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00)
- 2023(6730)
- 2022(5308)
- 2021(4745)
- 2020(3940)
- 2019(9100)
- 2018(8187)
- 2017(17037)
- 2016(8519)
- 2015(9502)
- 2014(9207)
- 2013(9234)
- 2012(8347)
- 2011(7196)
- 2010(7420)
- 2009(7518)
- 2008(6628)
- 2007(6151)
- 2006(5489)
- 2005(5190)
- 学科
- 济(38883)
- 经济(38854)
- 业(32130)
- 管理(28819)
- 企(28084)
- 企业(28084)
- 融(27039)
- 金融(27039)
- 银(24027)
- 银行(24025)
- 行(23278)
- 中国(17915)
- 方法(17381)
- 财(16323)
- 数学(15798)
- 数学方法(15737)
- 务(12934)
- 财务(12919)
- 财务管理(12911)
- 企业财务(12582)
- 制(12243)
- 中国金融(11262)
- 业经(9170)
- 农(9027)
- 地方(8179)
- 贸(8055)
- 贸易(8040)
- 易(7851)
- 体(7409)
- 体制(6618)
- 机构
- 大学(119908)
- 学院(119798)
- 济(61279)
- 经济(60266)
- 管理(47353)
- 理学(40249)
- 理学院(39951)
- 管理学(39582)
- 中国(39532)
- 管理学院(39364)
- 研究(37256)
- 财(32152)
- 财经(25854)
- 经(23625)
- 京(23283)
- 经济学(21915)
- 融(21434)
- 金融(21077)
- 中心(20224)
- 银(20150)
- 经济学院(20053)
- 财经大学(19859)
- 银行(19429)
- 行(18020)
- 所(17297)
- 江(16931)
- 科学(16421)
- 人民(16238)
- 商学(15458)
- 商学院(15307)
- 基金
- 项目(75181)
- 科学(61079)
- 基金(58417)
- 研究(56470)
- 家(49010)
- 国家(48621)
- 科学基金(43584)
- 社会(40154)
- 社会科(38531)
- 社会科学(38522)
- 基金项目(30414)
- 省(27752)
- 自然(26156)
- 自然科(25648)
- 自然科学(25646)
- 教育(25309)
- 自然科学基金(25233)
- 资助(24582)
- 划(22561)
- 编号(21265)
- 部(17929)
- 国家社会(17811)
- 成果(16967)
- 创(16737)
- 重点(16608)
- 教育部(16536)
- 人文(16246)
- 发(15953)
- 制(15939)
- 性(15783)
共检索到191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银莉 陈收
本文在科学度量外部融资约束程度的基础上,以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研究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融资约束的替代关系。结果表明:一方面,企业集团背景及其内部资本配置可以放松成员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证实具有基本金融功能的内部资本市场有效存在,能替代和弥补外部资本市场的失效;另一方面,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可能异化为大股东转移资金的便利隧道,加剧成员企业对外部融资的依赖,两权发生偏离时此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
内部资本市场 集团成员企业 外部融资约束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邵军 刘志远
创造内部资本市场的能力是企业集团的十分显著的特征。内部资本市场为企业集团将资金配置到最有效的地方提供了方便,有助于克服交易主体之间在产权保护和契约执行等过程中的困难,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文章通过理论模型说明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具有放松融资约束的功能。总部能够从外部市场筹集到比单个成员企业简单相加更多的资源,能够在集团内部进行有效率的配置。而且随着成员企业数目的增加,沿着这一维度的效率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武晓芬 唐媚媚 陆旭冉
本文采用多期DID模型探究外部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构建的关系。研究发现:陆港通实施后,外部资本市场会替代企业内部资本市场,两者的作用路径主要源于融资约束的缓解和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且这种作用效果在股票流动性低和分析师跟踪人数高的样本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外部资本市场开放对内部资本市场构建的替代效应最终可以带来公司价值的提升,也主要体现于低股票流动性和高分析师跟踪人数的公司中。上述研究结论对于理解陆港通效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冯丽霞 代杨杨
本文以整体上市的企业集团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我国内部资本市场在缓解融资约束方面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已整体上市的集团公司比未整体上市的集团公司控制的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大;已整体上市的集团公司中,民营性质的集团公司比国有性质的集团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大。
关键词:
内部资本市场 整体上市 融资约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祁怀锦 万滢霖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1-2016年数据为样本检验了内部资本市场和《物权法》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内部资本市场活跃度较低时,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与企业融资约束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当内部资本市场活跃度较高时,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与企业融资约束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检验发现,全样本下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与企业融资约束之间呈U型关系。然后,检验了2007年《物权法》对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发现《物权法》实施后,企业现金流敏感性下降。同时,将内部资本市场与企业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置于《物权法》背景下研究,发现《物权法》削弱了内部资本市场与企业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进而验证了《物权法》的间接外部治理效应。这些结果说明,《物权法》对于缓解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及减少企业对内部资本市场的融资依赖发挥了显著的公司外部治理效应。这对企业集团发挥内部资本市场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物权法》,从而更大限度地缓解融资约束均有重要意义。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艳 芦冠庭 万里虹
通过调整赔款准备金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是非寿险公司常用的缓解融资约束的方式。在保险集团化经营模式下,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内部资本市场缓解融资约束。本文探析保险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盈余管理和融资约束的关系,基于2009~2019年我国非寿险公司数据,分析非寿险公司利用保险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及盈余管理缓解融资约束的效果,以及这两种行为在缓解融资约束时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保险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和盈余管理行为均能显著地缓解非寿险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且两者在缓解融资约束时存在替代效应,即不处于保险集团中的非寿险公司倾向于通过盈余管理缓解融资约束,保险集团中的非寿险公司倾向于利用内部资本市场缓解融资约束。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谢军 黄志忠
本文以我国深沪两市2003—2011年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通过考察区域金融发展程度和企业集团内部融资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了内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以及区域金融发展对其的影响。文章的实证结果显示:1)国有企业的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并没有起到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2)民营企业具有更强的内部资金管理能力,民营企业集团所构建的内部资本市场能够更好地发挥资本配置功能;3)对于国有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对区域金融市场不具有功能替代效应;4)而对于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对区域金融市场具有显著的功能替代效应,内部资本市场在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区域能够更好地发挥融资功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宏
内部资本市场是外部资本市场的一种替代和补充,能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放松外部融资约束,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发展企业集团、实施企业间战略联盟及企业集群等方式构建内部资本市场来解决其融资问题。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构建内部资本市场时存在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单一落后等不足,同时也具有决策迅速、激励有效、灵活性强等优势。因此,中小企业在构建内部资本市场时,要谨慎选择联合对象,注重联合的灵活性以及改革企业治理方式。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约束 内部资本市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竹梅 盖婧 孙晓妍
文章利用A股上市公司2008—2018年的数据,以投资者视角实证检验了融资约束与商业信用价值的关系,探讨了"替代融资理论"与"买方市场理论"的适用性。实证检验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提供的商业信用平均价值为0.531元,表明商业信用正向促进企业发展。相对于非融资约束企业、国有性质企业而言,融资约束企业、民营性质企业所提供的商业信用平均价值更高。该结果表明:在我国目前的商业信用体系中,融资约束企业、民营企业是商业信用的提供主体,与非融资约束企业、国有企业相比,更有倾向通过提供商业信用来增加销售、扩大市场份额,该结论支持"买方市场理论"。上述研究方法及结论是对既有文献的有益补充,对进一步理解商业信用价值的影响因素及相关金融风险具有政策指导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君平 徐龙炳
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如何影响实体经济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问题,如何准确度量错误定价是研究这一问题的关键,但人们更关注在此基础上,错误定价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什么影响以及通过何种途径产生影响。本文采用可操控应计利润作为错误定价的代理变量,运用2000-2012年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研究了股票市场错误定价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及影响途径。研究发现,股价高估会促进公司投资,但主要作用于高融资约束公司,对低融资约束公司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股价高估不仅会促进高融资约束公司的股权融资,还会促进其债务融资,进而放松融资约束,促进公司投资。进一步对不同所有权性质公司的研究发现,对于外部融资环境较差的民营公司,股...
关键词:
错误定价 融资约束 公司投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饶静 万良勇
对于配股动机的研究主要缘于我国较为特殊的融资现象——股权融资偏好或过度融资。本文研究了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配股融资的关系。研究发现,西方经典的资本结构权衡理论以及代理理论均不能很好地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配股动机。由于我国特殊转轨经济环境决定了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具有典型的机会主义特征,这种机会主义的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构成上市公司偏爱配股融资的重要动机之一。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卢建新
本文利用美国Compustat数据库中1980~2008年的企业财务数据来检验以下命题,即能有效使用内部资本市场的企业集团能降低其与外部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实证结果显示,能有效配置内部资本的企业集团比专业化企业使用更多外部资本,并且这个结论具有稳健性;相对专业化企业而言,使用更多外部资本的企业集团具有更高的超额价值,但这个结论仅适合于那些能有效使用内部资本市场的企业集团。这表明,能有效使用内部资本市场的企业集团可以从降低经理人员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低成本地获得外部资本中获益。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卢建新
本文利用美国Compustat数据库中1980~2008年的企业财务数据来检验以下命题,即能有效使用内部资本市场的企业集团能降低其与外部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实证结果显示,能有效配置内部资本的企业集团比专业化企业使用更多外部资本,并且这个结论具有稳健性;相对专业化企业而言,使用更多外部资本的企业集团具有更高的超额价值,但这个结论仅适合于那些能有效使用内部资本市场的企业集团。这表明,能有效使用内部资本市场的企业集团可以从降低经理人员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低成本地获得外部资本中获益。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珊珊 王化成
1994年的雅戈尔,服装界的"新秀",首次跨入中国服装行业八强,继而通过十几年辛勤耕耘一跃成为服装界巨鳄。2007年的雅戈尔,资本市场上耀眼的"明星",挥舞着丰满的两翼(房地产和股权投资),收获着多元化投资的硕果。2008年的雅戈尔,因股权投资的重大失误备受指责,成为"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君平 徐龙炳
本文运用2000-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年数据,研究了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对不同融资约束水平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股权融资,无论融资约束水平高低,错误定价对公司股权融资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债务融资,股价高估会显著促进高融资约束公司的债务融资,包括长期债务融资和短期债务融资,而对低融资约束公司则不存在显著影响。同时还发现,错误定价对高融资约束公司短期债务融资的正向影响要远高于长期债务融资。这表明,在中国资本市场,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对不同融资约束水平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对高融资约束公司的影响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的融资优序现象,而对低融资约束...
关键词:
错误定价 融资约束 融资决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