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94)
- 2023(8044)
- 2022(6490)
- 2021(6136)
- 2020(4955)
- 2019(10950)
- 2018(11048)
- 2017(19995)
- 2016(11566)
- 2015(12847)
- 2014(13164)
- 2013(12423)
- 2012(11685)
- 2011(10509)
- 2010(10854)
- 2009(9872)
- 2008(9966)
- 2007(9332)
- 2006(8329)
- 2005(7586)
- 学科
- 济(37423)
- 经济(37361)
- 管理(30722)
- 业(26837)
- 企(21900)
- 企业(21900)
- 中国(13647)
- 农(13183)
- 方法(12605)
- 制(12584)
- 财(11641)
- 学(11066)
- 数学(10035)
- 数学方法(9844)
- 理论(9836)
- 地方(9683)
- 业经(9665)
- 银(9596)
- 银行(9577)
- 体(9237)
- 行(9196)
- 教育(8719)
- 融(8397)
- 金融(8390)
- 农业(8288)
- 教学(7034)
- 策(6665)
- 务(6624)
- 财务(6585)
- 财务管理(6569)
- 机构
- 学院(152773)
- 大学(152227)
- 研究(55743)
- 济(53415)
- 经济(51774)
- 管理(51602)
- 中国(43799)
- 理学(42178)
- 理学院(41619)
- 管理学(40671)
- 管理学院(40373)
- 科学(35053)
- 京(34208)
- 农(31372)
- 财(29691)
- 所(28667)
- 江(28182)
- 中心(26871)
- 研究所(25701)
- 农业(24464)
- 业大(24354)
- 范(22478)
- 州(22289)
- 师范(22153)
- 省(21859)
- 财经(21771)
- 北京(21688)
- 技术(20993)
- 院(20797)
- 经(19616)
- 基金
- 项目(97690)
- 科学(74648)
- 研究(73490)
- 基金(66600)
- 家(59313)
- 国家(58696)
- 科学基金(48553)
- 社会(43132)
- 社会科(40529)
- 社会科学(40519)
- 省(40106)
- 教育(35999)
- 基金项目(33979)
- 划(33729)
- 编号(31234)
- 自然(30882)
- 自然科(30126)
- 自然科学(30113)
- 自然科学基金(29566)
- 成果(27812)
- 资助(27387)
- 课题(23979)
- 重点(22820)
- 部(21085)
- 发(20740)
- 性(20684)
- 创(20112)
- 年(19979)
- 创新(18814)
- 项目编号(18646)
共检索到2573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林依标 林瀚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新修正的《土地管理法》作出的重大制度创新,为破解城乡土地"二元化"管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扫除了制度障碍。随着新法正式实施,一些相关重大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解决。本文结合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全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为导向,在对江苏省部分地区相关实践进行深入调查、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主体应以乡镇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入市范围应包括存量土地和规划增量土地并与公益性土地征收、成片土地开发征收形成一定的数量比例,入市方式以长租短约、先租后让等方式为宜,入市收益分配要向农村、农民倾斜,入市监管应采取"双合同"监管模式、严格入市程序和交易规则、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监管统一实行等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冬银
作为全国15个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之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按照明确入市规模、优化项目布局、创新构建入市主体、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和健全政策机制配套的工作思路,并依托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具体实施了土地入市,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截至2016年底,郫都区已完成25宗农村集体建设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冬银
作为全国15个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之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按照明确入市规模、优化项目布局、创新构建入市主体、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和健全政策机制配套的工作思路,并依托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具体实施了土地入市,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截至2016年底,郫都区已完成25宗农村集体建设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发儒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这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改革指明了方向。事实上,国土资源部早在上世纪末就在安徽省芜湖市开展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2001年,国土资源部又同意在安徽全省开展立法试验,主要从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条件、范围、用途、方式、收益分配及融资等方面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袁堂钢 赵栩
土地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土地制度创新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大有可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是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应纳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盘考虑,不断优化制度供给,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土地要素活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需要新的制度供给须要建立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和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入市,就是将农村集体原来直接支配的土地资源转变为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媞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助于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增长,更有助于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应在遵循与国有土地权利平等、坚持土地资源属性、国家干预最小化的基本原则基础上,重点从"入市"前准备和"入市"后收益分配等两方面做好工作。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宋小青 杨木壮
2015年1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下简称"入市")制度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实践中,在中央提出"入市"之前,部分地区以及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已针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操作模式做出了积极探索。但调研发现,这些做法对"入市"与村镇转型及统筹区域发展的关系认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红 罗明
目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已历时4年,试点探索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为全国性立法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对全国试点地区的总体进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实施中存在的趋势性问题。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集体经济组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雷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启动了继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土地出让制度之后的新一轮土地制度变革。对承担改革任务的北京市大兴区和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等地的调研反映,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将改变过去经营性用地主要来源于国家征收农用地的格局,对土地资源配置机制、货币投放和金融资产形成、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于潇 吴克宁 阮松涛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如何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积极稳妥地打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这扇门,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课题,也是实施保护资源优先战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维护农民土地财产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雷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启动了继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土地出让制度之后的新一轮土地制度变革。对承担改革任务的北京市大兴区和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等地的调研反映,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将改变过去经营性用地主要来源于国家征收农用地的格局,对土地资源配置机制、货币投放和金融资产形成、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娟娟
关系国计民生的农村“三块地”改革备受关注。允许集体建设用地上市流转将为深化改革发展释放巨大的红利,沉睡的农地被唤醒可以充分缓解现有城市建设用地匮乏的局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从最初的制度设想逐步落实到改革试点当中,从政策的形成到试点实践中更多创新性改革措施的总结,在不断增加的试点改革鲜明案例中导出可供复制和借鉴的经验,以期对开拓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机制的创新发展提供智力和样本支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何虹 叶琳
2016年9月,国土资源部部署统筹协调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承担起统筹协调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的工作任务。为此,武进区坚持"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方向,落实主体责任,积极探索实现路径,取得了成效。试点实践成效武进区按照三项改革试点的新要求,确定了农民集体为入市主体,并"鼓励农民集体以合理方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薇
春回大地,一年一度的两会如期而至。改革,当仁不让成为今年两会最强音。在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被反复提及77次,无不彰显出本届政府面对改革"深水区"攻坚克难的坚定态度。国土资源领域也同样在踏进改革"深水区"。其中,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无疑是一道难以跋涉的"沟坎",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如何入市,则成为影响改革进程的关键节点。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萍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实质是改革现有的征地制度和土地增值收益模式,有助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实现,但它的消极影响也显而易见:农用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城乡利益失衡加剧,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受冲击,传统的农用地保护行政管制手段亟需改进与完善。生态补偿作为一种利益协调机制,通过公平合理配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增值收益,能更好地贯彻环境公平原则,彰显农地的发展权,保障农民共享改革成果,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等公共利益的实现。农用地的生态补偿宜采用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的模式,补偿标准宜采用机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