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70)
2023(11594)
2022(9939)
2021(9015)
2020(7863)
2019(18111)
2018(18119)
2017(34698)
2016(19352)
2015(22166)
2014(22692)
2013(22243)
2012(20804)
2011(18903)
2010(19212)
2009(18033)
2008(18078)
2007(16560)
2006(14365)
2005(12976)
作者
(57791)
(48690)
(48270)
(46286)
(30702)
(23122)
(22278)
(18944)
(18412)
(17333)
(16529)
(16392)
(15615)
(15340)
(15235)
(15146)
(14859)
(14251)
(14138)
(13995)
(12089)
(12086)
(11753)
(11093)
(10950)
(10831)
(10804)
(10717)
(9843)
(9744)
学科
(82572)
经济(82455)
管理(59318)
(50591)
(41267)
企业(41267)
方法(33595)
数学(29484)
数学方法(29182)
中国(23180)
(22337)
(21044)
(19816)
(18844)
地方(16178)
业经(15930)
(14182)
农业(13275)
(13138)
(13128)
银行(13102)
财务(13084)
财务管理(13043)
(13039)
贸易(13037)
(12607)
(12485)
理论(12482)
(12402)
金融(12394)
机构
大学(283041)
学院(281061)
(113018)
经济(110242)
管理(105098)
研究(97085)
理学(89279)
理学院(88193)
管理学(86597)
管理学院(86075)
中国(74156)
(61296)
科学(60334)
(55629)
(50571)
(49946)
中心(45408)
研究所(45066)
(44721)
业大(43607)
财经(43345)
农业(40015)
(39123)
北京(38198)
(36945)
师范(36537)
(35514)
经济学(35304)
(34750)
财经大学(31904)
基金
项目(185114)
科学(144811)
研究(133690)
基金(133593)
(117021)
国家(116074)
科学基金(98474)
社会(84514)
社会科(79996)
社会科学(79972)
(72415)
基金项目(71095)
自然(63555)
自然科(62034)
自然科学(62014)
教育(61926)
(61580)
自然科学基金(60872)
编号(54555)
资助(54126)
成果(45276)
重点(41939)
(41434)
(39237)
课题(38703)
(37678)
(36971)
创新(35469)
科研(35311)
教育部(35006)
期刊
(127372)
经济(127372)
研究(83099)
中国(61132)
学报(46022)
(45509)
(45446)
科学(42227)
管理(37159)
大学(34419)
学学(32510)
农业(29852)
教育(29787)
(25776)
金融(25776)
技术(24049)
财经(21892)
业经(20226)
经济研究(19615)
(18814)
问题(18630)
(15641)
(14423)
理论(13374)
技术经济(13213)
统计(13051)
(12834)
现代(12636)
资源(12515)
科技(12408)
共检索到425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圣欢  
集体所有制土地向城市房屋用地转换 ,涉及到制度安排问题。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征地制度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在土地公有制前提下 ,宜建立以社会福利增长为目标、以土地产权分离为核心的市场化土地转换制度安排。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靳相木  
华夏文明史上土地私有制的超长期历史变迁是在“一条主线、两条支线”的格局中展开的。在20世纪100年间土地私有制发生了两次价值取向截然不同的跃迁。土地私有制两千年历史变迁的轨迹和线索,对人们把握当代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历史方位和运动规律有重要启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性。人民公社时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为中国顺利实现工业化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时期,通过分田到户,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农户拥有承包经营权,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较好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集体土地的承包者与经营者发生分离,并因此造成农业的效率损失。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充分利用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优势,对农地产权进行重新设计。正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使得中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性。人民公社时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为中国顺利实现工业化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时期,通过分田到户,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农户拥有承包经营权,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较好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集体土地的承包者与经营者发生分离,并因此造成农业的效率损失。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充分利用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优势,对农地产权进行重新设计。正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使得中国具有克服土地私有制国家在农地使用上存在的种种弊病,提高农地使用效率的制度优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明霞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郑淋议  钱文荣  洪名勇  朱嘉晔  
本文在梳理农村土地制度公私争辩的基础上,以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治权"二分关系为分析框架,探讨了中国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缘由。研究表明,伴随着渐进式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农户家庭层次,现阶段农户享有较为完整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等核心权能和包括入股与抵押融资在内的他项权能,已经可以满足他们土地合理使用的基本需求。与此同时,在农民集体层次,土地集体所有制凸显更为优越的制度优势:一是延续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非正式制度嵌入的自治传统,节约了科层组织的设置成本,降低了农地制度的运行成本;二是照顾了集体化时期遗留的所有权主体混合配置的客观现实,兼顾制度稳定性与制度灵活性,有效避免了强制性制度变迁所带来的可能冲击;三是农民集体是一种双重委托代理治理关系的中间组织,可以有效避免小农户与大政府和大市场进行"多对多"的直接交易,节约诸多交易成本,发挥集体组织"统分结合"的双重优势。因此,需要毫不犹豫地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重视土地产权改革从归属到利用转变的宝贵经验,在继续深化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同时,加强农村土地治权方面的制度设计,发挥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优越性,确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制度自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文勇  孟庆国  张悦  
排他性权利是产权的基础。本文基于排他性产权的视角,对农地的私人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发现,集体所有制中,排他性权利实施的边际成本曲线斜率陡增;与私人所有制相比,农地集体所有制下的租值消散是明显的。此外,还分析了农地集体所有制中政府的多重角色。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于人民公社制,农地集体所有制中的"集体"概念已经发生了嬗变。这种嬗变契合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向经济增长战略的转型,并在维持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通过产权细分和市场放活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城乡二元结构转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为我国整体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社会秩序、物质基础以及变革蓝本。然而,仔细辨析改革开放初期的农地集体所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土地私有制最终会让农民失去土地甚至不能完整地占有自己,违背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农村改革中,我国应坚决避免土地私有化。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应守住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这个"魂"。当然,也要看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骗取国家农业补贴与涉农专项资金的行为和欠合理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结构等偏离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现象。对此,应自上而下地广泛宣传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严格审核涉农资金发放的全过程,打击一切践踏农民利益的行为,改善农业生产人员学历结构,加大对农业生产人员的培训力度;同时在农村土地确权后,村集体应更积极地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经营过程中的利益,助力乡村振兴与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明秋  李雯  
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形成,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同时满足加快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以及防止两极分化、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生政权等多重目标下的一种理性选择,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自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建立以来,该制度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农村社会的公平、公正、保护耕地、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巴特尔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集体土地所有制面临诸多困境,也暴露出许多体制上的问题。有鉴于此,文章从根本上探讨集体土地所有制产生的原因,分析表明,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产生,既有理论依据,也有历史渊源,还有现实因素,正是在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从中国实际出发作出的选择,是集体化与中国农村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廖洪乐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已取得显著效果,我国不宜实行农地国有或私有。今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应转向土地征用制度,确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平等地位,在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间合理分配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太高  姚俊  赵杰  赵坚  
由于国家层面统一立法的缺失,我国各地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制度,如房屋拆迁是否涉及土地征收、房屋拆迁许可的条件及实施、拆迁法律关系的内容及争议的解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在是否适用、如何适用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方面也不相同。这种状况一方面体现了各地方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要求,说明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房屋拆迁与国有土地房屋拆迁存在区别,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对这种差异若不给予必要的规控和调整,也有可能对我国的法制统一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通过对地方立法文本的比较与分析,将有助于各地方在制度完善中相互取长补短,进而为该领域的统一立法奠定坚实基础。依照国务院修改《城市房屋拆迁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海粟  
我国传统的集体所有制定义是基于非市场经济假设,具体为:(1)劳动力非个人所有假设;(2)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同体共存假设;(3)生产资料无资本属性假设;(4)土地可无偿使用假设;(5)一元公有化假设;(6)个人消费品以按劳分配为唯一形式的假设。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这些不切合中国实际的假设,已严重制约了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长才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在两个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由基本上单一的公有制发展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另一方面,在农村展开了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内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城市进一步扩大了企业自主权,明确了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所订权和经营权可以适当分开,推动了全民所有制内部结构的改革。然而,与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