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57)
- 2023(15095)
- 2022(12427)
- 2021(11642)
- 2020(10003)
- 2019(23345)
- 2018(23513)
- 2017(45627)
- 2016(25111)
- 2015(29055)
- 2014(29073)
- 2013(29099)
- 2012(26801)
- 2011(24010)
- 2010(24447)
- 2009(22913)
- 2008(23089)
- 2007(21165)
- 2006(18894)
- 2005(17007)
- 学科
- 济(110777)
- 经济(110669)
- 业(78441)
- 管理(74560)
- 企(57005)
- 企业(57005)
- 方法(50509)
- 农(49476)
- 数学(45004)
- 数学方法(44348)
- 农业(32588)
- 财(28185)
- 中国(27973)
- 业经(26666)
- 地方(24968)
- 制(21806)
- 学(20028)
- 贸(18637)
- 贸易(18629)
- 易(18004)
- 务(17667)
- 财务(17598)
- 财务管理(17551)
- 银(16679)
- 银行(16652)
- 企业财务(16578)
- 理论(16242)
- 策(15925)
- 行(15694)
- 融(15223)
- 机构
- 学院(361383)
- 大学(358072)
- 济(146761)
- 经济(143447)
- 管理(142152)
- 理学(121012)
- 理学院(119667)
- 管理学(117477)
- 研究(117378)
- 管理学院(116784)
- 中国(93629)
- 京(76349)
- 农(73867)
- 科学(72653)
- 财(68303)
- 江(60850)
- 所(59774)
- 中心(57446)
- 业大(57228)
- 农业(56938)
- 研究所(53895)
- 财经(53224)
- 经(48276)
- 北京(47172)
- 范(47144)
- 师范(46681)
- 州(46028)
- 经济学(43889)
- 院(41504)
- 省(40355)
- 基金
- 项目(235641)
- 科学(185030)
- 研究(172654)
- 基金(169538)
- 家(146630)
- 国家(145337)
- 科学基金(125399)
- 社会(108596)
- 社会科(102629)
- 社会科学(102595)
- 省(94406)
- 基金项目(89888)
- 自然(81248)
- 教育(80035)
- 自然科(79336)
- 自然科学(79319)
- 自然科学基金(77888)
- 划(77834)
- 编号(72015)
- 资助(70591)
- 成果(58071)
- 重点(52685)
- 部(52374)
- 发(51026)
- 课题(49760)
- 创(48170)
- 科研(45321)
- 创新(45016)
- 教育部(44492)
- 大学(44107)
- 期刊
- 济(169924)
- 经济(169924)
- 研究(102893)
- 中国(75336)
- 农(72954)
- 学报(55096)
- 财(54946)
- 科学(51735)
- 管理(50914)
- 农业(48804)
- 大学(42480)
- 学学(39942)
- 融(38077)
- 金融(38077)
- 教育(37472)
- 技术(33610)
- 业经(32554)
- 财经(26359)
- 业(26346)
- 经济研究(24446)
- 问题(23728)
- 经(22530)
- 版(19106)
- 统计(18925)
- 技术经济(18898)
- 资源(17981)
- 图书(17680)
- 策(17282)
- 世界(17061)
- 现代(16842)
共检索到549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丰
在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流入小城镇的农民工具有不同的居住形态,并因此产生了多种居住管理模式。当前,各地应根据农民工的居住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其中,集宿化管理模式能够降低管理成本、便于加强管理,因而应成为今后需要加快发展的农民工居住管理模式。
关键词:
小城镇 农民工 居住 管理模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江市鲈乡实验小学创办于1997年9月,1999年2月创建为江苏省实验学校。学校设本部和越秀两个校区,学生2090名,教职工160人,办学条件优良,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郁,是吴江市一所教育现代化窗口学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庄道元
通过对安徽625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使用二元选择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定居中小城镇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51.7%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定居在中小城镇,性别、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以及耕地是否流转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定居中小城镇意愿的重要因素;而年龄、工作稳定性、配偶的务工地点、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因素则无显著影响。据此提出了加强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增加家庭收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快土地流转等推进城镇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定居 市民化 中小城镇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魏凤 孙爱军
文章以陕西省小城镇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陕西省小城镇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评价体系及设计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在对陕西省三个县(区)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陕西省小城镇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进行了评价,得到评价结果:陕西省小城镇返乡农民工总体创业环境较好。自然环境支撑、服务环境支撑处于很好水平;市场环境支撑、经济环境支撑和文化环境支撑都处于较好水平;政府政策支撑处于一般水平;融资环境支撑、政府项目支撑、科技环境支撑都较差。最后提出改善建议:加强政府政策支持、拓展融资渠道、完善政府项目支持和提升科技环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新焕 徐建刚 马晓冬
位于上海大都市边缘的吴江东部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小城镇群,这一地区具有区位双重性、经济高速发展、空间本底碎化、生态环境脆弱、水乡文化多元化等特点。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城镇群分散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该区的行政区划、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城市化与文化等方面。然后,基于吴江东部地区的区位优势,以该区行政区划调整的良好契机为背景,针对已经产生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区域重新定位和空间整合规划的小城镇整合发展模式,主要从“产业集群”的经济发展模式、“二次集聚”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新水乡文化”的文脉传承模式对该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边缘区 小城镇 整合 发展模式 吴江市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忠
长期以来,对失地农民主要采取的是一次性货币补偿的安置方式。计划经济时代,征地要安排就业;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不能再由政府靠行政手段给予安排。但当时给的征地费又花光了,怎么办?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为数不多的征地费无法给他们长久的生活保障。所以要解决失地农民的长久生计问题,构建失地农民的长效保障机制,必须要积极探索或实行新的安置方法。本文以江苏省吴江市为例,对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安置制度创新方法进行研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唐学玉 李世平 朱佳
基于一项对400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运用三个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异地歧视对外来民工工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异地歧视对外来民工白领职位的获得、工作薪酬以及薪酬满意度均产生负面影响;此外,还发现教育与工作经验这两类人力资本因素对农民工的工作影响显著,尤其教育水平对农民工白领岗位获得、工作薪酬及薪酬满意度均产生重要的正向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静 柳颖
农民工社会保障满意度是个体福利预期与政策感知绩效之间的纵向差减、农民工社保与市民社保之间的横向差减,以及政策知晓程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江苏省13地市的数据分析显示,受待遇所得不足、群体分化与信息不畅等因素影响,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满意度总体偏低,其心理状态弱势对这一群体的社会保障效应产生了消极影响,并进一步成为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之一。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实现要求以"权利公平"为核心重构"居住地"相关而非"户籍"相关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政策治理水平和制度管理效率,增强信息宣传与沟通,推动农民工权利融合和能力融合的实现。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工 社会保障满意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震 张玉洁
本文以转移至江苏省南京市的农村劳动力为调查对象,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民选择不同迁移模式的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对总体样本和男性样本选择家庭迁移都具有正向的影响,家庭总人口数和家庭类型对迁移模式的选择无显著影响,学龄子女数是对农民选择家庭迁移具有重要影响的家庭特征因素,尤其是对女性样本来说,有学龄子女的农民更倾向于选择家庭迁移;已迁移时间和迁移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选择家庭迁移具有正向的作用。
关键词:
城镇化 迁移模式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练军 潘春芳
新生代农民工是否能够成功实现市民化,不但取决于其市民化意愿,还取决于其市民化能力,两者缺一不可。中国农民工在市民化方面表现出强市民化意愿与弱市民化能力的强烈反差,科学构建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测量评价,对明晰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现状,提升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农村退出、城市进入及城市融合等3个方面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江西省1 056位农民工的实地调研数据,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中小城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及其空间分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总体偏低,不同维度的市民化能力发展不均衡,城市就业能力最强,土地退出补偿能力次之,城市融入能力最差,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月工资收入、交往对象、住房类型、土地流转数量和土地征用数量等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水平大多处于中等水平,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布差异,除九江、南昌、赣州和吉安等4个地级市达到平均水平外,其他7个地级市都在平均水平之下;大多数地区不同维度市民化能力都趋于一致,发展较为均衡。最后,分别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土地制度和空间分异的视角提出相关对策,认为要全面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总体市民化能力水平,实现地区均衡,就必须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改革城市就业制度,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就业能力;通过提升社会资本,降低城市融入成本,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能力;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盘活农村土地资产,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土地退出补偿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练军 潘春芳
新生代农民工是否能够成功实现市民化,不但取决于其市民化意愿,还取决于其市民化能力,两者缺一不可。中国农民工在市民化方面表现出强市民化意愿与弱市民化能力的强烈反差,科学构建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测量评价,对明晰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现状,提升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农村退出、城市进入及城市融合等3个方面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江西省1 056位农民工的实地调研数据,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中小城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常毅 张家波 张沙龙 任泷 朱梦娟 朱新鹏
为掌握江苏吴江市长漾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状况,于2011年7月-2012年6月进行了采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299种,其中绿藻门132种(占44.15%),硅藻门次之为66种(22.07%),蓝藻门48种(16.05%),优势种共30种,均为污染指示种。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数量分别为6.87~13.56 mg/L和1.46×106~23.15×106cells/L,生物量硅藻最高,而绿藻数量最多;浮游植物生物量季节变化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而夏季数量最多,受滤食性鱼类影响,浮游植物变化规律与PEG模型有所差异。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多样性较好,依其进行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鹏
通过对江苏省镇江市平昌新城的个案分析,考察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地经营模式变迁,即从种地到经营地这一现象的发生机制,以新型职业农民阶层立场进入关于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首先,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活空间解体导致年轻劳动力流失程度加重,作为生产空间的村落事实上逐步解体并引发传统农地经营模式转型;其次,"国家在场"与"资本下乡"不仅有利于实现土地保障功能向财产功能转型,也是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现代化动力系统的核心机制;最后,以新型职业农民阶层立场审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农村社区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练军
本文基于江西省1056位新生代农民工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中小城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受到个体、家庭、工作、经济、制度、社会和心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通过卡方检验引入回归模型的14个影响因素中,土地处置方式、参加社保数量和月消费水平对市民化意愿影响最为显著,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城市融入次之,抚养子女数、交往对象有低显著影响,而月工资收入、参加培训次数、住房类型、社区参与和自我认同则没有对市民化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