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90)
- 2023(9882)
- 2022(8393)
- 2021(7753)
- 2020(6707)
- 2019(15229)
- 2018(15287)
- 2017(29601)
- 2016(16204)
- 2015(18152)
- 2014(18098)
- 2013(17700)
- 2012(16508)
- 2011(14855)
- 2010(15134)
- 2009(14478)
- 2008(14239)
- 2007(13217)
- 2006(11764)
- 2005(11030)
- 学科
- 济(59885)
- 经济(59771)
- 管理(49701)
- 业(45247)
- 企(36269)
- 企业(36269)
- 方法(23810)
- 财(21981)
- 数学(20721)
- 数学方法(20513)
- 中国(20105)
- 制(19241)
- 农(19008)
- 贸(17400)
- 贸易(17394)
- 易(17145)
- 体(13626)
- 业经(13466)
- 银(13049)
- 银行(13025)
- 出(12888)
- 行(12500)
- 务(12225)
- 财务(12187)
- 财务管理(12153)
- 学(11992)
- 农业(11697)
- 企业财务(11464)
- 融(11376)
- 金融(11369)
- 机构
- 大学(229105)
- 学院(228723)
- 济(96308)
- 经济(94187)
- 管理(83561)
- 研究(77557)
- 理学(70510)
- 理学院(69749)
- 管理学(68635)
- 管理学院(68223)
- 中国(61858)
- 财(51696)
- 京(48901)
- 科学(44016)
- 财经(39358)
- 所(39269)
- 农(36502)
- 江(36018)
- 经(35448)
- 中心(35310)
- 研究所(34636)
- 业大(31315)
- 北京(31244)
- 经济学(30490)
- 财经大学(28887)
- 范(28723)
- 农业(28473)
- 院(28465)
- 师范(28385)
- 州(28306)
- 基金
- 项目(143230)
- 科学(111989)
- 研究(108328)
- 基金(103286)
- 家(89407)
- 国家(88648)
- 科学基金(74710)
- 社会(69459)
- 社会科(65809)
- 社会科学(65796)
- 省(55159)
- 基金项目(53498)
- 教育(50310)
- 划(46547)
- 自然(45266)
- 编号(44794)
- 自然科(44158)
- 自然科学(44145)
- 自然科学基金(43362)
- 资助(42340)
- 成果(38447)
- 部(32929)
- 制(32212)
- 重点(32193)
- 课题(31911)
- 发(30424)
- 创(29366)
- 国家社会(29123)
- 性(28691)
- 教育部(28467)
共检索到361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靖远
集体利益争议处理机制以第三方介入争议解决替代劳资双方的自力解决,制度目的在于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罢工带来的高昂成本。集体利益争议处理机制中最常见的是调解和仲裁制度,二者在制度功能与角色上存在着差异。调解的制度功能在于协助协商,更注重对协商过程的把握;仲裁的制度功能在于终结争议,所做出的裁决能够代替协商结果。我国集体协商争议处理机制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制度层面集体协商争议终结机制的缺失与实践层面集体协商争议解决模式的运行之间形成了一种规范与现实的落差。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强制利益仲裁机制通过制度设置来替代集体行动成为促进集体协商的有效压力手段,对解决我国目前的困境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景平
基于公共池塘资源理论,从社区居民自身入手,运用博弈论模型分析发现,"搭便车"是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治理中居民集体行动困境的内在根源。认为虽然存在"搭便车"的现象,但在有约束力的社区规则的条件下,形成居民集体行动是可能的。认为构筑社区规则,明确社区居民的权利义务关系,居民实现规则承诺,实施有效的监督,是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治理中居民集体行动的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沈建峰
由集体利益争议对产业和平的破坏性影响、现有的集体利益争议解决体制不完备以及利益争议本身的属性所决定,我国目前应建立以预防为主的集体利益争议处理机制。集体利益争议的预防应以防止和消除当事人之间签订集体合同的意见分歧为首要目标。以集体利益发生的机理在于当事人信息不对称、非理性的因素、不进入谈判轨道等为出发点,集体利益争议预防的主要措施包括确立谈判义务、强化信息披露措施、通过民主管理实现疏导、完善集体合同约束力、建立停工风险分担机制、集体合同中规定新集体合同的缔约规则等。
关键词:
集体劳动争议 预防 谈判义务 利益争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小洪 葛陆媛
集体协商制度是自主协调劳资"利益争议"的制度。在制度设计上,"利益争议"协商协调处理机制缺乏有效规范。在现实中,"利益争议"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劳工群体事件"、"签订集体合同争议"、"拒绝集体协商"。"利益争议"处理机制缺失导致劳资冲突转化为劳政冲突,极端的表现就是迫使执政者动用刑法对付劳动者,迫使劳动者将劳资矛盾指向政府,指向法律,甚至执政党。本文还提出了完善"利益争议"("签订集体合同争议"、"拒绝集体协商争议")协商协调处理机制的若干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安富海
作为一种集体行动,名校集团化办学具有目标一致、合作共进、利益共享等集体行动的一般属性,也面临着"搭便车"、边界意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冲突等集体行动的困境。名校集团化办学应该深刻认识集体行动的内涵及属性,准确把握集体行动的困境,在同时满足参与学校及教师工具性需要和表意性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制度规约,减少"搭便车"现象,最大限度地降低学校及教师的参与成本,使参与集团化办学的学校及教师能从中获得应有的利益;同时,通过重构组织边界,突破参与学校及教师原有的物理边界、社会边界、心理边界的限制,增强名校集团化办学的内部合法性,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学忠
集体行动困境阻碍了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农村信用社集体行动困境的治理方案有小集团方案、奖励性的诱导方案、惩罚性的限制方案、社会资本强制方案等多种,而这些方案本身又存在治理的困境。相比而言,以小集团方案为主、社会资本激励方案为辅来治理我国农村信用社集体行动困境更为可行,但这又会导致农村信用社资金不足等问题。因此,在控制农村信用社社员规模的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如完善入社资格规定、改造农村信用社联合机构、建立融资机制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晓军 黄馨
构建分权化地方政府之间的新型合作关系,形成高效的协调与合作机制是当前我国同城化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在梳理总结我国同城化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主要障碍基础上,引入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从制度行动者层面对区域管治机制进行解析,并基于该视角提出同城化合作机制,为破除同城化战略实施瓶颈、促进近域城市整合、创新区域治理模式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关键词:
同城化 制度性集体行动 合作机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涂伟
目前,我国的集体劳动争议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地区分布上都呈现出扩大的趋势。本文认为,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立法,无论国家层面的法律还是地方层面的法规和规章都对集体劳动争议的界定和处理程序没有太多的突破。这导致我国劳动法律存在对不同类型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路径模糊,以及在处理过程中忽视劳资自治的问题。因此,我国应该在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立法方面对这两个弊端进行必要的完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焦娟
劳动者是社会保险制度的受益主体,维护其权益应是制度设计的首要目标。但我国"双轨制"的争议处理模式缺乏养老权益损害赔偿标准、处理途径的分割标准不科学、行政救济不力时无法实现与损害赔偿的有效衔接,这些问题导致劳动者维权困难重重,甚至引发群体争议,与社保制度的设计初衷背道而驰。本文试图给出远期、近期两种解决方案,以期更好地维护受益主体的权益。
关键词:
受益主体 双轨制 登记主义 自动发生主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焦娟
劳动者是社会保险制度的受益主体,维护其权益应是制度设计的首要目标。但我国"双轨制"的争议处理模式缺乏养老权益损害赔偿标准、处理途径的分割标准不科学、行政救济不力时无法实现与损害赔偿的有效衔接,这些问题导致劳动者维权困难重重,甚至引发群体争议,与社保制度的设计初衷背道而驰。本文试图给出远期、近期两种解决方案,以期更好地维护受益主体的权益。
关键词:
受益主体 双轨制 登记主义 自动发生主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晟之 冯杰 何海燕
社区通过组织制度和机制创新,以广泛的社区参与为基础,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破解集体行动困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平武县关坝村案例研究发现,以村两委为管理核心,合作社、保护中心、兴趣小组多级支持互动,社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共建共治共享,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人才振兴、组织管理、社会影响等方面产生一定成效,实践出一条保护与发展共赢的道路。但是也存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程度不高,社区组织之间存在一定的交易成本,外部性效益内化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创新一核多级,多元共建治理机制,强调赋予权力、增强能力、引入智力与内化动力并举、提高社区集体行动力和活力、重视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治理等理念。
关键词:
组织制度 集体行动 生态保护 社区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标 艾凌
社区是具有共同利益的社区居民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社区居民集体行动是实现社区居民集体福利最大化的必备条件。但在社区治理实践中,个人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存在集体行动困境。囚徒困境模型、公地悲剧模型、搭便车模型从经济学视角解释了社区居民集体行动困境的根源。在社区治理中,激励社区居民集体行动的举措有:明晰社区物品产权,明确主体责任;对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的选择性激励;完善社区治理结构,搭建居民集体行动平台,变居民单次博弈为重复博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瑞娥 张倩肖
个体理性的效率追求是经济活动的动力,但个体理性往往导致集体非理性。本文从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概念的相对性出发,探讨个体、地方政府、国家在经济活动中本位利益的追求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背离。纯粹的市场效率追求会导致“市场失灵,”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时如果无法有效约束个体理性的本位利益追求与政绩偏好,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政府失灵”。在“双重失灵”的情况下,集体行动的逻辑必然导致可持续发展陷入困境。要在个体理性的效率追求与集体理性的“共同信念”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明确政府责任并进行追加性制度投资。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个体理性 集体理性 双重失灵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苏振华 常伟
开展集体行动不仅要考量其合法性,也要考量集体行动的效率。从经典的激励机制设计和社会选择理论中得不出能实现集体行动效率的现实可行途径。公共选择理论认为,集体行动效率的制度含义是达成对集体行动的一致同意,这种一致同意是可以在对集体行动的讨论过程中形成的。
关键词:
集体行动 效率 公共选择 过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金娟
我国住区建设发展迅速,但管理状况不容乐观,亟待开展业主集体行动方面的研究。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主要涉及业主集体行动的划分、困境及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困境的解决方案等方面。针对我国住区的特点,指出了大规模住区业主集体行动、典型住区业主集体行动的动态变化及政府部门对业主集体行动的影响等是今后应予关注的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有助于完善我国的物业管理机制,可望进一步丰富集体行动的相关理论。
关键词:
业主集体行动 物业管理 业主组织 住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