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62)
- 2023(11824)
- 2022(9764)
- 2021(9229)
- 2020(7595)
- 2019(17140)
- 2018(17196)
- 2017(32132)
- 2016(17891)
- 2015(20015)
- 2014(20201)
- 2013(19678)
- 2012(18288)
- 2011(16714)
- 2010(16951)
- 2009(15463)
- 2008(15603)
- 2007(14011)
- 2006(12453)
- 2005(11182)
- 学科
- 济(77893)
- 经济(77797)
- 业(52829)
- 农(49844)
- 管理(43044)
- 农业(33188)
- 企(31646)
- 企业(31646)
- 方法(30997)
- 数学(27910)
- 数学方法(27707)
- 业经(21995)
- 中国(21266)
- 制(19336)
- 财(18761)
- 地方(18588)
- 体(15003)
- 学(14633)
- 银(13390)
- 银行(13360)
- 发(12954)
- 融(12893)
- 金融(12885)
- 行(12835)
- 农业经济(12541)
- 贸(12082)
- 贸易(12075)
- 易(11698)
- 策(11424)
- 理论(10804)
- 机构
- 学院(251407)
- 大学(246518)
- 济(102922)
- 经济(100704)
- 管理(91526)
- 研究(88927)
- 理学(78232)
- 理学院(77383)
- 管理学(76048)
- 管理学院(75576)
- 中国(68933)
- 农(64815)
- 科学(53742)
- 京(52040)
- 农业(49632)
- 财(49555)
- 所(45337)
- 业大(44782)
- 中心(41810)
- 研究所(40832)
- 江(40711)
- 财经(37941)
- 经(34643)
- 范(33457)
- 师范(33077)
- 北京(32264)
- 州(31917)
- 省(31785)
- 院(31583)
- 经济学(31145)
- 基金
- 项目(167333)
- 科学(130631)
- 研究(124575)
- 基金(119585)
- 家(105171)
- 国家(104162)
- 科学基金(87929)
- 社会(78822)
- 社会科(74245)
- 社会科学(74226)
- 省(67228)
- 基金项目(63114)
- 教育(57510)
- 划(55556)
- 自然(55121)
- 自然科(53773)
- 自然科学(53755)
- 自然科学基金(52802)
- 编号(51421)
- 资助(48366)
- 成果(42238)
- 重点(37972)
- 部(37799)
- 发(37216)
- 课题(36845)
- 农(35547)
- 创(34486)
- 性(33450)
- 国家社会(32825)
- 创新(32266)
- 期刊
- 济(123066)
- 经济(123066)
- 研究(75662)
- 农(68757)
- 中国(60135)
- 农业(46312)
- 学报(44709)
- 科学(38750)
- 财(37352)
- 大学(34959)
- 学学(33108)
- 教育(32339)
- 管理(30565)
- 融(29623)
- 金融(29623)
- 业经(26270)
- 业(21775)
- 技术(21612)
- 财经(19408)
- 问题(17508)
- 经济研究(17369)
- 经(16642)
- 版(15386)
- 农村(15319)
- 村(15319)
- 农业经济(15000)
- 业大(13178)
- 世界(13125)
- 经济问题(12152)
- 农业大学(11526)
共检索到392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应恒 刘余
在农民增收需求迫切和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双重压力下,各改革试验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初步探索形成了多样化的存量盘查、入市交易以及收益分配方式。但是,当前改革依然面临着集体增收与土地财政矛盾、村庄规划缺失、集体间存量失衡、与征收相比收益差距大以及收益分配不可持续等问题。未来改革中应进一步明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概念范围,建立新型的建设用地指标管理体系,放松入市用途管制,完善入市土地的权能,确立差异化调节金征收标准,同时推动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保障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顺利进行。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北京市大兴区地处特大城市与平原农区的过渡地带,长期以来城市无序扩张造成的"城市病"和农村要素流失造成的"农村病"两者兼有。自2015年初启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兴把试点探索与落实首都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相结合,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大兴方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明
2015年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交易规则及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但现阶段改革离"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这一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主要存在与城镇化战略衔接不足、改革举措难以全面推开、与关联改革配套性不够等问题。以上问题只能依靠深化改革的市场化程度来破解,需要在调整规划管理体制、探索市场化机制、深度打通"三块地"改革上有所突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玉梅 王子柱
2015年8月27日,中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第一槌"在贵州湄潭县成功敲响。湄潭案例在土地出让、使用用途、平等入市和同权同价等方面突破了现有法律。文章认为,为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试点,首先需要不断优化入市土地、入市平台、入市方式、收益分配、后续服务等环节;其次在坚守改革底线的前提下加快村民自治建设,规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为,遏制土地投机炒作,以防范和化解风险;最后站在系统论高度,处理好农村土地三项制度改革、地方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入市和土地规划及产业发展的关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建
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主体和分配方式的确定提供了政策依据。基于入市收益生成机理,在初次流转中,政府、农民集体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应为参与收益分配的适格主体;在再次流转中,政府和土地使用权人都应是参与收益分配的适格主体。基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程度,初次流转以"征税+农民集体内部协商"的收益分配方式为宜;再次流转以"征税+市场主体自治"的收益分配方式为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曲承乐 任大鹏
研究目的:分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为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及推广提出建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研究结果:(1)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合法存量并非源于法律授予,而是源于对既成事实的默许;(2)不均衡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存量受到入市政策的刺激,将脱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设置的初衷,再加上耕地保护政策的限制,两者共同挤压了农村产业发展的用地空间;(3)多种农地利用政策的交互作用将会导致不同的农地政策在落地时出现目标冲突,进而影响农村土地的实际利用。研究结论:应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全面入市之前厘清存量差异的均衡办法、使用权价格形成机制,简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所承载的多元目标,从而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更好的服务于新时代农业农村的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琳琳 王大庆
在深化改革阶段,探讨新时代条件下如何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重新审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发展实际,辨析各界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分歧,讨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动力与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接续性改革的思考与建议,下一步应以制度建设和机制完善为核心,保障有地可供、有地能供、利益分配公平、用地市场活跃,促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足量、顺利入市,同时做好储备研究,深入研究入市中集体权利、农民权利的内涵与边界,入市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二级市场的培育发展,入市收益分配的区域差别及绩效差别等问题,以满足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和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的要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小映
我国许多地方很早就开展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改革探索,但并未取得大面积的突破性进展。未来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改革的顶层设计中,必须注重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实现好集体土地资产收益,同时需要强化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在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的同时,在土地增值归公和税费义务上对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实行同等对待,进而实现同权同价。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入市流转 收益分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媞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助于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增长,更有助于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应在遵循与国有土地权利平等、坚持土地资源属性、国家干预最小化的基本原则基础上,重点从"入市"前准备和"入市"后收益分配等两方面做好工作。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宋小青 杨木壮
2015年1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下简称"入市")制度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实践中,在中央提出"入市"之前,部分地区以及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已针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操作模式做出了积极探索。但调研发现,这些做法对"入市"与村镇转型及统筹区域发展的关系认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红 罗明
目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已历时4年,试点探索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为全国性立法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对全国试点地区的总体进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实施中存在的趋势性问题。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集体经济组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刁其怀
通过对改革试验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相关问题的研究表明,当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出让主体不合格、流转收益分配机制及开发利用投融机制不健全、流转规模偏小及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流转。为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一步入市流转,要改革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问题,明晰集体土地权属主体;尊重农民意愿,完善流转收益分配机制;畅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获取路径,壮大入市规模;缩减征地数量,坚持民生导向;加强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助推入市流转。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入市路径 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董祚继
近年来,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地区受"三期叠加"影响,各种深层次矛盾凸显,整体经济增长明显放缓,舆论称之为"新东北现象"。"新东北现象"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进展如何,面临哪些困难,改革如何发力?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赴黑龙江省安达市进行了调研。"巢"已筑就,"凤"却迟迟不见安达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总面积3586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其中城市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董祚继
近年来,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地区受"三期叠加"影响,各种深层次矛盾凸显,整体经济增长明显放缓,舆论称之为"新东北现象"。"新东北现象"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进展如何,面临哪些困难,改革如何发力?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赴黑龙江省安达市进行了调研。"巢"已筑就,"凤"却迟迟不见安达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总面积3586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其中城市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薇
春回大地,一年一度的两会如期而至。改革,当仁不让成为今年两会最强音。在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被反复提及77次,无不彰显出本届政府面对改革"深水区"攻坚克难的坚定态度。国土资源领域也同样在踏进改革"深水区"。其中,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无疑是一道难以跋涉的"沟坎",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如何入市,则成为影响改革进程的关键节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