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49)
2023(16016)
2022(13966)
2021(13123)
2020(11100)
2019(25401)
2018(25337)
2017(48351)
2016(26293)
2015(29632)
2014(29469)
2013(28589)
2012(26257)
2011(23461)
2010(23160)
2009(21100)
2008(20329)
2007(17662)
2006(15347)
2005(13151)
作者
(77148)
(63920)
(63559)
(60468)
(40597)
(30718)
(28941)
(25286)
(24601)
(22781)
(21806)
(21595)
(20400)
(20093)
(19850)
(19824)
(19360)
(19170)
(18416)
(18403)
(16061)
(15642)
(15554)
(14743)
(14291)
(14242)
(14188)
(14089)
(12986)
(12779)
学科
(98816)
经济(98692)
管理(77601)
(71694)
(61208)
企业(61208)
方法(48470)
数学(41776)
数学方法(41184)
(27665)
(25892)
中国(25321)
(24565)
业经(22737)
(19292)
理论(18954)
地方(18744)
(18388)
财务(18304)
财务管理(18264)
企业财务(17400)
农业(17184)
(16919)
贸易(16912)
(16413)
(16397)
技术(16160)
环境(15066)
(14835)
银行(14771)
机构
大学(369398)
学院(366202)
管理(145142)
(137675)
经济(134547)
理学(126000)
理学院(124587)
管理学(122069)
管理学院(121415)
研究(121161)
中国(88548)
科学(79160)
(78584)
(65467)
(63327)
(61085)
业大(59888)
研究所(56118)
中心(55869)
(52970)
农业(51850)
财经(51360)
北京(48845)
(47700)
师范(47009)
(46884)
(44650)
(42938)
技术(41189)
经济学(40614)
基金
项目(260590)
科学(203249)
基金(188476)
研究(185444)
(166650)
国家(165318)
科学基金(141196)
社会(114074)
社会科(107962)
社会科学(107930)
(102611)
基金项目(100066)
自然(95237)
自然科(93054)
自然科学(93020)
自然科学基金(91347)
(86750)
教育(86284)
资助(77976)
编号(75321)
成果(60797)
重点(58425)
(56610)
(54154)
(53795)
课题(51911)
科研(50530)
创新(50229)
计划(48875)
大学(48624)
期刊
(144495)
经济(144495)
研究(101169)
中国(68482)
学报(66668)
(58479)
科学(57330)
管理(53958)
大学(49532)
(49436)
学学(46583)
教育(41712)
农业(40382)
技术(33525)
(27182)
金融(27182)
财经(24700)
业经(24397)
经济研究(23025)
图书(22427)
(21055)
(20765)
问题(18724)
(18689)
科技(18250)
业大(17760)
理论(17746)
技术经济(16594)
实践(16395)
(16395)
共检索到5229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汪敏达  李建标  
集体抗争是群体中一部分人由于不满意现有的利益分配结果而进行反抗的一种集体行动。本文设计了策略连续的多人集体抗争实验,探讨了分配信息是否公开与抗争群体领导者的存在对提议者分配策略以及抗争成功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议者在61.30%的决策时段中使用了典型的DAC策略,个人分配所得以及分配给回应者集体的总额负向影响回应者的抗争,对分配均等程度无显著影响。公开分配信息在无领导时显著提高了分配的平等程度,减少了抗争的发生;而抗争群体领导者提高了抗争发生和成功的可能性,但在信息公开条件下却并未导致更公平的分配,回应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汪敏达  李建标  
集体抗争是群体中一部分人由于不满意现有的利益分配结果而进行反抗的一种集体行动。本文设计了策略连续的多人集体抗争实验,探讨了分配信息是否公开与抗争群体领导者的存在对提议者分配策略以及抗争成功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议者在61.30%的决策时段中使用了典型的DAC策略,个人分配所得以及分配给回应者集体的总额负向影响回应者的抗争,对分配均等程度无显著影响。公开分配信息在无领导时显著提高了分配的平等程度,减少了抗争的发生;而抗争群体领导者提高了抗争发生和成功的可能性,但在信息公开条件下却并未导致更公平的分配,回应者偏好的异质性是导致实验结果的重要动因。这一研究对理解团队冲突、组织内部"政治"行为和联盟内的利益分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永湘  杨明洪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唐有财  符平  
个体性与集体性抗争是农民工争取和维护自身权益的两种基本形式。文章在描述农民工抗争行为现状的基础上,从工作环境、工厂管理体制和农民工内部关系3个方面分析了农民工抗争行为的组织和社会基础。结果发现,工作环境的恶劣和缺少工作保护是激发工人集体性抗争的重要原因;在工厂管理体制上,经常拖欠工资、车间冲突容易导致农民工的各种抗争;工厂的利益诉求机制畅通虽然对集体性抗争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够有效地抑制个体性抗争;农民工群体内部的紧密关系虽然对集体性抗争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但有助于他们形成消极性抗争和个体性抗争的共识。文章最后指出,只有尊重农民工作为劳动者和人的基本权利,将"人本关怀"植入科学管理的过程中,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农民工的各种抗争行为,并真正通过建构和谐生产关系来实现工厂绩效的提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丽琴  石静敏  
在以集体维权为观察对象的研究中,维权组织的内部管理规则是学界关注较少的问题。以H市"城中村"改造中八里墩维权组织的内部管理规则为基础,从该组织在维权领袖及维权骨干分子的产生与职责分工、维权经费的收支管理、维权会议的举行以及议事规则等方面入手,分析其内部管理规则。作为底层抗争的一个重要内因,内部管理规则深刻地影响着维权效果的好坏、维权组织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维权行为的理性程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宏  戚晓雪  
政治机会结构理论是一种强调外部情境"政治属性"的理论观点。本文依照"文化—制度"及"稳定—多变"维度,以宋村集体土地纠纷事件为案例,区分文化性与制度性政治机会,将稳定的与多变的政治机会分离,详细阐述了多元主体的博弈过程,重新梳理和整合相关变量,从而淡化不同国家间政治制度差异对抗争行为的决定性影响,结合我国现有制度的"政治性""稳定性"和"竞争性"特点,实现了政治机会结构理论的本土化改造,突出了权威性话语的转变、弱化的乡村治理结构、精英的突出表现等三个显性机会要素的影响权重;同时,借助事件链的形式对隐性机会空间中抗争双方围绕着"土地财政下的政府角色"这一隐性机会结构变量所进行的博弈过程进行了梳理...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孙文中  
利用对闽西关村农民三次环境维权的实地调查资料,本文展现了其发展历程和演绎逻辑。农民的环境维权抗争,是抗争各主体进行利益博弈的动态过程,是在转型期由政治权力结构、村庄秩序变更、价值明念转变和理性行为增加共同塑造的。在这一过程中,农民深受传统文化和市场理性因素的双重影响,为实现自身的利益,通常采取制度外的利益表达渠道进行环境维权,且维权策略具有多元性、权宜性和实用性特点,而农民的弱者身份注定了其雏权行动的预期目的只能得到部分实现。这将不利于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与稳定。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兵  李嫄  郭然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战略柔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之源。本文在梳理企业战略柔性研究脉络的基础上,首先明晰了高管团队领导权配置对企业构建战略柔性的驱动源作用,然后分别从高管团队及其成员的领导权来源、运用和匹配三个方面逐层深入,探究了高管团队整体层面的领导自主权水平和成员之间的领导权内部分布对于企业战略柔性的作用机理,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做了简要展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亚娟  
基于苏北地区农民环境抗争行为的经验研究发现,苏北农民抗争行为的实践逻辑不能用现有"依法抗争""以法抗争"框架来解释。苏北农民环境抗争行为的一般性特征为"依情理抗争",行为理据、策略选择和目标制定都在情理框架内。具体表现为:环境纠纷发生后,依据习惯性的情理采取抗争行为,对相关法律几无了解,并具有寻求调解的偏好。在抗争的初始阶段,目标往往是要求污染企业与村民互不妨害、和睦相处,而不是驱赶污染企业。纠纷激化后,依情理采取破坏工厂、肢体冲突等抗争行为,没有意识规避违法行为。少数村庄的村民采取诉讼方式进行抗争,诉讼的内在依据往往是经验中的情理而不是相关法律规定。村民依情理抗争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源自中...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国胜  罗爱武  
对五省份2505名成年居民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城乡居民权益受损的状况差异不大,却有着大相径庭的维权抗争焦点。城市居民的维权抗争主要集中在"失业保障""企业改制""城市拆迁"以及"房产纠纷"等方面,农村居民的维权抗争则主要围绕"土地征用""宅基地分配""基层选举"以及"债务纠纷"等方面展开。城乡居民在维权抗争方式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在意向维权抗争方式上,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更倾向于体制外抗争和体制边缘抗争,城市居民则比农村居民更倾向于体制内抗争。在实际维权抗争方式上,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表现出更多的体制外和体制边缘抗争行为以及更少的体制内抗争行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贾留战  马红宇  
群体性事件是部分群众与行政当局或强势社会集团的对抗性冲突,为一种典型的集群行为。介绍了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抗争模型,通过相对剥夺、群体认同和集体效能来解释群体性事件的心理机制。阐述了相对剥夺中的个体相对剥夺和群体相对剥夺、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群体认同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和集体效能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并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了介绍。最后指出社会抗争模型需要对模型中各因素的相互关系进行界定,并将其他重要因素如群际情绪、政治信任等因素包含到模型中。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鹏  周红云  
本文选取2011-2013年深沪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公司高管团队特征和领导权的配置方式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管团队人数越多,内部控制有效性呈下降趋势;男性高管人数所占比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正相关的关系,平均年龄越大会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产生反向作用,学历水平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并不显著正相关;专业背景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高管集权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现负相关;兼任人数越多,会降低内部控制有效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崔晶  
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邻避抗争已经成为中国区域治理中一个亟待关注的议题。文章在分析"邻避抗争"四个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式"邻避抗争的特征和集体行动类型,进而阐述在作为"次政治"和"新社会运动"的邻避抗争中,公民的集体行动而不是非政府组织的行动成为公民参与区域治理的主要方式。同时,公民在这种集体行动中不断地进行着社会学习,对以邻避设施为代表的环境问题进行集体反思。这种带有协商和审议特征的邻避抗争运动显示了民众参与区域治理的积极性。在现实中,民众已经开始借助邻避抗争行动尝试与地方政府建立一种沟通机制来促进邻避问题的解决。区域公民社会与地方政府之间良好的协商机制必将有助于多元区域治理结构的实...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林青  谭畅  江诗松  雷昊  
通过对利丰公司从面临被淘汰危险的中介角色逐步发展为平台生态圈领导者这一过程的研究,本文构建起焦点企业赢得平台领导权的"方向盘模型",包括提出系统性价值主张、去物质化、扩网和聚核四个关联行动。它们共同构筑了一个丰富的备用行动集合,在不断壮大平台生态圈的同时,推动焦点企业螺旋上升,从边缘到核心。这一动态过程具体如下:焦点企业提出的系统性价值主张会带来伙伴对其依赖的非线性增长;对此,焦点企业需主动去扩大网络,促使这一价值主张中的共同依赖和网络效应的作用机制充分发挥起来:网络扩大使得焦点企业将新的信息资源去物质化:去物质化可带来系统中的价值向焦点企业集聚,丰富其价值主张,如此往复循环。方向盘模型中系统...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邹萍  
本文以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国有企业领导权结构与长期和短期财务业绩的关系。研究发现:董事长、总经理分任型的的国有上市公司主要财务指标优于兼任型的国有上市公司;分任型的领导机制更有利于促进国有上市公司长期财务业绩的提升,而对于短期财务业绩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