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71)
2023(4289)
2022(3522)
2021(3505)
2020(2913)
2019(6646)
2018(6787)
2017(11931)
2016(7046)
2015(8058)
2014(8257)
2013(7838)
2012(7924)
2011(7249)
2010(7687)
2009(7180)
2008(7882)
2007(7230)
2006(6501)
2005(5929)
作者
(24244)
(20540)
(20308)
(19406)
(13198)
(9936)
(9122)
(7907)
(7804)
(7649)
(7220)
(7135)
(6741)
(6726)
(6479)
(6232)
(6159)
(6036)
(5963)
(5885)
(5441)
(5183)
(5152)
(4716)
(4648)
(4594)
(4571)
(4562)
(4350)
(4314)
学科
(27126)
经济(27078)
管理(18628)
(16584)
(14590)
企业(14590)
(12177)
方法(12041)
数学(8854)
数学方法(8567)
理论(8217)
(6983)
中国(6864)
业经(6481)
(6293)
(5664)
(5481)
(4782)
贸易(4779)
农业(4626)
(4595)
教育(4574)
(4574)
银行(4556)
(4477)
金融(4474)
(4342)
(4124)
(3986)
教学(3961)
机构
大学(115223)
学院(112309)
研究(42623)
(37700)
经济(36663)
管理(36372)
中国(31326)
理学(30833)
科学(30628)
理学院(30337)
管理学(29311)
管理学院(29121)
(26683)
(24928)
(24171)
研究所(22277)
业大(19887)
农业(19859)
(18912)
中心(18361)
(18341)
(17104)
北京(17090)
师范(16872)
(15053)
财经(14827)
(14590)
(13758)
师范大学(13671)
技术(13631)
基金
项目(71271)
科学(53796)
基金(50162)
研究(47311)
(46366)
国家(45986)
科学基金(37145)
(27513)
社会(27280)
自然(26067)
基金项目(25816)
社会科(25559)
社会科学(25550)
自然科(25434)
自然科学(25417)
自然科学基金(24957)
(24194)
教育(22596)
资助(21665)
编号(18698)
重点(17128)
成果(17086)
(15114)
计划(14870)
(14517)
科研(13958)
课题(13906)
(13868)
科技(13699)
创新(13040)
期刊
(46176)
经济(46176)
研究(31852)
学报(26886)
中国(23811)
(22915)
科学(22215)
大学(19474)
学学(18384)
教育(15917)
农业(15478)
(15304)
管理(14143)
技术(9517)
(8542)
(8176)
金融(8176)
(8018)
财经(7926)
业大(7873)
(6907)
图书(6629)
经济研究(6419)
农业大学(6244)
林业(5913)
业经(5862)
问题(5751)
科技(5647)
资源(5504)
(5098)
共检索到173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建荣  缪迎春  刘万德  
[目的]探索集合种群理论研究现状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育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对集合种群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育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集合种群概念产生于1970年,主要指占据非连续生境斑块、局域种群间存在个体或繁殖体交流的复合体。集合种群主要包含5种结构类型,不同的结构类型具有不同的动态特征及保护主体。目前,国外集合种群理论已在生态学研究方面形成较完善的体系,但在遗传学与适应性进化研究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的集合种群研究以文献研究为主,基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罗文  许涵  李艳朋  谢春平  卢春洋  梁春生  苏红华  李自力  
[目的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坡垒(Hopea hainanensis Merr. et Chun)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海南热带雨林的表征种,对其种群结构、数量动态变化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开展研究,有助于为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以及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等种群统计方法,对分布于海南尖峰岭地区的坡垒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尖峰岭野生坡垒种群结构基本呈倒“J”型,其中,Ⅰ龄级的幼苗个体占比高达95.24%。(2)尖峰岭地区原始林和次生林中的坡垒种群均表现为增长型,但在由幼苗转变为幼树的过程中存在增补限制,导致其成体数量极少。(3)原始林中坡垒种群的自我更新能力低于次生林,但次生林中坡垒种群的恢复过程更易受外部干扰的影响。(4)在保持尖峰岭地区现有坡垒种群和生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原始林和次生林的坡垒种群数量在经历2~5个龄级的时间后均具备较好的恢复潜能。[结论 ]尖峰岭地区仍保存有一定数量的野生坡垒个体,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亟待破解自然状态下坡垒幼树缺乏的难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淇宇   刘雄盛   廖南燕   黄寒梅   黄荣林   肖玉菲   徐刚标   李娟  
【目的】研究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狭叶坡垒[Hopea chinensis (Merr.) Hand.-Mazz.] 的种群结构特征和数量动态特征,探讨种群发展潜力和濒危原因,为狭叶坡垒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广西十万大山区域8个狭叶坡垒自然集中分布区进行调查,以空间代替时间分析狭叶坡垒种群结构特征,绘制种群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分析种群动态指数及种群生存函数,对种群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狭叶坡垒野生种群龄级结构呈倒J型,幼龄个体数占比较高,表现为增长型结构,种群个体幼龄期淘汰率较高;种群动态指数、随机干扰敏感指标和随机干扰风险概率分别为52.61%、4.38%和8.33%,对外界干扰敏感,环境对个体有较强的选择作用。狭叶坡垒野生种群存活曲线为Deevey Ⅱ型的B1亚型,狭叶坡垒种群生存率在Ⅰ~Ⅵ龄级期间随龄级增加而减小,累积死亡率随龄级增加而增加,危险率在Ⅵ龄级达最高值,狭叶坡垒种群在Ⅵ龄级之后进入生理衰退期。时间序列分析表明,除Ⅻ龄级的个体数经过4个龄级时间后保持不变,经过4、6、8、10个龄级时间后,狭叶坡垒各龄级的个体数均呈增加趋势,其中Ⅳ~Ⅷ龄级逐渐成为种群的主体,狭叶坡垒种群总体呈增长状态。【结论】狭叶坡垒野生种群为增长型,种群处于波动变化状态中,对外界干扰敏感。幼苗数量充足,在生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具有较好的恢复潜力。但幼苗向幼树、幼树向小树转换过程中存在增补限制,制约狭叶坡垒种群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国政  臧润国  
以69种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为研究对象,结合国际植物物种绝灭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从濒危野生植物对生存环境适应性的角度,采用层次分析法和调查分析与科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立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濒危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估69种濒危野生植物受威胁等级标准。结果表明:被列为中国极小种群的69种野生植物全部处于濒危状态,Ⅰ级濒危的有2种,Ⅱ级濒危的有35种,Ⅲ级濒危的有13种,Ⅳ级濒危的有19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蔡开朗  麦志通  曾德华  陈伟玉  刘俊  洪文君  
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海南假韶子Paranephelium hainanensis集中分布区三亚市落笔洞和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两个群落为研究对象,以未见海南假韶子分布的次生林为对照林分,采用土壤理化性质常规及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方法对海南假韶子群落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假韶子所在落笔洞和森林公园群落土壤呈酸性,全磷含量较为缺乏;两个群落非根区土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均高于对照林分;森林公园群落根区土的土壤有机质、全钾、碱解氮和交换性镁含量均显著高于落笔洞群落。(2)两个群落非根区土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均高于对照林分;落笔洞群落根区土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1 081.92 mg?kg~(-1))和微生物生物量C/N(15.79)高于森林公园群落根区土。(3)两个群落非根区土的土壤酶活性也高于对照林分;森林公园群落根区土的土壤酸性磷酸酶(726.18 mg?kg~(-1))和脲酶(1 445.63 mg?kg~(-1))活性显著高于落笔洞群落,但群落间的土壤过氧化氢酶差异不显著。(4)PCA结果表明,海南假韶子不同群落对土壤因子响应较为显著,能较好地区别落笔洞和森林公园群落;同一群落根区土与非根区土对土壤因子响应也不同。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海南假韶子对异质性土壤的适应性奠定了基础。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易阳  周训芳  
中国长期以来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野生植物所有权法律制度,只是在专门性行政法律法规中规定单位和个人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野生植物资源的活动受到保护,并规定对受保护的野生植物的权属进行管理。《物权法》实施后,立法机关应根据《物权法》对《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的有关条款修改,对野生植物所有权及权属管理制度做出明确而系统的规定,协调好野生植物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迪丽努尔  唐明  王亚军  
对新疆伊犁地区8种野生植物的VA菌根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其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8种野生植物根围土壤中均有VA菌根真菌的孢子分布,从中分离并鉴定出丽孢无梗囊霉(A cau losp oraeleg ans G erdem ann&T rappe)、蜜色无梗囊霉(A cau losp ora m ellea Spa in&Schenck)、苏格兰球囊霉(G lom us ca le-d on ium N ico lson&G erdem ann)、缩球囊霉(G lom us constrictum T rappe)、地球囊霉(G lom us g eosp orum N ico l...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建玲  
植物诱导抗性的理论及其应用前景杜建玲(河北林学院,保定,071000)植物在其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始终朝着有利于自身生存的方向进行,因而形成了一整套抗性基因。我们知道,基因的表达受环境的影响,有些抗性基因没有得到表达。那么,能否通过某种方式的诱导使这些...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罗彦平  温亚利  刘俊昌  
随着中国集体林权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物权法》中野生植物产权的进一步界定,野生植物保护和管理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森林经营者因野生植物的保护,利益受到了损失,如何保护好野生植物资源并保持森林资源经营者的积极性就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公益林补偿制度研究,在外部性理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市场失灵理论、机会成本理论以及生态效益的价值评估理论基础上,提出应当以野生植物保护者为补偿对象、损失计算补偿法为补偿标准、现金补偿为主精神奖励为辅的补偿方式对野生植物保护行为给予补偿。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彦平  温亚利  刘俊昌  
研究确定了中国野生植物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影响中国野生植物管理各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管理政策缺失,对野生植物保护意识薄弱,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保护条例过时、可操作性差以及产权不清是5个影响中国野生植物管理的关键因素。因此,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健全野生植物管理法规,尽快修改现有的保护条例,提高其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并完善与其相适应的配套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从而提高野生植物管理水平,达到野生植物的可持续利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正银  李联铁  王勇德  姚伟  段东华  
采用土培试验与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3种野生植物汁液对绿豆和玉米生长的营养效应。结果表明,野生植物汁液提高绿豆植株干重、根系活力、磷含量和叶绿素含量,以C汁液对植株干重提高量最大,达165%~260%;B、C汁液提高绿豆根系活力254%~1102%。3种野生植物汁液处理的玉米植株干重差异不明显,但却显著提高根系活力和过氧化氢酶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亚萍  宗兆锋  马强  
为了寻找具有内生习性的植病生防放线菌,从采自秦岭的14种野生植物中分离得到29株内生放线菌,对其进行了皿内拮抗试验、发酵液抑菌试验和温室防病促生试验。结果发现,有6株菌表现出显著的抑菌活性,其中菌株SF1对粉红聚端孢、SF4对苹果炭疽菌、SF20对灰葡萄孢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菌株SG2的代谢产物具有很高的抑菌活性,其发酵滤液对茄链格孢的抑菌圈直径达到35 mm;菌株SG2对温室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9.72%,菌株SF4对黄瓜白粉病的温室防效达到89.61%,菌株SF20对番茄和黄瓜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可见,从野生植物中分离具有内生习性和抑菌作用的放线菌,直接用于生物防治是可行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廖富林  杨期和  胡玉佳  
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统计梅州现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1种,隶属于16科20属。本文对保护植物的生活型、分布特征及地理区域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的种类为热带亚热带区系成分,而且在保护区内分布最为集中,栖息地易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需加强保护。论文同时探讨了这些保护植物的价值,并就如何加强保护提出具体的建议,为研究和合理利用梅州地区保护植物资源提供基础材料。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传宏  李洪喜  周家旺  屈万芹  杨彦华  
对保康县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康县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有29种,占湖北省总数57种的50.88%,是湖北省野生植物保护的重要区域。其中一级7种(栽培2种),二级22种(栽培2种)。并对这些重点保护植物的大致分布情况作了介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德庆  
介绍了小麦近缘野生植物梭罗草(Kengyilia thoroldianaJ.L.Yang)的分布及特点和人工栽培方法,论述了梭罗草的利用价值,保护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