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65)
- 2023(13315)
- 2022(11259)
- 2021(10122)
- 2020(8698)
- 2019(19909)
- 2018(19833)
- 2017(37552)
- 2016(20661)
- 2015(23743)
- 2014(24312)
- 2013(23924)
- 2012(22628)
- 2011(20897)
- 2010(21232)
- 2009(20077)
- 2008(19830)
- 2007(18532)
- 2006(16418)
- 2005(14880)
- 学科
- 济(101560)
- 经济(101442)
- 管理(62264)
- 业(53158)
- 企(43551)
- 企业(43551)
- 方法(37059)
- 数学(32205)
- 数学方法(31908)
- 中国(25285)
- 农(24330)
- 地方(24040)
- 财(23936)
- 制(21191)
- 学(21110)
- 业经(20491)
- 体(15664)
- 农业(15641)
- 银(14960)
- 银行(14924)
- 融(14875)
- 金融(14867)
- 贸(14662)
- 贸易(14655)
- 环境(14607)
- 地方经济(14472)
- 和(14404)
- 行(14286)
- 理论(14133)
- 易(14122)
- 机构
- 大学(306939)
- 学院(306749)
- 济(132165)
- 经济(129260)
- 管理(111563)
- 研究(108584)
- 理学(94163)
- 理学院(93074)
- 管理学(91408)
- 管理学院(90845)
- 中国(82731)
- 京(65622)
- 科学(64944)
- 财(62988)
- 所(56021)
- 农(53228)
- 研究所(50239)
- 中心(49770)
- 江(49586)
- 财经(48515)
- 业大(44978)
- 经(43599)
- 农业(41717)
- 经济学(41709)
- 北京(41516)
- 范(39935)
- 师范(39499)
- 院(38894)
- 州(38475)
- 经济学院(37218)
- 基金
- 项目(194508)
- 科学(151342)
- 研究(143919)
- 基金(138378)
- 家(120381)
- 国家(119364)
- 科学基金(100740)
- 社会(90959)
- 社会科(85997)
- 社会科学(85971)
- 省(77283)
- 基金项目(72801)
- 教育(66758)
- 划(64295)
- 自然(62809)
- 自然科(61263)
- 自然科学(61243)
- 自然科学基金(60133)
- 编号(59143)
- 资助(56652)
- 成果(49918)
- 重点(44582)
- 部(43343)
- 发(42815)
- 课题(42467)
- 创(39677)
- 制(38741)
- 国家社会(37422)
- 创新(37312)
- 教育部(36959)
- 期刊
- 济(158614)
- 经济(158614)
- 研究(95123)
- 中国(68576)
- 财(51157)
- 农(49174)
- 学报(48625)
- 科学(43356)
- 管理(42352)
- 大学(36855)
- 教育(35091)
- 学学(34579)
- 农业(32392)
- 融(29551)
- 金融(29551)
- 技术(28858)
- 财经(25434)
- 经济研究(25363)
- 业经(23988)
- 经(21995)
- 问题(20502)
- 业(16793)
- 技术经济(16384)
- 贸(15504)
- 统计(15116)
- 版(14856)
- 图书(14549)
- 理论(14259)
- 世界(14170)
- 商业(13537)
共检索到481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利根 丁火平 梁亚荣
运用法经济学理论分析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通过成本——收益分析、博弈分析、法律市场的供需均衡分析表明,在现有法律规定下,配置集体建设用地的成本高昂,农民集体和政府、政府和用地者之间在博弈过程中得到的是“非自愿”的合作解。因此,应当供给新法律,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直接流转,以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姜开宏 孙文华 陈江龙
研究目的用制度变迁理论解释中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变迁。研究方法制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变迁过程中,建设用地价格的上升、农民政治地位的提高以及宪法秩序的改变,导致了农民对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流转权利的需求。农民采取黑市流转、变相流转等方式进行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地方政府有很强的改革意愿,突破了中央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限制;中央政府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供给的态度分为两个阶段在地方政府自发制度创新之前,由于放开流转给耕地保护和国有土地市场带来冲击,不能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变迁;在地方政府自发制度创新之后,由于中央政府在地方推动的制度变迁中分享了收益,同时维持原有制度安排的成本太...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 流转 制度变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威 陆远权 李晓龙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国务院已选择部分地区开始入市试点。但是,用地入市流转中各参与主体的目标不一致,导致制度推广效率较低。对此,运用法经济学中的博弈论方法,构建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农村集体、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各自的利益选择。研究表明,要想从根本上防范与抵御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风险,需要发挥法律手段的制约作用,保障各参与主体的行为选择。具体的法制建构包括坚持试点先行与法治国土并重,加强土地权利的法制建设,促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相关部门法的衔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威 陆远权 李晓龙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国务院已选择部分地区开始入市试点。但是,用地入市流转中各参与主体的目标不一致,导致制度推广效率较低。对此,运用法经济学中的博弈论方法,构建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农村集体、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各自的利益选择。研究表明,要想从根本上防范与抵御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风险,需要发挥法律手段的制约作用,保障各参与主体的行为选择。具体的法制建构包括坚持试点先行与法治国土并重,加强土地权利的法制建设,促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相关部门法的衔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雅婷
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创新的核心和关键。在用地流转收益分配中,流转法律关系以外的主体如国家能否参与收益分配,以及农民集体如何在内部成员之间分配收益,是两个核心问题。以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通过解决上述问题,建立起一套合理合法且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贝 严雪文 王攀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需求主要表现为:中小工业对农村建设用地需求和城镇居民对农村建设用地的住房需求。两类需求体现了生产要素组合、效用均衡、需求价格反向变动等市场经济规律。从内部结构看,农村建设用地总量、区域环境和法律政策三者以交合作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这两类需求。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满明俊
探索改革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以及加强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规范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论文着重梳理了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演化路径,总结提炼了部分省区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典型模式,以更好地把握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改革动向,最后针对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新华 马璐璐 张金明
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从绩效优化的角度探讨集体建设用地的最适产权安排。研究发现:"共同共有"无法解决产权主体"虚化"、"委托代理"以及产权的非排他性等问题,因此绩效低下;另一方面,市场体制的不完善、土地配置低效以及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也制约着"共有私用"绩效的优化。而"按份共有"的产权模式具有产权明晰、治理结构合理、风险规避以及交易费用低等优势,是集体建设用地的最适产权安排模式。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 产权安排 制度经济学 共有
[期刊] 改革
[作者]
祝志勇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旨在调整农村社会生产关系 ,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潜在利润是否能转化为现实 ,是由目前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社会主体力量的结构 (政府、农民 )共同决定的。
关键词:
农村土地 流转制度 政治经济学分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弘
20世纪90年代初,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此后,新的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运行机制、管理体制日益健全。这10年的制度建设与实践工作,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提供了一系列法律规范依据和丰富的经验积累,也促使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措施尽早出台,从而形成跨越国家和集体两种所有制、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晓玲
近年来,我国大量非农建设用地都在自发流转,集体土地市场客观上已经形成,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没有建立起来,致使国家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受到严重影响,耕地保护受到严重威胁,国家、集体以及农民个人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因此,本文认为,构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当前土地管理理论和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使用权流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木斌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集体土地市场进行了严格控制。但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入,社会发展理念的进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土地供需的突出矛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面临的制度环境不断变化,由此产生了土地增值收益、风险降低和转移、规模经济以及交易费用降低与转移等外部利润。正是当前国家对集体土地的控制现状与潜在利益之间的矛盾,激励着各地基层政府和农民集体在制度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努力进行制度边际上的创新。
关键词:
外部利润 制度环境 集体建设用地 改革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曾坚 卢露
运用芝加哥学派的成本—收益分析手段,对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进行了相关的法经济学分析,并通过考察信访制度成本—收益状况,对信访制度的实效性进行论证,同时,解析信访被高频度选用的原因。援用诺斯的"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理论剖析了信访制度的形成机制与制度变迁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信访制度的改革应当走诱致性制度变迁道路的观点。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廷华
由于作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法律必须为版权提供保护以激励创作积极性。但版权制度本身也会产生一定的成本,可能造成作品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基于利益平衡的考虑,必须利用版权合理使用制度对著作人的版权设置必要的限制,以纠正由于交易成本过高、正外部性和反公地悲剧等因素引起的市场失灵,确保版权合理使用带来的收益大于著作权人因此而遭受的损害。
关键词:
版权 利益平衡 市场失灵 合理使用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戴丽萍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了中国集体林权制度存在交易成本极高、"搭便车"行为、"败德"行为、"少数派"侵占"多数派"利益、不能满足林农个体偏好多样性等经济缺陷,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能够克服上述经济缺陷,具有对林业经营主体进行激励与约束、将林业负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林业资源配置方式和提高配置效率等经济功能,并提出了实现其经济功能的途径:通过完善林权的排他性、可分割性、可转让性和安全性使林农拥有真正的私人产权;同时取消对商品林的采伐限额制度。
关键词:
集体林权 制度 改革 经济学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