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60)
- 2023(14275)
- 2022(11705)
- 2021(10724)
- 2020(9126)
- 2019(20554)
- 2018(20221)
- 2017(38534)
- 2016(20870)
- 2015(23749)
- 2014(23632)
- 2013(23494)
- 2012(21633)
- 2011(19575)
- 2010(19616)
- 2009(18841)
- 2008(18828)
- 2007(16986)
- 2006(14966)
- 2005(13952)
- 学科
- 济(97560)
- 经济(97410)
- 业(89175)
- 企(81044)
- 企业(81044)
- 管理(79895)
- 方法(43780)
- 数学(35280)
- 数学方法(35101)
- 财(33230)
- 业经(30545)
- 农(29784)
- 中国(26691)
- 制(24399)
- 务(23144)
- 财务(23112)
- 财务管理(23080)
- 企业财务(21929)
- 农业(20610)
- 体(19013)
- 技术(18399)
- 贸(18249)
- 贸易(18237)
- 易(17796)
- 策(17016)
- 划(17014)
- 和(16020)
- 理论(15831)
- 银(15657)
- 银行(15640)
- 机构
- 学院(308707)
- 大学(306073)
- 济(140594)
- 经济(138214)
- 管理(122993)
- 理学(105293)
- 理学院(104324)
- 管理学(103157)
- 管理学院(102570)
- 研究(101195)
- 中国(83181)
- 财(69095)
- 京(64010)
- 科学(54844)
- 财经(54229)
- 所(49532)
- 经(49393)
- 农(48907)
- 江(46931)
- 中心(45973)
- 经济学(44436)
- 研究所(44067)
- 业大(40695)
- 北京(40421)
- 经济学院(40184)
- 财经大学(40066)
- 农业(38308)
- 院(36297)
- 州(36166)
- 商学(35520)
- 基金
- 项目(196148)
- 科学(157827)
- 研究(147939)
- 基金(146780)
- 家(125546)
- 国家(124463)
- 科学基金(108978)
- 社会(99084)
- 社会科(94104)
- 社会科学(94085)
- 基金项目(76306)
- 省(74478)
- 教育(67558)
- 自然(67030)
- 自然科(65536)
- 自然科学(65518)
- 自然科学基金(64476)
- 划(61715)
- 资助(60266)
- 编号(57907)
- 成果(47503)
- 部(45868)
- 创(43682)
- 重点(43488)
- 制(42615)
- 国家社会(42388)
- 发(41666)
- 业(41060)
- 教育部(40402)
- 课题(40257)
- 期刊
- 济(158846)
- 经济(158846)
- 研究(95929)
- 中国(64011)
- 财(57994)
- 管理(51192)
- 农(46200)
- 科学(41123)
- 学报(40895)
- 大学(33074)
- 融(32557)
- 金融(32557)
- 农业(31466)
- 学学(31403)
- 财经(28837)
- 教育(28473)
- 技术(27840)
- 业经(26073)
- 经济研究(26049)
- 经(24880)
- 问题(20879)
- 业(19146)
- 贸(18552)
- 技术经济(17504)
- 世界(17345)
- 国际(15986)
- 财会(15044)
- 现代(14697)
- 统计(14505)
- 商业(14371)
共检索到474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詹宇波 张军 徐伟
本文基于企业层面的抽样数据,使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了中国制造业企业中的工资决定因素,并对集体工资议价协议是否对工资决定产生作用给予了特别关注。研究发现: 整体而言,集体工资议价对于工资决定的影响存在所有制方面的差异,在国有企业当中的作用显著大于其他所有制企业。工会的存在与否对集体工资议价有一定的影响,且对职员的影响大于工人。此外,我们还发现员工的教育水平、培训投入、工作经验和本地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工资水平等因素对工资水平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但是员工的教育水平对工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职员工资上,而工作经验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工人工资上。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方静
文章基于企业技能结构视角,依据企业出口行为决策与技能构成理论模型建立计量模型,运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出口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出口目的地与企业工资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出口密集度、向高收入国家出口占比与企业工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采用工具变量估计方法进行检验,发现向高收入国家出口显著促进了企业工资水平的提高,而出口本身对企业工资水平的提高并没有显著的因果影响。文章进一步验证了质量升级机制和出口目的地特定服务机制在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行为中成立。
关键词:
出口 出口目的地 高收入国家 工资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詹宇波 张军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本文使用probit模型及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就外资企业中工人的议价地位是否与其他内资企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外资企业工人签订集体合同和被允许与企业进行集体议价的概率不仅显著低于整体内资企业,也显著低于内资中的私营企业。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外资企业中的工会在签署集体合同和促成集体议价等方面并未发挥应有作用,而地方政府的劳动监管对外资企业工人的集体议价地位也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集体议价 外资企业 工会 劳动监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詹宇波 张军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本文使用probit模型及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就外资企业中工人的议价地位是否与其他内资企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外资企业工人签订集体合同和被允许与企业进行集体议价的概率不仅显著低于整体内资企业,也显著低于内资中的私营企业。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外资企业中的工会在签署集体合同和促成集体议价等方面并未发挥应有作用,而地方政府的劳动监管对外资企业工人的集体议价地位也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集体议价 外资企业 工会 劳动监管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继勇 王保双 蒋艳萍
文章从出口国内附加值的角度对中国异质性企业的工资决定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提升在统计和经济意义上都可以显著促进中国出口企业工资水平的提高,其弹性系数为3.6%;企业异质性特征对企业工资水平存在显著影响,但其影响会因企业所有制类型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有关工资增长的动态研究显示,出口国内附加值与工资增长率正相关,劳动生产率、资本密集度等对工资增长率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而企业规模则抑制了样本企业工资增长率的提高。因此,中国出口企业更应注重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提升,而不仅仅是出口规模的扩张,且中国出口企业还需结合自身的异质性特征来调整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进而实现产品国际竞争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旭 秦蒙
近年来,城市蔓延的社会福利效应已成为城市经济领域的热点研究话题。本文首先借助城市一般均衡理论演绎和分析了城市蔓延和人口规模对工资水平可能存在的影响,随后基于2001-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全球夜间灯光数据库等,运用工具变量法和动态面板回归法从工资水平视角探讨了城市蔓延的外部效应及其与人口规模所发挥的协同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蔓延对我国工资水平的影响存在显著的U型特征和趋势。在区分企业所在城市、所属行业以及生产规模之后,此结果依然稳健。此外,人口规模的扩张能够有效提升工资水平,但城市蔓延削弱了人口规模对工资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后,城市蔓延和人口规模对工资水平的协同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以及不同规模的制造业企业中存在明显的差异。研究结果最终从工资水平视角为我国城市扩张的政策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参考。
关键词:
城市蔓延 人口规模 工资水平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晓怡 邵军 安梦丹
中国早已成为"世界工厂",但制造业的工资水平却始终低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文章将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进行匹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其工资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制造业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工资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贸易方式来看,参与全球价值链更能够提高一般贸易企业的工资水平;分地区看,参与全球价值链对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工资水平的促进作用较大;分企业所有制看,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外资企业工资水平的正向作用最强,而对国有企业没有表现出明显影响;分企业规模看,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工资水平影响呈"逆规模"特征,即对大型企业工资的促进作用较小,对小型企业工资的促进作用更大。企业异质性造成参与全球价值链影响工资水平具有不同的机制。实证结果具有稳健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浩昌 刘军 李廉水
基于2003—2014年长三角城市面板数据,文章实证研究了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工资水平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制造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工资水平提高;并且,无论是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还是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这一结果均成立。其背后机制在于制造业集聚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有助于促进区域工资水平的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浩昌 刘军 李廉水
基于2003—2014年长三角城市面板数据,文章实证研究了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工资水平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制造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工资水平提高;并且,无论是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还是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这一结果均成立。其背后机制在于制造业集聚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有助于促进区域工资水平的提升。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孙一菡 谢建国 徐保昌
本文在搜集全国各市所有区县1999-2007年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将企业微观数据与最低工资标准数据合并,实证检验了最低工资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均值层面上,最低工资的提高显著提升了企业成本加成,这说明现阶段我国的最低工资制度是适宜的,对企业成本加成具有正面影响。进一步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最低工资可能通过影响企业资本劳动比等途径促进企业成本加成提升。虽然本文表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不会抑制企业成本加成提高,但仍然需要关注最低工资对企业产生的其他影响,统筹处理好维护劳动者权益与促进企业发展的关系,使最低工资标准更好地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关键词:
最低工资 企业成本加成 制造业企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长志 冼国明
很多研究发现外商投资企业比内资企业对同等情况下的工人所付工资要高,本文利用中国省际制造业分大类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各种对工资影响因素(产业、地区、企业、工人素质)后,外资所有权工资升水显著存在,大约为10%。同时还对平均薪酬进行了研究,外资所有权薪酬升水大约为7%。此外,本文还得出了其他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
外资所有权 工资升水 中国 制造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施炳展 李建桐
本文实证分析了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分工水平的影响,并验证了其理论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可以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企业分工水平的提升,互联网普及率越高,促进作用越大,这主要是通过降低企业的搜寻成本而非合约成本实现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互联网对企业分工水平的促进作用不会被其他通讯及运输手段所取代;外省互联网普及率提高只能促进联网企业分工水平提升;国有企业分工水平对互联网作用不敏感;互联网仅能增加直接材料类中间投入外购比例,无法增加生产性服务类中间投入外购比例。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其他统计偏误后,上述结论仍然整体稳健。由此,本文推进了对互联网经济效应的理解。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钟娟 魏彦杰 沙文兵
文章选择反映金融自由化进程的7个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并在知识生产函数框架下考察金融自由化对中国29个制造业1996—2008年创新产出的静态和动态影响。结果显示,无论从R&D资金的供给还是支出来看,中国金融自由化对企业的知识创新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一方面是因为金融自由化增强了外部资金对创新产出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金融自由化有利于企业R&D支出效果的发挥。中国的金融自由化需要增强外部资金对企业R&D活动的支持,增强债权人对企业R&D支出的监管,继续推行渐进式的改革,以有助于企业的知识创新和改善经济增长质量。
关键词:
金融自由化 知识创新 中国制造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翁杰
本文在工资决定的租金分享谈判框架下,利用浙江省2004年的经济普查数据,研究了国际贸易、企业盈利能力对制造业企业工资水平的决定效应。研究发现,资本方和劳动方之间存在明显的租金分享机制,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加会导致制造业从业人员收入的提升;尽管出口贸易没能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但出口贸易可增强劳动方在租金分享中的谈判能力,最终提升工资水平。最后,本文在租金分享谈判框架下讨论了工资差异问题,并得出结论认为,当前的国际贸易模式不会导致工资差异的扩大,但是产业管制政策和外商直接投资有导致工资差异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
关键词:
国际贸易 租金分享 产品市场竞争 工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席艳乐 吴承骏 黄威
本文基于2000—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匹配数据,采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方法,系统性地研究了制造业数字化对中国不同收入分布企业工资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数字化有助于企业工资收入的增长,但对高工资收入水平的企业影响最大,从而显著扩大了企业间工资收入差距,并且呈现出强烈的“马太效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讨论后,这一结论依旧成立。制造业数字化对企业间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因企业所有制类型、地区分布、资本密集度和内部管理成本而异。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证明,制造业数字化通过生产率渠道、创新渠道和产出规模渠道扩大了企业间工资收入差距。本文为客观评估中国制造业数字化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微观证据,对分配关系合理调整、制造业平稳数字化转型亦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