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87)
- 2023(10368)
- 2022(8481)
- 2021(7810)
- 2020(6516)
- 2019(14471)
- 2018(14405)
- 2017(27171)
- 2016(15169)
- 2015(16784)
- 2014(17147)
- 2013(16463)
- 2012(15160)
- 2011(13720)
- 2010(13786)
- 2009(12885)
- 2008(12902)
- 2007(12112)
- 2006(10623)
- 2005(9626)
- 学科
- 济(52633)
- 经济(52486)
- 管理(47848)
- 业(41537)
- 企(35658)
- 企业(35658)
- 方法(19556)
- 财(17976)
- 制(17962)
- 中国(16652)
- 农(16151)
- 数学(16126)
- 数学方法(15880)
- 业经(13676)
- 学(13293)
- 体(13059)
- 银(11730)
- 银行(11705)
- 行(11194)
- 务(10972)
- 财务(10902)
- 财务管理(10873)
- 融(10768)
- 金融(10761)
- 地方(10648)
- 理论(10491)
- 企业财务(10370)
- 体制(9928)
- 农业(9820)
- 划(9090)
- 机构
- 大学(210312)
- 学院(210166)
- 济(80288)
- 经济(78262)
- 管理(75851)
- 研究(73179)
- 理学(64094)
- 理学院(63312)
- 管理学(62055)
- 管理学院(61660)
- 中国(56091)
- 京(45279)
- 科学(44864)
- 财(43231)
- 农(38421)
- 所(37178)
- 江(34522)
- 中心(33855)
- 研究所(33398)
- 财经(32688)
- 业大(32272)
- 农业(30084)
- 经(29554)
- 北京(28102)
- 范(27578)
- 院(27236)
- 师范(27205)
- 州(27088)
- 省(25578)
- 经济学(24787)
- 基金
- 项目(139502)
- 科学(109138)
- 研究(102555)
- 基金(99873)
- 家(88235)
- 国家(87471)
- 科学基金(74051)
- 社会(64508)
- 社会科(60919)
- 社会科学(60904)
- 省(55460)
- 基金项目(52094)
- 教育(48220)
- 自然(47319)
- 划(46603)
- 自然科(46193)
- 自然科学(46176)
- 自然科学基金(45375)
- 编号(41427)
- 资助(40251)
- 成果(35707)
- 重点(32245)
- 部(31044)
- 课题(30623)
- 制(30601)
- 发(29280)
- 创(29020)
- 性(28041)
- 创新(27268)
- 国家社会(26830)
共检索到3310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何虹 陆成林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政策经历了从禁止到肯定的过程。2004年10月21日,《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第十条规定:"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被认为是农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流转政策松动的开始。之后,随着国家层面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袁堂钢 赵栩
土地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土地制度创新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大有可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是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应纳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盘考虑,不断优化制度供给,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土地要素活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需要新的制度供给须要建立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和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入市,就是将农村集体原来直接支配的土地资源转变为土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胡枭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面临的制度性障碍由于制度性设计与政府管制,我国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现状存在诸多制度性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土地权属管制。集体建设用地的权属管制影响土地流转的产权主体与收益分配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祝天智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价同权同等入市。这貌似对十七届三中全会政策的一小步发展,实际是对征地制度改革的一大突破,找准了征地制度改革的突破口,有望开辟出低成本高成效的征地制度改革之路。该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缩小征地范围,并为改革征地程序积累经验。同时,该政策的推出也面临一定风险,确权定界、加强监管和加快后续整体性改革是防范风险的主要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兴民 顾岳汶
在新时代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乡村发展依然是共同富裕的痛点和难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目前依然面临缺乏完善政策支持、开发经营散乱以及收益分配不均的困境。为厘清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困境的本质原因,基于产权博弈的分析框架,重点分析了招商引资和收益分配阶段,不同产权主体的博弈过程。在此基础上,聚焦镇级统筹模式,从城与村、村与村、户与户等维度剖析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过程中,地方政府、生产企业与集体经济组织的优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从城与村看,通过完善顶层设计规划以及相关配套服务,有效破解了因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分布不均而引发的贫富不均问题;(2)从村与村看,以镇级联营公司为抓手,提高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经营能力,降低了生产企业融资和生产成本;(3)从户与户看,通过统筹收益分配,保障了镇域内群众收益权和发展权大体平衡,实现了户与户之间的利益均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益林 徐霞 王森 杨浩
为了有效推进我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积极入市,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对其制约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8个制约因素间的关系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层级划分,构建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约因素的4阶ISM模型,从而得到制约我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直接因素、中层因素和深层因素,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庞淼
集体林权改革深化进程中面临诸多制度性障碍,制约着完善林权配套改革和探索林权流转与林业经营利用的新型模式的尝试。本文从流转与经营制度障碍的层面,着重分析集体林改后农户切身相关的林木的流转与经营问题以及现行制度性障碍可能对集体林权改革带来的重大影响,并以四川省为例,提出突破流转与经营的制度性障碍的政策思考。
关键词:
流转与经营 制度障碍 集体林林权改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忠 张彦西
近年来,在集体土地上建公租房的试点不断扩大,但这一做法不仅面临着《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障碍,而且还有违反《宪法》的风险。因此,为推动集体土地上建公租房试点的顺利施行,不仅需要修改《土地管理法》,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进行法人化改造,并以土地股份合作制作为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实现方式,而且还需要对《宪法》第十条第一款做出新的解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明晰政府的住房保障职责。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雷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启动了继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土地出让制度之后的新一轮土地制度变革。对承担改革任务的北京市大兴区和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等地的调研反映,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将改变过去经营性用地主要来源于国家征收农用地的格局,对土地资源配置机制、货币投放和金融资产形成、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于潇 吴克宁 阮松涛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如何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积极稳妥地打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这扇门,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课题,也是实施保护资源优先战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维护农民土地财产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雷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启动了继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土地出让制度之后的新一轮土地制度变革。对承担改革任务的北京市大兴区和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等地的调研反映,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将改变过去经营性用地主要来源于国家征收农用地的格局,对土地资源配置机制、货币投放和金融资产形成、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盖凯程 于平
城乡土地市场二元分割和非对称的土地权利架构塑造了非均衡的土地利益分配机制,模糊产权制度环境使地方政府成为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的实际最终剩余控制者和索取者。各利益主体围绕争夺土地增值收益和外部利润的博弈推动着农地非农化模式的变迁,从征地出让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地非农化模式变迁中内嵌着一个土地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向农民(集体)转移的核心逻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盖凯程 于平
城乡土地市场二元分割和非对称的土地权利架构塑造了非均衡的土地利益分配机制,模糊产权制度环境使地方政府成为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的实际最终剩余控制者和索取者。各利益主体围绕争夺土地增值收益和外部利润的博弈推动着农地非农化模式的变迁,从征地出让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地非农化模式变迁中内嵌着一个土地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向农民(集体)转移的核心逻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史卫民 刘佳
基于对部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试点地区土地出让情况以及相关办法的分析,同时参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笔者从明确出让主体、完善出让程序、优化出让方式、规范出让用途、设定出让期限、健全出让监督6个方面,提出了构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制度的一些思考。改革试点实践经验启示在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出让作为创设土地用益物权的重要方式,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基础,对于规范出让行为、保护各方合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萍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实质是改革现有的征地制度和土地增值收益模式,有助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实现,但它的消极影响也显而易见:农用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城乡利益失衡加剧,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受冲击,传统的农用地保护行政管制手段亟需改进与完善。生态补偿作为一种利益协调机制,通过公平合理配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增值收益,能更好地贯彻环境公平原则,彰显农地的发展权,保障农民共享改革成果,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等公共利益的实现。农用地的生态补偿宜采用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的模式,补偿标准宜采用机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