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05)
- 2023(5981)
- 2022(4707)
- 2021(4392)
- 2020(3702)
- 2019(8736)
- 2018(7900)
- 2017(16757)
- 2016(8545)
- 2015(9680)
- 2014(9436)
- 2013(9540)
- 2012(8577)
- 2011(7243)
- 2010(7670)
- 2009(7915)
- 2008(7290)
- 2007(6773)
- 2006(6178)
- 2005(5987)
- 学科
- 业(40846)
- 企(38889)
- 企业(38889)
- 济(37213)
- 经济(37167)
- 管理(34757)
- 融(27404)
- 金融(27404)
- 银(24314)
- 银行(24314)
- 行(23472)
- 财(21869)
- 务(19570)
- 财务(19556)
- 财务管理(19539)
- 企业财务(19073)
- 方法(18945)
- 数学(17060)
- 数学方法(17030)
- 中国(16496)
- 制(14721)
- 中国金融(11228)
- 体(9686)
- 业经(9345)
- 体制(8936)
- 农(7366)
- 地方(6697)
- 理论(5947)
- 市场(5790)
- 贸(5704)
- 机构
- 学院(120173)
- 大学(119910)
- 济(57531)
- 经济(56494)
- 管理(49913)
- 理学(42211)
- 理学院(41938)
- 管理学(41640)
- 管理学院(41422)
- 中国(39069)
- 财(34192)
- 研究(33373)
- 财经(27008)
- 经(24645)
- 京(23496)
- 融(22846)
- 金融(22431)
- 银(20955)
- 财经大学(20843)
- 银行(20156)
- 经济学(19439)
- 中心(18703)
- 行(18691)
- 经济学院(17651)
- 江(16941)
- 商学(16876)
- 商学院(16760)
- 人民(16473)
- 所(15423)
- 国人(15255)
- 基金
- 项目(68627)
- 科学(55808)
- 基金(53456)
- 研究(52046)
- 家(43604)
- 国家(43240)
- 科学基金(39766)
- 社会(36018)
- 社会科(34509)
- 社会科学(34499)
- 基金项目(28282)
- 省(24967)
- 自然(24888)
- 自然科(24396)
- 自然科学(24393)
- 自然科学基金(24025)
- 教育(23813)
- 资助(23147)
- 划(20271)
- 编号(20261)
- 成果(16893)
- 部(16611)
- 性(15561)
- 教育部(15553)
- 人文(15494)
- 创(15288)
- 国家社会(14986)
- 重点(14860)
- 制(14746)
- 创新(14216)
共检索到1956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饶静 万良勇
对于配股动机的研究主要缘于我国较为特殊的融资现象——股权融资偏好或过度融资。本文研究了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配股融资的关系。研究发现,西方经典的资本结构权衡理论以及代理理论均不能很好地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配股动机。由于我国特殊转轨经济环境决定了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具有典型的机会主义特征,这种机会主义的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构成上市公司偏爱配股融资的重要动机之一。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董珊珊 杜威 张天西
增发新股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考虑到股权再融资的重要性,有必要对中国上市公司选择股权再融资的动机进行分析。本文以1998-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增发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检验影响上市公司选择股权再融资方式的因素。通过Logistic模型我们发现,与成熟市场的研究结论类似,在中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公开增发与定向增发)主要是为了利用市场高估状态的"机会之窗"行为,市场择时理论在不同样本间均得到一致支持;投资与成长理论得到部分支持;由于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不同的发行机制,上市公司大股东更倾向于利用定向增发方式侵蚀中小股东的利益,代理理论在定向增发样本中得到支持,而在公开增发中没有获得统...
关键词:
增发 公开增发 定向增发 动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邵军 刘志远
创造内部资本市场的能力是企业集团的十分显著的特征。内部资本市场为企业集团将资金配置到最有效的地方提供了方便,有助于克服交易主体之间在产权保护和契约执行等过程中的困难,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文章通过理论模型说明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具有放松融资约束的功能。总部能够从外部市场筹集到比单个成员企业简单相加更多的资源,能够在集团内部进行有效率的配置。而且随着成员企业数目的增加,沿着这一维度的效率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东升 刘立涛 伦崇宁
配股与增发新股历来是国内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普遍的选择,但近年来上市公司越来越青睐增发新股的方式。因此,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方法系统地比较二者的发行条件、发行费用、定价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旨在为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方式的选择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股权再融资 配股 增发新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悦 赵锐
本文通过数据分析详细刻画了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和资本结构的特征,发现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与G-7国家实践和西方经典公司金融理论的预期截然相反。为了有效解释这一背离现象,论文以西方公司金融学的最新进展为基础,结合中国资本市场融资条件和产品市场竞争的实际状况,对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给出了新的分析框架。论文最后针对如何规范资本市场融资秩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融资行为 融资条件 市场竞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曙光 黄志忠 薛云奎
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配股募集资金的使用有严格的限制,它通常被限定于申请配股资格时所报告的投资项目。基于许多上市公司争取配股的目的在于时机性“圈钱”的动机,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配股资金是否影响了股票价格、如何影响以及影响的层面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配股“圈钱”之后,有相当部分的配股资金又回流到证券市场参与了股票投资,从而使配股资金成为金融市场宏观调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配股资金 货币政策 宏观调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先治 王兆楠
本文基于内部资本市场理论,从盈余管理的视角研究了企业集团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代理问题及具体表现。研究结果显示,与独立上市公司相比,系族上市公司和集团上市公司倾向进行向下盈余管理,其中系族上市公司向下盈余管理程度最为严重。从企业集团产权性质分析,民营系族上市公司和民营集团上市公司比同类型的国有上市公司向下盈余管理程度更为严重。在系族上市公司中,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与系族上市公司向下盈余管理的程度负相关。这表明,企业集团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代理冲突会受到内部资本市场的影响,从而有别于普通的第一类代理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先治 王兆楠
本文基于内部资本市场理论,从盈余管理的视角研究了企业集团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代理问题及具体表现。研究结果显示,与独立上市公司相比,系族上市公司和集团上市公司倾向进行向下盈余管理,其中系族上市公司向下盈余管理程度最为严重。从企业集团产权性质分析,民营系族上市公司和民营集团上市公司比同类型的国有上市公司向下盈余管理程度更为严重。在系族上市公司中,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与系族上市公司向下盈余管理的程度负相关。这表明,企业集团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代理冲突会受到内部资本市场的影响,从而有别于普通的第一类代理问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银莉 陈收
本文在科学度量外部融资约束程度的基础上,以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研究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融资约束的替代关系。结果表明:一方面,企业集团背景及其内部资本配置可以放松成员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证实具有基本金融功能的内部资本市场有效存在,能替代和弥补外部资本市场的失效;另一方面,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可能异化为大股东转移资金的便利隧道,加剧成员企业对外部融资的依赖,两权发生偏离时此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
内部资本市场 集团成员企业 外部融资约束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徐军辉 王华
上市公司配股融资后的业绩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上市公司配股特点,结合配股政策的变迁,将配股企业划分为三个区间:1998年配股,1999年至2000年配股和2001年至2002年,研究不同政策区间的业绩变化特点,同时考虑了企业的规模和行业特征,结果发现,企业配股后业绩的变化有显著的政策区间效应。
关键词:
配股融资 业绩 政策区间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何晓彬 赵婷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配股前后经营绩效差异性研究,间接检验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阐述强烈股权偏好下上市公司的圈钱效应。
关键词:
配股 经营绩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阎达五 耿建新 刘文鹏
配股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研究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对上市公司配股资格与配股融资行为的选择 ,配股价格的制定 ,以及转配股、放弃配股与股权结构变动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解决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行为背后隐含的深层次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配股资格 配股行为 配股价格 股权结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吕鹏 颜坚玲
文章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和经典融资理论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配股后的债务融资行为进行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配股后总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说明在股权融资后有大规模的债务融资现象。在控制了行业、第一大股东性质后,这种现象仍然显著存在。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配股后流动负债上升幅度明显高于长期负债比率上升幅度。从配股后的第二年开始,公司的总资产负债率就明显大于配股前三年的平均总资产负债率,这说明企业配股后的债务融资不是为了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调整到目标负债率。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资本结构 配股 债务融资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杨小舟 黄庆
上市公司权益再融资的方式主要有配股、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等。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上市公司通过权益方式再融资的规模较以前年度大幅上升,权益再融资已成为上市公司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和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常武斌
本文以2007-2014年已披露R&D支出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企业集团特征这一角度分析了内部资本市场、融资约束与企业R&D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比国有上市公司面临着更为严重的融资约束;总体来说,内部资本市场可以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但是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相比而言,内部资本市场在民营企业、高成长性企业、以及两权分离度低的企业中更为有效。
关键词:
内部资本市场 融资约束 R&D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