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53)
- 2023(17783)
- 2022(14880)
- 2021(13910)
- 2020(11673)
- 2019(26736)
- 2018(26936)
- 2017(50809)
- 2016(28243)
- 2015(32076)
- 2014(32476)
- 2013(31565)
- 2012(29276)
- 2011(26138)
- 2010(26093)
- 2009(24227)
- 2008(23914)
- 2007(21636)
- 2006(19269)
- 2005(17116)
- 学科
- 济(107413)
- 经济(107258)
- 管理(84452)
- 业(76019)
- 企(63961)
- 企业(63961)
- 方法(44564)
- 数学(37393)
- 数学方法(36868)
- 农(31638)
- 中国(31319)
- 财(29943)
- 业经(26416)
- 学(25539)
- 制(25385)
- 地方(24316)
- 农业(20569)
- 理论(20162)
- 务(18544)
- 财务(18449)
- 财务管理(18408)
- 体(18247)
- 银(17961)
- 和(17913)
- 银行(17908)
- 贸(17720)
- 贸易(17706)
- 企业财务(17410)
- 环境(17387)
- 融(17162)
- 机构
- 大学(397355)
- 学院(394633)
- 管理(150973)
- 济(148555)
- 经济(144841)
- 研究(133452)
- 理学(129127)
- 理学院(127572)
- 管理学(125097)
- 管理学院(124385)
- 中国(101042)
- 京(87270)
- 科学(84371)
- 财(73036)
- 所(67599)
- 农(66796)
- 江(61617)
- 中心(61503)
- 研究所(61059)
- 业大(60177)
- 财经(56774)
- 北京(55244)
- 范(54689)
- 师范(54108)
- 农业(52132)
- 经(51338)
- 州(49668)
- 院(49118)
- 技术(43980)
- 经济学(43770)
- 基金
- 项目(265634)
- 科学(207201)
- 研究(195555)
- 基金(189672)
- 家(165331)
- 国家(163892)
- 科学基金(140019)
- 社会(120687)
- 社会科(113947)
- 社会科学(113918)
- 省(104452)
- 基金项目(100671)
- 自然(90986)
- 教育(90685)
- 自然科(88807)
- 自然科学(88784)
- 划(87925)
- 自然科学基金(87134)
- 编号(81324)
- 资助(77477)
- 成果(67722)
- 重点(59386)
- 部(57802)
- 课题(56985)
- 发(55832)
- 创(54524)
- 创新(50880)
- 科研(50227)
- 制(49653)
- 项目编号(49624)
- 期刊
- 济(172903)
- 经济(172903)
- 研究(118830)
- 中国(87205)
- 学报(65946)
- 农(62039)
- 科学(58852)
- 财(57896)
- 管理(57288)
- 教育(53228)
- 大学(49975)
- 学学(46353)
- 农业(42214)
- 技术(36022)
- 融(35933)
- 金融(35933)
- 业经(28371)
- 财经(27853)
- 经济研究(25534)
- 图书(24046)
- 经(23759)
- 问题(22717)
- 业(21665)
- 版(19932)
- 科技(19046)
- 理论(18977)
- 技术经济(18177)
- 现代(17696)
- 实践(17334)
- 践(17334)
共检索到6025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炎 杜汝旭 周恩培 叶睿
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化重构是盘活存量,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其核心是对土地权益的配置与调节:自上而下的规划管控中形成了土地权益的非均衡配置,制约着规划实施,公平正义的权益调节机制成为空间集约化重构的关键。研究构建了集体建设用地集约化重构中权益格局形成、演变与调节的理论框架,以佛山市南海区为案例,揭示了以下发现:在模糊的土地产权制度下,市场驱动的村庄自主土地开发形成了集体建设用地初始权益配置的差别。以集约、节约为导向的规划管控不可避免地强化了这一差别,造成市场与规划的双重公平偏离。非均衡的权益配置制约着空间的集约化重构,有赖于公平的权益调节机制加以化解:地方政府充分发挥权益调节职能,在重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三种不同的权益调节模式,并呈现出统筹尺度上移、分配标准明晰、调节力度增强的演变特征。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化重构当在利益平衡的思路上,有针对性地建立适应不同发展特征的动态权益调节机制,兼顾效率和公平。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杜小刚 卓妮
据调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面积为171.37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5.96%。大量集体建设用地分散在全区2304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下,这种所有权主体模式与现代规模化产业方向和城市集聚发展的用地模式难以匹配。同时,南海区产权交易平台数据显示,2010年~2015年,南海区工矿仓储用地的73.95%和商服用地的72.28%来自集体建设用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对于南海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如何解决集体建设用地量大分散、利用低效以及农民集体各自为政的问题,降低土地的统筹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常春 陈烈 王爱民
快速工业化区域是工业化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迅速提升、经济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的新兴地域类型,普遍存在着建设用地总量急剧扩张、空间无序分散、城乡缺乏统筹等问题。本文从佛山市南海区典型案例入手,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原理,归纳和解析了快速工业化区域城乡建设用地的主要问题,认为双二元管理体制、农村土地产权不完善、城乡土地市场发育不平衡和部门规划不协调等是建设用地发展的主要体制性障碍因素,并从管理、产权、市场、规划等方面系统提出相应的制度优化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常春
快速工业化区域建设用地扩张是一个由诸多要素相互偶联的复合系统。文章从规模扩张、空间扩张和景观变迁三个维度,揭示快速工业化区域建设用地扩张的基本特征,并对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演进进行系统阐述。结果表明,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特定制度环境及变迁条件下,伴随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程,快速工业化区域特别是"自下而上"工业化区域建设用地规模扩张先后经历了加速、高速和持续快速三个阶段,空间扩张由相对均衡到非均衡快速发展、再回复到相对均衡,景观聚集度出现先显著下降、后逐步回升态势。文章最后针对快速工业化区域发展实际,提出建设用地扩张调控政策建议。
关键词:
建设用地扩张 工业化 特征 演进 多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海素 谢建春 陈凯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设施配套和招商引资上的优势,探索建立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整备制度(以下简称"集体土地整备制度"),为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提供了新的经验和启示。集体土地整备制度产生的背景集体建设用地的现状矛盾。目前,南海区通过国有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两条轨道同时推行工业化和城镇化,让农民集体充分分享到城镇化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然而,由于南海区存在2000多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造成农村集体经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海素 谢建春 陈凯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设施配套和招商引资上的优势,探索建立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整备制度(以下简称"集体土地整备制度"),为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提供了新的经验和启示。集体土地整备制度产生的背景集体建设用地的现状矛盾。目前,南海区通过国有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两条轨道同时推行工业化和城镇化,让农民集体充分分享到城镇化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然而,由于南海区存在2000多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造成农村集体经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常春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和热点问题之一,其中快速工业化区域LUCC的比较研究意义尤为重大,有利于对不同类型和模式工业化区域LUCC机理的深入理解。广州市花都区与佛山市南海区地理位置相邻,自然条件与行政区划相似,同属快速工业化区域,却处于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工业化模式也存在明显差异,是比较研究的理想区域。论文利用两地普查、更新调查和逐年统计数据,结合卫星影像资料和实地调研,深入比较分析二者LUCC时空特征与动力机制,揭示出:①二者LUCC时空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南海区耕地非农化水平相对较高,建设用地特别是独立工矿用地扩张迅猛,但空间集中度不及花都;②工业化模式、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潘汝海 胡西武
国有划拨留用地是一种特殊的征地安置方式,在国家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时,按征收土地面积的一定比例安排给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于保障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的建设用地。目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集体建设用地面积约250.7平方公里,占全区建设用地的46.7%。其中,留用地约11.3平方公里。为了推动国有划拨留用地的流转,南海区大胆尝试,积极创设国有划拨留用地经营权。笔者拟从理论、实践两个层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邓卿
致力于提升市民综合文化素质,铸造现代公民品格的"有为讲坛"已经走过了七年的历程,七年来举办讲座300多场,社会效益日渐彰显,成为南海市民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在普及新知、传播真理、建设现代城市文化等方面功绩卓著。
关键词:
公益讲座 有为讲坛 市民文化空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丛艳国 魏立华
珠江三角洲以村镇为主导的农村工业化是建立在集体土地基础之上的,农地违规转用、利用低效及布局分散不利于城市产业结构的空间优化和各项城市规划的落实。选取佛山市南海区为例,通过分析1980年代以来"自下而上"的农村工业化进程中集体土地的利用问题、绩效及其相关政策法规,为其产业结构转型提供土地方面政策创新的依据。
关键词:
农村工业化 集体土地 问题 南海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炎 袁奇峰 李志刚 林赛南 项振海
存量改造中,用地破碎与混杂已经成为半城市地带空间修补、品质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探究治理诱致破碎与混杂空间格局的机制是重要的研究话题。围绕产权制度及其变迁理论建立了分析框架,并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实证了土地开发治理作用于半城市地带空间格局的机制。结果显示:南海区通过三个阶段,逐步建立起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土地开发主体,不断对其赋予土地产权的土地开发治理结构。在增量时代造就了物质与权属的空间破碎。政府为统筹盘活存量启动的旧改政策造就了新的政策空间破碎。这三种空间破碎的叠加制约着品质跃升的空间修补。极少数整合案例显示了政府与集体间的协商型共同体在土地整合中的重要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炎 袁奇峰 李志刚 林赛南 项振海
存量改造中,用地破碎与混杂已经成为半城市地带空间修补、品质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探究治理诱致破碎与混杂空间格局的机制是重要的研究话题。围绕产权制度及其变迁理论建立了分析框架,并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实证了土地开发治理作用于半城市地带空间格局的机制。结果显示:南海区通过三个阶段,逐步建立起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土地开发主体,不断对其赋予土地产权的土地开发治理结构。在增量时代造就了物质与权属的空间破碎。政府为统筹盘活存量启动的旧改政策造就了新的政策空间破碎。这三种空间破碎的叠加制约着品质跃升的空间修补。极少数整合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炎朱 介鸣 袁奇峰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存量改造的重点。既有研究和政策改革,对村庄集体如何影响改造的进程和结果,关注不够。本文通过深度的村庄调研,剖析村庄治理和内部产权结构是如何导致大量低效的存量集体建设用地,进而成为存量活化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土地开发权在政府与集体间的模糊性、村庄小尺度的用地开发、福利型的村社体制,这三个方面共同作用使农村建设用地陷入了低效的扩张。既有的土地确权政策界定了村集体的土地权利,开启了土地活化之门,但仍未涉及福利型村社体制这一问题的根本。存量改造的突围在于提升土地开发的协调层次和推动福利型村社向股份制企业转变。
关键词:
村庄治理 土地股份合作社 存量改造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赵渺希 邵琳 林韵莹
随着全球竞争的不断加剧,地方政府着力于塑造城市形象以吸引外部资源,这种效率导向的建设行为扩大了城市内部的空间差异,并使得外地游客与本地居民的空间感知产生差异。本文以语义差别法(Semantic Differential)为分析工具,通过对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部城镇的实证调查,比较分析了外地游客相对于本地居民对城镇感知的评价特征。分析发现,研究对象的空间感知总体呈现平庸化的格局,但是外地游客对城镇生态环境品质、城乡空间差别方面的空间感知评价均优于本地居民,且这种评价与实地场景照片内容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研究最
关键词:
空间感知 语义差别 外地游客 本地居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袁奇峰 钱天乐 杨廉
为缓解城市转型升级所需的空间压力,珠三角启动了"三旧"改造,探索存量改造的地方试验。因特殊的历史背景,旧村改造成为重中之重。已有研究通常认为,清晰的土地产权和足够的土地租金剩余是旧村改造的前提,然而现实证明很多满足这一前提的旧村却并未如愿改造。若将土地产权和租金剩余视作旧村改造的外部基础,村集体的组织运作逻辑则是改造的内部基础。本文试图从村集体内部入手,分析经联社(行政村)和经济社(自然村)、精英和村民等相关主体的互动影响关系,解释旧村改造无法实现的内在约束。通过研究可知,由于珠三角旧村既有的"内卷化"约束,使得改造要从单一主体主导的开发模式转变为多主体协商的开发模式,在关注政府、村集体、开发...
关键词:
旧村改造 内卷化约束 内部协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镇级图书馆建设的成功之路——佛山市南海区镇级图书馆建设调查报告
要素流动何以推动县域城乡融合:经验观察与逻辑诠释——以佛山市南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例
珠三角非用地扩张型总体规划编制初步研究——以广佛都市圈中的南海区大沥镇为例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制度创新和理论解释——以广东省佛山市“三旧”改造为例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增值收益共享机制研究——以昆山市为例
基于威廉姆森分析范式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交易费用研究——南海区1872份市场交易数据和372份调研数据供给侧分析
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及思路——基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改革实践
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市场化机制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集体建设用地复合利用的方式及问题研究——以重庆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