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05)
- 2023(15637)
- 2022(13200)
- 2021(12093)
- 2020(10310)
- 2019(23748)
- 2018(23454)
- 2017(45340)
- 2016(23990)
- 2015(27296)
- 2014(27130)
- 2013(26904)
- 2012(25038)
- 2011(22642)
- 2010(22615)
- 2009(20719)
- 2008(20281)
- 2007(18179)
- 2006(15525)
- 2005(14046)
- 学科
- 济(109690)
- 经济(109588)
- 业(68359)
- 管理(67977)
- 企(54821)
- 企业(54821)
- 方法(45534)
- 数学(39807)
- 数学方法(39323)
- 农(30441)
- 中国(29282)
- 地方(27413)
- 业经(24957)
- 财(23717)
- 学(20624)
- 农业(20326)
- 贸(20010)
- 贸易(19997)
- 易(19306)
- 制(18621)
- 技术(16892)
- 银(16373)
- 银行(16336)
- 融(16041)
- 金融(16038)
- 和(16029)
- 环境(15816)
- 行(15722)
- 理论(15311)
- 地方经济(15215)
- 机构
- 学院(345674)
- 大学(342343)
- 济(144118)
- 经济(141152)
- 管理(135079)
- 研究(116935)
- 理学(116258)
- 理学院(114984)
- 管理学(112957)
- 管理学院(112313)
- 中国(87702)
- 科学(71957)
- 京(71895)
- 财(63702)
- 所(58701)
- 农(58280)
- 中心(55116)
- 研究所(53377)
- 江(52510)
- 业大(51094)
- 财经(50781)
- 范(46038)
- 经(46029)
- 师范(45563)
- 农业(45530)
- 北京(44967)
- 经济学(43557)
- 院(42400)
- 州(42207)
- 经济学院(39341)
- 基金
- 项目(233088)
- 科学(184671)
- 研究(170161)
- 基金(168852)
- 家(146996)
- 国家(145791)
- 科学基金(125855)
- 社会(108335)
- 社会科(102802)
- 社会科学(102778)
- 省(93012)
- 基金项目(89543)
- 自然(81396)
- 自然科(79526)
- 自然科学(79505)
- 教育(78167)
- 自然科学基金(78058)
- 划(77785)
- 编号(69418)
- 资助(68690)
- 成果(55313)
- 发(55052)
- 重点(52938)
- 部(51220)
- 创(49119)
- 课题(47874)
- 创新(45906)
- 科研(44955)
- 国家社会(44715)
- 教育部(43856)
- 期刊
- 济(159176)
- 经济(159176)
- 研究(97171)
- 中国(67608)
- 农(53363)
- 学报(51390)
- 管理(49176)
- 科学(48832)
- 财(48692)
- 大学(39030)
- 学学(36784)
- 教育(36418)
- 农业(36406)
- 技术(32579)
- 融(31065)
- 金融(31065)
- 业经(28725)
- 经济研究(25391)
- 财经(24273)
- 问题(21287)
- 经(20980)
- 业(19572)
- 技术经济(17679)
- 商业(17224)
- 图书(16833)
- 统计(16692)
- 贸(16417)
- 科技(16064)
- 版(15681)
- 理论(15667)
共检索到510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菲菲 韩朝曦 黄鲁成
在产业链高端获得高附加值是摆脱"低端锁定"的必经途径。集成电路产业链不同环节具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和研发需求,目前有关嵌入产业链后研发合作情况的研究不足。从产业链视角建立集成电路产业研发合作网络,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及分析方法,对嵌入产业链前后的网络规模、小世界性、无标度特征及节点影响力范围和主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价值链研发合作特征,且围绕固定核心企业的合作网络展开,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对产业进化具有重大影响,但我国在集成电路产业链研发合作网络中尚未形成影响。最后,提出增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链 研发合作 网络特征 集成电路产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程俊杰 刘建丽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新形势下国家统筹产业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产业链现代化是一个系统集成的概念,包括横向协同和纵向协同,分别指科技、资本、人力等各类生产要素与企业之间的协同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同。提高产业链横向协同度和纵向协同度是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链现代化的突破口,这就需要优化技术路线与发扬工匠精神并重,制定产业链地图,提升产业链和产业生态治理水平,提升政府基金投资效能,提升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适配度。
关键词:
集成电路 产业链现代化 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晓燕 阮平南 童彤
为了实现资源互补,降低研发风险,许多企业在专利研发中进行合作,并逐步向网络化发展。专利合作网络促进了企业间的知识融合,实现了知识在不同企业间的扩散,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创新绩效。本文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以专利信息为主要数据源,结合社会网络相关模型使用统计方法,研究了专利合作网络知识扩散的影响因素,指出合作次数、发明人数量和活动年期对知识扩散呈正相关关系,企业所在网络的密度和独立研发能力与知识扩散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专利合作网络 知识扩散 社会网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晓燕 李金鹏 单晓红 杨娟 魏云凤
进行产业创新网络演化特征分析有助于把握产业内部创新合作变化规律及趋势,对复杂市场变化和行业激烈竞争做出响应,为产业组织治理提供依据,提升产业创新绩效,引导产业优化。本文通过构建创新网络演化模型,运用动态网络和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创新网络演化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结构特征演化中,集成电路创新网络结构呈现由松散型向核型结构演化的趋势;在主体及合作关系演化中,中国企业逐渐占据网络主体地位,高校和科研院所占比较低,合作趋于同类型主体间合作,合作关系更加密切;在网络稳定性演化中,网络变化速率经过前期的波动变化后逐渐降低,集成电路产业的创新网络稳定性逐步提升,并有效促进了创新绩效产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于永达 闫盛枫
随着科学的发展及与知识的融合,越来越多的创新通过多个组织合作完成,但现有研究对于合作创新机理仍缺乏共识。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通过引入邻近性概念构建合作创新解释框架,然后基于中国1985-2015年集成电路领域的500 945条专利的全样本数据,通过QAP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地理邻近、知识积累邻近、知识结构邻近与创新环境邻近共同影响合作伙伴选择,且随着时间推移与产业发展,地理邻近的重要程度逐渐降低,知识结构邻近的影响呈现U型变化,知识积累邻近和创新环境邻近在产业进入成熟阶段后开始正向影响合作创新伙伴选择,表明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蔡跃洲 韦结余 钟洲
集成电路产业链虽然全球分布,但真正参与其中的仅限于美国、英国、荷兰、德国、日本、韩国、中国等少数经济体,且各有专长和优势。从历史演化角度来看,这种分布格局很大程度上由美国政府及其本土企业推动形成。从技术和经济特征来看,当前集成电路产业链具有“产业链条超长与产能集中”“资金技术双密集导致前端锁定后端”“细分环节品类利基市场容量有限”“下游需求对上游企业形成财务反制”等特征。在逆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链处于一种脆弱的“刃锋平衡”状态。技术持续进步和分工不断细化反而降低了产业链韧性,产业平稳运行变得愈发艰难和脆弱。主要经济体产业技术脱钩风险,推高了数字化转型发展成本。国际社会应摒弃对抗、加强合作,积极营造宽松的产业发展环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鄂湘 韩丹丹
为研究企业在合作网络中占据结构洞的位置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探究技术多元化在其中是否发挥调节作用,本文利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企业在20062015年的合作专利数据,构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企业间的合作网络,在此基础上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结构洞、技术多元化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洞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倒U形关系,技术多元化负向调节结构洞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企业利用合作网络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实践性的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坚 刘雪莲 丁洁扉
长三角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主要集聚区,但针对该区域集成电路行业产学研多主体深度融合创新绩效的研究较为缺乏。为此,选取1995—2021年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的专利数据构建产业合作创新网络,采用ArcGIS可视化手段,通过拓扑结构分析、空间结构分析等方法梳理该网络演化的趋势特征,并基于2021年其中124家集成电路上市企业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合作创新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4个阶段,近年来形成了“核心-边缘”的创新网络,网络结构从松散逐渐紧密,网络内区域间联系逐步增强,与区域外主体空间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企业在合作专利申请行为中的位置优势及经验优势不会影响企业的合作意愿;知识邻近性对关系邻近性和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显著,通过创新绩效对合作创新成果产生中介效应,而且创新绩效对合作创新成果的正向影响显著;环境邻近性显著正向影响知识邻近性且显著负向影响创新绩效。因此,要进一步打造品牌化、国际化和数字化的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合作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提升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合作创新网络的能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贺胜兵 陈光达 周华蓉
本文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RGM)等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等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一带一路"集成电路贸易的网络特征及驱动机制网络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集成电路贸易网络密度不断增大,但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位于贸易网络核心位置,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网络中心性的各项指标有明显上升;块模型分析表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属于双向溢出板块,中亚和南亚地区属于经纪人板块,西亚和北非地区属于主溢出板块区属于主溢出板块,中、东欧地区属于净受益板块;ERGM模型分析显示,创新水平高的国家之间更容易产生集成电路贸易往来,经济实力强或创新水平高的国家更容易形成出口贸易,地理邻近和文化关联会促进贸易,研发投入、政治稳定性、贸易与信贷自由度对贸易有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成卓
文章基于工业技术创新的要素联动模型,对整机厂主导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系统进行了研究,报告了世界上较为先进和成熟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系统运行现状。通过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方法,对苹果公司A4芯片研发过程进行了细致调查,反映了整机厂、集成电路企业在联动过程中的技术突破、产业协同、区域分布、创新绩效等特征。文章以整个电子信息产业链视角来研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顶层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文章认为:从创新系统发起看,整机厂较强芯片评价能力、较大的芯片采购规模是加速技术创新的先决条件;从创新系统演化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文嫮 曾刚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地方产业网络为发展模式的区域经济,其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在全球价值链中与区域外的经济行为主体积极互动,并实现升级。在这种研究视角下,本文首先界定了价值链治理的概念,然后从理论上阐述了全球价值链治理的主要类型,以及价值链治理对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的影响。并在调研的基础上,以嵌入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的浦东集成电路(以下简称IC)地方产业网络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了全球IDM公司的治理行为对浦东IC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价值链治理者——全球领先公司,对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的推动或阻挡,决定于地方产业网络的升级行为是否侵犯了其核心竞争力,而不是决定于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的“类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琴 刘戒骄
本文从集成电路产业的产业链、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理论依据层面,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机制以及产业链、创新链与资金链的融合机制进行分析,以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算2009—2020年集成电路产业“三链”的协同度。实证结果显示,集成电路产业“三链”融合度较低,直到2018年才呈正向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产业链和创新链有序度波动的影响。从“三链”子系统序参量的变化趋势看,专有权转让合同数、销售利率、芯片半导体行业获融资额、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数量、技术融合指标对“三链”融合度具有较大影响。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建立与集成电路产业“三链”融合相适应的科技财政体制;建立集成电路产业全产业链的创新减税和抵扣政策;形成与集成电路产业匹配的科技金融体系,促进资金链全覆盖;建立多层次人才体系,提升创新链整体能力;加强集成电路核心技术突破的统筹协调机构建设,构建完善的国内市场支持体系,着力提升“三链”融合度。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秦剑澜 张成科
本文通过对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的扫描,从战略联盟的角度对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内的企业战略联盟的策略。
关键词:
战略联盟 集成电路 IC设计 晶圆代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晓然 董勤 于英川
集成电路产业作为电子信息工业的核心,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增强我国信息产品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依据索洛模型,通过对集成电路行业技术进步作用进行定量计算,分析了技术进步与集成电路产业的关系以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
集成电路 技术进步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晓燕 李金鹏 单晓红 杨娟
技术交易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方式之一,挖掘演化过程中交易关系形成和解散的动因,可以从主体行为的角度揭示影响交易的机理,进而提升技术交易效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文章借助可分离的时序指数随机图模型,从地理、组织、社会、制度、技术5个维度的邻近性视角出发探究集成电路产业不同时段技术交易网络的演化动力。研究发现:在技术交易关系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下多维邻近特征作用的显著性不同,但都表现为有利于交易联系建立的积极影响;在关系形成后,邻近性特征于调整阶段才开始产生影响,制度、技术与社会间的邻近性有利于关系长久维持的同时,地理和组织上的邻近则会对交易关系解散产生促进作用。该结论明确了技术交易网络演化的驱动力,有助于引导合理的交易行为选择,维护网络关系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