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40)
- 2023(19320)
- 2022(16559)
- 2021(15384)
- 2020(12742)
- 2019(29180)
- 2018(28989)
- 2017(55071)
- 2016(29957)
- 2015(33628)
- 2014(33242)
- 2013(32181)
- 2012(29263)
- 2011(26291)
- 2010(26279)
- 2009(24449)
- 2008(23329)
- 2007(20667)
- 2006(18001)
- 2005(15378)
- 学科
- 济(114099)
- 经济(113935)
- 管理(86584)
- 业(82451)
- 企(66661)
- 企业(66661)
- 方法(50834)
- 数学(44048)
- 数学方法(43399)
- 农(39079)
- 财(31553)
- 中国(31096)
- 业经(28358)
- 农业(25935)
- 制(25424)
- 学(24778)
- 地方(24169)
- 理论(20109)
- 务(19543)
- 贸(19519)
- 贸易(19508)
- 财务(19454)
- 财务管理(19409)
- 易(18942)
- 银(18378)
- 企业财务(18343)
- 银行(18327)
- 环境(18149)
- 体(17913)
- 和(17748)
- 机构
- 学院(414652)
- 大学(413404)
- 管理(161328)
- 济(160369)
- 经济(156740)
- 理学(140053)
- 理学院(138470)
- 研究(136040)
- 管理学(135742)
- 管理学院(134982)
- 中国(101027)
- 京(86917)
- 科学(84951)
- 财(75690)
- 农(70480)
- 所(67108)
- 业大(63240)
- 中心(62896)
- 研究所(61187)
- 江(61022)
- 财经(60247)
- 范(55921)
- 师范(55338)
- 经(54734)
- 农业(54438)
- 北京(53936)
- 院(49922)
- 州(49280)
- 经济学(48421)
- 技术(44902)
- 基金
- 项目(289353)
- 科学(227493)
- 研究(213082)
- 基金(208766)
- 家(181915)
- 国家(180387)
- 科学基金(155217)
- 社会(133735)
- 社会科(126451)
- 社会科学(126424)
- 省(114083)
- 基金项目(110515)
- 自然(100501)
- 教育(99201)
- 自然科(98143)
- 自然科学(98117)
- 自然科学基金(96287)
- 划(95613)
- 编号(88054)
- 资助(85128)
- 成果(71427)
- 重点(64823)
- 部(63405)
- 发(61537)
- 课题(60790)
- 创(60101)
- 创新(56071)
- 科研(55185)
- 国家社会(54833)
- 教育部(54593)
- 期刊
- 济(176604)
- 经济(176604)
- 研究(118607)
- 中国(81310)
- 学报(67182)
- 农(67164)
- 科学(60732)
- 财(58863)
- 管理(58376)
- 大学(51800)
- 教育(50172)
- 学学(48850)
- 农业(45373)
- 技术(36896)
- 融(35146)
- 金融(35146)
- 业经(31732)
- 财经(28959)
- 经济研究(27212)
- 经(24774)
- 问题(22715)
- 业(21485)
- 版(21149)
- 图书(20372)
- 科技(19800)
- 理论(18716)
- 技术经济(18242)
- 业大(17747)
- 现代(17684)
- 商业(17585)
共检索到600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蔡龚涛
合村并居是新农村就地城镇化的重要方式,是一种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社会结构、治理模式以及整体生存环境的措施,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一种路径。针对近年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通过对皖北H社区这一成功典型案例的深描,以集体行动理论为研究视角,分析合村并居建设过程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村两委主导的自治机制、精英群体组建的关系网络机制、基层政府参与的行政机制、资本力量介入的市场机制共同构成了H社区合村并居能够中有序推进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
合村并居 集体行动 动力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通
自治是中国乡村治理的一贯制度特征;制度因素和组织因素是分析乡村治理过程的有效线索。通过对S村灌溉、复耕、修路和规模种植等集体行动事件的"深描",以实现对中国乡村治理的场景化解读;同时,对案例的反思和案例间的对比,发现中国乡村治理中的集体行动机理。从制度因素和组织因素的交互影响来看,中国乡村治理中的集体行动包括选择性作为、双重性效应、权宜性嵌套和带头人依赖等四方面内容,这也构成了中国的乡村治理逻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颜华 董富强
激活内生发展动力是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治理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集体行动理论,以江苏省为例,利用2022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运用OL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系统性考察乡村产业融合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探讨村庄集体行动在乡村产业融合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乡村产业融合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经过模型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揭示,村庄集体行动,即组织领导力和农民参与度,在乡村产业融合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内部融合型、多功能拓展型和技术渗透型的融合模式能显著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而产业链纵向延伸型则影响不显著;在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村庄,产业融合的积极效应更为显著。据此,政府应通过完善产业融合扶持政策、探索产业融合促进集体行动达成的转化机制、防范由产业链纵向延伸型融合模式引致的生态环境风险和加快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颜华 董富强
激活内生发展动力是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治理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集体行动理论,以江苏省为例,利用2022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运用OL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系统性考察乡村产业融合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探讨村庄集体行动在乡村产业融合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乡村产业融合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经过模型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揭示,村庄集体行动,即组织领导力和农民参与度,在乡村产业融合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内部融合型、多功能拓展型和技术渗透型的融合模式能显著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而产业链纵向延伸型则影响不显著;在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村庄,产业融合的积极效应更为显著。据此,政府应通过完善产业融合扶持政策、探索产业融合促进集体行动达成的转化机制、防范由产业链纵向延伸型融合模式引致的生态环境风险和加快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钰 白洁
从集体行动理论角度出发,以单家银行作为行动决策的主体和研究分析的对象,构建行动决策模型,对银行参与联合授信的意愿进行研究,并对联合授信机制试点过程中遇到的诸如银行参与积极性不高、企业正常运营时银行对联合授信重视不足、部分中小银行不愿参与联合授信、较多异地银行拒绝参加联合授信、参与银行数量过多的联合授信运行质量不高、联合授信额度测算过于宽松、银行间信息共享流于形式等问题逐一进行理论上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建立完善选择性激励机制、降低联合授信运行成本、培养银行间的社会资本、按照"小少近"原则选择试点、制定适应性的试点推进策略等政策建议,以期为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艺宁 潘伟光
自2015年开始,我国农村先后进行五批股改试点,致力于解决长期以来农村集体产权模糊的问题,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但当前集体经济外部依赖性强,整体水平不高。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理论机制阐述和案例分析对股改效果进行评估。研究发现,股改能够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并实现分红和增进农民社会福利;股改通过提高农民集体认同,形成农民集体行动,改变资源配置,推动集体经济发展;股改对集体经济影响具有时滞性。最后提出加快集成改革,有序破除农村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发挥地方财政职能支持农村建设,激活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守住各类底线红线、探索适合的发展模式与路径、进行市场化经营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股改 集体认同 集体行动 集体经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平江 刘思
农民"善分"抑或"善合"是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从行动者行为激励的视角,集体行动理论认为,组织规模越小越有利于集体行动开展。本文通过对一个宗族个案的分析发现,农民在追求较小规模组织"分"的同时能够有效维系较大规模组织的"合"。由此可见,"分"与"合"并非二元对立。"分"是破解集体利益分配难题的有效路径,但"合"是实现集体利益有效供给的重要方式。通过特定层次性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实现"分"与"合"的有机统一。对于当前农村社会而言,既要进一步强化个体权利的保护以激活个体活力,同时也应该通过社会组织建设强化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
关键词:
集体行动 农民组织 公共产品供给 宗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成良
宗族村落的农民集体行动表现出较强的组织性,这种强组织性以农民的血缘和地缘认同为基础,以情感和共同利益为纽带,形成一个自组织系统,在此基础上的农民集体行动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文章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桂北一个宗族村落的集体行动进行深描,探究在多元主体互动中农民集体行动的复杂性:村组干部的主导,积极分子和第三种力量的介入,群众的共同参与,形成并引导着集体行动,从而在与不同主体的互动中选择有利于共同体的行动策略。政府对农民自组织集体行动要慎重对待,理性分析行动诉求,切忌将矛盾上升,不仅要稳妥地将问题解决在基层,还要警惕其他势力介入到群体性事件中,冲击社会稳定。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晓军 黄馨
构建分权化地方政府之间的新型合作关系,形成高效的协调与合作机制是当前我国同城化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在梳理总结我国同城化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主要障碍基础上,引入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从制度行动者层面对区域管治机制进行解析,并基于该视角提出同城化合作机制,为破除同城化战略实施瓶颈、促进近域城市整合、创新区域治理模式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关键词:
同城化 制度性集体行动 合作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苏毅清 覃思杰 舒全峰
政府主导、自由市场与农户自组织三种制度路径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这可能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集体行动难以被激活。本文基于嵌套制度体系分析框架剖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福绵区生猪养殖粪污治理的案例,揭示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具体激活机制。研究发现:政府主导、自由市场与农户自组织三种制度路径的融合,需要以制度路径与治理情境的匹配为前提条件,由此实现以不同制度层级规则互动为本质的制度路径融合。不同制度层级规则的互动使嵌套制度体系获得结构上的稳定性与应对冲击的韧性,进而改善影响集体行动的关键要件,并最终实现集体行动的激活。基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激活机制,本文进一步提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激活机制是由“制下市场”这一制度模块单元所驱动的。因此,无论具体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情境如何,实践中只有成功构建“制下市场”制度模块单元,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集体行动才有望得到激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莉 景普秋
基于城乡互动的视角,从提升农村主体地位和打通城乡互动渠道两方面出发,认为农村产业链延伸融合、农业功能拓展融合、信息技术全面融合、城乡产业转移融合与优势产业空间集聚融合共同组成了农村网络式产业融合。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制度放松、市场需求多样化、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位与资源优势是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主要动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文钊 张黎黎
村民自治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困扰着中国学者和实践者的重大问题。村民自治是农村公共治理的发展,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度基础。通过提出研究村民自治和自主治理的制度框架,对赶场坡村村组自治实践的分析,提出村民自治的核心和关键问题是村民能否通过自主治理来解决自身的公共物品供给和维护,社会规范的提供,以及社会冲突的解决和处理。赶场坡村组自治的实践,它意味着中国村民可以在小范围内成功自发和自主治理解决其所面临的公共问题,其试验的示范意义甚至高于试验本身,它预示着只要具备一定的制度环境,中国村民也拥有自治能力,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解决自身所面临的公共问题。
关键词:
村民自治 集体行动 制度变迁 公共精神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珍
本文从集体行动的逻辑视角分析村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机理,以团结村为例,探析农地流转后村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的变化。研究显示,村庄规模与成员结构是影响成员参与供给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集体行动的重要因素;农地流转改变了村庄规模及成员结构,使村庄中经营农业的成员数量减少,村庄成员结构由同质性变为异质性,村庄从个体规模相等且规模很小的大集团变成个体规模不等的小集团,促进了集体行动的形成,最终提升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水平;提出了鼓励有条件的村庄有序稳定流转农地、农地应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发挥村委会在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中的作用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静 廖晓明
[目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人地矛盾日渐尖锐,耕地保护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基于以上背景,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落实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还关系到农民、农业、农村的稳定与繁荣。[方法]因此基于对现有文献的借鉴和总结的基础上,重点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从正、负面相关机制对其流转有关的动力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具体运用归纳法、案例分析法,简要阐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形式、相关政策等流转现状,详细分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相关动因和存在的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静 廖晓明
[目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人地矛盾日渐尖锐,耕地保护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基于以上背景,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落实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还关系到农民、农业、农村的稳定与繁荣。[方法]因此基于对现有文献的借鉴和总结的基础上,重点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从正、负面相关机制对其流转有关的动力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具体运用归纳法、案例分析法,简要阐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形式、相关政策等流转现状,详细分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相关动因和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流转过程中涉及相关主体的利益问题。[结果]得出只有充分了解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动力机制,其中不仅包括政策的刺激、周边环境的影响、经济利益的诱导等正面促进因素,还包括产权的不清晰和收益分配不合理等阻碍因素。[结论]并从各个主体的利益出发,保障他们的相关权益,达到主体间利益的均衡才能促使流转有序顺利地进行,最后给出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公共选择视角下的集体行动效率及其制度含义
集体行动理论视域下独立董事集体履职保障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力机制研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视角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政策变迁考察与分析——动力机制视角下倡导联盟框架的应用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理论逻辑与治理机制——基于集体行动理论视角
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的小型农田水利供给机制分析——一个村庄集体行动模型的构建及检验
村改居群体就业徘徊问题观察——基于比较优势视角
集体行动视阈下大学学术治理的实践逻辑与整合机制
“乐业”与“安居”:乡村人才振兴的动力机制研究——基于陕西省元村的个案分析
津京冀一体化下的区域购房与政府调控——基于集体行动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