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55)
- 2023(10595)
- 2022(8293)
- 2021(7533)
- 2020(6233)
- 2019(14115)
- 2018(13889)
- 2017(27263)
- 2016(15040)
- 2015(16709)
- 2014(16865)
- 2013(16068)
- 2012(14455)
- 2011(12493)
- 2010(12688)
- 2009(12199)
- 2008(12338)
- 2007(11291)
- 2006(10169)
- 2005(9596)
- 学科
- 济(57853)
- 经济(57754)
- 管理(52577)
- 业(49242)
- 企(44542)
- 企业(44542)
- 财(23498)
- 方法(22244)
- 制(18861)
- 中国(18134)
- 数学(17793)
- 数学方法(17615)
- 业经(16734)
- 务(16696)
- 财务(16665)
- 财务管理(16632)
- 农(16490)
- 企业财务(16069)
- 体(14714)
- 体制(12468)
- 产业(10889)
- 学(10866)
- 地方(10577)
- 农业(10403)
- 银(10339)
- 银行(10322)
- 融(9801)
- 金融(9798)
- 理论(9797)
- 行(9767)
- 机构
- 大学(210975)
- 学院(209263)
- 济(86646)
- 经济(84875)
- 管理(78683)
- 研究(69780)
- 理学(67234)
- 理学院(66485)
- 管理学(65470)
- 管理学院(65062)
- 中国(54568)
- 财(46447)
- 京(44151)
- 科学(38971)
- 财经(35874)
- 所(34240)
- 经(32543)
- 江(32446)
- 中心(31034)
- 研究所(30313)
- 农(29394)
- 经济学(27656)
- 北京(27559)
- 范(27356)
- 师范(27088)
- 财经大学(26733)
- 业大(26445)
- 院(25541)
- 州(25311)
- 经济学院(24657)
- 基金
- 项目(134350)
- 科学(107474)
- 研究(101179)
- 基金(99093)
- 家(85031)
- 国家(84304)
- 科学基金(73259)
- 社会(67822)
- 社会科(64128)
- 社会科学(64111)
- 基金项目(51891)
- 省(51489)
- 教育(46885)
- 自然(44808)
- 自然科(43751)
- 自然科学(43742)
- 自然科学基金(43015)
- 划(42966)
- 编号(40283)
- 资助(39030)
- 成果(34954)
- 重点(30866)
- 部(30749)
- 制(30601)
- 课题(28547)
- 国家社会(28341)
- 发(28324)
- 创(27693)
- 教育部(27178)
- 性(27083)
共检索到3255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尹小平 徐兴
由于外部治理机制的弱化,日本公司治理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内部化特征,一系列内部治理机制和内部化的外部治理机制构成了战后日本公司治理模式的基础。而在这一制度变迁过程中,集团主义文化产生了极强的规制作用,使战后日本公司治理结构展现出强烈而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集团主义文化影响下的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化制度变迁对中国的公司治理改革与完善提供了重要启示借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海燕
公司资本制度是公司法中的重要问题。日本的公司资本制度通过一系列的商法的修改和2005年的公司法的制定,不断地放宽不必要的限制。公司资本形成制度从法定资本制改为授权资本制;从最低资本额为1000万日元(有限公司为300万日元)到废止最低资本金制度,"1日元创业"成为现实;对现物出资限制的放宽;公司取得和保留自有股份从"原则上禁止,例外允许"发展成为任何时候可以自由地多次取得本公司股份。
关键词:
公司资本 现物出资 最低资本额 自有股份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金红莲
自明治维新时期建立第一所近代意义的大学以来,日本国立大学内部治理经历了"二战"前、"二战"后和法人化后3个制度发展阶段。从每个阶段的特点来看,"二战"前在惯例上确立了学部教授会自治;"二战"后在法律上确立了学部教授会自治;法人化后加强了校长权力。
关键词:
日本 国立大学 大学内部治理 制度变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弛
日本的公司治理制度正在随着金融压力与改革的深化而发生重大的变革,这种变化目的是为了解决资本市场的收益率长期低下这一影响经济的主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日本式公司治理制度的特点及副作用来探讨这一问题的原因,以及1998 年以来正式启动的日本金融制度的变革(Big Bang)对其公司治理制度改进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改革对我国目前的金融改革与企业改革具有某些启示
关键词:
公司治理 日本经济 金融改革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朱翘楚
随着气候变暖等全球性风险的日渐凸显,如何促进企业经营的ESG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不容忽视的潮流与课题。与ESG所倡导的“环境、社会与治理”责任不同,现代公司治理理论经历了从相关利益者理论与股东利益至上理论的争论与竞争,最终以股东利益至上为中轴,形成了一系列的责任追究与监督机制制度。回溯日本战后的公司治理制度发展,其经历了从相关利益者、股东利益至上主义到ESG嵌入的股东利益至上的转变过程,可以为我国ESG浪潮下的公司目的讨论提供有益启示。日本在营利性社会企业与双轮驱动的软法治理上,充分展现了其对舶来制度进行本土调适的过程与方法。我国有必要结合本土特点,探究是否可通过股东长期利益判断、企业负外部性责任等工具将ESG责任融入现代公司法理论之中,营利法人与非营利法人的二分法式分类是否会阻碍真正以社会责任为目的成立的企业生存与发展,如何活用软法治理引导企业及驱动投资者开展ESG信息披露与投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潘泽清
日本公司的董事会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公司社区治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公司社区治理机制存在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企业必须实行终身雇佣制。在经济衰退阶段,终身雇佣体制面临解体的威胁,削弱了公司社区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为此,日本近来在公司治理结构发生一些变化,重新修改公司法,重构董事会,引入外部董事,但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趋向仍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
公司社区 董事会 公司治理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鹤光太郎 毛娜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金龙
日本公司审计制度由商法审计制度、证券交易法审计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构成。其中,商法审计制度包括监事审计制度和会计审计制度。日本商法审计制度,特别是商法审计制度中的监事审计制度颇具特色,值得我国现代企业学习和借鉴。一、日本公司监事审计制度概述1.日本监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任晴 沈钰棪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1993年《商法》修订为发端,日本公司债券市场长期实行的发行管制及强制受托制度逐步取消。同时,日本企业自有资本不断积累,信用度不断增强,实现低成本融资,从而逐步降低了对银行贷款的严重依赖。监管的放松与企业相对银行地位的提高,使得普通公司债市场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次贷危机以来,日本公
关键词:
公司债 债券持有人会议 发行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蔡连玉 李海霏
研究根据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对1949-2018年间相关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高校内部治理制度变迁是一种兼具断裂均衡、关键节点、路径依赖和渐进转型四种范式特征的混合模式,外部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直接或者间接地通过国家治理范式导致了如上制度变迁。研究反思70年来相关制度变迁的绩效发现,高校内部治理制度创新完善应保持政治认同与学术本位之间的合理张力,高校应真正走出"单位制"并实施科学的绩效考核,应以基于章程和法治的利益相关者多元善治作为制度创新所追求的理想形态。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何问陶 邓可斌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治理机制改革是在外部金融制度变迁的环境中进行的。本文通过构建委托 -代理模型来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在此种环境下进行内部治理机制改革所面临的困难。文章对国有商业银行治理机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 ,认为加快民营银行及外资银行的发展是解决国有商业银行治理机制改革后其所承担风险增加问题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国有商业银行 治理结构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庞德良 阎国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淑珺
文章从股权分置制度变迁的角度研究制度变迁对公司内部治理的影响,利用深沪两市第一批及第二批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2003~200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实证分析法对公司治理的股权分置改革的影响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了优化,显著改善了控股股东和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有效治理产生了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股权分置改革还促进了股权流通。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连军
本文试图通过产权和交易成本理论范式来搭建政府治理结构理论框架,并以此框架来阐释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会计制度变迁行为。会计制度变迁行为背后的逻辑关系是政府财政部门为了履行法律所赋予的职责,完善政府治理结构,明晰利益相关各方的产权关系而做的努力。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作为一种政府治理工具或手段,其经济后果是降低了政府的监管成本以及节约了企业的交易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