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48)
- 2023(10434)
- 2022(8576)
- 2021(8027)
- 2020(6302)
- 2019(14152)
- 2018(14023)
- 2017(25755)
- 2016(14429)
- 2015(16233)
- 2014(16495)
- 2013(16113)
- 2012(15467)
- 2011(14361)
- 2010(14734)
- 2009(13336)
- 2008(12949)
- 2007(11962)
- 2006(11019)
- 2005(10169)
- 学科
- 济(63910)
- 经济(63835)
- 农(46862)
- 业(41879)
- 农业(31369)
- 管理(30099)
- 中国(23082)
- 地方(21835)
- 企(19073)
- 企业(19073)
- 业经(18576)
- 制(14286)
- 发(14053)
- 方法(13969)
- 学(12291)
- 银(12112)
- 银行(12091)
- 行(11898)
- 融(11862)
- 金融(11854)
- 数学(11624)
- 数学方法(11512)
- 体(11237)
- 发展(11213)
- 展(11183)
- 农业经济(11156)
- 地方经济(10720)
- 贸(10467)
- 贸易(10455)
- 技术(10277)
- 机构
- 学院(205977)
- 大学(196613)
- 济(84252)
- 经济(82265)
- 研究(79449)
- 管理(72253)
- 中国(61181)
- 理学(60371)
- 理学院(59654)
- 管理学(58645)
- 管理学院(58276)
- 农(57502)
- 科学(47846)
- 农业(43814)
- 京(43294)
- 所(41354)
- 业大(37125)
- 研究所(37111)
- 中心(36562)
- 财(36310)
- 江(35235)
- 范(30593)
- 师范(30267)
- 省(28207)
- 院(27926)
- 州(27810)
- 北京(27369)
- 财经(26912)
- 农业大学(26619)
- 技术(25799)
- 基金
- 项目(130627)
- 研究(102813)
- 科学(101207)
- 基金(88443)
- 家(77132)
- 国家(76259)
- 科学基金(63366)
- 社会(62725)
- 社会科(58769)
- 社会科学(58759)
- 省(55854)
- 教育(46918)
- 基金项目(46371)
- 编号(45982)
- 划(45073)
- 成果(37796)
- 自然(37065)
- 自然科(36104)
- 自然科学(36096)
- 发(35721)
- 自然科学基金(35408)
- 资助(34423)
- 课题(33143)
- 农(32086)
- 重点(29831)
- 发展(29207)
- 展(28717)
- 部(28182)
- 创(27281)
- 年(27231)
- 期刊
- 济(112213)
- 经济(112213)
- 研究(64376)
- 农(62900)
- 中国(57112)
- 农业(42269)
- 教育(33493)
- 学报(33438)
- 科学(30946)
- 大学(26005)
- 融(25516)
- 金融(25516)
- 业经(25275)
- 财(25080)
- 学学(24459)
- 管理(24376)
- 技术(21142)
- 业(19912)
- 问题(15527)
- 农村(15050)
- 村(15050)
- 经济研究(14958)
- 农业经济(14817)
- 世界(12610)
- 财经(12540)
- 版(12385)
- 职业(11614)
- 经济问题(11557)
- 经(10876)
- 坛(10727)
共检索到342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彦丽 林坚
本文从集体行动的逻辑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几个问题,认为:集体行动的悖论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农民收入差距扩大客观上有利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合作原则修订的根本动因是追求集团利益的实现,它并不必然改变合作社的本质;政府支持可以拓宽合作社的生存边界,因此往往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集体行动悖论 合作原则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光华 贺东航 朱春燕
本文的研究基于集体行动理论展开,主要通过分析福建省和海南省的二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案例,力求真实、直观地反映群体规模与合作社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奥尔森的"集体行动逻辑"隐含着集体行动的目标和任务不可细分的假设;群体规模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绩效没有直接关系,大小规模的合作社都可能良好发展。本文认为,一方面,小规模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一定的设立和发展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不要盲目扩大组织规模,部分合作社保持小规模是合理的;另一方面,群体规模扩大未必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还可能形成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在发展中合理分权、分层,发展成为"分权制企业",以摆脱"集体行动困境"。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宫哲元
本文尝试运用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的主要观点解释合作社原则的变迁。研究发现,合作社核心原则的变化来自对促进合作行为和合作组织产生与发展的激励性需求,实质上可视作一种"选择性激励"制度,目的在于消除社员的"搭便车"行为,促成集体行动的成功。本文同时根据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提出两点质疑。
关键词:
集体行动 合作社原则 变迁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双怡 冯琼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程中,农户的行为选择体现了农户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变化与现实需求,对农民组织化发展会产生影响。在我国农民组织化、合作化发展进程中,农户与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对抗行为始终存在。要对具体情境中的农户行为进行分析,关注农户在不同阶段的行为逻辑及农户的实际需要和利益诉求。可以通过完善保障体系、尊重农户需求、维护制度权威、完善组织结构等措施,规避农户生存风险,实现农户深度参与,提高农户契约意识,促进人际关系合理化,进而提升农民组织化成效,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苏志豪 何慧丽 徐卫周
认知困境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受限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这两类组织均属于合作经济理论与我国村情相碰撞的产物,但前者偏向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后者则偏向于狭义的西方经济学,由此形塑了核心生成要素、价值观、组织目标、成员认定、所有权、经营权、分配权、交易权、法律适用和存续性等特性差异。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把二者混淆的内在机理在于继承集体化时期的认识,面临统分交织下的集体资产边界模糊、法律与实践的衔接困难以及村干部的双重身份张力。在消除认识误区的基础上,本文针对强能人、强资产和弱资产这三种常见的农村地域条件而提出相应的关联路径,使其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使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光华 朱春燕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普遍偏小。而群体规模影响集体行动的观点不利于合作社的发展。实际上,规模扩大未必影响合作社的绩效。在规模扩大过程中,合作社可以采用横向分部门分地区、纵向分层级的方式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严格控制工作人员和核心成员数量,以此来限制单个群体规模。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群体规模 集体行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尚勇
本文运用历史、现实和逻辑方法,研究农民合作社制度的设置逻辑,进而揭示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农民合作社在一国经济发展第三阶段的历史作用是,通过将传统农业家庭经营提升到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方式,"拿"回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的大部分利润,并以此将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提升到社会平均水平。为此,农民合作社只能实行"普惠制",对内实行利益分享、有限积累、限制股金分红、限制大股东和一人一票的民主管理制度,这使得农民合作社缺乏"效率",无法与同行业普通工商企业竞争,因此需要政府和社会等外部经济力量的支持。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制度逻辑 制度要求 政府支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瑞娥 张倩肖
个体理性的效率追求是经济活动的动力,但个体理性往往导致集体非理性。本文从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概念的相对性出发,探讨个体、地方政府、国家在经济活动中本位利益的追求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背离。纯粹的市场效率追求会导致“市场失灵,”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时如果无法有效约束个体理性的本位利益追求与政绩偏好,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政府失灵”。在“双重失灵”的情况下,集体行动的逻辑必然导致可持续发展陷入困境。要在个体理性的效率追求与集体理性的“共同信念”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明确政府责任并进行追加性制度投资。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个体理性 集体理性 双重失灵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宝玉
股权安排与社会资本都是合作社治理的有效机制,两者之间既存在替代性也存在互补性关系,替代性激励着合作社寻求更低治理成本,获取更高治理收益,互补性意味着合作社整体性制度安排可以内在一致。合作社组建期,社员间的依赖性与协调性要求越高,其对社会资本治理的需求也就越大;合作社成长期,社员异质性增强、交易频率增加又会使合作社对股权安排的需求增加;合作社成熟期,社会资本和股权安排的动用将在不同适用对象上出现分化。两种治理机制的替代、互补与适用性匹配能够保障不同生命周期合作社治理的整体有效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黄胜忠
本文从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视角分析了农民合作社的形成逻辑、边界和本质规定。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合作社的形成是由利益相关者的两次集体选择决定;两次集体选择和交易契约的边界共同决定农民合作社的所有权边界和经营边界;农民合作社本质上是利益相关者相互关系的联结。本文提出了一个"三角型框架",主张运用架构分析方法理解中国农民合作社的组织特性,并强调"殊途同归"的重要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旭初
农民合作社发展中的政府行为是合作社理论与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我国强势政府全面治理的情境中,农民合作社与政府之间存在着不对称的相互赋权关系,而政府拥有较大的干预优势和作用空间。本文从赋权理论视角,基于我国政府与农民合作社的现实关系状况,揭示了合作社发展中政府行为的动因、维度及作用机制,研判了合作社发展中政府赋权行为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晓峰 邢成举
农民合作社的制度安排具有益贫性的显著特征,这使其能够成为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理想载体。农民合作社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不合理的根本原因在于普通农户无股权,使合作社与普通农户之间难以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整合国家财政扶贫资源与合作社进行对接,再吸纳贫困农户的自有资源,一方面有助于依托合作社推动建立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合作金融扶贫与农业科技扶贫相结合的精准扶贫体制机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贫困农户在合作社中的股权份额,改善合作社的产权构成,使贫困农户能够更好地参与合作组织并逐步提升合作自治能力,推动合作社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走上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任笔墨 任晓冬 熊康宁
合作社一般为互助和益贫型合作经济组织,然而现在很多合作社的益贫效果难以有效发挥。本文在集体行动理论指导下,通过案例分析表明,不同组织类型合作社的益贫效果差异显著,有效组织益贫的集体行动能促使益贫效果的发挥,合作社各参与主体的益贫倾向与话语权共同决定合作社的益贫效果,因此,提升合作社益贫效果的路径应是强制性加入有益贫倾向的主体,提升益贫主体的资源禀赋。两种路径分别通过强制性措施和选择性激励打破集体行动的困境,将合作社成员的个人行为转化为具有益贫效果的集体行动,使合作社的益贫效果得以有效发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赵黎
发展合作经济与集体经济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结构-行动关系下的新制度主义分析框架,探寻村社合一型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的制度逻辑与实践逻辑。本文认为,村社合一型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是在一定的社会结构和制度情境下,集体经济组织与合作经济组织相互融合与嵌入的发展过程。制度性建构机制、理性化选择机制和模仿性扩散机制,既形塑了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动运行中村社合一型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的生成路径、演化空间与组织边界,也使其实践发展面临需要克服的困境。在新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条件下,村社合一型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需要进一步调整国家、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进一步拓展市场机制的运作空间,健全社群合作机制,完善行动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可以为村社合一型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这有助于在促进国家与乡村社会良好互动的过程中实现集体回归。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兆余 郝泽芸
农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甘肃省陇中地区B合作社产业发展进行考察,发现合作社产业发展是策略行动的过程。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合作社采取了"跑项目""拉关系""面子压迫""利益诱导"等策略,获得合作社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之所以如此,与农村资源行政化配置、村庄的社会关系结构和村民的价值观念有密切的关系。农村合作社的产业发展,不完全是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政治逻辑、社会逻辑和经济逻辑的统一。
关键词:
合作社 产业发展 策略 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