择与渠道绩效问题。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草莓流通渠道之间存在价格冲突、销售量冲突与渠道特征冲突,草莓流通渠道冲突影响农户渠道选择,农户渠道选择最终影响渠道绩效。由此本文提出继续发挥贩卖商渠道在草莓流通方面的优势、强化田间采摘渠道在农产品流通方面的功能、充分发挥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方面的作用、积极寻求多渠道农产品流通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流通渠道 渠道冲突 选择行为 渠道绩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冯庆水 孙丽娟
2003年启动的农村信用社改革提出了改革的双重目标:一是要使农村信用社更好地服务"三农",二是要实现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选取安徽省四家不同组织形式的农村信用社2004—2008年的数据,研究本轮改革启动以来农村信用社双重改革目标冲突的缓和情况。研究表明,双重目标间的矛盾在实践中是能够得以调和的,双重目标在农村信用社运作过程中可以兼顾实现。
[期刊] 征信
[作者]
叶文辉
随着信息技术革新和经济金融发展,征信与个人隐私保护之间的冲突受到普遍关注。征信要求信息公开,而个人隐私需要信息保护,如何协调征信与个人隐私之间的冲突,是征信理论和实践中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征信信息采集和法律依据的研究,结合近年来国内发生的征信案件,论证征信与个人隐私之间的冲突,并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基础上,就协调征信与个人隐私间的冲突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个人征信 信用信息 征信范围 隐私保护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娟
征信要求信息公开,金融隐私则要求数据保护。如何处理征信与金融隐私的关系、协调两者之间的冲突、寻找其平衡点,是各国理论和立法关注的焦点。从征信与金融隐私的概念切入,研究两者的主要冲突,分析协调两者之间冲突的关键因素,对我国的征信管理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征信 信用信息 金融隐私 数据保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景芹 陈雯 孙伟 武清华
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简称"两规")是我国目前主要空间规划,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建设用地的扩张,"两规"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加深。空间适宜性分区的提出,缓解了"两规"矛盾的升级,极大促进了"两规"之间的联系,也为其协调提供基础依据。从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方案评估出发,探索基于空间开发适宜性的规划协调评估方法,并以无锡为例开展实证研究。评估结果分析表明:无锡远景规划在环境敏感地区建设用地增长较快,适宜开发地区增长缓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不能满足未来用地需求,约束建设用地扩张,不符合无锡现实发展情况。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喆 伍文
研究目的:尝试建立成都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选址决策规则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法:针对成都市山地平原交错的地貌类型特征,在建立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选址决策规则集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多规则组合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成都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选址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成都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划为耕地坡改梯平整区、格田整理区、农田水利工程整治区、农村道路整治区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区5个适宜区域。研究结论:采用决策规则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能有效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选址的可靠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国良
20 0 0年 3月至 2 0 0 1年 8月对成都市 16 73名普通市民和 1893名歌舞、茶楼、电影、公园休闲者进行了抽样和访谈调查 ,在此基础上对市民公众和四项目休闲者的休闲方式、休闲频率、每次活动时间、费用、休闲目的、所持态度做了详细分析 ,并总结出普通公众的一般休闲行为特征及四项目休闲者各自的行为差异规律。
关键词:
成都市 市民公众 项目休闲者 休闲行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树荣 王爱民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正面临着跨界冲突及区域协调的严峻挑战,区域发展的种种重大问题、冲突和矛盾在"行政区-跨界冲突-区域协调"这一主题下交织与渗透,使跨界冲突的稳定、协调与创新机制变得极为重要。隐性跨界冲突作为一种特殊的跨界冲突,存在着制度冲突、文化冲突和社会排斥三种类型。隐性跨界冲突及其协调中始终贯穿着市场、政府和文化三股力量,相互耦合,共同构成隐性跨界冲突的协调机制。
关键词:
隐性跨界冲突 协调机制 珠江三角洲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储胜金 许刚
如何既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又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成为当前我国不少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位于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源头的浙北天目山区,在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存在着多种矛盾。通过对浙北天目山地区生态保护与其他土地利用冲突及其协调的机理分析,试图寻找太湖流域上游山区生态保护与土地利用相协调的可选途径,探索自然保护区有效管护与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相结合的良性发展机制,并提出解决这些冲突的办法:修正保护目标,调整保护政策;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在不同的功能区施行不同的土地政策;把生态旅游作为解决土地利用冲突的突破口;探索社区共管模式,力争在扩大社区参与的前提下,实现保护区资源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