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9)
2023(1621)
2022(1456)
2021(1477)
2020(1338)
2019(3128)
2018(2972)
2017(5609)
2016(3128)
2015(3754)
2014(4080)
2013(3993)
2012(3349)
2011(2901)
2010(3118)
2009(3096)
2008(3585)
2007(3134)
2006(2735)
2005(2548)
作者
(9895)
(8290)
(8100)
(7768)
(5176)
(3793)
(3784)
(3195)
(3159)
(3127)
(2853)
(2700)
(2698)
(2634)
(2624)
(2577)
(2477)
(2441)
(2318)
(2312)
(2307)
(2199)
(2104)
(2071)
(1915)
(1870)
(1791)
(1716)
(1660)
(1649)
学科
管理(12711)
(11647)
(11205)
企业(11205)
(7742)
(7714)
经济(7708)
(7159)
财务(7149)
财务管理(7138)
企业财务(6605)
(4253)
方法(4201)
会计(3710)
数学(3188)
数学方法(3142)
(3064)
银行(3056)
(2718)
(2487)
中国(2102)
理论(2064)
(2003)
金融(2003)
业经(1953)
环境(1654)
审计(1550)
生态(1497)
(1489)
制度(1488)
机构
学院(44428)
大学(43387)
管理(16221)
中国(13712)
理学(13422)
理学院(13279)
(13146)
管理学(12904)
管理学院(12850)
经济(12677)
研究(12200)
(11990)
(10178)
会计(8884)
科学(8745)
(8344)
财经(8070)
(7913)
(7240)
业大(7194)
中心(7048)
(7012)
(6521)
北京(6462)
农业(6237)
研究所(5800)
财经大学(5696)
技术(5584)
(5520)
(5214)
基金
项目(26066)
科学(19520)
基金(18553)
研究(17059)
(16599)
国家(16474)
科学基金(14005)
自然(10557)
(10444)
自然科(10279)
自然科学(10278)
自然科学基金(10119)
基金项目(9777)
社会(9449)
社会科(8972)
社会科学(8971)
(8799)
资助(8431)
教育(8324)
编号(6967)
成果(6302)
重点(6086)
(5529)
计划(5511)
科研(5492)
(5301)
(5069)
课题(5022)
科技(4834)
创新(4798)
期刊
(15790)
(14747)
经济(14747)
研究(12230)
会计(11135)
中国(10856)
学报(8625)
财会(7618)
(6901)
金融(6901)
大学(6475)
科学(6351)
管理(6227)
学学(6175)
(6078)
通讯(5095)
会通(5091)
技术(4160)
(4147)
财经(4020)
农业(3883)
(3658)
(3368)
(3290)
(3257)
与会(3211)
财务(3211)
之友(2802)
月刊(2745)
会计师(2664)
共检索到75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冯涛  龚如峰  崔雪  
一些集团总部往往通过资金拆借给予子公司资金支持。当子公司发生经营亏损,无力偿还总部借款时主要有三种不同会计处理方式:一是集团总部不对系统内往来款计提拨备,待子企业清算时一次性体现损失;二是集团总部账面逐年计提减值准备;三是集团对子公司进行债务豁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齐素红  
为适应纵横多向度的交易往来需要,规模较大的集团企业多会设置"内部往来"科目来核算相关内部往来款项,而其中尤以内部往来款损失的会计处理最为复杂,且相应税务筹划也最难把握。鉴于此,本文从内部往来业务经济实质和内部往来款损失会计处理依据探讨入手,以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对集团内部往来款损失会计处理的三种方式及其相应税务影响效果进行了比对分析,得出了采用控股子公司清算时一次性计提债权人损失为最优会计处理方式的研究结论,并据此提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戴华江  卜华  
按现行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的规定,债务重组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会因以前年度计提坏账准备金额不同而导致会计处理的结果不同。债务重组是企业特殊情况下产生的业务,账务处理应反映这一特殊情况下的真实损失,应将原来计提的坏账准备冲销,而且对该损失进行追溯调整至上年末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永  邓剑平  
在不确定性的作用下,商业银行贷款会面临风险。提取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应对风险的常见措施。由于产权制度的不同,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上没有遵循国际通行的做法,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明显不足,利润虚增普遍而且严重,累积了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熊瑞芬  
一、应收帐款的管理 应收帐款是企业对外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所形成的尚未收回的被购货单位和接受劳务单位所占用的本企业的资产,是企业发生的除应收票据以外的应收营业款。 应收帐款是以销售业务发生的时间作为会计记帐时间的。销售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钱红华  贾建军  
统一资本比率的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和促进银行业公平竞争的主要措施之一。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做出了重大改革。新制度给予商业银行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更大的自主权,对于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不同会计和税务处理将会影响到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计量,从而影响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统一资本比率的监管。本文以模拟的方法来探讨不同处理方案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为中央银行资本充足比率监管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细则的制定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鸿  
一、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例1]乙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于每年年末计提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5‰(假定与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比例相同,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乙公司各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资料如下:第一年年末为420万元;该公司第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荣树新  
以权益法核算原则为基准,结合《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9号》,对权益法下投资净损失会计处理提出新处理方法:分类分步分担被投资单位净亏损和其他综合收益减少净额;分类分步弥补投资净损失;恢复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时,以原投资成本为限优先恢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账户,若有剩余,则剩余部分记入"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账户。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高峰  杜慧玲  王应寅  
一、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计提坏账准备。并规定了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几种情形。同时,制度还规定,计提坏账准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高允斌  吴明泉  
三、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金额的确定(一)资产损失处置收入、可收回金额等事项的确定税法规定,企业在计算和申报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时,应先扣除资产残值、可收回金额、责任人和保险赔款。其中,当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物资产等发生报废、毁损、废弃情形时,应扣除其残值等收入;当企业的股权投资发生永久或实质性损害时,应扣除其可收回金额;当企业的债权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高允斌  刘远  
在资产损失的处理方面,会计与税务处理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本文拟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一、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基本规定及其与会计处理之间的原则性差异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崔东顺  
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十分重视产品生产问题,尽管有关成本会计的核算规则经过多次修改,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企业产品核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本文所论述的有关废品损失的会计处理问题正是其中之一。我国现有的成本会计处理规定是将废品损失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这一处理方式未能细化废品损失产生的具体情况,造成企业生产的诸多问题进而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本文论述了废品损失会计处理的有关规定和若干问题,借鉴实际工作经验和国外处理方式提出有关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制造企业的生产核算更好的服务,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益。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陈璠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通常通过"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璇  赵明锋  
为弥补〔2014〕14号文印发的第2号准则中关于"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存在的不足,财政部进一步修改、发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9号,为弥补投资方净损失的会计处理规定,净利润或其他综合收益属于投资方后期实现的被增加在了新准则中,但并没有按照类型区分长期股权投资的明细账户,也未就投资方分担其他综合收益和净亏损的顺序及步骤等系列相关问题进行明确。本文以准则为切入点,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结合,提出按类型、分步骤对被投资方存在亏损情况下的投资方未确认投资净损失进行会计处理,寻求理论与实务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