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05)
- 2023(20381)
- 2022(17131)
- 2021(15965)
- 2020(13165)
- 2019(29856)
- 2018(29499)
- 2017(55359)
- 2016(30464)
- 2015(33760)
- 2014(33848)
- 2013(33274)
- 2012(30962)
- 2011(28079)
- 2010(28354)
- 2009(26114)
- 2008(25013)
- 2007(22398)
- 2006(19840)
- 2005(17648)
- 学科
- 济(119327)
- 经济(119192)
- 管理(83381)
- 业(81529)
- 企(65694)
- 企业(65694)
- 方法(47396)
- 数学(40339)
- 中国(40051)
- 数学方法(39909)
- 农(36846)
- 财(31628)
- 地方(31306)
- 融(29568)
- 金融(29560)
- 银(29324)
- 业经(29320)
- 银行(29244)
- 行(28194)
- 学(27981)
- 制(26461)
- 农业(24935)
- 贸(21543)
- 贸易(21523)
- 易(20843)
- 理论(20622)
- 务(19475)
- 财务(19387)
- 财务管理(19355)
- 技术(19047)
- 机构
- 学院(425259)
- 大学(424755)
- 济(165249)
- 经济(161392)
- 管理(159685)
- 研究(151881)
- 理学(136492)
- 理学院(134835)
- 管理学(132351)
- 管理学院(131599)
- 中国(117440)
- 科学(96673)
- 京(92645)
- 农(82749)
- 所(78520)
- 财(77519)
- 研究所(71606)
- 中心(69779)
- 业大(69128)
- 江(65349)
- 农业(64903)
- 财经(60683)
- 北京(58834)
- 范(57486)
- 师范(56743)
- 经(55132)
- 院(55079)
- 州(53220)
- 经济学(49143)
- 省(48626)
- 基金
- 项目(289085)
- 科学(224160)
- 研究(207490)
- 基金(205849)
- 家(182746)
- 国家(181126)
- 科学基金(152621)
- 社会(128513)
- 社会科(121567)
- 社会科学(121532)
- 省(115158)
- 基金项目(109079)
- 自然(100174)
- 自然科(97788)
- 自然科学(97759)
- 划(97320)
- 自然科学基金(95964)
- 教育(95005)
- 编号(84581)
- 资助(84225)
- 成果(69033)
- 重点(65638)
- 发(64766)
- 部(62067)
- 创(60192)
- 课题(59974)
- 创新(56174)
- 科研(55574)
- 计划(54133)
- 大学(52554)
- 期刊
- 济(187797)
- 经济(187797)
- 研究(126874)
- 中国(93665)
- 学报(77362)
- 农(77226)
- 科学(67392)
- 管理(59083)
- 财(58425)
- 大学(57214)
- 学学(53923)
- 教育(52555)
- 农业(51986)
- 融(50312)
- 金融(50312)
- 技术(36144)
- 业经(32664)
- 财经(29622)
- 经济研究(29440)
- 业(26452)
- 经(25374)
- 问题(24478)
- 图书(22960)
- 版(22012)
- 科技(21623)
- 业大(20602)
- 理论(19647)
- 技术经济(19194)
- 商业(18767)
- 现代(18560)
共检索到650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克强 杨亚炫 刘红梅 刘忠斌
本文利用多期DID模型研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试点政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并在全国范围内2013—2019年的县级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整体来说,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能够促进试点县区城乡融合发展。该政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从中到东再到西依次降低,中部和东部作用显著,西部不显著。该政策对试点县区城乡融合影响具有滞后效应。滞后效应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没有表现出滞后性,中部地区有显著的一期滞后效应,而西部地区有显著的二期和三期滞后效应。该政策对试点县区城乡融合影响在2018年和2019年具有持续效应。持续效应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在2016年和2019年、中部地区在2016年和2018年及2019年有持续效应,而西部地区在2018年和2019年有显著的持续效应。因此,本文建议各地应加大力度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推进工作,并且各地要根据情况加快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实现城乡融合的配套制度的建设。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曲承乐 任大鹏
研究目的:分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为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及推广提出建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研究结果:(1)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合法存量并非源于法律授予,而是源于对既成事实的默许;(2)不均衡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存量受到入市政策的刺激,将脱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设置的初衷,再加上耕地保护政策的限制,两者共同挤压了农村产业发展的用地空间;(3)多种农地利用政策的交互作用将会导致不同的农地政策在落地时出现目标冲突,进而影响农村土地的实际利用。研究结论:应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全面入市之前厘清存量差异的均衡办法、使用权价格形成机制,简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所承载的多元目标,从而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更好的服务于新时代农业农村的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龙开胜
本文认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能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用地、资金和制度保障,今后须从处理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关系、合理设置入市方案条件、加强入市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途径等方面,提升“入市”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精准度和强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荣宇 谭荣
为了揭示和实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促进乡村二三产业发展的机理,构建制度安排与地方条件协同的理论框架,采用原型分析方法,从20个典型项目中提取了六类因素组合。研究发现:(1)分权式决策机制依据土地资源禀赋、用地者类型和村庄工业基础的地方条件,形成入市和乡村产业发展策略;(2)入市途径、交易方式和配套政策要适应土地资源禀赋、用地者类型、村庄的经济实力以及工业基础;(3)公开透明的信息机制保障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是分权式决策的前提;(4)完善的激励与控制机制、公平的成本与收益分配机制共同推动和规范入市进程,让农民和农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研究结论为因地制宜推动入市和乡村产业兴旺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雷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启动了继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土地出让制度之后的新一轮土地制度变革。对承担改革任务的北京市大兴区和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等地的调研反映,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将改变过去经营性用地主要来源于国家征收农用地的格局,对土地资源配置机制、货币投放和金融资产形成、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于潇 吴克宁 阮松涛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如何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积极稳妥地打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这扇门,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课题,也是实施保护资源优先战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维护农民土地财产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雷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启动了继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土地出让制度之后的新一轮土地制度变革。对承担改革任务的北京市大兴区和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等地的调研反映,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将改变过去经营性用地主要来源于国家征收农用地的格局,对土地资源配置机制、货币投放和金融资产形成、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石小石 白中科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收益分配关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是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在初次流转和再次流转过程中所产生的收入与利得的总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存在三层分配关系。第一层分配关系是入市总收益在农民集体和政府间的分配关系,决定了农民集体的土地净收益;第二层分配关系是政府所获收益在各级政府和不同地区间的分配关系,关系到地区利益的平衡;第三层分配关系是农民集体的土地净收益在集体与成员、成员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范冰玉 郭修平
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对土地的巨大需求以及财政收入对土地出让金的严重依赖,促使越来越多的集体土地被征收,乡村发展空间不断被侵占压缩,被征地农民权利受到损害。同时在我国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下,集体建设用地禁止流转,作为乡村发展的宝贵资源,未能转化为乡村的发展资本,反而制约了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本文通过研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对乡村经济影响及路径,指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要打破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壁垒,激活乡村“沉睡”的建设用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 用地流转 乡村经济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萍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实质是改革现有的征地制度和土地增值收益模式,有助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实现,但它的消极影响也显而易见:农用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城乡利益失衡加剧,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受冲击,传统的农用地保护行政管制手段亟需改进与完善。生态补偿作为一种利益协调机制,通过公平合理配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增值收益,能更好地贯彻环境公平原则,彰显农地的发展权,保障农民共享改革成果,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等公共利益的实现。农用地的生态补偿宜采用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的模式,补偿标准宜采用机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刁其怀
通过对改革试验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相关问题的研究表明,当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出让主体不合格、流转收益分配机制及开发利用投融机制不健全、流转规模偏小及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流转。为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一步入市流转,要改革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问题,明晰集体土地权属主体;尊重农民意愿,完善流转收益分配机制;畅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获取路径,壮大入市规模;缩减征地数量,坚持民生导向;加强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助推入市流转。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入市路径 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冯青琛 陶启智
现阶段,农村集体土地在经营管理中存在产权不明晰、征地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为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是农村集体土地的一部分,此举不仅是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的开端,也为农村土地改革的实施注入新活力。本文通过分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相关措施,研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这不仅能提高农村土地的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能弥补现阶段征地制度存在的内在缺陷,维护农民自身利益。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农村土地改革的前端,也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必要手段。与此同时,政府和市场也要注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益林 徐霞 王森 杨浩
为了有效推进我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积极入市,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对其制约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8个制约因素间的关系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层级划分,构建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约因素的4阶ISM模型,从而得到制约我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直接因素、中层因素和深层因素,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韩书成 汤新明
[目的]为了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充分激活农村土地发展的经济动力、满足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用地需求、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我国正在进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探索,入市已成为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城乡用地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方法]通过运用帕累托改进理论,深入分析入市前后政府、农民集体和投资者3类主体的利益变化,并提出入市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尝试为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有效入市、凸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市场价值、提高集体和农民收入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结果]结果表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符合帕累托改进理论的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过程,是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经济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必经之路。[结论]应当尽快明确和完善入市的主体、范围、市场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协调好政府、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期实现多方共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丽霞
2015年中央提出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对现阶段农村集体经营的建设性用地进行入市改革,为了保障这样一项新的改革措施能够顺利进行,需要在摸索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深入研究相关法律问题。本文基于相关实践工作总结,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当前存在的法律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