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11)
- 2023(9039)
- 2022(7582)
- 2021(6895)
- 2020(5585)
- 2019(12506)
- 2018(12460)
- 2017(22849)
- 2016(12156)
- 2015(13649)
- 2014(13646)
- 2013(13402)
- 2012(12895)
- 2011(12158)
- 2010(12332)
- 2009(11618)
- 2008(10883)
- 2007(10011)
- 2006(9272)
- 2005(8041)
- 学科
- 济(72716)
- 经济(72637)
- 管理(29889)
- 业(27306)
- 农(26591)
- 地方(21877)
- 方法(18055)
- 农业(17919)
- 企(17571)
- 企业(17571)
- 业经(16463)
- 中国(15914)
- 数学(15248)
- 数学方法(15136)
- 学(14946)
- 地方经济(13206)
- 制(11888)
- 发(10101)
- 体(10051)
- 财(9681)
- 融(8988)
- 金融(8980)
- 环境(8798)
- 理论(8615)
- 银(8338)
- 银行(8316)
- 和(8196)
- 策(8172)
- 行(8080)
- 经济学(8018)
- 机构
- 学院(179337)
- 大学(176284)
- 济(79205)
- 经济(77427)
- 研究(67039)
- 管理(62957)
- 理学(53123)
- 理学院(52410)
- 管理学(51528)
- 管理学院(51169)
- 中国(50812)
- 科学(39495)
- 京(37717)
- 农(34334)
- 财(34236)
- 所(33544)
- 中心(30736)
- 研究所(30267)
- 江(28929)
- 财经(26483)
- 业大(26257)
- 范(25919)
- 农业(25745)
- 师范(25649)
- 经济学(24718)
- 院(24034)
- 经(23690)
- 北京(23604)
- 州(22756)
- 经济学院(21798)
- 基金
- 项目(115266)
- 科学(89922)
- 研究(87676)
- 基金(81350)
- 家(70273)
- 国家(69607)
- 科学基金(58764)
- 社会(56676)
- 社会科(53214)
- 社会科学(53203)
- 省(46840)
- 基金项目(43005)
- 教育(38792)
- 划(37927)
- 编号(36470)
- 自然(34956)
- 自然科(34029)
- 自然科学(34019)
- 自然科学基金(33345)
- 资助(31956)
- 成果(30371)
- 发(27372)
- 课题(26192)
- 重点(25904)
- 部(24430)
- 国家社会(23381)
- 创(23103)
- 发展(22579)
- 展(22260)
- 性(21846)
共检索到287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锐波 闫小培
都市里的村庄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其领地空间、社会结构和组织关系逐渐受到城市的侵蚀和破坏。然而,在传统村落走向终结的同时,集体经济起到了村落再组织纽带的作用。这是因为"城中村"集体经济是以集体土地资源为依托、以出租物业为主要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始终保留了集体资产的村落成员共有特征。在传统村落逐步瓦解的情况下,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着集体财产的代理经营、村落社区的建设管理、原村民的组织保障等职能,成为村落组织的新型纽带和村庄事务的实施主体。传统村落在集体经济的再组织下演变成为基于共同财产关系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关键词:
村落终结 城中村 集体经济 深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赖丽华
城中村集体经济由于企业财产权属不明,所有权主体错位以及具有严重的排外性和封闭性等严重的体制弊端,制约了集体经济的融资功能,在市场经济中缺乏竞争力。我国现行城中村集体经济的改造主要采取合作社制和股份合作制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带上了意识形态的标签,存在严重的缺陷。现代公司制模式能够彻底明晰企业产权关系,将企业转化成资本开放的社会性企业,让企业彻底回归市场。公司制模式是实现城中村集体经济改造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集体经济 公司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谭刚
本文以在深圳市福田区城中村进行的大量调研为依据,着重分析城中村的经济主体结构与经济活动类型,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城中村经济运行机制,探讨当前城中村经济呈现出来的主要特征, 指出与城中村改造同步推进的城中村经济发展趋势。
关键词:
城中村 经济 分析 深圳市 福田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冯锦彩
"城中村"即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是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作用而产生的"非城非村"的特殊地带。"城中村"改造工作包括户籍转变、撤村建居、土地转性等环节,其重点和难点就是如何将村集体经济改制为股份制企业,顺利实现原村委会经济管理职能的移交。山西省的"城中村"改造工作从2011年开始进入攻坚阶段,与改造的其他环节相比,集体经济改制工作进展较为缓慢,这主要是由于各村在改制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观念、技术和政策层面的问题,亟待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
关键词:
“城中村” 集体经济改制 城镇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章平 吴晓丹 闫佳
基于关系网络研究,从城市化、现代化与浓厚宗族特征交汇的城中村集体经济中的董监高联结出发,分析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网络是否有助于信息与资源传播并引入姓氏集中度作为城中村宗族结构考察其作用机制。以深圳市87家股份合作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随着组织网络总规模的扩大,城中村集体经济的股民可获得更多合作收益。在董事、监事和高管三类成员网络中,只有高管网络会显著影响集体经济股民分红,其他两者的影响并不显著。(2)董事网络宗族特征明显,与姓氏集中度存在替代性作用,而高管和监事网络受宗族特征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丁四保
文章认为深圳的城中村问题是带有全国意义的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性问题, 但是在深圳,问题表现得特别严重,解决起来也特别困难。文章分析了问题背景、描述了深圳的情况,重点研究问题的成因——庞大的外来人口、对居住条件的需求与城市土地供给的关系。认为,只要存在外来人口的巨大需求,城中村会以各种形式存在和发展,它一方面带来了城市空间的低效率发展,一方面高效率解决了外来人口的居住乃至城市经济发展成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分歧很大,解决问题的压力也很大。但是依然有必要按照城市建设的一般要求综合治理城中村。
关键词:
城中村 外来人口 土地供给 综合治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静 闫小培
城中村非正规住房在快速城市化地区普遍存在。以深圳市为例,在梳理城中村非正规住房发展演化过程的基础上,探讨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中村非正规住房的形成机理与管治对策。研究发现,城中村非正规住房的形成与发展是政策力、市场力和社区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非正规住房,各种动力的大小和方向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城中村非正规住房的管治方向与措施。
关键词:
城中村 非正规住房 机理 管治 深圳市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叶文香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不断扩张的产物,城中村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深圳城中村违法建筑现象进行研究发现,城中村违法建筑的形成与城中村的土地供求、土地权属、地价等因素息息相关。其中,土地供求关系是人地关系最直接、最基本的表现形式,而土地价值则是土地供求实现的基础。为更好地推动深圳城中村改造理论与实践研究,应针对城中村制定完善的土地、规划、建设等管理制度,充分运用法律、市场、社会、文化等各种手段,综合管理城中村;应针对历史遗留土地和房屋产权问题,彻底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制定相关处理政策和程序,及早理顺历史遗留的土地和房屋产权不清问题;应...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城中村 违法建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章平 唐娟
在工业化超前和城市化滞后的深圳市原特区外区域,城中村原本为农民的原村民、加上以相对低廉房租吸纳的大量外来流动人口,其社区治理问题并非像一纸文件名义上的城市化那样简单。以原处经济特区范围之外的宝安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考察了城中村公共品供给短缺、覆盖不全的现状,探讨如何利用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和社区传统治理组织资源等多元主体,形成公共品供给的多中心复合治理模式,以有效推动城中村"人"和"物"的真正城市化。分析该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存在问题和根源,尝试为转型期中国特别是城中村的城市化和公共品治理,提供一种可能的路径和方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章平 唐娟
中国短时期内的经济增长奇迹促使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特别是作为流动人口目的地的大城市,城中村一方面保留着乡村传统接受被动城市化,另一方面成为大量外来流动人口主动城市化的低成本生活区和缓冲带。城市化前期政府提供公共品和服务缺位,而在建设用地等资源稀缺加剧时政府治理城中村又面临重重困境。本文以快速城市化的深圳为例,对典型的宝安区城中村城市管理问题进行了追踪观察和实地调研,分析了城中村困境形成的人、财物、组织和体制因素,并给出多中心复合治理模式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中村 治理困境 城市管理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可石 邰浩
城中村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聚集地,但以往的城中村改造中,流动人口的安置问题却经常被忽视,进而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本文首先总结概括了流动人口的居住特征与需求,继而提出了一套兼顾流动人口居住需求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并应用于深圳市五和、坂田、杨美三个城中村的改造规划中。最后,从政府、开发商、居民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支持与保障措施。作为我国城中村改造的一次有益实践,本文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城中村流动人口和城中村改造的理论体系,兼具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凯仁 龙茂乾 李贵才
以超大城市深圳为例,基于1 800多份上步村外来人口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超大城市城中村外来人口的社区归属感和城市归属感,探讨外来人口归属感强弱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中村42%的外来人口对城中村和城市有归属感,归属感强弱的群体特征差异明显。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水平、来深圳年数、自我评价、职业、居住条件、房东评价、邻里关系、歧视情况、安全性评价、社区设施评价和社区工作站是否提供了帮助等个体因素、社区因素和居住环境因素均显著影响城中村外来人口的社区归属感和城市归属感。城市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改进服务方式和制定相应政策增强外来人口的归属感,使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凯仁 龙茂乾 李贵才
以超大城市深圳为例,基于1 800多份上步村外来人口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超大城市城中村外来人口的社区归属感和城市归属感,探讨外来人口归属感强弱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中村42%的外来人口对城中村和城市有归属感,归属感强弱的群体特征差异明显。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水平、来深圳年数、自我评价、职业、居住条件、房东评价、邻里关系、歧视情况、安全性评价、社区设施评价和社区工作站是否提供了帮助等个体因素、社区因素和居住环境因素均显著影响城中村外来人口的社区归属感和城市归属感。城市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改进服务方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凯仁 龙茂乾 李贵才
以深圳市上步村为例,聚焦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四类利益相关者——原住民、外来人口、个体户及周边企业,分析了各利益相关者之于城中村改造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原住民有较强的改造意愿,半数以上希望拆除重建;外来人口、个体户和周边企业三类群体则以"不好说或者不清楚"态度占主导,表现出"集体无意识"的特征。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原住民的改造意愿与其是否有房出租、对风险的偏好及自我评价情况有关;外来人口的改造意愿与性别、受教育水平、是否自家居住、房租过去一年的上涨情况、居住区评价和自我状态评价有关;个体户的改造意愿主要受租金负担及租金上涨情况的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凯仁 龙茂乾 李贵才
以深圳市上步村为例,聚焦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四类利益相关者——原住民、外来人口、个体户及周边企业,分析了各利益相关者之于城中村改造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原住民有较强的改造意愿,半数以上希望拆除重建;外来人口、个体户和周边企业三类群体则以"不好说或者不清楚"态度占主导,表现出"集体无意识"的特征。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原住民的改造意愿与其是否有房出租、对风险的偏好及自我评价情况有关;外来人口的改造意愿与性别、受教育水平、是否自家居住、房租过去一年的上涨情况、居住区评价和自我状态评价有关;个体户的改造意愿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