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64)
- 2023(8127)
- 2022(6668)
- 2021(6360)
- 2020(4914)
- 2019(10804)
- 2018(10612)
- 2017(19624)
- 2016(10485)
- 2015(11477)
- 2014(11105)
- 2013(10231)
- 2012(9066)
- 2011(8128)
- 2010(8115)
- 2009(7627)
- 2008(6844)
- 2007(6043)
- 2006(5159)
- 2005(4398)
- 学科
- 济(33967)
- 经济(33912)
- 管理(28805)
- 业(24784)
- 企(20399)
- 企业(20399)
- 农(12282)
- 中国(11585)
- 制(10007)
- 方法(9923)
- 财(9535)
- 体(9311)
- 业经(9103)
- 学(7891)
- 农业(7838)
- 理论(7726)
- 数学(7665)
- 数学方法(7536)
- 银(7018)
- 银行(7002)
- 地方(6917)
- 行(6765)
- 贸(6700)
- 贸易(6696)
- 融(6626)
- 金融(6618)
- 易(6478)
- 教育(6043)
- 技术(5738)
- 和(5629)
- 机构
- 学院(135377)
- 大学(131395)
- 济(50421)
- 经济(49171)
- 管理(48797)
- 研究(45586)
- 理学(41714)
- 理学院(41267)
- 管理学(40466)
- 管理学院(40221)
- 中国(34191)
- 科学(27181)
- 京(26776)
- 财(24567)
- 农(23926)
- 所(21867)
- 中心(21451)
- 江(20938)
- 研究所(19859)
- 业大(19775)
- 财经(19103)
- 范(18880)
- 师范(18654)
- 农业(18413)
- 技术(17384)
- 经(17318)
- 院(17169)
- 州(16726)
- 北京(16096)
- 经济学(15002)
- 基金
- 项目(93364)
- 科学(73548)
- 研究(73058)
- 基金(65593)
- 家(57097)
- 国家(56577)
- 科学基金(48232)
- 社会(45487)
- 社会科(42858)
- 社会科学(42852)
- 省(38043)
- 教育(34447)
- 基金项目(33804)
- 编号(31810)
- 划(31699)
- 自然(29201)
- 自然科(28539)
- 自然科学(28529)
- 自然科学基金(27991)
- 成果(26373)
- 资助(25067)
- 课题(22467)
- 重点(21290)
- 发(20795)
- 创(20399)
- 部(19981)
- 年(19478)
- 项目编号(19392)
- 制(18953)
- 创新(18917)
共检索到203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宫哲元
本文尝试运用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的主要观点解释合作社原则的变迁。研究发现,合作社核心原则的变化来自对促进合作行为和合作组织产生与发展的激励性需求,实质上可视作一种"选择性激励"制度,目的在于消除社员的"搭便车"行为,促成集体行动的成功。本文同时根据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提出两点质疑。
关键词:
集体行动 合作社原则 变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彦丽 林坚
本文从集体行动的逻辑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几个问题,认为:集体行动的悖论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农民收入差距扩大客观上有利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合作原则修订的根本动因是追求集团利益的实现,它并不必然改变合作社的本质;政府支持可以拓宽合作社的生存边界,因此往往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集体行动悖论 合作原则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银小柯 王文烂
以集体行动的逻辑对林农联户经营的投入激励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联户成员的个人理性和集团理性存在冲动,在投入方面存在搭便车的可能;林业联户成员数量与投入激励负相关,成员数量越多投资激励越弱,成员数量越少投资激励越强;林业联户组织不仅存在经济性的选择性激励而且还存在社会性的选择性激励,社会性的选择性激励比经济性的选择性激励具有更强的激励效果;联户成员之间的信任是形成联户的关键,同时也为增大联户投入激励提供了可能。为提高联户投入效果,需控制联户成员数量,保持联户适当规模;运用强有力的社会性选择性激励手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联户成员之间的信任度;鼓励成员以血缘、地缘、业缘为纽带关系形成联户;形成相...
关键词:
联户 集体行动 激励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革 张新民
欧洲会计协调是指欧盟为了协调各成员国的会计活动,通过制定和颁布一系列指令,对各国会计准则上的差异设定限度,以增加欧盟内各国会计实务和财务信息的统一性和可比性。从集体行动逻辑理论的观点看,这可视为一种两个以上的个人(此处指政府)形成的一项以会计准则为标的的特殊契约交易的集体行动。本文将对欧洲会计协调的分析与思考纳入集体行动逻辑的理论框架中,在解释其现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重点对欧洲会计协调中出现的障碍加以深入的研究和剖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
集体行动逻辑 欧洲会计模式 会计协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晓峰
本文以河南省兰考县南马庄生产者合作社的实践为分析依据,对参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创建与发展的各种内生型结构力量和嵌入型外生结构力量进行了细分,展示了集体行动的达成机制,进而从参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结构性力量的视角提出了达成集体行动的策略建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任笔墨 任晓冬 熊康宁
合作社一般为互助和益贫型合作经济组织,然而现在很多合作社的益贫效果难以有效发挥。本文在集体行动理论指导下,通过案例分析表明,不同组织类型合作社的益贫效果差异显著,有效组织益贫的集体行动能促使益贫效果的发挥,合作社各参与主体的益贫倾向与话语权共同决定合作社的益贫效果,因此,提升合作社益贫效果的路径应是强制性加入有益贫倾向的主体,提升益贫主体的资源禀赋。两种路径分别通过强制性措施和选择性激励打破集体行动的困境,将合作社成员的个人行为转化为具有益贫效果的集体行动,使合作社的益贫效果得以有效发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永胜
近年来,农民合作社数量迅猛增长。合作社把分散的小农户组织起来采取供给安全食品的集体行动,对于从供给侧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意义重大。论文从集体行动理论的视角,调查了7省10家供给安全食品的合作社和5家未能供给安全食品的合作社,对比了合作社采取集体行动的内部因素,考察了影响合作社供给安全食品的集体行动的外部因素,认为合作社领导的道德资本是合作社供给安全食品的第一要素,健全的新制度供给、选择性激励和可信承诺是主要条件,解决安全食品的销路是促进合作社供给安全食品的集体行动的重要外部条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通
自治是中国乡村治理的一贯制度特征;制度因素和组织因素是分析乡村治理过程的有效线索。通过对S村灌溉、复耕、修路和规模种植等集体行动事件的"深描",以实现对中国乡村治理的场景化解读;同时,对案例的反思和案例间的对比,发现中国乡村治理中的集体行动机理。从制度因素和组织因素的交互影响来看,中国乡村治理中的集体行动包括选择性作为、双重性效应、权宜性嵌套和带头人依赖等四方面内容,这也构成了中国的乡村治理逻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永霞 葛于壮
大学学术治理是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行动与学术治理在目标上的耦合意味着理论上的适用性,将集体行动理论引入大学学术治理议题,能够厘清学术治理集体行动实践逻辑并为走出集体行动困境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其中制度因素与组织因素在集体行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集体行动视阈下学术治理的实践逻辑主要包括,选择性激励:学术治理集体行动的核心动力,制度建构:学术治理集体行动的重要依托,学术创新:学术治理集体行动的价值导向。基于此,应从寻求学术道德共识、坚持优良的制度实践、完善评价规则标准层面构建学术治理集体行动的整合机制。
关键词:
学术治理 集体行动 实践逻辑 整合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亚华 臧良震
"大国小农"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对我国农村集体行动进而乡村治理的成败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以我国小农户的特征为切入点,利用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剖析小农户参与农村集体行动的逻辑,揭示我国小农户的特征和对农村集体行动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我国小农户参与农村集体行动的趋势。总体而言,小农户的诸多特征不利于我国农村集体行动的开展,尤其是自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以来,人均资源禀赋不足、耕地细碎化严重、农户持续分化等小农户特征,是导致我国农村集体行动衰败的重要原因。长远来看,土地流转、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和农户收入提高等因素将有助于扭转我国农村集体行动的衰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新的契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瑞娥 张倩肖
个体理性的效率追求是经济活动的动力,但个体理性往往导致集体非理性。本文从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概念的相对性出发,探讨个体、地方政府、国家在经济活动中本位利益的追求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背离。纯粹的市场效率追求会导致“市场失灵,”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时如果无法有效约束个体理性的本位利益追求与政绩偏好,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政府失灵”。在“双重失灵”的情况下,集体行动的逻辑必然导致可持续发展陷入困境。要在个体理性的效率追求与集体理性的“共同信念”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明确政府责任并进行追加性制度投资。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个体理性 集体理性 双重失灵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黄胜忠
本文从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视角分析了农民合作社的形成逻辑、边界和本质规定。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合作社的形成是由利益相关者的两次集体选择决定;两次集体选择和交易契约的边界共同决定农民合作社的所有权边界和经营边界;农民合作社本质上是利益相关者相互关系的联结。本文提出了一个"三角型框架",主张运用架构分析方法理解中国农民合作社的组织特性,并强调"殊途同归"的重要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任大鹏 郭海霞
本文从集体行动的逻辑出发,针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践中的几个问题,分析了合作社制度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矛盾和关系。笔者认为集体行动的困境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的原因;"骨干成员"存在的合作社由于能促成集体行动而发展较快;面临市场环境变化和竞争压力,合作社在实践中运用一定的强制、承认差别以及向成员提供选择性激励等措施来促成集体行动的实现;当前政府对合作社的扶持应转变到完善合作社立法、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上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光华 朱春燕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普遍偏小。而群体规模影响集体行动的观点不利于合作社的发展。实际上,规模扩大未必影响合作社的绩效。在规模扩大过程中,合作社可以采用横向分部门分地区、纵向分层级的方式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严格控制工作人员和核心成员数量,以此来限制单个群体规模。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群体规模 集体行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凯 周洁红 陈潇
当前我国农产品优质优价机制尚未建立,实现安全农产品溢价存在一定困难,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又存在成员异质性明显、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等问题,集体行动理论表明合作社很可能由于无法解决搭便车问题而陷入质量安全控制不力的困境。本文基于浙江省7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数据对合作社质量安全控制水平进行了分析,并依托扩展的集体行动分析框架对合作社规模、结构、治理规则与合作社质量安全控制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作社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方面有积极作用,但不同合作社质量安全控制水平差异较大,且这种差异与其规模、成员异质性显著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