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90)
2023(8837)
2022(7223)
2021(6546)
2020(5033)
2019(11275)
2018(10982)
2017(19779)
2016(10978)
2015(12173)
2014(12406)
2013(11916)
2012(11542)
2011(10688)
2010(10960)
2009(10019)
2008(9766)
2007(9009)
2006(8345)
2005(7830)
作者
(33269)
(27693)
(27556)
(25984)
(17595)
(13149)
(12501)
(10795)
(10690)
(9995)
(9556)
(9288)
(9038)
(8919)
(8831)
(8427)
(8097)
(8040)
(7989)
(7826)
(7181)
(6964)
(6748)
(6487)
(6350)
(6260)
(6122)
(6069)
(5710)
(5684)
学科
(48087)
经济(48024)
管理(26742)
(26532)
中国(19196)
地方(18575)
(18030)
企业(18030)
(17642)
业经(12876)
农业(12351)
(10671)
(10467)
金融(10460)
(10391)
(10377)
(10344)
银行(10326)
地方经济(10287)
方法(10268)
(10168)
(9316)
(8337)
贸易(8327)
(8295)
环境(8110)
数学(7999)
(7961)
数学方法(7899)
理论(7862)
机构
学院(156376)
大学(152104)
研究(62398)
(61288)
经济(59697)
管理(52451)
中国(47898)
理学(42830)
理学院(42232)
管理学(41434)
管理学院(41143)
科学(38057)
(34712)
(32714)
(30784)
(29429)
研究所(29332)
中心(27947)
(26700)
(24451)
师范(24154)
农业(23750)
(22871)
业大(22780)
北京(22683)
(21811)
财经(21627)
(21097)
技术(20094)
(19392)
基金
项目(97917)
研究(76113)
科学(75699)
基金(65990)
(57754)
国家(57135)
科学基金(47258)
社会(46470)
社会科(43783)
社会科学(43776)
(41092)
教育(34574)
(33941)
基金项目(33717)
编号(32773)
(28083)
成果(28072)
自然(27387)
自然科(26688)
自然科学(26681)
自然科学基金(26161)
资助(26097)
课题(24853)
发展(22814)
重点(22716)
(22410)
(20647)
(20372)
(20213)
(19358)
期刊
(83066)
经济(83066)
研究(52341)
中国(43370)
(31353)
教育(26707)
学报(25397)
科学(23243)
(21541)
管理(21361)
农业(21264)
大学(19164)
(19005)
金融(19005)
学学(17820)
业经(16159)
技术(15035)
经济研究(13158)
(10539)
财经(10475)
问题(10470)
(9126)
职业(8485)
图书(8439)
(8436)
论坛(8436)
(7995)
(7960)
商业(7819)
世界(7801)
共检索到265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瑞娥  张倩肖  
个体理性的效率追求是经济活动的动力,但个体理性往往导致集体非理性。本文从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概念的相对性出发,探讨个体、地方政府、国家在经济活动中本位利益的追求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背离。纯粹的市场效率追求会导致“市场失灵,”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时如果无法有效约束个体理性的本位利益追求与政绩偏好,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政府失灵”。在“双重失灵”的情况下,集体行动的逻辑必然导致可持续发展陷入困境。要在个体理性的效率追求与集体理性的“共同信念”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明确政府责任并进行追加性制度投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彦丽  林坚  
本文从集体行动的逻辑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几个问题,认为:集体行动的悖论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农民收入差距扩大客观上有利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合作原则修订的根本动因是追求集团利益的实现,它并不必然改变合作社的本质;政府支持可以拓宽合作社的生存边界,因此往往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冬冬  王思博  
文章基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理论,结合公众环保参与机制构建面临的困境制约,揭示构建公众环保参与机制的理论基础,并提出相应破解对策,力求为中国政府相关施政理念的调整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靖   尚嘉珉  
不完全契约理论视域下,契约设计明晰产教融合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权益保障、契约执行促进产教融合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共赢、契约调整优化产教融合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通变达权。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中留有价值目标取向冲突、有限理性矛盾挑战及产教信息封闭阻塞的契约设计之困;显现沟通协调机制失灵、职教发展氛围失范及社会网络关系失衡的契约执行之难;存在激励制度不健全、资产专用性不坚韧及适变能力不充分的契约调整之窘。可通过优化契约设计,提升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认知;强化契约执行,增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信心;细化契约调整,通畅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运营,助推其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文彬   段文雅  
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也已成为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必然路径。由村集体自主经营、风险与收益共担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较为常见且成效良多,但其面临的现实挑战也十分凸显。论文借助整体治理理论构建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系统梳理自主经营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碎片化困境、盘活逻辑和实践策略。一方面,系统支持不足、竞争力缺乏、主体认同不强、利益分配混乱、产业经营乏力等构成了困境内容;另一方面,政府加强战略部署、挖掘乡村特色资源价值、夯实多元主体信任认同、增强利益联结、深化组织建设等都是重要的盘活逻辑。为此,整体改善自主经营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时,需采取持续完善系列政策体系、激发新时代集体经济精神、加速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和培育专业经营型人才等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亚华  臧良震  
"大国小农"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对我国农村集体行动进而乡村治理的成败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以我国小农户的特征为切入点,利用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剖析小农户参与农村集体行动的逻辑,揭示我国小农户的特征和对农村集体行动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我国小农户参与农村集体行动的趋势。总体而言,小农户的诸多特征不利于我国农村集体行动的开展,尤其是自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以来,人均资源禀赋不足、耕地细碎化严重、农户持续分化等小农户特征,是导致我国农村集体行动衰败的重要原因。长远来看,土地流转、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和农户收入提高等因素将有助于扭转我国农村集体行动的衰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新的契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革  张新民  
欧洲会计协调是指欧盟为了协调各成员国的会计活动,通过制定和颁布一系列指令,对各国会计准则上的差异设定限度,以增加欧盟内各国会计实务和财务信息的统一性和可比性。从集体行动逻辑理论的观点看,这可视为一种两个以上的个人(此处指政府)形成的一项以会计准则为标的的特殊契约交易的集体行动。本文将对欧洲会计协调的分析与思考纳入集体行动逻辑的理论框架中,在解释其现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重点对欧洲会计协调中出现的障碍加以深入的研究和剖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之路。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宫哲元  
本文尝试运用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的主要观点解释合作社原则的变迁。研究发现,合作社核心原则的变化来自对促进合作行为和合作组织产生与发展的激励性需求,实质上可视作一种"选择性激励"制度,目的在于消除社员的"搭便车"行为,促成集体行动的成功。本文同时根据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提出两点质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瑞娥  
可持续发展从理论到实践的推进始终是和资本关系交织在一起的,而资本逻辑与可持续发展范式存在许多背反、矛盾和冲突。本文通过对可持续发展资本支撑与资本逻辑的哲理性思考,试图在两者的背反中发现其兼蓄、互融,并从制度设计上构建“四大资本”协调发展与“短线资本补齐”的社会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薇薇  陈文海  
大学生在公益创业中遭遇主体需求与教育内容的严重脱域,刚性制度与柔性氛围的张力失衡,创业理想与现实能力的巨大差势。超越现存的发展困境应遵循以下行动逻辑:国家层面给予刚性支持,社会层面提供生长土壤,学校层面强化能力提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景平  
基于公共池塘资源理论,从社区居民自身入手,运用博弈论模型分析发现,"搭便车"是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治理中居民集体行动困境的内在根源。认为虽然存在"搭便车"的现象,但在有约束力的社区规则的条件下,形成居民集体行动是可能的。认为构筑社区规则,明确社区居民的权利义务关系,居民实现规则承诺,实施有效的监督,是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治理中居民集体行动的实现路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标  艾凌  
社区是具有共同利益的社区居民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社区居民集体行动是实现社区居民集体福利最大化的必备条件。但在社区治理实践中,个人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存在集体行动困境。囚徒困境模型、公地悲剧模型、搭便车模型从经济学视角解释了社区居民集体行动困境的根源。在社区治理中,激励社区居民集体行动的举措有:明晰社区物品产权,明确主体责任;对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的选择性激励;完善社区治理结构,搭建居民集体行动平台,变居民单次博弈为重复博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晟之  冯杰  何海燕  
社区通过组织制度和机制创新,以广泛的社区参与为基础,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破解集体行动困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平武县关坝村案例研究发现,以村两委为管理核心,合作社、保护中心、兴趣小组多级支持互动,社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共建共治共享,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人才振兴、组织管理、社会影响等方面产生一定成效,实践出一条保护与发展共赢的道路。但是也存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程度不高,社区组织之间存在一定的交易成本,外部性效益内化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创新一核多级,多元共建治理机制,强调赋予权力、增强能力、引入智力与内化动力并举、提高社区集体行动力和活力、重视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治理等理念。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万里  
中国式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经济增长型激励导致政府职能的经济增长导向,而不完善的财政体制安排、官员产生的公共选择机制和人员自由流动的Tiebout机制的双重缺失进一步强化了政府职能的增长导向,社会管理职能却被大大忽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政府社会性公共品供给不足,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导致经济社会非均衡发展,产生公共事务中的"集体行动困境"。进一步改革不能将焦点全部集中于地方政府,换言之,中央政府事权"下移"、经济增长型激励异化、过度的政府支出地方化和监督制约的缺位共同造成了地方政府行为的经济增长导向和经济社会非均衡发展。必须辩证看待转轨过程中的地方政府及其所处的制度环境,通过政治突破、体制突破...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袁定喜  聂影  
我国开展对外CDM项目合作市场前景广阔,但当前在合作过程中遭遇到了项目投资成本高、合作风险大、国际碳贸易定价权缺失、推动技术转让的效果欠佳以及碳贸易市场体系构建滞后等发展困境。文章在分析这些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对外CDM项目合作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