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94)
- 2023(11652)
- 2022(9526)
- 2021(8753)
- 2020(7476)
- 2019(16308)
- 2018(16169)
- 2017(30622)
- 2016(16292)
- 2015(17847)
- 2014(17256)
- 2013(16715)
- 2012(15211)
- 2011(13212)
- 2010(13530)
- 2009(12861)
- 2008(13015)
- 2007(12027)
- 2006(10565)
- 2005(9749)
- 学科
- 业(85206)
- 企(79560)
- 企业(79560)
- 管理(68199)
- 济(67186)
- 经济(67094)
- 财(29517)
- 业经(27981)
- 方法(27599)
- 农(24154)
- 务(21984)
- 财务(21960)
- 财务管理(21947)
- 企业财务(20916)
- 技术(19807)
- 制(19641)
- 数学(19557)
- 数学方法(19423)
- 农业(17914)
- 中国(17124)
- 体(16581)
- 理论(14546)
- 策(14455)
- 划(13804)
- 技术管理(13652)
- 体制(13643)
- 和(12749)
- 银(12596)
- 银行(12578)
- 企业经济(12407)
- 机构
- 学院(228822)
- 大学(220771)
- 济(96828)
- 管理(95208)
- 经济(95028)
- 理学(81008)
- 理学院(80301)
- 管理学(79369)
- 管理学院(78932)
- 研究(69001)
- 中国(58229)
- 财(49229)
- 京(45606)
- 科学(38508)
- 财经(38065)
- 农(36627)
- 江(36445)
- 经(34582)
- 所(33550)
- 中心(32217)
- 业大(30362)
- 研究所(29602)
- 州(28779)
- 农业(28498)
- 经济学(28474)
- 北京(28368)
- 商学(28221)
- 商学院(27981)
- 财经大学(27921)
- 经济学院(25648)
- 基金
- 项目(144680)
- 科学(116931)
- 研究(110790)
- 基金(105672)
- 家(90008)
- 国家(89104)
- 科学基金(79473)
- 社会(72421)
- 社会科(68727)
- 社会科学(68712)
- 省(59130)
- 基金项目(55648)
- 教育(50224)
- 自然(49517)
- 自然科(48528)
- 自然科学(48516)
- 自然科学基金(47784)
- 划(47145)
- 编号(44557)
- 资助(41210)
- 创(37292)
- 业(35694)
- 成果(35227)
- 创新(33681)
- 重点(31793)
- 部(31691)
- 发(31280)
- 课题(30820)
- 制(30545)
- 国家社会(29877)
- 期刊
- 济(114764)
- 经济(114764)
- 研究(68453)
- 中国(48878)
- 财(44358)
- 管理(43387)
- 农(35624)
- 科学(29248)
- 学报(28870)
- 融(26047)
- 金融(26047)
- 农业(24052)
- 教育(23762)
- 大学(23404)
- 技术(23038)
- 学学(22402)
- 业经(21963)
- 财经(20026)
- 经济研究(18121)
- 经(17344)
- 业(15346)
- 技术经济(14200)
- 问题(14020)
- 财会(13861)
- 现代(12168)
- 科技(12134)
- 会计(11980)
- 商业(11910)
- 经济管理(10806)
- 世界(10792)
共检索到354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兴亮
对企业高管进行有效的创新激励,是促进企业扩大创新投入及提升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机制。现有关于股权激励或高管持股与企业创新关系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高管持股差距是否是其中的原因,以及高管持股差距能否促进企业创新,有待探究。本文以集体行动理论为基础,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CEO与其他高管的持股差距能作为解决高管团队集体行动困境的选择性激励机制,有助于企业创新;当高管团队规模越大时,这种选择性激励机制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大,但当CEO临近退休时,这种选择性激励机制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会下降。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诸多持股差距模式中,普遍提升高管团队的持股比例并且使CEO与其他高管之间形成较大持股差距,是最有效创新激励安排;与高管持股相比,高管持股差距的创新激励效果更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小江
文章引入迭演博弈模型,设置各种因素参数,对中小企业集体行动困境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文章认为,为了促进集体行动的顺利发生和保证其稳定性,必须通过引入政府、行业协会等集体行动协调组织对这些影响集体行动的关键因素进行控制,通过改善集体行动的初始状态,降低单个企业对集体行动成本分担,提高集体行动效率,降低集体行动成果外部性,设立集体行动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等,解决中小企业集群中的集体行动困境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佳 查璐璐 李宝礼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研究高管与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路径,并且对比分析了企业环境因素及特有属性对两者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存在阈值,呈“倒U”型关系;大部分高股权激励企业、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管—员工薪酬差距没有超过阈值,可以通过扩大高管—员工薪酬差距来激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而高融资约束的企业扩大高管—员工薪酬差距则会限制企业的创新投入;国有企业的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创新投入不存在显著的关系。
关键词:
高管—员工薪酬差距 创新投入 异质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莉
国际经济合作中,集体行动困境现象随处可见。根据奥尔森的观点,由于搭便车倾向的普遍存在,个体理性不是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本文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以巴塞尔新旧资本协议为监管框架的国际银行监管合作是如何走出集体行动困境的?本文借鉴了博弈论分析框架,以巴塞尔新旧资本协议的历史演变为主线,分析了美、欧、日三方在实施国际银行监管规则中的博弈。最后,对国际银行监管合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对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的相关策略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业韬 王成军 刘渐和
本文通过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持股与技术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发现,高管持股与企业研发支出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高管的股权激励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创新投入。同时还发现高管人员中技术背景可以促进企业研发;由于创业板公司的特征,领导结构并不显著影响企业研发。
关键词:
高管持股 R&D 激励 创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淑娟 路雅茜 常京萍
文章以2007-2016年2109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倾向得分匹配(PSM)法考察不同产权性质下高管海外背景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以及薪酬差距对这种影响有效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海外背景与薪酬差距均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进一步地,相比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中政府支持、经营目标多元化会引致技术创新动力欠缺,削弱了高管海外背景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激励效应;薪酬差距对高管海外背景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正向调节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尤甚。希冀研究结论对海外人才引进计划的实践以及企业高管薪酬契约的优化提供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景平
基于公共池塘资源理论,从社区居民自身入手,运用博弈论模型分析发现,"搭便车"是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治理中居民集体行动困境的内在根源。认为虽然存在"搭便车"的现象,但在有约束力的社区规则的条件下,形成居民集体行动是可能的。认为构筑社区规则,明确社区居民的权利义务关系,居民实现规则承诺,实施有效的监督,是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治理中居民集体行动的实现路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标 艾凌
社区是具有共同利益的社区居民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社区居民集体行动是实现社区居民集体福利最大化的必备条件。但在社区治理实践中,个人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存在集体行动困境。囚徒困境模型、公地悲剧模型、搭便车模型从经济学视角解释了社区居民集体行动困境的根源。在社区治理中,激励社区居民集体行动的举措有:明晰社区物品产权,明确主体责任;对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的选择性激励;完善社区治理结构,搭建居民集体行动平台,变居民单次博弈为重复博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瑞娥 张倩肖
个体理性的效率追求是经济活动的动力,但个体理性往往导致集体非理性。本文从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概念的相对性出发,探讨个体、地方政府、国家在经济活动中本位利益的追求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背离。纯粹的市场效率追求会导致“市场失灵,”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时如果无法有效约束个体理性的本位利益追求与政绩偏好,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政府失灵”。在“双重失灵”的情况下,集体行动的逻辑必然导致可持续发展陷入困境。要在个体理性的效率追求与集体理性的“共同信念”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明确政府责任并进行追加性制度投资。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个体理性 集体理性 双重失灵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金娟
我国住区建设发展迅速,但管理状况不容乐观,亟待开展业主集体行动方面的研究。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主要涉及业主集体行动的划分、困境及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困境的解决方案等方面。针对我国住区的特点,指出了大规模住区业主集体行动、典型住区业主集体行动的动态变化及政府部门对业主集体行动的影响等是今后应予关注的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有助于完善我国的物业管理机制,可望进一步丰富集体行动的相关理论。
关键词:
业主集体行动 物业管理 业主组织 住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金娟
我国住区建设发展迅速,但管理状况不容乐观,亟待开展业主集体行动方面的研究。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主要涉及业主集体行动的划分、困境及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困境的解决方案等方面。针对我国住区的特点,指出了大规模住区业主集体行动、典型住区业主集体行动的动态变化及政府部门对业主集体行动的影响等是今后应予关注的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有助于完善我国的物业管理机制,可望进一步丰富集体行动的相关理论。
关键词:
业主集体行动 物业管理 业主组织 住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顾海峰 朱慧萍
文章选取2008-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年度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对高管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及其中介与调节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高管薪酬差距的增大会提升企业创新投资水平。相对于高管信心不足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低地区企业与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差距对高管过度自信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地区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创新投资的促进力度更大。董事联结与融资约束程度的提高均会加剧高管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投资的促进作用。两权分离度、风险承担及非效率投资在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创新投资关系中承担着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成果将为提升企业创新投资动能及创新质量,以此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解维敏 唐清泉
创新对企业、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长期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创新项目高风险、不可预测、回报期长等特征,使得管理层不愿进行创新。文章基于代理理论,就高管持股能否将管理层和外部股东利益更好地协同起来,激励管理层进行创新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2002-2006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对管理层持股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治理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管理层持股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有正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正的影响只存在于私有产权中。
关键词:
管理层持股 政府控制 技术创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牟绍波 袁红霞 周凌
机构投资者是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文章以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高管激励在两者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投入水平和创新产出水平;高管薪酬激励和高管股权激励均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即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提升高管激励水平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使用Heckman两阶段法、更换变量衡量方式以及滞后两期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本研究对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企业进一步完善治理机制,进而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牛建波 李胜楠 杨育龙 董晨悄
高管薪酬差距是一个广受学者和实务界人士关注的问题,其对高管的社会心理和行为动机产生重要影响,并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已有关于薪酬差距与企业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基于锦标赛理论和社会比较理论,分别从相互竞争和公平的视角对薪酬差距的经济后果进行分析。但是,这两种理论主要从薪酬差距对低薪酬获得者的立场,分析薪酬差距与创新的关系,忽视了薪酬差距对高薪酬获得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以心理学视角,从CEO自信、企业家精神和CEO的内在激励角度探讨高管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监督型治理和信任型治理两种不同的治理模式对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创新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采用2005年至2016年在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数据,使用Stata 15. 0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差距对企业专利申请数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专利授予数量有显著影响,表明增加高管的薪酬差距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相对于发明专利,高管薪酬差距增加对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产生更加显著的影响。进一步地,监督型治理模式对高管薪酬差距与发明专利授予数量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但对高管薪酬差距与专利申请数量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影响;信任型治理模式负向调节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申请专利数量之间的关系,却正向调节高管薪酬差距与专利授予数量之间的关系。综合分析可知,信任型治理模式能够提高企业创新的效率。把社会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信任机制引入委托代理框架,提出监督型治理和信任型治理两种治理模式,并分析治理模式对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创新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为理解和缓解企业创新过程中的代理问题提供了新的启示,即为了促进企业创新,需要构建信任型治理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