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25)
- 2023(12091)
- 2022(10726)
- 2021(10108)
- 2020(8484)
- 2019(19732)
- 2018(19498)
- 2017(38479)
- 2016(20765)
- 2015(23616)
- 2014(23715)
- 2013(23583)
- 2012(21703)
- 2011(19585)
- 2010(19427)
- 2009(17995)
- 2008(17878)
- 2007(16012)
- 2006(13958)
- 2005(12278)
- 学科
- 济(89341)
- 经济(89240)
- 管理(63164)
- 业(59898)
- 企(51249)
- 企业(51249)
- 方法(45698)
- 数学(39761)
- 数学方法(39336)
- 农(22153)
- 财(21913)
- 中国(21143)
- 业经(18664)
- 学(18153)
- 贸(16682)
- 贸易(16672)
- 易(16128)
- 地方(16126)
- 制(15605)
- 理论(15012)
- 务(14520)
- 财务(14456)
- 财务管理(14425)
- 农业(13814)
- 企业财务(13745)
- 和(13608)
- 融(13214)
- 金融(13213)
- 技术(13212)
- 银(12942)
- 机构
- 大学(306140)
- 学院(302047)
- 管理(124377)
- 济(122301)
- 经济(119657)
- 理学(108185)
- 理学院(107068)
- 管理学(105296)
- 管理学院(104757)
- 研究(96876)
- 中国(73770)
- 京(64823)
- 科学(58849)
- 财(56396)
- 所(47921)
- 财经(46220)
- 农(45737)
- 中心(44487)
- 业大(44457)
- 研究所(43373)
- 江(43108)
- 经(42124)
- 北京(41005)
- 范(38364)
- 师范(38020)
- 经济学(37116)
- 农业(35987)
- 州(35135)
- 院(34983)
- 财经大学(34677)
- 基金
- 项目(205614)
- 科学(162115)
- 基金(151186)
- 研究(149758)
- 家(130720)
- 国家(129676)
- 科学基金(112570)
- 社会(94299)
- 社会科(89488)
- 社会科学(89464)
- 基金项目(80331)
- 省(78445)
- 自然(74306)
- 自然科(72636)
- 自然科学(72622)
- 自然科学基金(71348)
- 教育(68806)
- 划(66098)
- 资助(63886)
- 编号(60727)
- 成果(49023)
- 部(46062)
- 重点(44870)
- 创(42195)
- 发(42053)
- 课题(40802)
- 教育部(39987)
- 科研(39358)
- 创新(39280)
- 大学(39139)
- 期刊
- 济(130390)
- 经济(130390)
- 研究(88974)
- 中国(53096)
- 学报(47189)
- 管理(45499)
- 科学(43262)
- 财(41966)
- 农(40295)
- 大学(36191)
- 学学(33993)
- 教育(31514)
- 农业(28005)
- 融(27793)
- 金融(27793)
- 技术(25602)
- 财经(23321)
- 经济研究(20471)
- 业经(20437)
- 经(19791)
- 理论(18378)
- 问题(17016)
- 实践(16919)
- 践(16919)
- 图书(16098)
- 技术经济(15318)
- 业(14234)
- 科技(13781)
- 商业(13549)
- 现代(13477)
共检索到437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兴绪
证券市场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 ,交易机制影响着证券价格的形成。本文对集合竞价市场中证券开盘价格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数理分析 ,着重研究了自动集合竞价市场和专业经纪人参与的集合竞价市场中证券开盘价格的形成过程 ,并对两个市场中产生的证券开盘价格的信息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肖飞
本文基于上交所开盘集合竞价透明度提高事件为出发点,选择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价格同步性方法,研究了股票市场透明度与价格发现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开盘集合竞价透明度提高后,市场的流动性降低;个股与市场反应的一致性降低,市场模型的拟合优度均有显著下降,开盘价格发现效率降低,同时市场效率系数的稳健性检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这表明股市透明度的提高并不一定会提升市场质量,但对证券监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股市透明度 价格发现效率 价格同步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骅 杨武
理论研究表明,集合竞价机制在汇总不同的信息上是有效的交易机制。但是,我国证券开盘交易实行的是封闭的集合竞价机制,竞价过程中不披露任何信息。这使得投资者无法合理判断证券的真实价值,导致竞价过程中噪声交易增加以及市场操纵更为便利。本文对不完全信息下证券市场开盘价格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数理分析。结果表明,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集合竞价机制能够有效的发现证券资产的价格,并且,由其产生的开盘价格在理论上也比较接近证券资产的真实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对我国证券市场开盘价格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封闭式的集合竞价降低了价格的发现效率,也削弱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本文的研究将为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开盘交易...
关键词:
集合竞价 开盘价 开盘制度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肖飞 秦义虎
交易机制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价格发现效率和市场质量,合理的交易机制设计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本文以香港证券交易所收盘集合竞价的引入与终止两个事件进行研究,采用价格同步性的方法研究这两次机制的变革对价格发现效率的影响,并运用Delay系数和相对收益分散度做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引入收盘集合竞价使得价格发现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而在终止收盘集合竞价后价格发现效率降低,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明了文章结论,这说明采用集合竞价能够产生更有效的收盘价。本文的研究不但弥补了现有集合竞价理论的缺陷,而且对沪深交易所今后的机制改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琰 孟卫东
本文运用价格调整模型,对比分析了集合竞价和连续竞价机制对权证开盘价收益率和收盘价收益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深沪两市收盘采取不一致的竞价方式的情况下,深沪两市权证价格行为存在较大差异。深市权证开盘价收益率与收盘价收益率的方差比值、最小值以及最大值比值的均值均大于沪市权证相应比值的均值,而峰度比值、偏度比值和一阶自相关系数比值的均值则相反,这表明竞价机制影响了权证价格行为的变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肖飞
笔者基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7月1日收盘采用集合竞价事件,选择事件日前后两个窗口期的交易数据,运用价格同步法分析方法,研究了收盘集合竞价对市场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收盘采用集合竞价后,市场交易量、波动性和相对买卖价差均有显著下降,市场模型的解释力显著提高;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回归方程中的关键参数检验,以及构造的虚拟事件的稳健性检验结果均证明收盘集合竞价显著促进了市场有效性。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向健凯 王春峰 李洋 房振明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表明交易机制对资产价格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中国新三板交易机制改革为背景,从理论上分析了阶段性集合竞价制度的市场出清过程。阶段性集合竞价制度的核心在于市场出清时间间隔的设定。本文构建了一个存在信息摩擦和知情交易者学习机制的集合竞价市场出清模型,讨论了市场出清时间间隔对价格发现效率、资产价值不确定性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完美信息条件下,如果对市场规模较大和价值波动率较高的资产设定较短的市场出清时间间隔,将会降低投资者的流动性风险,提升市场质量;(2)在不完美信息条件下,除市场规模和资产价值波动率之外,信息不对称程度和知情交易者比例也是影响最优市场出清频率的重要因素;(3)在不完美信息条件下,对价值波动率较低的资产缩短市场出清时间间隔才能降低流动性风险,这与完美信息条件下的结论相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香存 李平 曾勇
透明度是股票市场交易机制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合理的透明度能够改善交易者的信息结构,提高成交价的信息效率。从2006年7月1日起,中国股票市场开始采用开放式集合竞价开盘,开盘竞价的透明度明显提高。本文运用上海A股股票的交易数据,对开盘竞价透明度提高前后的价格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检验了从开盘到连续竞价的价格变化、连续竞价开始后15分钟内的市场波动性。实证结果表明:开盘竞价的透明度提高之后,由开盘到连续竞价价格变化的幅度明显减小,连续竞价开始后15分钟内的价格波动率也减少。进一步,根据价格随着信息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的过程,我们得到开盘竞价透明度增加能够提高开盘竞价收集信息的功能,稳定连续竞价...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交易制度课题组
境外成熟市场普遍采用集合竞价的收盘模式,主要分为以美国市场为代表的收盘时点集合竞价机制和以欧洲市场为代表的传统集合竞价两种模式。我国深市收盘方式与欧洲模式基本一致,差异在于欧洲模式还有价格波动延时、随机结束等制度安排。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境外主要市场集合竞价收盘机制的设计思路和主要模式,基于深市交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采用交易重演方法研究境外收盘交易机制的有关措施在我国股市的适用性。结果显示深市现阶段暂不适合引入收盘市价订单、收盘订单提前提交并披露、收盘随机结束等交易机制,建议考虑实施盘后定价交易并继续对波动延时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有发
文章从集合竞价机制的模型与算法实现角度,研究机构投资者采用单一帐号拉抬以及双帐号对敲策略实现短线操纵股价的条件,计算操纵成本及效率;并基于短线操纵股价的前提假设条件,提出优化设计集合竞价机制的建议:将"随机结束"纳入集合竞价机制,可较好地防范股市短线操纵行为。
关键词:
集合竞价 算法交易 股市操纵 拉抬 对敲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黄剑
作为交易制度创新的收盘集合竞价制度于2006年7月在深交所主板实施,本文应用事件研究的方法和EGARCH模型,对沪深股价指数及个股在收盘集合竞价制度实施前后的相对成交量和波动性特征进行比较研究,考察该制度的实施对市场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认为收盘集合竞价的实施基本达到预期政策目标。
关键词:
集合竞价 事件研究 EGARCH模型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仁可
深沪证券交易所今后可考虑开放盘后交易,以用于大额交易或按收市价进行交易,并应当在下午开盘和收盘时实行集合竞价。至于竞价优先决定原则的选取,可加入投资人身份的不同(如机构或个人)及委托的数量大小予以考虑,对“特别转让”制度有必要加以完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苏
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引入电脑系统,以电脑程序撮合配对成交取代传统的买卖双方审时度势成交,是一个颇具匠心的尝试。两所宣称该电脑程序按“复式竞价”方式和“三公——公开、公平、公正”、“三先——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委托优先”原则运行。但该电脑程序是否充分地体现了“复式竞价”方式和“三公”、“三先”原则,似尚需作一些探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许香存 李平 曾勇
本文基于中小企业板收盘制度改革的背景,分析了开放式集合竞价对市场流动性、波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开放式集合竞价收盘之后,收盘前连续竞价阶段的市场流动性明显减小、波动性降低,从连续到收盘价格的变化幅度减小,收盘阶段的市场流动性降低。根据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并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我们得到以下结论:集合竞价透明度增加有效地缓解了收盘前集中交易的现象,减少了庄家在尾盘拉抬和打压价格等做盘的可能性,提高了收盘价格的信息效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格 刘玉珍
针对委托驱动市场中交易具有即时的成交价影响和报价修正影响这一特征,将交易分成成交价不变、成交价上涨和成交价下跌三类,并提出了一种结合成交价比较法和报价比较法进行判别的新思路。对于成交价上涨或下跌的样本基本适用成交价比较法,而对于成交价不变的样本适用修正的报价比较法,同时排除了一些可能引起误判的样本,这种新的判别法对市场微观结构效应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