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08)
- 2023(8141)
- 2022(6922)
- 2021(6494)
- 2020(5398)
- 2019(12426)
- 2018(12461)
- 2017(23304)
- 2016(12696)
- 2015(13979)
- 2014(14166)
- 2013(13260)
- 2012(11624)
- 2011(10400)
- 2010(10402)
- 2009(9724)
- 2008(9560)
- 2007(8162)
- 2006(7229)
- 2005(6352)
- 学科
- 济(43924)
- 经济(43860)
- 管理(38794)
- 业(36630)
- 企(30639)
- 企业(30639)
- 方法(18070)
- 农(16985)
- 数学(15458)
- 数学方法(15252)
- 财(14031)
- 制(13845)
- 体(11705)
- 中国(11609)
- 业经(11522)
- 学(10501)
- 贸(9069)
- 贸易(9068)
- 农业(8896)
- 易(8866)
- 体制(8806)
- 理论(8461)
- 务(8428)
- 财务(8401)
- 财务管理(8384)
- 地方(8200)
- 技术(8149)
- 银(8051)
- 银行(8036)
- 企业财务(7968)
- 机构
- 学院(168595)
- 大学(166570)
- 济(67743)
- 管理(66461)
- 经济(66322)
- 研究(58047)
- 理学(57008)
- 理学院(56446)
- 管理学(55622)
- 管理学院(55313)
- 中国(44480)
- 京(35899)
- 科学(35437)
- 财(32662)
- 农(31810)
- 所(29241)
- 业大(27521)
- 中心(26736)
- 研究所(26553)
- 江(25953)
- 财经(24969)
- 农业(24528)
- 经(22690)
- 北京(22603)
- 院(22321)
- 范(21860)
- 师范(21609)
- 州(20120)
- 经济学(19460)
- 经济管理(18598)
- 基金
- 项目(116026)
- 科学(91338)
- 研究(86675)
- 基金(82778)
- 家(73415)
- 国家(72821)
- 科学基金(61852)
- 社会(54378)
- 社会科(51486)
- 社会科学(51469)
- 省(46594)
- 基金项目(43417)
- 教育(39766)
- 自然(39379)
- 划(38815)
- 自然科(38457)
- 自然科学(38445)
- 自然科学基金(37768)
- 编号(35365)
- 资助(32989)
- 成果(28247)
- 重点(26505)
- 部(25411)
- 课题(25059)
- 发(25037)
- 创(24820)
- 创新(23138)
- 制(22795)
- 国家社会(22432)
- 科研(22020)
共检索到2550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风田 阮荣平
新一轮的集体林权改革已经开展了6年,对这一轮改革及时进行评价,不但对于认识改革的效果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于有效地推进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通过分成地租模型预测,集体林权改革对林产品生产效率会产生正向的影响,这些正向的影响主要包括林户劳动积极性的提高和林产品产量的增加,同时也可能会对林产品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利用此次林权改革的主要省份之一——福建2县11乡(镇)29村320林户调查数据,本文的研究结论证实了前者,林户劳动投入由改革前146.53工日增加到改革后的180.76工日,增长了23%;竹产品的产量也由改革前的1 312.33 kg增长到改革后的1 815.09 kg,增加了38%...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邹健健 刘维忠
构建集体林权改革成效评价体系,以新疆10个林改县市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新疆总体和不同区域的林权改革成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疆林权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北疆较南疆相比,集体林权改革更富有成效,农户对改革社会和生态效应评价优于经济效应评价。因此,提出进一步做好确权发证工作;加大对集体林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健全林权流转机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建议。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成效评价 新疆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金 张广胜
根据辽宁省农户调查的数据,分析了集体林权改革后林农林业生产投资现状,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影响林农投资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程度、生产资金获取的难易程度、农户家庭收入、林地面积等显著影响林农投资行为,提出应拓宽林农投融资渠道、组建专业合作社和规范林业资源流转机制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林权改革 林农 投资行为 辽宁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祥泉 林家杉 郑经池
阐述了国际林业产权发展的状况、欧美等林业发达国家森林产权变革的动向,介绍了我国森林产权变革与林业发展的情况,分析了永安市集体林权改革状况、集体林产权的利弊。通过对国内外现代历史阶段森林产权变革的对照了解,为集体林权改革的实施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
森林产权 集体林权 改革 社会效益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莹 刘伟平
在全面推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前期改革的实施情况和成效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依托国家林业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跟踪监测课题的调查情况,以福建省永安市为研究对象,从林地经营的投入、产出,林地的流转,林改的满意度和政策需求等方面,探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效。研究结果发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增加了林农的林业生产收入,拓宽了林业融资渠道;同时也导致林业投入的增加,林业合作组织的出现和加强。最后指出提高永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的政策方向。
关键词:
集体林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永安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文剑 王于洋 江民星
集体林产权改革对实现中国森林资源永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集体林产权及其结构为视角,归纳分析近20年国内外关于集体林产权改革以及林地产权安全影响森林资源变化的研究,以期廓清集体林产权改革对森林资源影响研究观点及其争议,并分析缺陷和未来研究方向。现有研究多认为集体林产权改革能激励农户造林管护,并减少毁林与森林退化,有效实现森林资源的增长。已有文献为进一步研究二者的关系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线索,但现有理论研究未能考察中国非农转移客观情景,更忽略了林权之间的交互机制;实证研究缺乏对集体林产权影响森林资源动态效应的分析,也未能妥善处理模型中的内生性问题。未来研究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改进:①将劳动力非农转移情境纳入理论模型,并考察各林权之间的交互机制;②科学识别产权及其结构影响森林资源的动态效应;③在计量分析中应重点关注测度偏误、遗漏变量、自选择偏误及双向因果等导致的内生性问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孔凡斌
简要阐述国外和我国公共政策评价内容、特点和实践情况,论述林业政策评价在我国的进展以及林权制度改革政策绩效评价的必要性。以江西省2484个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农户收入增长为主要指标,评价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林业收入增长数量、增长速率以及增长机理;以典型县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林业收入增长的经济实质、持续增长的限制性,以及农民短期趋利性和森林经营的长期性之间的矛盾和由此引起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规模化经营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农户收入增长 绩效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海鹏 徐晋涛
依据国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的相关成果,并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对林权改革的进展情况,新一轮林权改革的动因、性质和特征,林地经营模式的变化,林权改革的绩效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最后,对有关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几个问题进行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 改革 动因 绩效评价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帆 王怀品 赵仕通 程荣竺 曾维忠
基于林业统计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推行以来我国林业现代化发展的协同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林业系统现代化发展的协同度不高,但呈现波动上升演变态势;(2)林业子系统发展的有序度由高到低依次是产业经济子系统、社会文化子系统、建设保障子系统、生态资源子系统;(3)影响林业现代化协同发展方向和程度的关键因素是建设保障子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林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杰 黄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个多目标的经济社会系统工程,具有生态、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的多目标性。本文主要从宏观角度评价了辽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初期(2005-2007年)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效益方面,林权改革促进了林业投资、林业产值和林产品产量的增加,促进了营林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农民和村集体的经济收入;在社会效益方面,林权改革增进了农村社会和谐,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在生态效益方面,林权改革促进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抚育等。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绩效评价 辽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怡 高岚
本文以广东省为例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省级实践进行考察发现,区域制度创新产生于纵向和横向逻辑关系的综合作用,其"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制度框架在长期将更有利于承包大户的林业经营行为而不是普通林农的林业生计活动。进而,广东实践的客观绩效尤其是促进林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优于主观绩效和其他目标。可以认为,广东模式出自效率偏好,意在强化"集体经营→大户经营"的发展路径。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海兰 刘德钦 谢彦明
在对云南省10个县的集体林权配套制度改革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首先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云南省集体林权改革前后配套制度改革的绩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权流转机构不断完善、森林保险规模不断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不断壮大、森林资产评估工作稳步推进、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有所增加;然后针对调查分析发现的配套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集体林权配套制度改革的创新路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璨 张永亮 刘浩
我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实施6年有余,需要对其短期绩效和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文章采用9个省区、18个县区、54个乡镇、162个行政村的2430个样本农户的跟踪数据,通过比较样本农户生产行为变化以及他们对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及其配套改革措施的反应,发现:集体林产权制度主体改革及配套改革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林地规模化经营、生态公益林管理和激励农户造林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林业经营扶持力度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 配套改革 绩效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关路 张景静 张一宁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著,林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发展。森林碳汇不仅可以通过吸碳释氧功能提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生态效益,而且还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建立与完善森林碳汇交易机制能够更好地盘活林业资产,解决林业生产经营的资金缺乏问题,为长期开展更大规模的森林经济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搭建森林碳汇交易平台,健全与完善森林碳汇的相关机制,能更好地推动林业生产经营者的联合经营,实现互利互惠,最终促使林业生产与经营迈向规模化,实现更加有效的资源优化配置和规模经济。
关键词:
森林碳汇 集体林权 林业金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