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35)
- 2023(9017)
- 2022(7491)
- 2021(7135)
- 2020(5723)
- 2019(12834)
- 2018(13044)
- 2017(23073)
- 2016(13012)
- 2015(14963)
- 2014(15114)
- 2013(14541)
- 2012(14100)
- 2011(12683)
- 2010(12934)
- 2009(12099)
- 2008(11941)
- 2007(11151)
- 2006(9988)
- 2005(8705)
- 学科
- 济(45738)
- 经济(45679)
- 管理(34978)
- 业(29543)
- 农(26435)
- 企(19677)
- 企业(19677)
- 农业(17561)
- 中国(15183)
- 地方(14376)
- 方法(13636)
- 学(13490)
- 业经(13379)
- 制(13327)
- 环境(12268)
- 财(11789)
- 教育(11364)
- 数学(10809)
- 数学方法(10575)
- 理论(9729)
- 发(9280)
- 体(8918)
- 划(8511)
- 工作(8242)
- 和(7945)
- 银(7750)
- 度(7727)
- 银行(7725)
- 制度(7719)
- 融(7591)
- 机构
- 学院(181593)
- 大学(180883)
- 研究(66623)
- 管理(62345)
- 济(61657)
- 经济(59491)
- 理学(51926)
- 理学院(51167)
- 管理学(49968)
- 管理学院(49618)
- 中国(49403)
- 科学(42873)
- 京(41184)
- 农(39748)
- 所(33952)
- 江(31805)
- 中心(31623)
- 财(30696)
- 研究所(30569)
- 业大(30296)
- 农业(30238)
- 范(28832)
- 师范(28482)
- 北京(25712)
- 州(25397)
- 院(24749)
- 省(24622)
- 技术(23453)
- 财经(22508)
- 师范大学(22463)
- 基金
- 项目(119487)
- 科学(91076)
- 研究(90928)
- 基金(80860)
- 家(70980)
- 国家(70220)
- 科学基金(58343)
- 社会(53931)
- 社会科(50312)
- 社会科学(50298)
- 省(50106)
- 基金项目(42849)
- 教育(42219)
- 划(41196)
- 编号(40247)
- 自然(36505)
- 自然科(35516)
- 自然科学(35499)
- 自然科学基金(34786)
- 成果(34431)
- 资助(31988)
- 课题(29250)
- 重点(27183)
- 发(26898)
- 部(24832)
- 年(24094)
- 创(23826)
- 项目编号(22725)
- 性(22392)
- 科研(22359)
共检索到295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英楠
奥尔森提出的“集体行动的逻辑”自身也存在“困境”,意识形态对于解决“集体行动的困境”,实际上是从影响个人的效用函数出发,改变其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结果。本文通过大路前村公共环境卫生建设的案例介绍,分析在公共环境卫生建设的过程中,该村村民的意识形态在集体行动中发挥的作用,初步检验了意识形态可以促进集体行动,从而使集体行动走出困境。大路前村长期形成的包括村民集体主义观念在内的意识形态,有效地影响了村民的成本-收益比较,较好地解决了合作的问题。
关键词:
集体行动 意识形态 公共环境卫生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露 朱玉春
本文利用2015年陕西、山东、河南、宁夏和内蒙古五省1570户农户和100个村庄的数据,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例,利用Tobit模型,选择经济异质性、退出选择、社会异质性和性别四个维度来表征异质性,考虑农户和村庄两个层面,实证分析异质性对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水平较低,经济异质性中,农业收入和小农水供水量的增加对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村庄层面的姓氏异质性和是否成立农户用水者协会以及农户层面的是否担任行政职务是影响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三个重要社会异
关键词:
异质性 集体行动 农户参与 影响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韧 吴春梅
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已逐步推进到社区和农村社区环境卫生公共服务整体供给严重不足、供给动力明显缺乏的现实背景下,重点探讨了对政府供给主体、社区各供给主体和提供主体的制度激励措施,认为有效的制度激励安排,是城乡发展战略转型初期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由以外生战略引致的政府行政为主的外推动力机制向建立在基层民主自治基础上的社区内驱动力机制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扬
1950年代随着中苏同盟关系的确立,苏联模式深刻影响到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发展工业即是在此背景下中央与北京市政府形成的共识。如何应对当时工业生产的环境卫生问题,苏联经验成为重要的参考对象,于是诸如《苏联工厂设计卫生条例》、《苏联公共卫生学》之类作品在建国初大量出现。但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相关的标准与原则一度被忽视。透过东郊工业区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新政权在百废待兴的局面中如何平衡工业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揭示出新中国环境史的若干侧面。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蔡荣 蔡书凯
本文基于集体行动理论框架,利用安徽省稻谷主产区村级调查数据分析村庄规模、收入不均等性、户均耕地规模以及外出打工户数比例等因素对村庄农田灌溉设施建设之集体行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村庄规模和收入不均等性对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方向都是先正后负,呈"倒U型"特征,即只有在村庄规模和收入不均等性处于中等水平时,村庄集体行动才容易形成;户均耕地规模对村庄集体行动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外出打工户比例对村庄集体行动存在抑制效应。本文分析结论具有重要政策含义:一是应合理设置村庄规模,不宜过小或过大;二是应认同适度的收入差距,防止收入均等化和两极分化;三是应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户均耕地规模扩张创造有利条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苗艳青 杨振波 周和宇
本文从现代消费选择理论出发,建立改厕支付意愿模型,运用Logit模型、Tobit模型和江苏、陕西、山西3个省份的微观调研数据研究了我国农村居民的改厕支付意愿以及影响因素,试图从农村居民改厕支付意愿角度来解释我国政府财政投入改厕效果低的问题。本文的主要发现是:相对于当前的改厕成本,我国农村居民的改厕支付意愿较低,面临着较大的资金缺口。虽然东部省份的平均支付意愿高于中西部省份,但是西部省份比东部和中部省份有更高的改厕需求;农村居民改厕支付意愿的概率不仅仅是收入水平的体现,更重要的是知识、态度、个人卫生行为的体现,这些非经济变量对农村居民改厕支付意愿概率和数量都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改厕需求 支付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景平
基于公共池塘资源理论,从社区居民自身入手,运用博弈论模型分析发现,"搭便车"是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治理中居民集体行动困境的内在根源。认为虽然存在"搭便车"的现象,但在有约束力的社区规则的条件下,形成居民集体行动是可能的。认为构筑社区规则,明确社区居民的权利义务关系,居民实现规则承诺,实施有效的监督,是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治理中居民集体行动的实现路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克中 贺雪峰
在发展中国家,社区参与治理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传统理论强调个人理性行为导致集体行动困境。本文通过将参与意识纳入博弈论分析框架演绎出社区参与发生的外部条件,外部通过降低个体参与的成本收益比率,促使社区参与规模产生临界值效应而形成高水平集体行动均衡,社区参与形成的集体行动促使公用地悲剧为公用地繁荣。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构建政府、市场和社区参与的综合发展框架。
关键词:
社区参与 集体行动 新农村建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增峰 袁少军 石炼
本文从我国环境卫生的总体情况入手,分析目前我国环境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城市总规划视角下,预测我国环境卫生规划建设及运行管理的发展趋势。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阶段的环境卫生规划为实例,从规划的角度来说明解决我国环境卫生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同时也可为其它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环境卫生规划提供参考和示范。
关键词:
环境卫生 总体规划 生态城市 环卫规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晟之 冯杰 何海燕
社区通过组织制度和机制创新,以广泛的社区参与为基础,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破解集体行动困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平武县关坝村案例研究发现,以村两委为管理核心,合作社、保护中心、兴趣小组多级支持互动,社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共建共治共享,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人才振兴、组织管理、社会影响等方面产生一定成效,实践出一条保护与发展共赢的道路。但是也存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程度不高,社区组织之间存在一定的交易成本,外部性效益内化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创新一核多级,多元共建治理机制,强调赋予权力、增强能力、引入智力与内化动力并举、提高社区集体行动力和活力、重视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治理等理念。
关键词:
组织制度 集体行动 生态保护 社区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崔晶
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环保政策在纵向政府层层执行中的怠惰拖延以及政府部门、地方政府对横向环境协作的忽视冷漠导致了跨域生态环境协作的困境。作为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个典型样本,祁连山生态环境的嬗变就深刻地体现了这一困境。作为枢纽和信息交汇处,纵向"中继者"组织——中央环保督察组和生态环境部地方派出执法监督机构,以及横向"中继者"组织——跨域生态环境协作治理组织,可以推进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跨域协作组织、企业、非营利组织、学者、民众等行动主体的协作治理。在生态治理过程中,各个行动主体在理性的"搭便车者"和无私的奉献者之间面临着两难选择。在这个意义上,抑制行动主体的自利性并强化其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利他性是实现协作治理的关键。同时,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研究型事业单位和政府的派出机构与民众、学者等行动主体就环境治理问题进行协作,形成跨域治理的"空间利益共同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新杰 王学渊
农户环境卫生设施的不平等关乎农村居民健康和城乡发展差距。文章利用2012—2016年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家庭数据,测度了安全饮用水、清洁能源、卫生厕所、垃圾处理等农户环境卫生设施的不平等程度。在回归基础上的集中指数及分解结果显示:安全饮用水的不平等程度最低,远小于其他三种环境卫生设施的不平等程度,中国存在亲富人的农户环境卫生设施不平等。在对农户环境卫生设施不平等的贡献中,家庭收入不平等贡献最大,其次是户主受教育水平,再次为家庭经营范围差异。建议农村环境卫生设施改善应重点关注低收入群体,并在方向上由改水向改厕、改灶和垃圾处理倾斜。
关键词:
农户环境卫生设施 不平等 收入 集中指数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2006深圳市环卫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城市管理"八字方针"要求,深入开展"鹏城市容环卫杯"和"鹏城优秀美容师"竞赛(简称"双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市容环境卫生工作规范化管理,加快了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市容环境面貌更加优美,受到广大市民和外来游客的广泛赞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为民
利用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变迁作为研究对象,从影响农村居民集体行动的社会因素与财政因素两个维度,对农村公共产品自主供给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证实:"一事一议"制度有利于农村公共产品的结构优化,其显著提升了村级公共服务的供给绩效。农村传统的"宗族"社会结构有利于克服集体行动中的"自利行为"和"搭便车"倾向,促进了"一事一议"的开展,而当前逐步扩大的收入差距形成了公共产品的偏好差异,提高了"一事一议"的交易成本,但是有效率的村级治理体制对村庄开展"一事一议"具有促进作用。"一事一议"挂钩的财政补助,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实证研究结论对于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培育内生性的公共产品自主供给机制,提供了决策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