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26)
- 2023(14186)
- 2022(11318)
- 2021(10322)
- 2020(8295)
- 2019(18576)
- 2018(18479)
- 2017(34849)
- 2016(19267)
- 2015(21301)
- 2014(21499)
- 2013(20646)
- 2012(18838)
- 2011(17021)
- 2010(17217)
- 2009(16194)
- 2008(16087)
- 2007(15213)
- 2006(13426)
- 2005(12457)
- 学科
- 济(71825)
- 经济(71725)
- 管理(58880)
- 业(51910)
- 企(42895)
- 企业(42895)
- 方法(25215)
- 中国(23391)
- 农(23391)
- 财(21327)
- 制(21311)
- 数学(20774)
- 数学方法(20539)
- 业经(19364)
- 学(17786)
- 体(15633)
- 银(15166)
- 银行(15135)
- 地方(14778)
- 农业(14748)
- 环境(14682)
- 融(14648)
- 金融(14641)
- 行(14505)
- 理论(13212)
- 务(13116)
- 财务(13066)
- 财务管理(13035)
- 企业财务(12445)
- 划(12154)
- 机构
- 学院(271934)
- 大学(270402)
- 济(106787)
- 经济(104244)
- 管理(97754)
- 研究(95979)
- 理学(82039)
- 理学院(81108)
- 管理学(79593)
- 管理学院(79101)
- 中国(74875)
- 京(58689)
- 科学(58142)
- 财(55357)
- 农(49419)
- 所(48817)
- 江(44525)
- 中心(44260)
- 研究所(43764)
- 财经(42357)
- 业大(41139)
- 农业(38429)
- 经(38330)
- 北京(36806)
- 范(35984)
- 师范(35536)
- 院(35442)
- 州(35052)
- 经济学(33179)
- 省(31927)
- 基金
- 项目(178073)
- 科学(139651)
- 研究(131488)
- 基金(127764)
- 家(112598)
- 国家(111652)
- 科学基金(94820)
- 社会(83074)
- 社会科(78583)
- 社会科学(78563)
- 省(70522)
- 基金项目(66896)
- 教育(60640)
- 自然(60199)
- 划(59119)
- 自然科(58714)
- 自然科学(58696)
- 自然科学基金(57649)
- 编号(53377)
- 资助(50902)
- 成果(44443)
- 重点(41029)
- 部(38915)
- 课题(38636)
- 发(38277)
- 制(37238)
- 创(36894)
- 性(34884)
- 国家社会(34797)
- 创新(34638)
- 期刊
- 济(129866)
- 经济(129866)
- 研究(83177)
- 中国(64801)
- 农(46977)
- 学报(45967)
- 财(44854)
- 科学(40918)
- 管理(38807)
- 大学(35111)
- 教育(34616)
- 学学(32967)
- 农业(31115)
- 融(31059)
- 金融(31059)
- 技术(23190)
- 业经(22268)
- 财经(22160)
- 经济研究(19520)
- 经(19113)
- 问题(16955)
- 业(16086)
- 版(14185)
- 图书(12579)
- 贸(12558)
- 科技(12404)
- 现代(12315)
- 理论(12242)
- 业大(11573)
- 技术经济(11432)
共检索到429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小霞
当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的逐利性使其在用途上倾向于能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工商业用途,却对农地生态安全造成严重的不利后果,体现在:以向外排放为附产品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引起农地环境污染、以资源索取为目标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造成了农地生态破坏,以资源消耗为特征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造成农地生物多样性的衰竭。因此,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背景下建立农地生态补偿具有现实必要性,应当对农地生态补偿的主体与客体、标准、期限、方式等基本要件进行合理设计,这对于促进生态补偿的实施至关重要。在管理机制方面,应构建生态补偿的协调联动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绩效评价机制、生态追责机制等;在保障机制方面,应注重法律保障、政策保障、经费保障、宣传保障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萍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实质是改革现有的征地制度和土地增值收益模式,有助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实现,但它的消极影响也显而易见:农用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城乡利益失衡加剧,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受冲击,传统的农用地保护行政管制手段亟需改进与完善。生态补偿作为一种利益协调机制,通过公平合理配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增值收益,能更好地贯彻环境公平原则,彰显农地的发展权,保障农民共享改革成果,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等公共利益的实现。农用地的生态补偿宜采用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的模式,补偿标准宜采用机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毕琳琳
城市建设用地供给不可持续性的现实与物权平等保护原则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流转的理论与实践基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流转首先需要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流转制度构建理念的转变,由传统的行政管制权力主导理念到注重权利维护的规制理念。在具体的制度设上,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权属的国有化转变与流转利益配置的公平。
关键词:
土地用途管制 土地增值 规制治理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金贵 邓祥征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是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我国正在推进实施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诱发了新的农村集体土地矛盾,对传统的农村经济产业和村民收入方式带来冲击。论文在分析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驱动因素、典型模式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不同流转模式下的村尺度规划策略,以期为科学指导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促进城乡国土空间均衡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舒帮荣 李永乐 陈利洪 张梦琳 镇风华
研究目的:厘清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模式,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研究方法:以产权让渡及市场化为视角,采用矩阵分类法划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剖析不同流转模式特征与演进路径。研究结果:基于本研究视角可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划分为6种模式,不同模式具有不同特征、运行条件、优缺点及收益分配格局,且其存在关联并遵循一定的演进规律。研究结论:规范市场下农地发展权及使用权流转模式将是当前改革的方向,需从法律法规上明确农地发展权相关规定;不同地区需因地制宜地选择流转模式及类型,探索具体实施办法,循序渐进推进流转改革与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耿翔燕 葛颜祥
公私合作模式是创新生态补偿融资运营的新模式,可缓解生态补偿中政府进行生态建设的财政压力,二者在领域发展和国家政策方面高度耦合。理顺运作流程、选择各阶段的适宜模式、明确"政府主导、私企参与"的角色定位,是生态补偿中公私合作模式项目运行的关键因素。其中,生态补偿资金是与其他领域公私合作模式项目的区别所在,也是提高生态建设中公私合作模式落地率的关键。此外,做好风险防范、模式差异化、健全法律法规,可保障生态补偿中公私合作模式的顺利开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艳梅 刘小玲 张效军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市场化流转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由征地制度缺陷引起的资源低效配置和"隐形"市场交易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是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的现实需求;巨大的潜在外部利润是市场化流转的驱动力;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并且可能遵循由需求引致型向供给主导型转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对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的制度保障构建的思路以及政策建议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这一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颖 管延芳 杨明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实现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的突破口,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以何种方式入市是目前农村土地改革的热点问题。利用信托工具创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方式,实现异地土地要素和金融要素的整合对接,破解城乡融合发展难题。基于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现状,利用物理学中“场”的概念,构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信托流转动力场,分析促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信托流转的动力要素,探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信托流转实现路径。研究表明,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信托流转动力场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户的“增收前景+其他价值需求”是核心动力和内部驱动力,城乡融合发展的土地需求和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升级转型是推动力,国家的相关政策保障是支撑力,而土地信托流转在承包地上的成功经验是牵引力。信托客体、信托主体、信托产品和制度保障是动力场的内核,是路径规划的控制点。因此,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信托流转实现过程中,应以动力场中内生动力、推动力、支撑力和牵引力为基础,明确信托客体中信托财产的范围,规范信托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优化信托产品结构,完善土地信托制度和配套制度,以期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模式创新,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路径优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江晓华
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存在制度风险,具体包括制度生成的非中性和路径依赖风险、制度运行的内部风险和溢出风险、集体建设用地隐性市场的处置风险。因此,必须明确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的法律原则,优化制度变迁路径;健全土地利益机制,保证制度生成中性;设立交易范围、条件、关系、程序法定和交易过程规范的市场交易制度;确立柔性干预、刚性干预和宏观调控三者结合的政府介入制度;建立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市场的处置机制,稳步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铖 苏善江 刘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要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从根本上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使用环节,通过调整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建立科学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界定政府、集体、个人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主体性质、分配方式、分配比例等内容,推动收入公平分配。文章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收益分配的综合分析,提出了税制设计的新思路,进而提出税制改进和完善的方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雅婷
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创新的核心和关键。在用地流转收益分配中,流转法律关系以外的主体如国家能否参与收益分配,以及农民集体如何在内部成员之间分配收益,是两个核心问题。以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通过解决上述问题,建立起一套合理合法且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逾峰
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存量较大,但使用效率偏低,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其增值潜力明显,改造入市资金筹集压力较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有广东东莞模式、江苏昆山模式、湖南长沙模式等,金融机构支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也取得了一定经验。但由于用地确权有困难,流转无序,现行法律法规体系滞后于相关政策出台,导致相关金融供给仍显不足。为此,我国应该加快修订相关法规,健全市场体系,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的基础工作,引导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创新。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地金融 集体土地 土地流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小映
我国许多地方很早就开展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改革探索,但并未取得大面积的突破性进展。未来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改革的顶层设计中,必须注重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实现好集体土地资产收益,同时需要强化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在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的同时,在土地增值归公和税费义务上对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实行同等对待,进而实现同权同价。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入市流转 收益分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范冰玉 郭修平
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对土地的巨大需求以及财政收入对土地出让金的严重依赖,促使越来越多的集体土地被征收,乡村发展空间不断被侵占压缩,被征地农民权利受到损害。同时在我国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下,集体建设用地禁止流转,作为乡村发展的宝贵资源,未能转化为乡村的发展资本,反而制约了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本文通过研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对乡村经济影响及路径,指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要打破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壁垒,激活乡村“沉睡”的建设用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 用地流转 乡村经济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施建刚 徐奇升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地方政府存在过度行政干预、治理隐性流转乏力和流转制度供给不足等偏差行为。文章从主观自利和体制因素两方面阐释了地方政府行为偏差产生的原因:特定情景条件下所形成的内部效应、弹性的行为空间、激励机制缺失和财政约束条件这四组关键变量的组合。因此,矫正地方政府行为偏差,不仅应注重流转制度创新与管理机制完善,更应该深化改革体制因素,改变地方政府行为的激励结构和环境,进而推动地方政府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地方政府行为 体制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