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51)
- 2023(12909)
- 2022(10409)
- 2021(9269)
- 2020(7423)
- 2019(16817)
- 2018(16604)
- 2017(32319)
- 2016(17613)
- 2015(19692)
- 2014(19958)
- 2013(19466)
- 2012(18013)
- 2011(16221)
- 2010(16622)
- 2009(15896)
- 2008(16114)
- 2007(14857)
- 2006(13644)
- 2005(13198)
- 学科
- 济(80684)
- 经济(80567)
- 业(61016)
- 管理(60733)
- 企(51408)
- 企业(51408)
- 财(27306)
- 中国(26064)
- 方法(25511)
- 农(23098)
- 业经(21727)
- 制(21724)
- 地方(21488)
- 数学(21299)
- 数学方法(21164)
- 务(18966)
- 财务(18927)
- 财务管理(18891)
- 企业财务(18231)
- 银(15875)
- 银行(15856)
- 农业(15825)
- 体(15641)
- 融(15370)
- 金融(15368)
- 行(15163)
- 发(13653)
- 体制(12548)
- 技术(12400)
- 环境(12302)
- 机构
- 学院(255964)
- 大学(254282)
- 济(110917)
- 经济(108649)
- 管理(96018)
- 研究(89599)
- 理学(80493)
- 理学院(79656)
- 管理学(78579)
- 管理学院(78101)
- 中国(71563)
- 财(58284)
- 京(54637)
- 科学(49442)
- 所(44911)
- 财经(43977)
- 江(41577)
- 中心(40231)
- 经(39649)
- 研究所(39424)
- 农(39202)
- 北京(35211)
- 经济学(34118)
- 州(32985)
- 范(32632)
- 业大(32541)
- 院(32504)
- 师范(32314)
- 财经大学(32296)
- 经济学院(30551)
- 基金
- 项目(156332)
- 科学(124504)
- 研究(118977)
- 基金(113453)
- 家(96852)
- 国家(95959)
- 科学基金(83336)
- 社会(78136)
- 社会科(74142)
- 社会科学(74129)
- 省(61392)
- 基金项目(59091)
- 教育(54134)
- 划(50597)
- 自然(50485)
- 自然科(49288)
- 自然科学(49278)
- 自然科学基金(48425)
- 编号(48181)
- 资助(45762)
- 成果(40866)
- 发(38409)
- 重点(35435)
- 部(35075)
- 制(34668)
- 课题(34286)
- 创(32800)
- 国家社会(32577)
- 性(31614)
- 发展(31583)
- 期刊
- 济(137954)
- 经济(137954)
- 研究(85173)
- 中国(59666)
- 财(48892)
- 管理(41275)
- 农(38960)
- 学报(34773)
- 科学(33611)
- 融(32829)
- 金融(32829)
- 教育(29043)
- 大学(28046)
- 学学(26330)
- 农业(25622)
- 业经(23260)
- 财经(23049)
- 技术(22164)
- 经济研究(21458)
- 经(19681)
- 问题(18214)
- 贸(14544)
- 国际(13981)
- 业(13476)
- 世界(13014)
- 会计(12832)
- 现代(12675)
- 财会(12627)
- 技术经济(12521)
- 经济管理(11900)
共检索到418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预测
[作者]
娄祝坤 王锦 张川
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中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系族企业"的研发投资一直缺乏研究关注。本文以2014~2016年我国集团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集团系族化经营对上市公司研发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系族企业的研发投资强度显著高于传统"独生子"集团企业,即集团系族化经营能促进上市公司研发投资。进一步分析表明,集团系族化经营对研发投资的促进效应在大股东掏空程度较低的情况下以及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最后,利用手工收集的系族集团结构特征的数据,首次证实了系族集团结构特征对上市公司研发投资具有重要影响,丰富和拓展了企业集团系族化经营的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
系族企业 内部资本市场 掏空 研发投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乔焱宁
本文选取我国2012~2014年A股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各种类型的薪酬差距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并验证锦标赛理论和行为理论的适用性,并验证锦标赛理论和行为理论的适用性。实证结果证实了锦标赛理论在高管内部差距上的适用性,同时证实了行为理论在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薪酬差距上的适用性,即较大的薪酬差距会抑制公司绩效。
关键词:
薪酬差距 公司绩效 锦标赛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江红莉 侯燕 蒋鹏程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基于2011-2019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实体投资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和潜在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企业实体投资,采用工具变量法和多期DID方法处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发展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内部治理质量、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进而提升企业实体投资规模。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的实体投资扩张效应仅存在于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成熟期企业、创新水平高以及外部监督强的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的实体投资扩张效应最终能够提高企业绩效。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余四林
有效的投资效率是上市公司成长与现金流增加的动力源泉与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提升公司价值的根本所在。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提升可以帮助其很好地把握市场发展契机、合理配置企业现金流,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实现最大限度投资的回报。针对现阶段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现状,本文探讨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效用,提出理论假设,并构建内部控制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2011-201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发现: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上市公司提升投资效率,为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并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提升投资效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内部控制 上市公司 投资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悦 杨乐 李心怡
从“制造”到“智造”的战略转型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撑,基于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的现实背景,以790家2010—2019年上市公司中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环保投资和研发投入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环保投资与企业价值正相关,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负相关,环保投资对研发投入有正向影响且股权集中度在二者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论文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声誉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波特假说和资源约束理论,为引导企业绿色创新发展和规划资金时间周期提供了实证依据和微观证据,也为企业协同推进环保建设和技术创新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悦 杨乐 李心怡
从“制造”到“智造”的战略转型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撑,基于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的现实背景,以790家2010—2019年上市公司中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环保投资和研发投入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环保投资与企业价值正相关,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负相关,环保投资对研发投入有正向影响且股权集中度在二者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论文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声誉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波特假说和资源约束理论,为引导企业绿色创新发展和规划资金时间周期提供了实证依据和微观证据,也为企业协同推进环保建设和技术创新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田利辉 叶瑶
政治关联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较为普遍,是企业谋求更多利益和获得额外"保护"的方式之一。一些学者认为政治关联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增加企业银行贷款。但是,我们认为,政治关联带来的融资约束弱化,并不一定能够提升企业绩效。通过实证分析上市公司大样本数据,本文发现政治关联能够缓解融资约束,强化公司绩效对负债比率的敏感性。比较具有相同负债率的企业,我们发现政治关联和企业绩效之间在总体上呈现正相关关系。然而,政治关联和民营控股小公司的企业绩效之间却为负相关关系;在这类企业中,政治关联虽然能够带来融资便利,但是并不能提升公司价值。政治关联扭曲着我国企业的行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红建 曹瑜强 杨庆 杨筝
本文基于我国金融资本超额回报率的事实,在市场套利分析框架下实证检验实体企业金融化是抑制还是促进了企业创新?控制内生性后检验结果发现,整体上,实体企业金融化挤出了企业创新,对于融资约束程度不同的两类公司,两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套利动机越强的企业,金融化挤出企业创新效果越显著,而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套利机会越少,且套利机会成本越高,因而金融化挤出企业创新显著性越弱。从生产率来看,实体企业金融化并没有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但从经济后果来看,实体企业金融化却显著提升了下一期经营业绩。进一步检验还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挤出企业创新存在拐点,当实体金融化程度超过23%时,两者之间逐渐开始呈现正相关关系,表现为一种"促进效应"。综上可知,由于过去我国金融资本超额利润率的事实,实体企业通过对金融资产投资以分享金融业的高额利润,表现为一种市场套利行为。虽然短期有助于提升企业经营业绩,但从长期来看,实体企业金融化套利动机会显著抑制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万福 林斌 宋璐
本文以投资效率为核心,通过基于流动性特性的条件关系检验和基于预期投资偏离的无条件关系检验,探讨了内部控制在公司投资中的角色。研究发现,当公司很可能面临投资过度境况时,更低的内部控制质量加剧了该现象的发生;当公司很可能面临投资不足境况时,更低的内部控制质量同样加剧了投资不足现象的发生;相对于内控较好的公司而言,内控较差的公司更可能出现在偏离正常投资水平的无法解释的极端投资组;公司层面和会计层面重大内控缺陷对投资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整体而言,内控缺陷更多的公司,其之于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更加严重。本研究表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提高公司投资效率的重要途径,亦是从微观层面防止中国经济投资过热或过冷,促...
关键词:
内部控制 投资不足 投资过度 投资效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耀文 王明利
在使用生命周期法测算2007-2020年省际生猪碳排放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了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对生猪碳排放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生猪碳排放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和聚集效应,即一个地区的生猪碳排放与周边地区密切相关;第二,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对生猪碳排放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规模化发展对生猪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当生猪产业规模化率保持在45.1%以上时,规模化发展可有效促进生猪产业碳减排;第三,小规模生猪养殖占比与生猪碳排放是显著的单调递增关系,而中规模和大规模生猪养殖占比与生猪碳排放之间表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第四,聚集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是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影响生猪碳排放的主要作用途径。建议合理规划生猪产业的空间布局,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发挥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稳妥实现生猪产业碳减排与规模化发展的“双赢”目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耀文 王明利
在使用生命周期法测算2007-2020年省际生猪碳排放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了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对生猪碳排放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生猪碳排放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和聚集效应,即一个地区的生猪碳排放与周边地区密切相关;第二,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对生猪碳排放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规模化发展对生猪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当生猪产业规模化率保持在45.1%以上时,规模化发展可有效促进生猪产业碳减排;第三,小规模生猪养殖占比与生猪碳排放是显著的单调递增关系,而中规模和大规模生猪养殖占比与生猪碳排放之间表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第四,聚集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是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影响生猪碳排放的主要作用途径。建议合理规划生猪产业的空间布局,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发挥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稳妥实现生猪产业碳减排与规模化发展的“双赢”目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苑泽明 芦欣媛 李萌 王桂平
CEO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核心人员,对企业变革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鲜有文献关注CEO权力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本文基于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CEO权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CEO权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经多重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基于此,进一步分析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及产品市场竞争的调节效应,发现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及产品市场竞争均正向调节CEO权力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研究结果明晰了CEO权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效应,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赋予CEO自主裁量权提供了经验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罗知 李琪辉 姚巧妮
企业是提供就业的主体,本文选取2012—2019年非金融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企业金融化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行为显著缩减了劳动雇佣规模,而员工配置效率并未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未来主业业绩的提升有助于削弱企业金融化对劳动雇佣的“挤出”效应。机制检验表明,企业金融化会通过增加融资成本和缩减实业投资,抑制企业劳动雇佣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对劳动雇佣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影子银行水平较高的地区及中长期配置过多金融资产的企业。拓展性分析发现:金融强监管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抑制企业金融化,提升企业劳动雇佣意愿,扩大就业规模。本文通过研究企业金融化对劳动雇佣的影响,结合监管外生冲击探讨企业“脱虚向实”所产生的就业促进效应,从企业实践和政府引导两个层面为缓解经济“脱实向虚”和稳定就业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
就业 企业金融化 经济脱虚向实 实体投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永贵 李霞
以制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本文基于2010—2017年中国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政府研发补助对策略性绿色创新绩效和实质性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环境规制和管理者环境关注度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研发补助对策略性绿色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但政府研发补助和实质性绿色创新绩效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和管理者环境关注度均对政府研发补助与策略性绿色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而对政府研发补助和实质性绿色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本文通过探究政府研发补助对两种不同类型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解释了现有研究中关于政府研发补助和企业绿色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认识存在的不一致,同时通过对企业内外部治理因素的调节效应的探究,丰富了有关政府研发补助实施效果的情境因素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发现为政府制定相关环境政策以及推动企业绿色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