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56)
- 2023(16535)
- 2022(13850)
- 2021(12836)
- 2020(10563)
- 2019(24132)
- 2018(23907)
- 2017(45164)
- 2016(25046)
- 2015(28211)
- 2014(28728)
- 2013(28484)
- 2012(27454)
- 2011(25107)
- 2010(25923)
- 2009(23897)
- 2008(24039)
- 2007(22395)
- 2006(19718)
- 2005(18079)
- 学科
- 济(109873)
- 经济(109742)
- 业(65377)
- 管理(63855)
- 企(48061)
- 企业(48061)
- 农(40209)
- 方法(40186)
- 数学(34101)
- 中国(33957)
- 数学方法(33728)
- 地方(30490)
- 业经(27192)
- 农业(26650)
- 财(25488)
- 学(24517)
- 制(23430)
- 银(20151)
- 银行(20104)
- 融(19552)
- 金融(19543)
- 行(19418)
- 贸(18391)
- 贸易(18378)
- 易(17695)
- 发(17109)
- 理论(17043)
- 和(16593)
- 环境(16013)
- 技术(15855)
- 机构
- 学院(367863)
- 大学(365782)
- 济(148406)
- 经济(144891)
- 研究(135470)
- 管理(131127)
- 理学(110375)
- 理学院(108943)
- 管理学(106854)
- 管理学院(106161)
- 中国(102932)
- 科学(84304)
- 京(80664)
- 农(74135)
- 所(71244)
- 财(70373)
- 研究所(64324)
- 中心(61881)
- 江(60588)
- 业大(57549)
- 农业(57464)
- 财经(53829)
- 范(52888)
- 师范(52317)
- 北京(51367)
- 经(48524)
- 院(48376)
- 州(48150)
- 经济学(45283)
- 省(45064)
- 基金
- 项目(235578)
- 科学(182972)
- 研究(174100)
- 基金(165806)
- 家(145576)
- 国家(144224)
- 科学基金(120555)
- 社会(108158)
- 社会科(102082)
- 社会科学(102053)
- 省(94967)
- 基金项目(87160)
- 教育(79849)
- 划(79557)
- 自然(75473)
- 自然科(73641)
- 自然科学(73613)
- 自然科学基金(72292)
- 编号(72122)
- 资助(67366)
- 成果(61149)
- 发(56414)
- 重点(54265)
- 课题(52305)
- 部(51491)
- 创(48657)
- 创新(45539)
- 发展(45105)
- 性(45062)
- 科研(44467)
- 期刊
- 济(180005)
- 经济(180005)
- 研究(112666)
- 中国(86667)
- 农(72825)
- 学报(62945)
- 科学(56719)
- 财(54051)
- 教育(48558)
- 农业(48408)
- 管理(48226)
- 大学(47164)
- 学学(44079)
- 融(39804)
- 金融(39804)
- 技术(32742)
- 业经(32207)
- 经济研究(27265)
- 财经(26707)
- 业(24448)
- 问题(24108)
- 经(23165)
- 版(20040)
- 图书(19537)
- 技术经济(17958)
- 贸(17759)
- 科技(17099)
- 世界(17085)
- 商业(16860)
- 坛(16727)
共检索到581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荣宇 谭荣
为了揭示和实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促进乡村二三产业发展的机理,构建制度安排与地方条件协同的理论框架,采用原型分析方法,从20个典型项目中提取了六类因素组合。研究发现:(1)分权式决策机制依据土地资源禀赋、用地者类型和村庄工业基础的地方条件,形成入市和乡村产业发展策略;(2)入市途径、交易方式和配套政策要适应土地资源禀赋、用地者类型、村庄的经济实力以及工业基础;(3)公开透明的信息机制保障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是分权式决策的前提;(4)完善的激励与控制机制、公平的成本与收益分配机制共同推动和规范入市进程,让农民和农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研究结论为因地制宜推动入市和乡村产业兴旺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龙开胜
本文认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能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用地、资金和制度保障,今后须从处理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关系、合理设置入市方案条件、加强入市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途径等方面,提升“入市”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精准度和强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曲承乐 任大鹏
研究目的:分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为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及推广提出建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研究结果:(1)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合法存量并非源于法律授予,而是源于对既成事实的默许;(2)不均衡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存量受到入市政策的刺激,将脱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设置的初衷,再加上耕地保护政策的限制,两者共同挤压了农村产业发展的用地空间;(3)多种农地利用政策的交互作用将会导致不同的农地政策在落地时出现目标冲突,进而影响农村土地的实际利用。研究结论:应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全面入市之前厘清存量差异的均衡办法、使用权价格形成机制,简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所承载的多元目标,从而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更好的服务于新时代农业农村的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克强 杨亚炫 刘红梅 刘忠斌
本文利用多期DID模型研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试点政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并在全国范围内2013—2019年的县级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整体来说,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能够促进试点县区城乡融合发展。该政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从中到东再到西依次降低,中部和东部作用显著,西部不显著。该政策对试点县区城乡融合影响具有滞后效应。滞后效应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没有表现出滞后性,中部地区有显著的一期滞后效应,而西部地区有显著的二期和三期滞后效应。该政策对试点县区城乡融合影响在2018年和2019年具有持续效应。持续效应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在2016年和2019年、中部地区在2016年和2018年及2019年有持续效应,而西部地区在2018年和2019年有显著的持续效应。因此,本文建议各地应加大力度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推进工作,并且各地要根据情况加快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实现城乡融合的配套制度的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吕萍 于璐源 丁富军
我国现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由于主体不同表现出两种典型模式,一种是村集体主导和运作,与国有建设用地市场形成"互补"关系的模式;另一种是乡镇政府主导的,与国有建设用地市场形成"竞争"关系的模式。研究认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应该保留其特殊性,并与国有土地出让形成既竞争又互补的关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不应该影响集体土地性质的改变。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要因地制宜,保持集体土地的性质、适度规模的进行流转,才能有效规避入市可能带来的风险,也才符合当前改革的主要目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威 陆远权 李晓龙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国务院已选择部分地区开始入市试点。但是,用地入市流转中各参与主体的目标不一致,导致制度推广效率较低。对此,运用法经济学中的博弈论方法,构建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农村集体、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各自的利益选择。研究表明,要想从根本上防范与抵御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风险,需要发挥法律手段的制约作用,保障各参与主体的行为选择。具体的法制建构包括坚持试点先行与法治国土并重,加强土地权利的法制建设,促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相关部门法的衔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威 陆远权 李晓龙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国务院已选择部分地区开始入市试点。但是,用地入市流转中各参与主体的目标不一致,导致制度推广效率较低。对此,运用法经济学中的博弈论方法,构建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农村集体、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各自的利益选择。研究表明,要想从根本上防范与抵御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风险,需要发挥法律手段的制约作用,保障各参与主体的行为选择。具体的法制建构包括坚持试点先行与法治国土并重,加强土地权利的法制建设,促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相关部门法的衔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施建刚 徐奇升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地方政府存在过度行政干预、治理隐性流转乏力和流转制度供给不足等偏差行为。文章从主观自利和体制因素两方面阐释了地方政府行为偏差产生的原因:特定情景条件下所形成的内部效应、弹性的行为空间、激励机制缺失和财政约束条件这四组关键变量的组合。因此,矫正地方政府行为偏差,不仅应注重流转制度创新与管理机制完善,更应该深化改革体制因素,改变地方政府行为的激励结构和环境,进而推动地方政府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地方政府行为 体制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巧玲
本文以湖南省浏阳市为例,系统分析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背景、基础,并总结了其入市的制度建设、实践经验和创新点,探讨了试点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思考建议,力求为深化改革提供借鉴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庆媛 杨人豪 曾黎 陈伊多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采用市场机制配置农村建设用地,实现其权益价值的重要途径,对于农民增加土地财产性收入起积极作用。文章基于成都市郫都区实践,分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以及入市促进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效果及机制。研究表明:(1)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经济价值得以显化并增值,在此过程中,政府进行了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的方式获得收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凭借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获得土地收益,并以2∶8的比例在农民个人和集体之间分配,成为农民个人及集体的土地财产性收益;(2)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农民获得"租金(现金分红)、股金、薪金和公益金",即农民获得土地财产性收益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拓展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入市当年农民人均直接获取土地财产性收益2 086元;(3)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助推农民增收存在存量土地资源不够多、制度不够全等制约因素,需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供给,促进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持续增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庆媛 杨人豪 曾黎 陈伊多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采用市场机制配置农村建设用地,实现其权益价值的重要途径,对于农民增加土地财产性收入起积极作用。文章基于成都市郫都区实践,分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以及入市促进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效果及机制。研究表明:(1)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经济价值得以显化并增值,在此过程中,政府进行了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的方式获得收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凭借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获得土地收益,并以2∶8的比例在农民个人和集体之间分配,成为农民个人及集体的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雷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启动了继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土地出让制度之后的新一轮土地制度变革。对承担改革任务的北京市大兴区和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等地的调研反映,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将改变过去经营性用地主要来源于国家征收农用地的格局,对土地资源配置机制、货币投放和金融资产形成、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于潇 吴克宁 阮松涛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如何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积极稳妥地打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这扇门,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课题,也是实施保护资源优先战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维护农民土地财产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雷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启动了继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土地出让制度之后的新一轮土地制度变革。对承担改革任务的北京市大兴区和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等地的调研反映,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将改变过去经营性用地主要来源于国家征收农用地的格局,对土地资源配置机制、货币投放和金融资产形成、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范冰玉 郭修平
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对土地的巨大需求以及财政收入对土地出让金的严重依赖,促使越来越多的集体土地被征收,乡村发展空间不断被侵占压缩,被征地农民权利受到损害。同时在我国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下,集体建设用地禁止流转,作为乡村发展的宝贵资源,未能转化为乡村的发展资本,反而制约了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本文通过研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对乡村经济影响及路径,指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要打破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壁垒,激活乡村“沉睡”的建设用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 用地流转 乡村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